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求医动机及求医知识态度对求医行为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研究STD患求医动机及求医知识对其求医行为的影响,为制定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通过问卷调查收集资料,调查数据采用SPSS9.0、EPI6.0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患病后多数STD患能主动就医(97.3%),但就医方式和主动就医的原因各异。STD患的性病知识十分贫乏,52.7%的患对性病一无所知,使得部分病人(58.50%)就医时不知道到何处看病。结论 增加STD患对性病知识的了解,做好宣传教育工作,有利于患正规求医。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促进少数民族疟疾病人就医行为的策略。方法通过精细健康教育提高目标人群识别疟疾早期症状的知识和求医意识;通过社区动员,在社区中营造发热及时求医的社会氛围;提供免费的疟疾诊断和治疗,改进经济方面的可及性。结果知道疟疾早期症状和发热要到公共卫生机构就医户主比例较基线调查显著提高(P〈0.01);使用公共卫生机构的发热病人比例从基线的56.94%(95%CI:52.55%-61.25%)增长到91.30%(74.13%~98.51%)(P〈0.05);发热开始24h求医的病人比例从基线的23.03%(18.81%-27.71%)增长到86.96%(68.47%~96.57%)(P〈0.01)。结论行为改变的交流策略成功地促进了疟疾病人的就医行为,与其它措施一起有效地降低了疟疾发病和流行程度。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社区居民对卫生需求的现状,探讨社区卫生服务相关干预对策。方法采用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随机抽取社区17个居委共1400名居民,对他们的基本情况,2周健康状况,医疗保险情况,患病后采取的就医方式,个人和家庭需要的卫生服务方式进行调查。结果社区居民参加基本医保占85.4%,选择就近医院诊治占52.59%,其中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诊治占28.8%;在2周有患病的对象中占42.82%的人未采取治疗措施,在未采取治疗措施中因经济困难占27%;表示愿意通过电话咨询与电话预约的服务方式占31.58%,比愿意接受上门服务形式者多20.78个百分点,希望社区获得健康知识的途径主要是健康讲座占36%。结论根据社区居民的实际需求,采取社区居民更乐于接受的形式,提供相应的卫生服务,使社区卫生服务更贴近社区居民,为社区中困难群体提供医疗、保健等服务,利用各种方法来扩大服务对象与服务范围。  相似文献   

4.
影响妇女更年期心理症状相关因素调查及心理健康指导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目的探讨影响妇女更年期心理症状的各种因素。方法采用统一的调查问卷,选择广东省9个地区的4489名40-65岁更年期妇女进行调查。结果在4489名被调查者中,出现心理症状的妇女为85.9%。发现其心理症状与年龄、职业、婚姻状况、文化程度、家庭人口、经济收入、孕次、月经等因素密切相关。妇女出现心理症状就医者仅占28.8%。结论医护人员应加强更年期妇女的心理健康指导,缓解妇女更年期不良心理症状,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肇庆市暗娼对STD/AIDS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及求医行为,为在暗娼人群中开展有针对性的STD/AIDS防治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面对面问卷调查的方式,对肇庆市娱乐场所346名暗娼人员STI)/AIDS相关知识及求医行为进行调查。结果肇庆市暗娼人群对STD/AIDS基本知识及安全套使用知识总体知晓率分剐为74.3%、75t0%,全部答对率分别为36.1%、26.3%;正确就医比例为87.3%;获取STD/AIDS知识来源主要通过书报杂志(55.O%)、电视或广播(54.3%)等大众传播媒介。结论暗娼人群STD/AIDS相关知识有待提高,暗娼人员的STD,址DS防治知识宣传教育工作仍需要进一步加强。  相似文献   

