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4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1 毫秒
1.
目的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和抗凋亡基因Bcl-2在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的表达与临床危险分级和早期治疗反应及其预后的关系。方法采用S-P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32例ALL骨髓细胞VEGF和Bcl-2基因的表达状况,比较不同危险分级及不同的早期治疗反应的ALL患者之间的表达差别。选择同期住院的非白血病患者15例正常骨髓细胞作为对照组。结果VEGF、Bcl-2在ALL患者中表达均明显高于对照组(t=7.4917,3.2558Pa〈0.01;二者呈正相关(r=0.457P〈0.01)。VEGF、Bcl-2在高危组(HR)、中危组(MR)、标危组(SR)中的表达化疗前后均有显著性差异(F=11.570,4.558,4.574,3.013Pa〈0.05);治疗反应好与反应差化疗前、后组间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t=1.957,2.798,3.565,2.375Pa〈0.05);化疗前后组内比较,反应好组有显著性差异(t=1.8038,1.7309Pa〈0.05),反应差组均无显著性差异(t=1.3798、1.1875Pa〉0.05);二者均低表达者与均高表达者复发率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VEGF和Bcl-2在儿童急性白血病中存在高表达,与临床高危因素分级一致,二者以不同机制参与急性白血病的发生、发展,可作为判断疾病预后的参考指标,联合检测对预后判断优于单一指标检测。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骨髓细胞抗凋亡基因Bcl-2表达蛋白在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患者中的表达状况与临床相关危险因素及其早期治疗反应的关系。方法采用S-P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32例ALL患者治疗前后骨髓细胞Bcl-2的表达。选择同期住院的非白血病患者15例正常骨髓作为对照。结果Bcl-2蛋白在ALL中表达明显高于对照组(t=3·2558、P<0·01);治疗前后高危组、中危组、低危组间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F分别为3·4317、4·1132,P均<0·05,早期治疗反应差与早期治疗反应好组间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t分别为2·9462、2·3747,P<0·01、<0·05);治疗反应好组,一个疗程后Bcl-2蛋白表达水平显著下降(t=1·7309;P<0·05),治疗反应差组,一个疗程后Bcl-2蛋白表达水平下降,但较化疗前无显著性差异(t=1·1875;P>0·05),仍显著高于对照组病例(t=2·4164;P<0·05)。结论抗凋亡基因Bcl-2蛋白在儿童急淋白血病患者中存在高表达,与临床危险因素有关,可以作为一个影响儿童ALL疗效、预后,评定危险程度的新的生物学指标。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毛细支气管炎患儿吸入糖皮质激素治疗前后的肺功能变化。方法选择60例毛细支气管炎患儿,随机分成治疗组(常规治疗+吸入糖皮质激素+β2受体激动剂)、对照组(常规治疗+吸入β2受体激动剂),检测治疗前后睡眠时的潮式呼吸肺功能。主要参数为:达峰时间比(TPTEF/TE),达峰容积比(VPEF/VE),静态顺应性(Crs)和气道阻力(Rrs)。结果治疗组雾化吸入治疗前后潮式呼吸的各项参数有不同程度的改变TPTEF/TE(t=2.08,P〈0.05),VPEF/VE(t=2.84,P〈0.05),Crs(t=2.33,P〈0.05),Rrs(t=2.98,P〈0.05),经统计学检验差异有显著性。对照组潮式呼吸参数TPTEF/TE及VPEF/VE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有显著性(t=2.08,P〈0.05;t=2.35,P〈0.05),Crs与Rrs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无显著性(t=1.20,P〉0.05;t=1.26,P〉0.05)。两组治疗后比较,Crs及Rrs发生了明显变化,差异具有显著性(t=2.25,P〈0.05;t=2.09,P〈0.05)。结论吸入糖皮质激素(普米克令舒)治疗毛细支气管炎患儿对肺功能的改善有显著疗效。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恶性淋巴瘤患儿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水平与淋巴瘤的发生、分期及复发之间的关系。方法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对48例儿童恶性淋巴瘤患者治疗前后及33例健康体检者(对照组)进行VEGF测定。