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 探讨影响急性一氧化碳(CO)中毒后迟发性脑病(DEACMP)预后的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8年7月~2011年3月在我院住院的56例DEACMP患者临床资料,根据其恢复情况将患者分为无效组(n=28)和好转组(n=28),分别比较两组患者年龄、性别、基础疾病、是否在急性期接受高压氧(HBO)治疗、中毒时间、意识丧失时间、假愈期、入院时日常生活活动量表(ADL)评分、并发症、是否使用神经节苷脂(GMl)、依达拉奉以及多奈哌齐等可能影响DEACMP预后的因素.结果 年龄、假愈期、入院时ADL评分以及并发症与DEACMP患者预后相关(P<0.05),其中年龄和最低ADL评分更具意义(P<0.01),而其余因素对DEACMP患者预后无明显影响(P>0.05).结论 年龄较大、假愈期较短、入院时ADL评分低以及出现并发症均提示DEACMP患者预后不良,应高度警惕.  相似文献   

2.
外伤后颅内进展性出血性损伤106例分析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目的探讨颅脑损伤后进展性出血性损伤(PHI)的发生及影响预后的相关因素。方法对2007年颅脑损伤后出现PHI的106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与同期无PHI患者进行对照研究。结果颅脑损伤后是否出现PHI与患者的年龄是否超过50岁(P〈0.05)、血浆纤维蛋白原水平是否低于2g/L(P〈0.01)及有无蛛网膜下腔出血(SAH)(P〈0.05)密切相关。PHI患者的预后与年龄是否超过50岁(P〈0.01)、血浆纤维蛋白原水平是否低于2g/L(P〈0.01)、有无SAH(P〈0.01)及入院时的GCS评分(P〈0.01)密切相关。结论PHI最常出现于颅脑伤后12h内,好发于着力点的对冲部位,以额颞部为主,与患者的年龄、血浆纤维蛋白原水平及是否伴有SAH等因素密切相关;其预后与患者的年龄是否超过50岁、入院时GCS评分、血浆纤维蛋白原水平是否低于正常及是否伴有SAH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3.
急性CO中毒后迟发性脑病的相关因素及P300的研究   总被引:16,自引:2,他引:14  
目的 探讨急性一氧化碳(CO)中毒后迟发性脑病(DEACMP)的相关因素及P300对其病情判定和预后的意义。方法 对44例DEACMP患者与42例未发生迟发性脑病的急性CO中毒(ACMP)患者在C0接触时间,昏迷时间等13个方面进行比较,并行P300检测,且与DEACMP组发生CO中毒初期清醒后所测P300(DEACMP0组)及44名正常人的P300(NC组)进行比较。结果 DEACMP在CO接触时间,昏迷时间,高压氧治疗时间,年龄,合并症等方面与ACMP组比较有极显著差异(P<0.01),在扩血管药治疗,心脑血管病及呼吸系统疾病史,吸烟,职业方面亦有显著差异(P<0.05)。DEACMP组较DEACMP0组P300潜伏期明显延长,波幅明显下降(P<0.01),DEACMP0组较NC组亦有类似改变。结论 长时间接触CO,长时间昏迷,高压氧治疗时间较短,扩血管药治疗时间短,年龄较大,有合并症,患心脑血管病及呼吸系统疾病,吸烟,脑力劳动与发生DEACMP相关。急性CO中毒患者的P300潜伏期越长,波幅越低,其认知功能越差,发生DEACMP的可能性越大。P300对DEACMP的发生,预后可做出较准确评价。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急性一氧化碳(CO)中毒后迟发性脑病的相关因素.方法 根据是否存在急性CO中毒后迟发性脑病(DEACMP)的312例患者分为观察组(DEACMP组,n=67)与对照组(非DEACMP组,n=245),对比2组患者性别、年龄、体重指数(BMI)、既往中毒史、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呼吸系统疾病、脑血管疾病、吸烟史、饮酒史、CO气体接触时间、昏迷时间,合并症、急性期血常规、C反应蛋白(CRP)、心肌酶、脱水降颅压治疗、高压氧治疗、头颅CT及MRI等影像学检查结果等情况,分析相关因素.结果 2组患者性别、BMI、既往中毒史、呼吸系统疾病病史、饮酒史、并发症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年龄、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脑血管疾病病史、吸烟史、CO气体接触时间、中毒后昏迷时间、贫血、CRP、心肌酶、脱水降颅压治疗、高压氧治疗时间、头颅CT及MRI检查结果等方面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导致DEACMP的因素较多,对于具有这些相关因素的患者,应给予高度重视,积极采取相应措施有效预防该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C反应蛋白(CRP)与脑梗死大小、病情及预后的关系。方法79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于入院24h内测定血清CRP值,分为CRP正常组(A组)及CRP异常组(B组)。并于入院后24~48h行脑CT检查,确定责任病灶,测定责任病灶最大截面直径。根据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NDS)及日常生活活动(ADL)量表的Barthel指数(BI)记分法分别于入院时及治疗30d对2组患者进行评分。