6.
熊杰  任成 《医学与社会》2011,24(5):79-81
目的:讨论影响可疑症状者不同求医行为模式的各种因素,提出改善结核病可疑症状者求医模式。方法:用自制问卷进行调查,获得结核病可疑症状者的的求医行为模式。结果:结核病可疑症状者的求医行为模式的主要影响因素(〈0.05)包括:年龄(=0.001,2=17.083)、咳血症状(=0.001,2=10.870)。医疗保险情况(=0.144)、家庭人均月收入(=0.133)、职业(=0.077)等因素不影响可疑症状者的求医行为。结论:根据本地区情况,采取有针对性的综合性干预措施强化结核病可疑症状者的求医行为。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成人肥胖特点,探索有效干预措施。方法采取等比例多阶段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抽取了北京市海淀区9个街道18个功能单位9个生活社区,18岁以上常住居民总共2706人进行询问和问卷式调查。筛查出体重指数≥24的超重人群和体重指数≥28的肥胖人群。结果海淀区超重患病率为33.26%,肥胖患病率为15.92%;超重、肥胖成人男性患病率高于女性;超重成人在45—59岁的年龄段患病所占比例最大;肥胖成人患病数随年龄的增长而增长,在60岁以上的年龄段患病所占比例最大;不同性别、不同年龄与超重、肥胖成人差异均有显著性。超重人群锻炼率为71.96%,肥胖人群锻炼率为74.79%;女性超重、肥胖人群锻炼率高于男性。随着体重指数(BMI)的增加,高血压、糖尿病、血脂异常、心肌梗死、脑卒中的患病率均显著上升。结论超重、肥胖是高血压、糖尿病、血脂异常、心肌梗死、脑卒中的重要危险因素。适量运动、合理膳食、控制体重、保持情绪稳定等健康的行为方式对于减少疾病、提高居民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提示在社区实施防治肥胖的干预措施是有必要的。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健康体检人群对高血压相关知识的掌握情况及需求,为护理人员进行健康教育提供参考。方法采用问卷调查法对563名健康体检者的高血压认知情况、知识的获得途径、知识需求及需求方式进行调查。结果563名中有58.7%了解高血压知识及危险因素;有55.9%认知高血压预防方法,但采取预防措施的只有33.2%;其知识来源于多种途径,电视、广播占41.6%,医务人员只占15.8%;对高血压相关知识的需求中,预防措施、并发症及治疗方法占前三位;最受欢迎的健康教育形式是发放宣传资料。结论体检人员对高血压相关知识的知晓情况明显不足,有待医护人员采取针对性的健康教育,提高体检人员的防护意识,从而降低高血压的发病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性病门诊求医艾滋病危险性行为情况。方法:对451名性病门诊求医进行了性行为、安全套的使用及求医行为问卷调查。结果:65.6%的患接触过商业性性伴;与临时性伴发生性行为时每次使用安全套仅占30.6%;20%的患在安全套的使用过程中,发生过避孕套破裂或滑脱;60.9%的患在发生症状之后与一个以上的人有过性接触。结论:性病门诊求医普遍存在艾滋病高危性行为,应及早开展行之有效的行为干预工作。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北京市男男性行为人群多分类敏感问题的特征。方法采用二阶段抽样和多分类特征敏感问题的随机应答技术对北京市男男性行为人群多分类敏感问题进行现场调查。结果北京市男男性行为人群非北京户籍人口占71.57%,30岁以下占58.39%,未婚单身者占82.26%,该人群呈现出高学历高收入的特征,最近一年无商业性性行为的比例为83.29%,有商业性性行为者中费用为每次200-400元及600元以上者占88.9%,性行为的方式主要为肛交,占64.45%(95%CI:56.81%-72.48%)。26.94%的人上一年度生殖器检查1-2次,10.97%的人未做检查。结论北京市男男性行为人群存在潜在流动性大、体检次数少、肛交为主、商业性性行为多发等艾滋病(AIDS)高危行为,应进一步加强对这类人群的健康教育,以遏制AIDS的传播。  相似文献   

