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探讨女性精神分裂症首次发病患者血清心肌酶水平与病情的关系。方法:对63例首次发病的女性精神分裂症患者采用简明精神病评定量表(BPRS)、阳性症状量表(SAPS)及阴性症状量表(SANS)评估病情;同时测定血清乳酸脱氢酶(LDH)、α-羟丁酸脱氢酶(α-HBDH)、肌酸激酶(CK)、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水平。根据心肌酶是否高于正常值分为:观察组(心肌酶增高组)30例和对照组33例(心肌酶正常组)。观察组于治疗4周后复查心肌酶和量表再次评估。结果:治疗前观察组血清LDH、α-HBDH、CK及CK-MB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均0.01),其中以CK、CK-MB值增高显著(P均0.001);治疗后明显下降(P均0.01)。治疗前观察组SAPS评分较对照组显著增高,SANS评分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均0.01),BPRS评分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BPRS、SAPS评分显著下降(P均0.01)。观察组SAPS评分与血清CK、CK-MB水平呈正相关(r=0.42,P=0.02;r=0.37;P=0.04)。结论:女性精神分裂症首次发病患者血清心肌酶水平升高,并与病情严重程度及阳性症状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2.
血清肌酸激酶(S—CK)对诊断肌病和假性肥大型肌营养不良(DMD)携带者是很敏感和特异的,有报告在DMD亲戚中检出率达70—75%。本文讨论70例神经肌肉疾病和17例DMD患者之女性亲戚静脉血中血清肌红蛋白(S—Myg)、S—CK与血清肌酸激酶亚单位(S—CKB)的检查结果;对照组为94名健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伴有迟发性运动障碍(TD)的精神分裂症患者血清铁调素(Hep)、铁蛋白(Fn)水平,以及铁代谢状况与TD的关系。方法:采用酶免疫法及化学发光法测定30例伴TD的精神分裂症患者(TD组)、41例不伴TD的精神分裂症患者(非TD组)及41名正常人(正常对照组)血清Hep、Fn水平;用异常不自主运动量表(AIMS)评估患者TD的严重程度及其与血清Hep、Fn水平的相关性。结果:TD组血清Hep水平低于非TD组及正常对照组(Z=-2.99,Z=-3.62;P均0.01),非TD组与正常对照组之间Hep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1.22,P0.05);TD组血清Fn水平高于非TD组及正常对照组(Z=2.00,Z=2.39;P均0.05),非TD组与正常对照组之间Fn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0.70,P0.05)。TD组血清Hep水平与Fn水平呈负相关(r=-0.396,P0.05),AIMS评分与血清Hep及Fn水平无相关性(r=-0.052,r=0.14;P均0.05)。结论:TD患者存在铁代谢蛋白异常,铁代谢障碍可能参与了TD的病理生理过程。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脑卒中后血清酶谱水平波动的可能机制,为临床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择急性期脑出血病例31例,分别在发病后3d天之内和14d两个时间点检测其血清酶谱和心电图。入选病例均除外有心、肝、肺、肾和脑的既往疾病史。同时选择年龄、性别和既往疾病史构成比相似的同期住院病例32例为对照组。结果:(1)脑出血发生后,在其急性期(3d内)除肌酸激酶(MB)外,其余8种血清酶的水平均明显较对照组升高(P<0.05);(2)脑出血组的9种血清酶的水平在急性期与恢复期之间除MB外其差别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3)至恢复期8种血清酶的水平均恢复至正常对照水平(P>0.05)。(4)脑出血后并发心电图阳性率22.6%,9种血清酶的水平在心电图阳性组与阴性组间的差别除GOT和GPT外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出血后血清酶谱水平波动是脑出血后脑组织损伤的结果,与脑出血后的有无合并症不完全相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脑梗死患者急性期血清铁蛋白、心肌酶谱水平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检测30例脑梗死急性期(发病7d内)患者(脑梗死组)的血清铁蛋白、心肌酶谱[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乳酸脱氢酶(LDH)、α- 羟丁酸脱氢酶(α- HBDH)、肌酸激酶(CK)、心肌型肌酸激酶同工酶(CK MB) ],并与正常对照组比较。结果 脑梗死组血清铁蛋白浓度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 001),血清AST、LDH、а- HBDH、CK水平均高于正常对照组(P<0. 05~0 .001)。结论 脑梗死患者急性期存在明显的血清铁蛋白及心肌酶谱水平升高,观察其变化有助于对病情的判断。  相似文献   

6.
