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目的:观察单开门颈椎椎管扩大成形术治疗颈椎管狭窄症的效果。方法:36例颈椎管狭窄症患者,男性28例,女性8例,平均年龄49.5岁,病程平均31个月。术前JOA评分平均为7.4分。全部行单开门颈椎椎管扩大成形术。结果:36例患者均获随访,平均35.2个月,手术优良率为80.5%,术后JOA评分平均14.6分。结论:单开门颈椎椎管扩大成形术是一种安全、有效治疗颈椎椎管狭窄症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颈椎后路(单/双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治疗颈椎管狭窄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对我院在1998年11月~2004年11月,采用颈椎后路单、双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治疗的92例颈椎管狭窄症患者进行随访,分析术前、术后症状、体征的改善情况。结果:随访0.5~6.5年,多数病人脊髓功能均有不同程度的恢复。按JOA评分标准,单开门组改善率为61.6%,优良率为88.6%;双开门组改善率为63.9%,优良率为91.2%。本组平均改善率为63.0%,优良率为90.2%。结论:颈椎后路椎管扩大成形术用于治疗颈椎管狭窄症,疗效满意,是颈椎管狭窄症有效的治疗方法。单、双开门后路椎管扩大成形术对术后脊髓功能恢复的影响无显著性差异(P>0.05)。  相似文献   

3.
单开门椎管成形术治疗颈椎病28例疗效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单开门颈椎椎管成形术治疗颈椎管狭窄症的效果。方法:采用中野式单开门法行颈椎椎管成形椎管扩大,对其临床特点,手术方法,进行讨论。结果:28例脊髓型颈椎病经过5年随访疗效满意.结论:单开门颈椎椎管成形术是一种简单、安全治疗颈椎椎管狭窄症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4.
“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治疗颈椎椎管狭窄症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观察“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治疗各种颈椎管狭窄症患者的术后功能改善情况,方法:对21例颈椎管狭窄症患者采用“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治疗,随访时间3个月-4年5个月。结果:脊髓型颈椎病致椎管退变性狭窄(CSM)组11例,发育性椎管狭窄症(DCS)8例及后纵韧带骨化症(OPLL)2例,术后2周及三月门诊随访时评分,三组病例评分均明显提高,患者的症状及体征也获得了明显的改善,未见“再关门”及脊柱不稳现象。结论: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治疗各种原因所致的颈椎管狭窄症减压效果确实,并好症少,出血少,对颈椎的稳定性无影响。  相似文献   