11.
目的 了解上海流动老人卫生服务利用情况,探索其影响因素,为提高流动老人卫生服务利用水平,保障其健康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利用2015年国家卫计委流动人口卫生计生动态监测调查中上海流动老人相关数据进行χ2检验等统计分析。 结果 调查涉及的752名流动老人,参保率为85.7%,主要参保地为户籍地;平常生小病就医率为56.8%(427人),自行买药占39.5%(297人);174名经医生确诊的高血压/糖尿病流动老人患者中接受过社区随访的仅占29.9%(52人)。流动老人住院率为4.0%(30人),经医生诊断需住院的有40人,实际住院人数为30人,应住院未住院患者中主要原因为本人/家人觉得没有必要占60.0%(6人),无人回答因经济困难未住院。卫生服务利用率在流动原因为养老者中最高,因为照顾子女者中最低;参加过社区健康体检者卫生服务利用率比未参加过者高;是否参加社会医疗保险对其卫生服务利用率没有影响,但是参加居民医保者其利用率显著高于参加其他类型医保者。 结论 流动老人卫生服务利用率明显较低,是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例如慢性病社区管理的覆盖盲区,社会医疗保险没有起到应有的保障作用,应该制定出适宜流动老人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等相关政策与措施,同时提高流动老人的健康素养等,从而提高其对卫生服务的利用率。   相似文献   

12.
背景 2017年我国流动人口规模达2.445亿,并由快速增长期逐渐进入调整期。流动人口医疗卫生服务供给与需求之间的结构性矛盾长期存在,其健康权益和医疗需求无法得到充分满足。目的 分析我国流动人口就医行为选择及其影响因素,为提高流动人口基本医疗服务可及性提供决策依据。方法 于2020年7月利用2017年全国流动人口动态监测调查数据,筛选出≥1个月、≥16岁的流动人口169 989例纳入研究,基于 Andersen医疗卫生服务利用模型构建分析框架,采用逐步回归法构建Logistic模型以探析流动人口就医行为选择的影响因素。结果 纳入的169 989例流动人口的两周患病率为6.47%(10 996/169 989),两周患病就诊率为59.38%(6 529/10 996),其中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就诊者占比65.46%(4 274/6 529)。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倾向特征(性别、年龄、文化程度)、流动特征(流动范围、流动时间、落户意愿)、使能资源(地区、城乡、到最近医疗机构时长、家庭人均年收入、医疗保险)和需求因素(自评健康、慢性病患病、健康档案)4方面14项指标是流动人口就医行为选择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 流动人口就医主动性整体较差,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就诊率较高。应尽快优化异地就医政策,构建距离科学的就医格局,并大力开展流动人口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项目,以引导其合理就医并理性选择就医机构。  相似文献   

13.
蒋劲  洪朝阳  吴苗琴  沈婷  余洁 《浙江医学》2011,33(4):473-475,538
目的 了解健康人群对眼科常见病和相关保健知识的知晓程度及就医习惯.方法 选取浙江省内参与健康体检者2 060例进行匿名自填式的问卷调查,统计分析其对眼科常见病及相关保健知识的知晓程度及就医习惯.结果 共发放问卷2 400份,获得有效问卷2 060份.其中240例(11.65%)不知晓自身视力 740例(35.92%)不清楚测视力的重要性 眼睛主要不适表现为眼干476例(23.11%)、眼痒216例(10.49%) 当眼睛出现不适时,1 008例(48.93%)选择大型综合性医院就诊,692例(33.59%)选择药店买药,仅60例(2.91%)选择社区医院就诊,不同年龄和学历就医选择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 选择药店买药者近50%不清楚所买药物名称或仅知道名称而不知道用途 对四大致盲眼病的知晓率分别为白内障(38.45%),青光眼(20.78%),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17.67%),黄斑变性(1.94%).结论 浙江省健康人群眼科预防保健知识水平较低,社区医院作用未能发挥,而药店作用被过分扩大,各综合性医院眼科医生、社区医院医务工作者及卫生相关部门应共同努力改善民众医疗保健知识.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广州市海珠区流动人口中结核病患者对于结核病防治知识的知晓情况,为制订完善有针对性的健康教育方法提供依据。方法对广州市胸科医院第二门诊部2010—10-01~2010—12—30初诊为结核病患者中的流动人口进行结核病防治知识知晓情况调查。结果调查对象对结核病防治核心信息的总知晓率为59.75%;对肺结核病的传染性、传播途径以及治愈情况知晓率较高,而对肺结核病主要可疑症状及免费政策知晓率较低。年龄≥40岁者(Z=-2.016,P=0.044)及初中及以下文化程度者(Z=-2.604,P=0.009)综合知识得分低;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知晓程度与年龄呈负相关(OR^^=0.306,P=0.027)。结论广州市海珠区流动人口结核病患者的结核病防治知识掌握情况不容乐观,为实现《全国结核病防治规划(2001—2010年)》的目标,加大力度开展结核病防治知识健康教育尤为重要和迫切。  相似文献   