目的对DMD基因携带者行胚胎植入前遗传学诊断,以阻断患儿的出生。方法对1例DMD基因第10~30号外显子缺失突变的女性携带者行卵泡质内单精子显微注射授精,采用多重置换扩增技术行全基因组扩增,并行DMD基因检测和单倍体型分析。选择健康优质胚胎移植入子宫,分别于孕中期和分娩时进行遗传学检测,并进行为期3年的随访。结果携带者第2个胚胎植入前遗传学诊断周期获得成功,共获得7个胚胎共14个单卵裂球,多重置换扩增成功率为13/14,等位基因脱扣率为18.75%(18/96)。移植3个健康优质胚胎并获双胎妊娠,孕16周时采集羊水行基因检测未见DMD基因突变,孕35周时行剖宫产生产1名正常男婴和1名正常女婴,外周血基因检测结果与胚胎植入前遗传学诊断和孕中期产前诊断结果一致。随访3年,幼儿生长发育、运动功能和动态血清肌酸激酶水平均正常。结论经胚胎植入前遗传学诊断出生的正常婴儿生长发育良好。  相似文献   

7.
目的 观察成人颅内感染急性期血清心肌酶和脑脊液 (CSF)乳酸脱氢酶 (LDH)的改变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用酶速率法测定颅内感染患者 (发病 7天内 )血清心肌酶 [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 (AST)、LDH、α 羟丁酸脱氢酶 (α HBDH)、肌酸激酶 (CK)、肌酸激酶心型 (CK MB) ],并行腰穿取CSF检测LDH、白细胞数、蛋白定量等。结果 颅内感染组 [病毒性脑炎 (病脑 ) 31例 ,结核性脑膜炎 (结脑 ) 11例 ,其它颅内感染 4例 ]血清心肌酶及CSFLDH均显著高于对照组 (P <0 0 5~ 0 0 1) ;病脑组与结脑组的血清心肌酶比较无显著差异 (P >0 0 5 ) ;结脑组CSFLDH明显高于病脑组 (P <0 0 1) ;CSF中LDH与血清LDH、CSF白细胞数和蛋白均无相关性(r=0 16 9,P >0 2 0 ;r=0 2 83,P >0 0 5 ;r=0 2 76 ,P >0 0 5 )。结论 成人颅内感染急性期存在明显的血清心肌酶及CSFLDH增高 ,检测血清心肌酶和CSFLDH有助于颅内感染的早期诊断和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8.
脑卒中后血清酶谱水平动态变化的临床意义探讨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目的:探讨脑卒中后血清酶谱水平波动的可能机制,为临床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择急性期脑出血病例31例,分别在发病后3d天之内和14d两个时间点检测其血清酶谱和心电图,入选病例均除外有心,肝,肺,肾和脑的既往疾病史,同时选择年龄,性别和既往疾病史构成比相似的同期住院病例32例为对照组。结果:(1)脑出血发生后,在其急性期(3d内)除肌酸激酶(MB)外,其余8种血清酶的水平均明显较对照组升高(P<0.05);(2)脑出血组的9种血清酶的水平在急性期与恢复期之间除MB外其差别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3)至恢复期8种血清酶的水平均恢复至正常对照水平(P>0.05)。(4)脑出血后并发心电图阳性率22.6%,9种血清酶的水平在心电图阳性组与阴性组间的差别除GOT和GPT外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出血后血清酶谱水平波动是脑出血后脑组织损伤的结果。与脑出血后的有无合并症不完全相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伴药源性肥胖精神分裂症患者事件相关电位P300特征、血清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水平及胰岛素抵抗的状况。方法:对伴药源性肥胖的精神分裂症患者32例(肥胖组)、不伴药源性肥胖的精神分裂症患者47例(非肥胖组)及正常人42名(正常组)。以事件相关电位P300评价其认知功能,酶免疫法测定血清BDNF水平,常规检测血脂及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结果:肥胖组P300潜伏期较非肥胖组和正常组延长(P均0. 01),非肥胖组P300潜伏期也较正常组延长(P 0. 01);肥胖组P300波幅较非肥胖组和正常组下降(P均0. 01),非肥胖组P300波幅也较正常组下降(P 0. 01);肥胖组、非肥胖组及正常组之间血清BDNF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1. 81,P0. 