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糖尿病可以并发多种血管病变,如心血管.脑血管、肾脏.视网膜及皮肤的微血管等,是目前糖尿病病人死亡和致残的主要原因之一。对血管病的护理,除按糖尿病的一般护理外,还要根据不同部位的血管病变进行护理。  相似文献   

2.
对于糖尿病患者,心血管事件一直是人们关注的重点,本文试从以下三方面:(1)糖尿病与心血管事件;(2)糖尿病高血糖的治疗药物与心脏伤害;(3)糖尿病伴心脏病者对高血糖的治疗药物选择。谈谈相关方面的历史和现在。1 糖尿病与心脏病变目前认为主要包括:糖尿病性微血管病变性心脏病、糖尿病性心脏自主神经病变、冠状动脉性心脏病、糖尿病性心肌病(DC)。  相似文献   

3.
糖尿病最重要的并发症之一是心血管系统病变,该并发症已成为糖尿病患者健康和劳动力的严重威胁,是造成死亡的主要原因。糖尿病心脏病主要包括:糖尿病心脏微血管病变、大血管病变、心肌病变和心脏自主神经功能紊乱等。那么我们应该如何保护心脏呢?  相似文献   

4.
糖尿病心肌病属于微血管病变 糖尿病性心脏病是指由于糖尿病所引起的,在糖和脂肪等多种代谢紊乱长期得不到纠正的基础上,在心脏所发生的大血管病变、微血管病变以及自主神经病变。其中大血管主要是位于心脏表面的冠状动脉,即所谓的糖尿病合并冠心病;  相似文献   

5.
刘德辉 《糖尿病之友》2009,(1):I0003-I0003
早已证实,糖尿病微血管病变及微循环障碍是糖尿病患者多种并发症的病理基础。糖尿病合并足坏疽的病因除大血管病变外,微血管病变及微循环障碍是导致糖尿病足坏疽发生、发展的重要原因之一。因此.糖尿病病人检测微循环,了解微循环的障碍程度.及时给予活血化瘀治疗对疾病的控制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糖尿病性心脏病是指糖尿病患者所并发或伴发的心脏病,包括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糖尿病性心脏病、微血管病变和植物神经功能紊乱所致的心律失常和心功能不全。本文就近年来诊断为糖尿病,同时并发或伴发心脏病的76例住院患者的123份异常心电图做一分析研究。  相似文献   

7.
糖尿病微血管病变发生机制研究现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糖尿病微血管病变是糖尿病慢性并发症的病理基础,病理机制涉及内皮受损及一氧化氮合成减少、多元醇代谢异常、糖化反应的亢进、氧化应激、蛋白激酶C激活等多个方面,现对糖尿病微血管病变的研究现状进行探讨,以提高对糖尿病微血管病变的认识水平。  相似文献   

8.
糖尿病性心脏病包括糖尿病心脏微血管病变、大血管病变、心肌病变、心脏自主神经功能紊乱等,临床可表现为心绞痛、心律失常和心功能不全,具体说可表现为休息时心动过速,体位改变时血压降低,而糖尿病性冠心病患者心绞痛症状常不典型,  相似文献   

9.
糖尿病的并发症主要是微血管病变,如脑部、肾脏、眼底视网膜的微血管病变等。视网膜的微血管病变是人体唯一可以通过医生的肉眼观察到的病变。有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存在说明身体其他器官或脏器的微血管病变也存在。临床已证实眼内视网膜的微血管病变与肾脏微血管病变相符,即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的严重程度与肾脏微血管病变的严重程度基本一致。所以我们通过了解糖尿病患者的视网膜病变情况,  相似文献   

10.
2型糖尿病(T2DM)的基本病理生理为胰岛素抵抗(IR)及胰岛素分泌缺陷,其病死率与并发微血管及大血管病变有关,肥胖及久坐的生活方式更易发生T2DM和心血管病(CVD).我国现有糖尿病病人约4000万,其中90%为T2DM,其患病率随年龄的递增而增加,患病率峰值为60~70岁人群,约65%的T2DM患者死于心血管事件,其中心肌梗死(MI)、周围动脉病变及中风的相对危险增加2~4倍.美国NIH报道T2DM病人80%死于心脏并发症,其中75%死于冠心病(CHD).2001年我国糖尿病学会对近10年北京、上海、天津和重庆4个城市的10家医院糖尿病住院并发症的调查显示:糖尿病病人并发CVD的比例高达93%,这表明心血管事件是我国糖尿病病人的主要死因.  相似文献   

11.
糖尿病心脏病的中西医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糖尿病性心脏病是指糖尿病患者所并发或伴发的心脏病。包括糖尿病性心脏病、大血管病变(冠心病)、糖尿病性心肌病、糖尿病性微血管病变和糖尿病性心脏自主神经病变引发的心率、心律和心功能异常,以及糖尿病性高血压所并发的高血压心脏病。  相似文献   

12.
糖尿病慢性并发症以微血管病的致残率高、大血管病致死率高为特征。但糖尿病对大、小血管的损害不能截然分开,如糖尿病足的发生基于大、小血管及周围神经病变,其致残率高:糖尿病肾病虽肇端于微血管病变,但在晚期常常是因为合并心脏病致死。  相似文献   