15.
流动人口结核病防治知识知晓率调查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 通过调查研究,掌握结核病综合防治示范区内流动人口对结核病防治知识知晓率的基础水平,为今后更有效地开展结核病防治健康教育提供方向和重点。方法 在大型公益活动现场由调查研究人员对随机抽取的流动人口人群使用统一设计的结核病5条核心防治知识自填式调查问卷,由调查对象自行填答,然后进行分析。结果 250人被调查研究对象中,对结核病知识的知晓率为96.4%;青年、中年和老年组人群的知晓率分别在95%至100%之间,大学、高中、初中、小学不同文化程度人群的知晓率在87.5%至100%之间;结核病防治知识信息获取的途径高低顺序为看电视47.2%,知识手册32.4%,听广播23.2%,宣传画22.0%,其他15.2%和医生讲授10.0%。结论 示范区流动人口人群结核病防治知识知晓率达96.4%,说明健康教育工作取得较好结果;不同年龄组和不同文化程度人群对结核病知识知晓率没有明显差异,间接反映国家推荐的结核病防治5条核心信息简洁明了,易于被公众接受;而从公众获取结核病防治信息的渠道分析,看电视和宣传手册占80%以上。因此,今后结核病健康宣传应将电视和宣传手册作为主要手段来推荐应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深圳市社区居民甲型H1N1流感(以下简称甲流)知信行情况,为进一步调整和完善深圳市甲流防控工作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取分层随机抽样,以全市七区共55个市政府街道办事处所在地的前4位电话号码作为局向号,结合随机数的人工电话调查。结果本次调查共拨打2195个电话号码,有效号445个,无效号1750个,应答率为68.5%。深圳市社区居民的甲流疾病知晓率为87.9%,不同年龄(χ2=16.35,P0.01)和不同文化程度(χ2=8.39,P0.05)知晓率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甲流症状的知晓率为82.1%,不同文化程度知晓率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21.40,P0.01),常见甲流症状前五位为:发热(55.1%)、咳嗽(32.1%)、流涕(14.2%)、咽痛(13.2%)和头痛(10.1%);甲流传播方式和预防措施的知晓率分别为63.5%、73.0%,不同文化程度知晓率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χ2=22.37,P0.01;χ2=15.95,P0.01)。24.3%社区居民表示担心感染,54.1%表示因甲流会减少外出,女性较男性更为担心(χ2=5.07,P0.05)和更容易改变行为(χ2=13.99,P0.01),19.6%表示会自行服用药物预防,87.2%表示出现流感症状后,首选到医院就诊,不同文化程度就诊率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15.30,P0.01)。66.9%的社区居民满意甲流防控工作。结论深圳市社区居民的甲流疾病知晓率较高,但对甲流的临床症状、传播方式和预防措施的知晓率则相对较低,需重点加强低文化社区人群和中小学校学生的健康教育。  相似文献   