结果A组最大截面直径明显〈B组(P〈0.01).入院时及治疗1个月后NDS评分A组〈B组(P〈0.05;P〈0.01),BI指数评分A组明显高于B组(P〈0.01),治疗1个月后A组显效率及有效率均高于B组(P〈0.05)。结论血清CRP水平与脑梗死面积有明显相关性,可用于病情及预后的评估。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急性一氧化碳(CO)中毒后迟发性脑病(DEACMP)的危险因素及脑电图变化.方法 对83例抢救成功的急性CO中毒昏迷患者按是否发生迟发性脑病分为DEACMP组(32例)和非DEACMP组(51例),比较两组年龄、性别、既往心脑血管病史评分、中毒后昏迷时间及随访期间6次EEG评分,分析DEACMP发生的危险因素.结果 与非DEACMP组比较,DEACMP组年龄、既往心脑血管病史评分、昏迷时间和6次EEG评分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0.01).相关分析显示DEACMP发生与年龄、既往心脑血管病史评分、CO中度后昏迷时间呈正相关(r=0.311、0.435、0.631,均P<0.01).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显示既往心脑血管病史评分、中毒后昏迷时间进入方程.DEACMP组EEG具有随假愈期好转后又恶化再缓慢改善的特点,与临床过程平行.结论 CO中毒后昏迷时间长和既往心脑血管病史为DEACMP重要危险因素;DEACMP患者EEG变化与临床过程平行.  相似文献   

7.
一氧化碳中毒迟发性脑病的病程及预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一氧化碳中毒迟发性脑病(DEACMP)的病程及预后。方法 对72例DEACMP患者的假愈期、临床表现、病程、预后及头部CT、MRI、脑电图(EEG)进行分析。结果 (1)本组病例中30d内病情开始好转者59.7%,31~60d病情开始好转者22.2%,〉60d病情开始好转者16.7%,总临床治愈率47.2%,有效率97.2%;(2)假愈期≤14d与≥15d的2组比较,前者病程显著长于后者,而后者的治愈率高于前者;(3)无明显假愈期患者病程长,预后差。结论 DEACMP的临床病程具有显著的自限性和可恢复性。  相似文献   

8.
尤瑞克林治疗合并糖尿病的急性脑梗死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尤瑞克林对合并糖尿病的急性脑梗死患者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合并2型糖尿病的急性脑梗死患者63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尤瑞克林+依达拉奉)29例和对照组(依达拉奉)34例。治疗前后对患者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脑卒中量表(NIHSS评分)、改良RankinScale(MRS评分)及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评分)观察疗效。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NIHSS、MRS及ADL评分明显改善(P〈0.05)。两组间性别构成比、年龄、治疗期问血糖值均无明显差异(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的血压以及NIHSS、MRS和ADL亦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期间,治疗组平均动脉压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0.05),尤以治疗一周后更为明显,但无低血压及脑低灌注事件发生。结论对于合并2型糖尿病的急性脑梗死患者的治疗,尤瑞克林联合依达拉奉的疗效优于单用依达拉奉。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高压氧治疗(HOT)前交通动脉瘤患者术后认知功能障碍的效果。方法50例前交通动脉瘤术后出现认知功能障碍患者,随机分为HOT组(26例)和对照组(24例)。两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后30d均采用简明精神状态检查量表(MMSE)和日常活动能力量表(ADL)评估认知功能。结果HOT组治疗前后MMSE评分分别为(23±4.1)分和(28±3.2)分,两者差异显著(P〈0.05)。对照组治疗前后MMSE评分分别为(22±2.3)分和(24±2.1)分,差异显著(P〈0.05)。HOT组治疗前后ADL评分分别为(47±2.3)分和(24±1.2)分,两者差异显著(P〈0.05)。对照组治疗前后ADL评分分别为(46±4.23)分和(37±2.4)分,两者差异显著(P〈0.05)。治疗后HOT组MMSE、ADL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均差异显著(P〈0.05)。结论早期HOT可有效改善前交通动脉瘤患者术后认知功能障碍。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高血压脑出血(HICH)微创手术的最佳手术时机。方法将160例HICH手术病例按发病至手术时间分为超早期(〈6h;n=65)组、早期(6.12h;n=50)组和迟早期(12~24h;n=45)组,分别对其术后并发症、术后14d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近期疗效(术后1月GOS评分)和远期疗效(术后3月Barthel评分)进行比较。