05);肥胖组HOMA-IR高于非肥胖组及正常组(均P 0. 01);精神分裂症患者中P300潜伏期与HOMA-IR呈正相关(r=0. 34,P 0. 01),P300波幅与HOMA-IR呈负相关(r=-0. 29,P 0. 05)。结论:伴药源性肥胖的精神分裂症有更明显的认知功能缺陷,并与BDNF无关;胰岛素抵抗可能参与了药源性肥胖相关认知损害的病理生理过程。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酒精中毒患者血清tau蛋白及Aβ1-42测定的临床意义及其参与酒精致神经系统损害的机制。方法 40名慢性酒精中毒患者(饮酒时间均超过5年)按饮酒年限分为饮酒20年以上组及20年以下组。按头部CT结果分为脑萎缩组及无脑萎缩组。用ELISA方法测定40名酒精中毒患者及16名健康人的血清tau蛋白及Aβ1-42水平。结果 (1)慢性酒精中毒患者血清tau蛋白高于正常对照组,但两者之间无统计学意义。脑萎缩组血清tau蛋白水平显著高于无脑萎缩组及正常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饮酒20年以上组血清tau蛋白显著高于饮酒20年以下组以及正常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慢性酒精中毒患者血清Aβ1-42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1)。脑萎缩组及无脑萎缩组血清Aβ1-42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且有统计学意义(P<0.01)。饮酒20年以上组及饮酒20年以下组血清Aβ1-42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且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1)慢性酒精中毒患者血清tau蛋白、Aβ1-42增高,可能对慢性酒精中毒的诊断有意义。(2)tau蛋白、Aβ1-42可能参与酒精致神经系统损害的机制。  相似文献   

11.
急性脑出血患者血清心肌酶水平的变化及其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急性脑出血患者血清心肌酶水平的变化及其意义. 方法检测82例急性脑出血患者血清心肌酶水平,并与正常对照组对比.对不同出血量患者的血清心肌酶水平进行比较,并观察血清心肌酶水平与日常生活能力(ADL)的关系. 结果脑出血组血清心肌酶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均P<0.05);大量出血组患者心肌酶又明显高于小量出血组患者(均P<0.05);与心肌酶正常组比较,心肌酶水平增高患者ADL 1~2级的比率明显降低,ADL 5级明显增高(均P<0.05). 结论急性脑出血患者血清心肌酶水平明显升高,其程度与脑出血量有关.观察血清心肌酶水平有助于病情及预后的判断.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中青年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及其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组织基质金属蛋白酶抑制剂-1(TIMP-1)、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的改变。方法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仪探测42例急性脑梗死患者(ACI组)、29例无症状颈动脉硬化患者(ACA组)及17名健康体检者(NC组)的双侧颈动脉粥样硬化的情况。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各组血清MMP-9和TIMP-1水平,免疫散射比浊法检测血清hs-CRP水平。结果 NC组均未检出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ACI组易损斑块的比例(69.2%)及检出率(47.6%)均明显高于ACA组(46.4%,20.7%)(均P<0.05)。ACI组血清MMP-9、TIMP-1、hs-CRP水平及MMP-9/TIMP-1比值均明显高于ACA组(均P<0.05);ACA组血清MMP-9、TIMP-1、hs-CRP水平均明显高于NC组(均P<0.05)。ACI组中,易损斑块亚组血清MMP-9、TIMP-1、hs-CRP水平及MMP-9/TIMP-1比值均明显高于稳定斑块亚组(均P<0.05);稳定斑块亚组血清MMP-9、TIMP-1、hs-CRP水平均明显高于无斑块亚组(均P<0.05)。