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良性前列腺增生(BPH)是前列腺腺体和间质的良性增生,是造成中老年男性排尿障碍中最常见的良性疾病。尿频、尿急和进行性排尿困难等下尿路症状(LUTS)为其主要的临床症状。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TURP)一直在临床上被视为治疗前列腺增生的"金标准"〔1~4〕。伴随钬激光器械及技术的逐步完善,越来越多的泌尿外科临床医生开始应用经尿道前列腺钬激光剜除术(HoLEP)技术治疗BPH,拟探讨两种不同手术方式对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拔除尿管前行膀胱冲洗对预防尿潴留的效果。方法将120例创伤术后清醒病人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60例。实验组拔尿管前放出尿液,排空膀胱,再用0.2%的呋喃西林行膀胱冲洗,待膀胱充盈后将其尿管拔除。对照组按常规拔除尿管。观察并比较两组病人拔尿管后第1次排尿的情况。结果实验组有58例,拔尿管后可自行排尿,对照组有50例拔尿管后可自行排尿,两者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对留置尿管病人先行膀胱冲洗后再拔尿管,可有效预防尿潴留的发生,促进膀胱的排空,减少尿道感染。  相似文献   

3.
年龄对良性前列腺增生患者膀胱尿道功能及手术疗效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初步探讨年龄对良性前列腺增生(BPH)患者膀胱尿道功能及手术疗效的影响.方法 依据年龄将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TURP)的BPH老年患者分为60~74岁组158例,平均(68±4)岁,75~89岁组47例,平均(80±3)岁.术前1周进行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IPSS)、生活质量评分(QOL)、经直肠超声和尿动力检查,并在术后3个月随访IPSS、QOL、自由尿流率和残余尿量(PVR).结果 术前75~89岁组逼尿肌过度活跃、低顺应性膀胱、逼尿肌活动低下和良性前列腺梗阻发生率分别为70%、34%、19%和77%.均高于60~74岁组的42%、18%、6%和58%,(χ2值分别为10.623、4.328、5.637、4.771,均P<0.05),而平均最大逼尿肌排尿压为(62±29)cm H2O(1 cm HzO=0.098 kPa),低于60~74岁组的(76±22)cm H2O(t=3.265,P<0.05);79~89岁组前列腺长度、功能性尿道长度和膀胱颈口压分别为(52±8)mm、(63±11)mm和(36±15)cm H2O,均高于60~74岁组的(47±7)mm、(59±6)mm和(25±13)cm H2O(t值分别为4.157、3.388、4.912,均P<0.05).术后两组IPSS、QOL和PVR均低于术前,最大尿流率(MFR)高于术前(60~74岁组t值分别为19.744、64.671、23.342、27.504;79~89岁组t值分别为27.308、19.311、9.694、11.671,均P<0.05).但术后79~89岁组MFR低于60~74岁组,QOL和PVR高于60~74岁组(t值分别为3.493、15.245、10.750,均P<0.05).结论 随着年龄增加,BPH老年患者发生膀胱尿道功能障碍风险增加,手术疗效有所下降,尿动力学检查可为其治疗提供客观依据.  相似文献   