结果 初发及复发的恶性淋巴瘤患儿VEGF高于对照组水平(P〈0.01);Ⅲ、Ⅳ期高于Ⅰ、Ⅱ期患儿(P〈0.01);缓解者较治疔前明显降低(P〈0.01);B组高于A组(P〈0.01);HL与NHL的VEGF表达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 动态监测VEGF对儿童恶性淋巴瘤患者的辅助诊断、疗效评定及预后判断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在儿童急性白血病(AL)中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采用S-P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59例AL患儿骨髓细胞PCNA和VEGF表达,比较不同类型白血病、初治组与复发难治组、治疗缓解组与未缓解组间的表达差别。选择同期住院15例非白血病患者正常骨髓作为对照组。结果PCNA、VEGF在AL患儿中表达均明显高于对照组(t=5.59,6.67 P均<0.05);PCNA在初治ALL中表达显著高于ANLL(t=2.681 P<0.05),VEGF表达无差异(t=0.970 P>0.05);初治组与复发难治组、缓解组与未缓解组两者表达均有显著性差异(P均<0.05)。结论PCNA和VEGF在儿童AL中存在高表达,以不同机制参与AL发生、发展,与疾病预后有关。  相似文献   

6.
急性白血病患儿血清铁指标的变化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目的 探讨白血患儿血清铁指标变化,了解白血病患儿铁代谢状况。方法 血清铁蛋白(SF)测定采用化学发光法;转铁蛋白(Tf)测定采用比浊法;血清铁(SI)测定采用火焰法。结果 1.SF在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急性髓性白血病(AML)初治组显著地正常对照组(P<0.01);经4周化疗完全缓解组ALL、AML与初治组无显著差异(P>0.05);ALL长期缓解组接受正常(P>0.05),AML缓解前后SF高于ALL(P<0.05)。2.ALL、AML初始组Tf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P<0.01),ALL与AML间无显著差异(P>0.05),经4周化疗完全缓解组ALL、AML与初治组无显著差异(P>0.05);ALL长期缓解与正常对照组无差别(P>0.05)。3.ALL、AML及缓解前后SI均无明显变化。4.上述各项指标与患者血红蛋白之间无显著相关关系。结论 白血病患儿存在体铁代谢紊乱,而不存在铁缺乏。  相似文献   

7.
急性白血病患儿骨髓细胞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及其受体表达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儿童急性白血病(AL)骨髓细胞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及其受体(Flt,KDR)表达差异,分析其与儿童AL临床特征关系及化疗前后变化。方法采用S-P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53例AL患儿治疗前后及对照组骨髓VEGF/Flt-1,KDR表达情况,其中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33例,急性髓系白血病(AML)20例;对照组21例为骨髓像正常非恶性血液病患儿,抽取骨髓肝素抗凝,应用梯度离心法分离单个核细胞。结果VEGF、Flt-1、KDR在AL患儿骨髓中表达水平高于对照组,AML组表达高于ALL组。化疗后完全缓解(CR)40例患儿,其VEGF、Flt-1、KDR的表达在化疗后较化疗前显著性降低;化疗后未获得CR患儿的表达在化疗前后无显著性。AL患儿VEGF的表达与骨髓中幼稚细胞百分比、外周血幼稚细胞百分比呈正相关。骨髓VEGF、Flt-1、KDR表达水平在不同年龄、性别、有无髓外浸润无差异。高表达VEGF组缓解率低于低表达组。结论VEGF、Flt-1、KDR在儿童AL中高表达,提示可能与儿童AL的发生过程、发展、疾病预后有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及其受体(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在儿童急性白血病骨髓中的表达,以及化疗前后的变化。方法53例儿童急性白血病患儿,其中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cute lymphocytic leukem ia,ALL)33例,急性髓系细胞白血病(acute myeloid leukem ia,AML)20例,对照组21例为骨髓象正常的非恶性血液病患儿。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53例急性白血病患儿治疗前后以及对照组骨髓中VEGF/VEGFR(包括Flt-1和KDR两种)的表达。结果VEGR、Flt-1、KDR在急性白血病患儿骨髓中表达水平高于对照组,在AML组中的表达高于ALL组。化疗后获得完全缓解(CR)的40例患儿,其VEGF、Flt-1、KDR的表达在化疗前后差异有显著性(P<0.05);化疗后未获得CR患儿VEGF、Flt-1、KDR的表达在化疗前后无显著性(P>0.05)。同时VEGF、KDR在儿童ALL中化疗后有明显的降低,但Flt-1无明显改变;VEGF、Flt-1、KDR在儿童AML中化疗后均有明显的降低。结论①VEGF、Flt-1、KDR在儿童急性白血病中表达增高。提示VEGF、Flt-1、KDR在儿童急性白血病的发生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②VEGF、Flt-1、KDR在儿童AML中表达比ALL高。VEGF可以作为评价儿童急性白血病化疗反应的指标,同时说明ALL与AML可能具有不同的血管新生机制。  相似文献   

9.