5.
颈椎单开门椎管成型术主要用于严重的颈椎椎管狭窄、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某些颈椎病或颈椎创伤患者经颈前路减压并植骨融合术后,合并椎管狭窄症、或椎管后方黄韧带肥厚或皱褶对脊髓造成压迫者、黄韧带钙化症。单开门颈椎管扩大成形术因其操作简单,效果可靠而在临床上得以广泛应用,近年来关于单开门术式的改良及其并发症的报道也越来越多,目前单开门颈椎管扩大成形术较之以往做了很大的改进,现对单开门手术的术式演变及应用综述如下,并分析其优缺点。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颈椎管狭窄症采取颈椎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铆钉内固定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1月-2016年1月期间就诊并确诊为颈椎管狭窄症患者65例,其中有33例患者采取颈椎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观察组),有32例患者采取高架桥式椎管扩大成形术治疗(对照组),详细记录其术中出血量及手术时间,并统计其术后椎管塌陷率,颈椎后弓畸形发生率及骨融合率。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及手术出血量均优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术后椎管塌陷率、颈椎后弓畸形发生率均较对照组低,观察组骨融合率较对照组高,(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颈椎管狭窄症患者的治疗,采取颈椎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治疗的临床效果较好,可促进患者康复,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颈椎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治疗合并颈椎管狭窄脊髓型颈椎病的疗效。方法:选取26例合并颈椎管狭窄脊髓型颈椎病患者,施行颈椎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根据JOA评分标准对手术前后的疗效进行评定。结果:经过平均16月随访的手术优良率为84.6%,术后复查X片显示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后未发现有再关门现象。结论:颈椎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治疗合并颈椎管狭窄脊髓型颈椎病方法简便,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8.
单开门颈椎椎管扩大成型术是治疗颈椎椎管狭窄的安全、有效的手术方式。2003~2006年我院应用单开门颈椎椎管扩大成型术治疗颈椎椎管狭窄症36例,效果良好,现报告如下。资料与方法1一般资料本组颈椎椎管狭窄36例,男27例,女9例,年龄46~78岁,平均58.6岁。其中发育性颈椎椎管狭窄症2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对于颈椎椎管狭窄症患者应用单开门颈椎椎管扩大成形术进行治疗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34例颈椎椎管狭窄症患者的临床资料,均行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观察疗效及JOA17分评分。结果所有患者均有效随访,术后优11例,良17例,优良为82%。术前JOA17评分平均为5.34,术后评分平均为10.27。结论对于颈椎椎管狭窄症的患者采用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治疗疗效确切,安全性高,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0.
颈椎单双开门范围的探讨刘斌任淑新李晓东(内蒙古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010030)目前治疗各种原因引起的颈椎管狭窄症常用椎管扩大成形减压术,即颈椎管单开门、双开门等减压成形术。手术的临床效果比较显著,但仍有少部份患者行手术后一段时间,自觉临床症状改善不明...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对于颈椎椎管狭窄症患者应用单开门颈椎椎管扩大成形术进行治疗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的34例颈椎椎管狭窄症患者的临床资料,均行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观察疗效及JOA17分评分。结果:所有患者均有效随访,术后优11例,良17例,优良为82%。术前JOA17评分平均为5.34,术后评分平均为10.27。结论:对于颈椎椎管狭窄症的患者采用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治疗疗效确切,安全性高,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双开门颈椎管成形合并羟基磷灰石人工骨材料植骨术治疗颈椎管狭窄症的效果。方法采用双开门法行颈椎管成形、椎管扩大及羟基磷灰石人工骨植骨术治疗12例颈椎管狭窄症。结果经过5年随访,11例发育性颈椎管狭窄患者临床症状明显缓解、体征改善,1例疗效不佳。结论双开门颈椎管成形及人工骨材料植骨术是治疗颈椎管狭窄症的一种安全有效的手术方法。羟基磷灰石载体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及骨传导性,是理想的骨移植替代材料.在颈椎椎管成形术中具有良好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3.
孙锋 《中国现代医生》2012,50(3):158+160-158,160
目的 探讨改良颈椎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在脊髓型颈椎病伴颈椎管狭窄患者中的应用价值及安全性。方法 选取我院收治的脊髓型颈椎病伴颈椎管狭窄患者35例,采用改良颈椎后路椎管扩大成形术治疗,比较术前和术后的JOA评分以评估临床疗效。结果 术后JOA评分较术前明显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改良颈椎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在治疗脊髓型颈椎病伴颈椎管狭窄方面疗效确切,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双开门颈椎管成形并羟基磷灰石人工骨材料植骨术治疗颈椎管狭窄症的效果。方法:采用双开门法行颈椎管成形、椎管扩大及羟基磷灰石人工骨植骨术治疗12例颈椎管狭窄症,对其手术方法及治疗效果进行讨论。结果:经过5年随访,11例发育性颈椎管狭窄病,临床症状明显缓解、体征改善,l例疗效不佳。结论:双开门颈椎管成形及人工骨材料植骨术是治疗颈椎管狭窄症的一种安全有效的手术方法。羟基磷灰石载体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及骨传导性,是理想的骨移植替代材料,在颈椎椎管成形术具有良好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5.
颈椎管扩大成形术的实验和临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应用椎管扩大成形术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9例,颈椎管狭窄症5例,后纵韧带骨化7例.其中行“单开门”术15例,“双开门”术6例.获平均28.3个月随访,其平均改善率84.6%.另取10具颈椎标本先后行“单开门”和“双开门”手术,术前,术后分别行CT扫描,测量.通过对椎管面积,矢径的分析表明:“单开门”术的椎管面积和矢径约大于“双开门”术(P<0.01或P<0.05).结合临床应用,我们认为“单开门”式颈椎管扩大成形术是一种椎管扩大率高、操作较简单、能有效预防脊髓损伤的优良术式.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经椎弓根螺钉固定结合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治疗颈椎管狭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9月-2014年9月期间收治的46例颈椎管狭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3例,对照组患者采取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采取颈椎弓根螺钉固定结合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进行治疗,并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经过有效治疗后,观察组患者术后6个月JOA评分改善率和颈曲角度等情况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颈椎弓根螺钉固定结合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在颈椎管狭窄治疗方面临床效果显著,且能有助于患者颈部神经功能的改善。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颈椎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治疗颈椎管狭窄症合并脊髓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 2008年5月-2012年5月在我科住院的颈椎管狭窄合并脊髓型颈椎病患者20例,采用颈椎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治疗,分析比较术前、术后症状、体征的改善状况。结果所有患者随访8-48个月,平均24个月,除3例患者术后出现四肢麻木加重,经脱水及应用激素治疗1周后症状明显减轻,其余患者术后即刻感觉全身轻松,胸腹部束带感消失,四肢感觉、肌力进行性恢复,病理征逐渐消失。临床疗效按照JOA评分进行评估,术后较术前JOA评分明显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颈椎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治疗颈椎管狭窄合并脊髓型颈椎病有效、简单可行,可取得良好疗效。  相似文献   

18.
后路单开门颈椎管扩大成形术26例报告叶君健,李良庆,林元泽,蔡华秀,朱维钦,许卫红关键词颈椎管狭窄症,后纵韧带骨化症,椎管成形术颈椎管狭窄症可因发育性或外伤性颈椎管狭窄,颈椎后纵韧带骨化所致。传统的椎板切除术虽可解除近期症状,远期则可因颈椎后部骨性结...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观察双开门颈椎管成形合并羟基磷灰石人工骨材料植骨术治疗颈椎管狭窄症的效果。方法 采用双开门法行颈椎管成形、椎管扩大及羟基磷灰石人工骨植骨术治疗12例颈椎管狭窄症。结果 经过5年随访,11例发育性颈椎管狭窄患者临床症状明显缓解、体征改善,1例疗效不佳。结论 双开门颈椎管成形及人工骨材料植骨术是治疗颈椎管狭窄症的一种安全有效的手术方法。羟基磷灰石载体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及骨传导性,是理想的骨移植替代材料,在颈椎椎管成形术中具有良好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发育性颈椎管狭窄合并颈椎病的安全、有效治疗方法。方法:对36例发育性颈椎管狭窄合并脊髓型颈椎病采取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治疗,手术前后采用JOA评分以观察疗效。结果:术后随访3~36月,平均13个月。JOA评分明显改善,缓解率达72.2%。无脊髓损伤、颈椎畸形、“再关门”等并发症出现。结论:认为单开门颈椎管扩大成形术是治疗发育性颈椎管狭窄合并颈椎病的一种理想的术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