17.
目的对深圳市六个区流动人口生殖健康服务人员配置及财务投入情况进行调查与分析,为进一步提高流动人口生殖健康服务水平,改善流动人口生殖健康状况提供建议。方法采取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方法,对各区计生委负责人进行问卷调查,对区计生服务机构管理人员进行专题小组讨论。结果深圳市对流动人口生殖健康服务财政投入较为充足。但对流动人口和户籍人口的投入依然存在着显著的区别。平均流动人口所拥有的生殖健康服务技术人员明显不足。结论把流动人口生殖健康服务投入纳入到本地体制中来;加大对流动人口的投入,使其获得与户籍人口相等的待遇;增加流动人口生殖健康服务人员数量,并提高其服务技术水平。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公共场所性服务小姐对艾滋病知识的知晓情况和性相关行为现状。方法随机抽取59家公共场所235名性服务小姐进行匿名问卷调查。结果性服务小姐对艾滋病知识了解不全面,总体知晓率为33.62%,对安全套的防病作用认识较高,100%安全套使用率为75.74%,这一人群流动频繁,存在较多健康问题,如一天内多次性交易、经期也同男人“做”、性相关疾病患病率高、人工流产比例高、患病后到正规医院就诊比例低、定期健康检查人数少等。结论应在性服务小姐中开展多种形式的健康教育工作,指导其树立正确的求医观念,以降低艾滋病感染的危险性。  相似文献   

19.
背景 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是强化基层医疗卫生服务网络功能,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重要任务,也是落实分级诊疗制度,促进人民群众健康的重要途径,了解云南省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存在的问题,对推动云南省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有序开展具有重要意义。目的 了解云南省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存在的问题。方法 采用定量研究和定性研究相结合的方法。定量研究分3部分:第1部分从2017年11-12月医改专题书面调研中选取“家庭医生签约服务”部分进行分析;第2部分对2016年《云南省年卫生统计资料》和《2017云南省统计年鉴》进行分析;第3部分采用多阶段分层抽样法选取云南省213名居民进行问卷调查(2018年5月),自行设计调查问卷,主要包括调查对象基本情况和对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的知晓情况。定性研究选取4名负责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的管理者、36名具体从事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工作的工作人员进行访谈。结果 卫生统计资料显示,2016年云南省全科医生数4 737名,每万人口全科医生数0.99名(不足1名);每千人口执业(助理)医师数为0.56名,除昆明市外,其余州(市)均低于全国水平。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居民家庭医生签约服务信息的知晓渠道主要是医生告知(65.3%)、电视和广播(64.8%)、宣传栏(54.5%)、微信和微博(50.7%);群众对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知晓程度较低,213名被调查对象中,只有13名(6.1%)表示对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全部了解,63名(29.6%)表示了解小部分。定性访谈显示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为: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宣传效果不理想,群众知晓率低;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工作压力大;信息化建设薄弱,工作效率低;配套措施不完善。结论 云南省全科医生数整体偏低,且职称、学历偏低;居民对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知晓率较低。建议加大全科医生和执业(助理)医师培养,加强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政策宣传,加快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信息化建设,完善相关配套措施,促进云南省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的有序开展。  相似文献   

20.
目的 了解HIV感染者及AIDS病人的生存环境和生活质量,以建立适合我市实际的家庭和社会关怀和支持体系。方法 采取典型调查的方式调查已确认的HIV/AIDS患者,在知情、保密的情况下进行个人访谈;另外采用现况调查的方法,选择存在HIV感染者和AIDS病人的村庄或附近村庄的居民,调查社区内存在的相关歧视及原因。结果 HIV/AIDS患者存在着健康状况恶化、就医困难、经济窘迫、遭受歧视等的生存危机。结论 应有计划、有步骤地扩大全民健康教育,宣传歧视和不尊重HIV/AIDS病人权利的危害性,真正消除对艾滋病恐惧;建立对感染者和病人的保护机制;提供关怀、护理、社会和情感支持等的预防控制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