结果超早期组术后血肿复发或再出血发生率(29.23%,19/65)明显高于早期组(8.0%,4/50;P〈0.05)和迟早期组(11.1%,5/45;P〈0.05),而早期组与迟早期组之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3组轻度神经功能缺失者较术前明显增多,而重度神经功能缺失者较术前明显减少(P〈0.05)。术后1月按GOS评分,超早期组(61.5%,40/65)和早期组(62.0%,31/50)恢复良好率明显高于迟早期组(40.0%,18/45;P〈0.05),而超早期组死亡率(15.4%,8,65)明显高于早期组(2.0%,1/50;P〈0.05)。3组患者远期疗效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具有手术适应症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早期(6—12h)手术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丁苯酞软胶囊治疗一氧化碳中毒迟发性脑病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4例一氧化碳中毒迟发性脑病患者随机将其分成对照组和丁苯酞治疗组,每组各32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药物联合高压氧治疗,丁苯酞治疗组在常规药物联合高压氧治疗的基础上联合丁苯酞软胶囊治疗。治疗后3个月观察两组患者的简易精神智能量表(MMSE)评分、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量表的Barthel指数(BI)和脑电图(EGG)异常率的变化,并对患者总体疗效进行评价。结果 MMSE评分比较:丁苯酞治疗组患者经治疗后其MMSE评分在26分、20~26分的比例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均明显得到改善,且丁苯酞治疗组治疗后BI指数高于对照组(t=7.6617,P0.01),EGG异常率较对照组低(59.3%比87.5%;χ2=4.267,P0.05),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96.9%比78.1%,P0.05)。结论在一氧化碳中毒迟发性脑病常规治疗基础上联合丁苯酞软胶囊治疗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认知功能及生活质量,减少EGG的异常,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急性CO中毒迟发脑病的影响因素及MRI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45例急性CO中毒后昏迷病人的病例资料,按是否发生迟发脑病分为迟发脑病组(22例)和对照组(23例),比较2组临床相关资料的差异。结果迟发脑病组在年龄、昏迷时间、中毒程度、并发症、高压氧治疗时间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迟发脑病组MRI改变分为弥漫性白质病变、皮质改变及基底节神经核团改变三种,多合并存在。结论年龄、昏迷时间、中毒程度、并发症是急性CO中毒后发生DEACMP的重要影响因素,高压氧治疗对DEACMP的预防及改善预后均有一定帮助。对急性CO中毒患者,应根据每个人病情特点,结合头颅MR检查结果进行个体化评估,对一些有潜在DEACMP发病可能的病例,应积极进行规律长疗程的高压氧治疗以尽可能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急性一氧化碳中毒后迟发性脑病(DEACMP)发病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以2001—2014年在豫北地区10家医院符合入组标准和排除标准的急性一氧化碳中毒(ACMP)752例住院患者为研究对象,收集临床资料,并随访90d以上,根据以后是否发生DEACMP分为ACMP组和DEACMP组,对所有患者的年龄、昏迷时间、昏迷程度、吸烟饮酒史等26个指标进行统计归纳,分析ACMP后患者发生DEACMP的可能危险因素。结果 752例ACMP患者中127例发生DEACMP,发生率16.9%。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ACMP患者男性较女性更易患DEACMP,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昏迷时间12h者DEACMP发生率明显升高,48h者58.3%发生DEACMP;中度以上昏迷、病理征阳性、丧偶、吸烟史、饮酒史、重大精神刺激等患者发生DEACMP风险大于无此类病史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CMP急性期颅脑CT异常、并存其他疾病其DEACMP发生率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性别、丧偶、头颅CT异常、昏迷程度、昏迷时间是发生DEACMP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发生DEACMP的危险因素较多,尤其对40岁以上、男性、有丧偶史、头颅CT异常、中度昏迷以上、昏迷时间12h的ACMP患者应特别注意加强临床监测,提前采取干预措施给予病前预防性治疗。  相似文献   

14.