解玉  王秀英  刘东海 《临床儿科杂志》2006,24(4):313-315,340
目的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以及VEGF 936C/T基因多态性与先天性心脏病(先心病)肺动脉高压(PH)之间的关系。方法应用ELISA方法测定左向右分流型先心病PH患儿组、不伴PH患儿组和正常对照组血清VEGF浓度;运用PCR-RFLP技术分析3组VEGF 936C/T基因频率。结果①先心病PH组血清VEGF浓度明显高于不伴PH组和正常对照组(P〈0.05),先心病不伴PH组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中、重度PH组血清VEGF浓度明显高于轻度PH组(P〈0.05);②3组VEGF 936C/T基因多态性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③3组CT型血清VEGF浓度明显低于CC型,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结论VEGF在先心病PH形成和进展过程中有一定的介导作用。VEGF 936T等位基因血清VEGF浓度有偏低倾向。VEGF 936C/T基因多态性可能不是先心病PH的主要基因危险因素.有待大样本量进一步证实。  相似文献   

10.
目的:检测血浆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和组织因子(TF)在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患儿中的含量变化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33例ALL患儿血浆VEGF及TF在不同组别治疗前后含量的变化,并探讨两者之间的相关性及其临床意义。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 ALL初治患儿在治疗前血浆VEGF,TF含量明显增高, 两组差异有显著性(均P<0.01)。未缓解组患者化疗前血浆VEGF及TF的含量与缓解组化疗前和对照组相比明显升高,差异有显著性(P<0.05或P<0.01),未缓解组化疗后血浆VEGF和TF的含量无明显下降,与化疗前相比差异无显著性,但明显高于缓解组治疗后患者和对照组(均P<0.01)。血浆VEGF和TF在ALL患儿治疗前后低危、中危和高危组之间其差别具有显著性(均P<0.05)。高危组治疗后血浆VEGF和TF水平下降,与化疗前相比差异无显著性,但仍高于对照组(P<0.01)。ALL初治患儿治疗前血浆VEGF与TF含量的增加呈正相关(r=0.50, P<0.01)。结论:VEGF,TF可作为了解ALL病情、观察疗效和判断预后的指标之一。 [中国当代儿科杂志,2007,9(6):526-528]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在儿童急性白血病(AL)患者的表达状况及其与长期预后的关系。方法采用S-P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41例自愿受试的急性白血病患者治疗前后、缓解前后骨髓细胞VEGF的表达状况并随访预后。选择同期住院的非白血病患者15例正常骨髓作为对照组。结果VEGF在急性白血病患者中表达明显高于对照组(t=8.780、P<0.01),在急性白血病患者中阳性表达状况与骨髓中原始细胞数呈显著正相关(r=0.536);一个标准化疗后ALL组、ANLL组VEGF表达水平明显下降(t分别为6.7733、6.6294;p均<0.01),仍高于正常对照组(t分别为2.7829、3.8985;p均<0.01);未缓解组患者化疗前表达显著高于缓解组及对照组(t分别为2.0580、5.1890、p均<0.05),未缓解组患者化疗后VEGF表达下降,但较化疗前无显著性差异(t=1.3158、p>0.05),显著高于化疗后缓解组患者及对照组病例(t分别为4.1191、4.7760、p均<0.01)。随访3年VEGF高表达组死亡及复发等不良预后率显著高于低表达组(χ2=2.7619、p<0.05)。结论VEGF在儿童急性白血病患者中存在高表达,一定程度上可能反映体内白血病细胞的总负荷量、疾病状态和预后;化疗未缓解组持续高表达,化疗缓解患者表达明显下降,血清VEGF水平可以作为诊断和预测白血病发生、是否难治的有效指标。