13.
亚临床期糖尿病性心脏病及相关因素的初探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亚临床期糖尿病性心脏病相关因素,以采取有效的防治对策。方法(1)对288例无高血压、心脏病临床表现,并经有关检查基本除外冠心病及其它心脏病的糖尿病患者进行无创性心功能检查。(2)对亚临床期糖尿病性心脏病的相关因素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结果(1)33.68%的糖尿病病人存在亚临床期糖尿病性心脏病变所导致的心功能异常。(2)年龄、病程、BMI、代谢控制状况、微血管并发症与亚临床期糖尿病性心脏病的发生密切相关。结论年龄大、病程长、BMI高、代谢控制不良及糖尿病其它微血管并发症是亚临床期糖尿病性心脏病的危险因素,对以上某些因素进行有效的控制,将可能预防和延缓糖尿病性心脏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14.
糖尿病微血管病变的分子学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刘江  徐云生  黄延芹 《山东医药》2005,45(14):67-68
糖尿病是一组全身性的内分泌代谢性疾病,其慢性并发症几乎涉及到全身各器官组织。微血管病变作为糖尿病的特征性并发症,是多种器官损害的病理生理基础,其主要改变为毛细血管基底膜增厚,微血管屏障功能破坏及进行性闭塞,组织缺氧。早期糖尿病以相关组织中微血管血流量增加和由此引起的血压增高为特点。微血管内皮细胞压力增加,引起更多的细胞外基质蛋白产生,其作为一种损伤性反应,必然引起微血管硬化症。糖尿病微血管改变主要引起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糖尿病肾病(DN)、糖尿病心肌病变等。现将近几年糖尿病微血管病变的分子学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5.
糖尿病与心血管病变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由于胰岛素和抗生素的广泛应用,糖尿病因并发酮症酸中毒和感染而死亡者大为减少,使糖尿病患者的生命得到延长;而心血管并发症及微血管病变,已成为糖尿病的主要死亡原因。美国国家糖尿病委员会报告,糖尿病病人比非糖尿病病人心脏病发生率多2倍。欧美的糖尿病人75%死于心血管病变,其中2/3死于冠心病。Warrc报告1036例糖尿病尸解中,因心  相似文献   

16.
糖尿病肾血管病变及其发病机理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陈宇 《临床内科杂志》1997,14(3):119-120
糖尿病的血管病变广泛存在,可累积供应机体各脏器的血管,它既可影响大血管,也可影响微血管。糖尿病的肾血管病变包括大血管病变如肾动脉硬化、肾小动脉硬化和引起糖尿病肾小球硬化症的微血管病变,现将其主要的病理改变和发病机制综述如下。糖尿病肾血管病变的病理改变[1,2]  相似文献   

17.
糖尿病(DM)微血管病变是许多脏器慢性病变的病理基础,是决定DM病人预后的一个重要因素。在微血管病变时,细胞外基质(ECM)发生多种变化,包括蛋白聚糖(PG)等变化,从而导致局部屏障系统改变、通透性加强、蛋白渗出、脂质沉积、平滑肌细胞及纤维增生等改变,引起肾脏、眼底等并发症。了解DM时PG的变化对了解DM微血管病变的  相似文献   

18.
糖尿病血管并发症线粒体氧化损伤机制及药物治疗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各型糖尿病均以慢性高血糖、进展性血管病变为特征。糖尿病微血管病变是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肾病及各种周围神经病变的主要原因。与糖尿病相关的进展性动脉粥样硬化则会影响心、脑及四肢远端的血供,使糖尿病患者有更高的心肌梗死、脑卒中及肢端坏死的风险。大量的临床研究表明,高血糖与糖尿病微血管并发症有显著相关性,而高血糖和胰岛素抵抗则是糖尿病大血管病变的重要原因。糖尿病早期微血管病变表现为高糖引起的血流异常、血管通透性增高,这反映了扩血管物质(如一氧化氮)活性降低,而缩血管物质(如血管紧张素Ⅱ、内皮素)活性增高,使血管通透性增高的因子[如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增多。糖尿病早期大血管异常表现为血管内皮功能障碍(选择性内皮依赖的血管舒张功能丧失)。  相似文献   

19.
糖尿病引起的并发症众多,而血液循环为该病患者最严重的问题,主要表现为动脉硬化及微血管病变;糖尿病心脏病是糖尿病患者致死的主要原因之一;此外还与高血压病变关系密切。对于此类疾病,预防与治疗的意义同等重要。  相似文献   

20.
糖尿病骨骼肌病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骨骼肌是糖尿病损害的靶组织,肌组织中的氧化型纤维易受糖尿病损害。糖尿病肌病光镜下主要表现为肌纤维的萎缩,呈失神经性、继发性肌病改变。引起肌病的因素包括糖尿病微血管病变、代谢紊乱和糖尿病神经病变,其中神经病变是营养神经的微血管发生炎症的结果,一些针对性措施已初步显示其防治肌病的效果。肌肉病变将使外周胰岛素抵抗加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