脑电图预测急性CO中毒后迟发性脑病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探讨急性CO中毒后迟发性脑病(DEACMP)的脑电图(EEG)演变规律与临床症状的关系。方法对136例急性CO中毒患者进行EEG跟踪检查,首次EEG检查均在中毒后48 h内完成。结果136例急性CO中毒患者共行EEG检查360次,其中异常EEG140例次(38.89%),EEG的异常程度与临床症状严重程度呈正相关。首次EEG有异常改变者43例,其中31例(72.09%)最终发生了DEACMP。第二次EEG仍有异常改变者30例,其中24例(80%)最终发生了DEACMP。结论EEG可预测DEACMP,急性CO中毒患者经抢救即使中毒症状已缓解或消失,只要EEG仍有异常改变就不应终止治疗。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脑干听觉诱发电位(BAEP)对急性一氧化碳中毒后迟发性脑病(DEACMP)的预测价值.方法:对32例DEACMP患者(DEACMP组)及34例无DEACMP的急性一氧化碳中毒患者(非DEAC-MP组)进行BAEP动态检查,比较两组BAEP检查的结果,并与60名健康对照者(正常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首次BAE...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急性一氧化碳中毒后迟发性脑病(DEACMP)患者是否合并脑神经元的损伤。方法:45例DEACMP患者按病情轻重分为三组,应用酶联免疫分析法测定他们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浓度并和20例对照组比较。应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方法分析NSE浓度与病情严重程度以及预后的关系。结果:对照组血清NSE浓度为7.205±1.595μg/l。观察组血清和CSF NSE浓度分别为10.678±2.065μg/l、12.869±2.507μg/l、17.907±3.910μg/l。观察组和对照组之间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DEACMP患者血清NSE浓度明显增高,NSE浓度的高低不仅可作为脑神经元损伤的量化指标,而且也是判断病情、估计预后的重要参数。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血清内皮素-1(ET-1)、TNF-α的水平及其动态变化与急性一氧化碳(CO)中毒后迟发性脑病(DEACMP)患者病情变化的关系.方法 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动态测定31例DEACMP患者血清ET-1、TNF-α水平,用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常识-记忆-注意测验(IMCT)、长谷川痴呆量表(HDS)动态检查DEACMP患者病情变化,并与30例急性CO中毒后未发生迟发性脑病患者(急性CO中毒组)和30例同期健康体检者(正常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 急性CO中毒组、DEACMP组患者急性期血清ET-1、TNF-α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DEACMP组患者急性期TNF-α水平明显低于急性CO中毒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ET-1水平与急性CO中毒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DEACMP患者恢复期血清ET-1水平明显低于急性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DEACMP患者急性期ADL得分均高于常模(正常值≤20分),IMCT和HDS得分均低于常模(正常值分别为≥19分和>16分).DEACMP患者恢复期ADL得分明显低于急性期,IMCT和HDS得分明显高于急性期,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DEACMP患者急性期和恢复期ADL、IMCT和HDS得分两两之间均有明显相关性(P<0.05).结论 动态检测血清ET-1、TNF-α水平可以作为判定DEACMP患者病情程度的指标.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CDH17(Cadherin-17,钙粘蛋白17)和LRP1B(低密度脂蛋白受体相关蛋白1B,low-density lipoprotein receptor-related protein 1B)基因多态性与一氧化碳(CO)中毒后迟发性脑病(delayed encephalopathy,DEACMP)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08-06—2016-06收入我院神经内科的CO中毒患者,分为DEACMP组和急性一氧化碳中毒(acute carbon monoxide poisoning,ACMP)组,分别检测2组CDH17基因位点(rs2513796)、LRP1B基因位点(rs1541976,rs10183908)SNP分型。结果 2组LRP1B基因位点(rs1541976)分布及等位基因频率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2组女性间位点基因型分布及等位基因频率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而男性患者间位点基因型分布及等位基因频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DEACMP组男、女患者间基因型分布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而等位基因频率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ACMP组男、女患者间基因型分布及等位基因频率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2组男或女之间LRP1B基因位点(rs10183908)的基因型分布及等位基因频率均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2组间CDH17基因位点(rs2513796)的基因型分布及等位基因频率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 LRP1B基因位点(rs1541976)的基因多态性与DEACMP具有相关性,其中男性ACMP患者发生DEACMP的危险性增加,A/C基因型增加患病风险,C等位基因型男性ACMP患者易发生DEACMP。LRP1B基因位点(rs10183908)基因多态性与DEACMP无相关性。LRP1B基因多态性可能在DEACMP发病中具有性别发病的遗传易感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