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白细胞介素8(IL8)及受体(IL8R)在小儿急性白血病骨髓单个核细胞中的表达和临床意义。方法:RTPCR法检测32例急性白血病骨髓单个核细胞IL8,IL8RmRNA表达。结果:急性髓系白血病(AML)组中有5例表达IL8(5/10),4例表达IL8R(4/10);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组中有13例表达IL8(13/22),9例表达IL8R(9/22)。IL8在急性髓系白血病组中的表达水平高于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AML组中M4M5亚型中的表达水平高于M2M3,差异有显著性(P<0.05)。ALL组中B系列ALL表达水平高于TALL,差异有显著性(P<0.05)。化疗后患儿骨髓单个核细胞IL8,IL8R水平显著低于化疗前(P<0.05)。结论:小儿急性白血病有IL8,IL8R的表达,IL8尤其在AML组M4M5亚型及B系列ALL更明显,化疗后两者水平显著下降。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同源盒基因HOXA9在儿童急性白血病(AL)患儿骨髓单个核细胞中的表达,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RT-PCR方法检测46例不同时期AL患儿HOXA9 mRNA的表达水平,以15例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患儿作为对照。结果:46例AL患儿(52份骨髓标本)HOXA9基因阳性表达率为63%,其中急性髓细胞白血病(AML)组阳性表达率(86%)明显高于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组(35%)及对照组(13%)(P<0.05); AML组HOXA9 mRNA表达水平明显高于ALL组及对照组(P<0.05)。HOXA9在各型儿童AML中表达不同,mRNA相对表达水平依次为:M5型>M4型>M1和(或)M2型,而在M3型中未检测到表达。HOXA9在AML患儿高危组中的阳性表达水平较高。AML患儿初治组HOXA9基因阳性表达率及mRNA水平明显高于缓解组和对照组(P<0.05),而缓解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未缓解组HOXA9基因表达显著高于缓解组和对照组(P<0.05)。结论:HOXA9基因高表达与AL的发生相关;AML患儿HOXA9基因表达水平明显高于ALL患儿。HOXA9基因高表达者与白血病危险程度有关,且提示预后不良。因此,HOXA9基因有望成为儿童AL诊断、治疗及判断预后的一个靶点。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检测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cute lymphoblastic leukemia,ALL)患儿骨髓单个核细胞中E-钙黏蛋白(E-cadherin)mRNA及蛋白水平表达和基因甲基化状态,探讨E-cadherin在儿童ALL的意义及甲基化状态与预后的关系。 方法 采集42例初次确诊的ALL患儿确诊时(治疗前组)及诱导化疗第33天(治疗后组)的骨髓血5 mL,应用RT-qPCR、Westerm blot及甲基化特异性PCR法检测骨髓单个核细胞中E-cadherin mRNA及蛋白表达和E-cadherin基因甲基化水平,并比较治疗前后各指标的变化。 结果 治疗后组E-cadherin mRNA及蛋白的表达水平均高于治疗前组(P<0.05);治疗后组E-cadherin基因甲基化阳性率较治疗前组下降(P<0.05);至试验终点时,甲基化阴性者总生存率和无事件生存率均高于甲基化阳性者(P<0.05)。 结论 E-cadherin表达与儿童ALL发展相关,表达降低及甲基化水平增高可能提示预后不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