结论血清MMP-9、TIMP-1、hs-CRP可作为反映颈动脉粥样硬化及斑块稳定性的血清学指标。MMP-9/TIMP-1比值增高及颈动脉易损斑块可能提示中青年脑梗死的风险。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补体因子H基因(CFH)Y402H位点多态性与精神分裂症及其临床特征的相关性。方法:采用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PANSS)及重复性神经心理状态测验(RBANS)对254例稳定期精神分裂症患者(病例组)进行精神病性症状及认知功能评估;采用SNa Pshot技术对病例组及339名健康者(正常对照组)Y402H位点进行基因分型和比较;分析Y402H位点多态性与精神分裂症及其临床特征的相关性。结果:两组Y402H位点基因型和等位基因频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病例组中C等位基因携带者PANSS阴性症状分、一般病理分及总分均显著高于非C等位基因携带者(F=23.88,F=4.79,F=10.70;P0.05或P0.01);RBANS中的延时记忆分及总分显著低于非C等位基因携带者(F=8.27,F=5.51;P0.05或P0.01)。结论:CFH基因Y402H位点多态性不是精神分裂症的易感基因,但该位点C等位基因携带者与精神分裂症阴性症状和认知功能损害有关。  相似文献   

14.
精神分裂症及抑郁发作患者血清心肌酶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精神分裂症及抑郁发作患者血清心肌酶的变化与临床意义。方法动态监测281例精神分裂症和223例抑郁患者的心肌酶谱,正常对照50名。采用简明精神病量表(BPRS)或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评定病情。结果精神分裂症阳性症状组与阴性症状组及双相抑郁患者的血清心肌酶各指标均显著高于对照(P<0.01),阳性症状组心肌酶谱各项指标均高于阴性症状组(P<0.01)。各指标测定水平与精神分裂症及双相抑郁患者的病情严重程度呈正相关,且随着病情得到控制,各指标均逐渐下降并趋于正常。单相抑郁患者与对照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精神分裂症和双相抑郁患者的血清心肌酶活性明显增高与发病及病情严重程度有关,心肌酶谱检测对精神分裂症和双相抑郁的病情估计有一定的临床价值。单相抑郁患者治疗前后均无心肌酶活性明显增高。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S100β与血管性认知损害(VCI)的关系。方法:①认知功能评价:运用简易智能状态量表(MMSE)及临床记忆量表(CMS)评估认知功能;②分组:轻度VCI组25例,中、重度VCI组33例;无认知损害脑梗死组30例及正常对照组30例;③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患者及对照组血清S100β含量。结果:中、重度VCI组的血清S100β浓度[(0.64±0.06)μg·L-1]显著性高于轻度VCI组[(0.42±0.08)μg·L-1]、无认知损害脑梗死组[(0.41±0.12)μg·L-1]及正常对照组[(0.39±0.11)μg·L-1],均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轻度VCI组的血清S100β浓度稍高于无认知损害脑梗死组及正常对照组,但无显著性差异(P>0.05);相关性分析示中、重度VCI组MMSE总分及记忆商(MQ)值皆与血清S100β含量呈显著性负相关(P<0.05),而轻度VCI组MMSE及MQ值均与血清S100β含量无显著性相关(P>0.05)。结论:血清S100β有可能作为观察中、重度血管性认知(包括记忆)损害的生化指标。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脑肿瘤患者血清和脑脊液中β-葡萄糖醛酸酶(β-G)活性测定的临床意义. 方法对临床确诊的26例(脑膜瘤8例,胶质瘤18例)脑肿瘤患者行酶联免疫吸附(ELISA)实验方法测定脑肿瘤与正常对照组、脑挫裂伤组、头痛组血清及脑脊液中β-G活性,并以CT,MRI及病理结果为参照,进行确诊诊断试验研究.结果 ①脑胶质瘤患者血清β-G活性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脑外伤组及头痛组(P均《0.05);脑胶质瘤患者脑脊液β-G活性均明显高于对照组、脑外伤组及头痛组(P《0.01);脑胶质瘤患者脑脊液β-G活性高于脑膜瘤患者(P《0.05).②脑胶质瘤患者无论血清和脑脊液其β-G活性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良性脑病组患者(P均《0.05).结论 血清和脑脊液中β-G活性升高对恶性脑肿瘤有重要诊断价值,尤其脑胶质瘤的诊断.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二甲双胍对抗精神病药所致肥胖患者胰岛素抵抗及血清白介素-18(IL-18)水平的影响。方法:对44例抗精神病药所致肥胖患者(肥胖组)给予二甲双胍治疗12周,监测治疗前后的体质量、体质量指数(BMI)、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及血清IL-18水平;以27例非肥胖患者(非肥胖组)和47名正常人(正常对照组)作为对照。结果:治疗前肥胖组HOMA-IR、血清IL-18水平高于非肥胖组(Z=-5.05,P0.001;Z=-2.78,P0.01)及正常对照组(Z=5.98,Z=6.68;P均0.001);非肥胖组血清IL-18水平高于正常对照组(Z=4.58,P0.001)。治疗后肥胖组体质量及BMI均有明显下降(Z=2.07,Z=2.13;P均0.05);HOMA-IR虽有明显下降(Z=2.74,P0.01)但仍高于非肥胖组及正常对照组(Z=-4.01,Z=4.73;P均0.001);IL-18水平显著下降(Z=5.48,P0.001)并低于非肥胖组(Z=3.42,P0.01),但仍高于正常对照组(Z=3.59,P0.01)。HOMA-IR与IL-18水平治疗前后均无相关(r=0.108,r=0.034;P均0.05);HOMA-IR变化值与IL-18水平变化值也无相关(r=0.122,P0.05)。结论:二甲双胍能改善抗精神病药所致肥胖患者的胰岛素抵抗,降低血清IL-18水平。  相似文献   

18.
应用Southern杂交技术,以WND位点两侧的四个DNA多态标记-D13S1、D13S31、D13S26对10个Wilson病家系的54名个体进行多位点限制性片断长度多态性(RFLP)连锁分析,检出2例症状前患者,11例肯定携带者及5名正常纯合子,证实它们用于Wilson病的症状前诊断及杂合子筛选是有效可靠的。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究抑郁症与双相障碍患者血清可溶性组织相容性复合体I类相关基因B(sMICB)水平变化,以及其与抑郁症状严重程度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对照研究的方法,共招募148名受试者,包括60名正常组、57例抑郁症患者和31例双相障碍患者,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血清sMICB水平;完成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定。结果:(1)Kruskal-Wallis H检验显示,抑郁组和正常组之间的sMICB水平差异有统计学差异(P0.001),双相组和正常组之间的sMICB水平差异无统计学差异(P=0.174),抑郁组与双相组之间的sMICB水平差异有统计学差异(P=0.005);(2)诊断抑郁症的曲线下面积为0.733,灵敏度为73.3%,特异度为73.7%;(3)抑郁组和双相组sMICB水平与HAMD得分无显著相关(P0.05)。结论:抑郁症患者血清sMICB水平低于正常人群,双相障碍患者血清sMICB水平与正常人群无差异。  相似文献   

20.
男性痴呆患者血清性激素的变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观察阿尔茨海默病(AD)和血管性痴呆(VD)男性患者血清性激素及促性腺激素的变化。方法:老年男性共114人,其中AD 3 2例;VD 3 0例;无痴呆正常老年人5 2名。采用化学发光法测定血中黄体生成素(LH )、促卵泡成熟素(FSH)、雌二醇(E2 )、催乳素(PRL)、睾酮(T)的含量,并计算E2 /T的比值。结果:AD组及VD组患者血清T水平较正常对照组低,差别有显著意义(P <0 .0 5 ,P <0 .0 1)。VD组患者血清E2 /T较正常对照组显著升高;也较AD组明显升高(P <0 .0 1,P <0 .0 5 )。AD、VD组患者血清E2 、LH、FSH、PRL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别均无显著意义(P >0 .0 5 )。结论:老年男性AD及VD患者血清T水平降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