4.
前列腺切除术后患者自控硬膜外镇痛防治膀胱痉挛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观察患者自控硬膜外镇痛技术(PCEA)在前列腺切除术后膀胱痉挛防治中的效果,将60例行耻骨上经膀胱前列腺切除术患者术后按不同的解痉镇痛方法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30例给予吗啡4mg、布比卡因150mg,生理盐水稀释成150ml,通过保留的硬膜外导管采用美国Baxter公司PCA-Ⅱ型自控镇痛泵持续给药,2ml/h。对照组30例给予杜冷丁50mg、阿托品0.5mg肌肉注射。所有患者均治疗3天,以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AS)间接评估镇痛效果,纪录膀胱痉挛次数、持续时间。结果术后膀胱痉挛发生率观察组为18%、对照组为83%(P<0.01);术后72小时内膀胱痉挛发生次数和持续时间观察组<对照组(P<0.01);术后镇痛效果观察组好于对照组(P<0.01)。认为PCEA能明显降低前列腺切除术后膀胱痉挛的频度和强度,镇痛效果优于其它方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 比较经尿道前列腺等离子双极电切术(TKRP)与耻骨上经膀胱前列腺切除术(SPP)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BPH)的临床疗效和对患者性功能的影响.方法 200例BPH患者根据手术方式分为电切手术组和开放手术组,电切组给予TKRP手术治疗,开放手术组给予SPP手术治疗.观察两组手术时间、膀胱冲洗时间、尿管留置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术后随访6个月,观察两组IPSS评分、QOL评分、最大尿流率(Qmax)以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术后随访12个月,观察两组性功能情况.结果 电切手术组手术时间、膀胱冲洗时间、留置导尿管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显著低于开放手术组(P<0.01).术后电切手术组和开放手术组IPSS、QOL评分显著下降,Qmax显著上升,与术前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术后电切手术组IPSS、QOL评分及Qmax与开放手术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电切手术组术后勃起障碍、逆行射精和并发症的发生率均低于开放手术组,相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TKRP是治疗BPH的一种安全、有效、对患者性功能影响小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膀胱瓣成形前列腺切除术在老年前列腺增生患者应用的可行性及效果。方法分析耻骨上经膀胱行膀胱瓣成形前列腺切除术治疗63例老年前列腺增生患者临床资料。结果63例中,55例(87. 3%)平均随访23个月,平均手术时间60min,平均留置导尿管3d,平均膀胱冲洗2d,其中39例((61. 9%)于术后当天冲洗液转清,平均住院时间9d。有55例(97. 3%)经8~36个月(平均23个月)的随访,术后1个月内发生并发症3例((4.8%),其中2例尿道外口狭窄,1例有不同程度的膀胱激惹症状和尿线无力。均经保守治疗后症状在5周内消失。术后5个月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为(9. 8±4. 2)分、生活质量指数为((1. 9±0. 3 )分、最大尿流率为(18. 5±3. 8)ml/s、残余尿量为(49. 1±20. 2)m1,均较术前有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1)。结论膀胱瓣成形前列腺切除术对老年前列腺增生患者是一种较安全、有效、并发症少的方法。  相似文献   

7.
宋亚林  刘玉强 《山东医药》2004,44(30):53-54
肺梗死性猝死是良性前列腺增生症(BPH)前列腺切除术后少见而后果严重的并发症。自2000年以来,我们共遇到5例猝死型肺梗死患者,均未抢救成功。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高龄良性前列腺增生(BPH)中小体积前列腺伴膀胱出口梗阻(BOO)患者的尿动力学特点。方法年龄>70岁的高龄BPH中有BOO的患者115例,根据前列腺体积分为前列腺体积≤30 ml组45例,>30 ml组70例,比较两组年龄、血清前列腺特异性抗原(TPSA)水平、残余尿量、最大尿流率(Qmax)、平均尿流率、排尿量、排尿时间、膀胱顺应性、Qmax时膀胱压力、逼尿肌收缩能力。结果前列腺体积≤30 ml组年龄、Qmax时膀胱压力及Qmax时逼尿肌压力均明显低于前列腺体积>30 ml组,而残余尿量明显高于前列腺体积>30 ml组(P<0.05);前列腺体积≤30 ml组逼尿肌收缩乏力发生率明显高于前列腺体积>30 ml组(χ~2=3.86,P=0.049)。结论小体积前列腺的BPH,在经尿动力学检查判断为BOO时,合并发生膀胱排空障碍及逼尿肌收缩能力降低的可能性更大。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老年男性患者膀胱造瘘后长期留置尿管发生感染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共纳入120例该院行膀胱造瘘后长期留置尿管的老年男性患者,入院后详细记录其基本信息及相关病史,如发生泌尿系感染为感染组,未感染为非感染组,采用多因素回归分析对发生感染的相关危险因素进行多因素分析。结果有20例(16.7%)发生泌尿系感染,共分离出24株病原菌,其中18株(75.0%)为革兰阴性杆菌,4株(16.7%)为革兰阳性球菌,2株(8.3%)为真菌,致病菌中以大肠埃希菌最多见,其次为表皮葡萄球菌等。两组留置尿管时间≥7 d、有糖尿病史、有抗生素使用、每日尿量、白蛋白水平、低密度脂蛋白水平、空腹血糖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留置尿管时间≥7 d、糖尿病史、每日尿量少、白蛋白水平低下是膀胱造瘘后长期留置尿管感染发生的独立危险(P<0.05)。结论膀胱造瘘后长期留置尿管感染发生与留置尿管时间≥7d、糖尿病史、每日尿量少、白蛋白水平低下存在密切相关性,临床工作中要对上述危险因素加以控制及干预,从而降低感染率。  相似文献   

10.
陈桂香  庄慧  刘瑛 《山东医药》2003,43(6):10-10
20 0 0年 6月以来 ,我们对经尿道前列腺、膀胱肿瘤电切除术的膀胱灌注方法进行了改进 ,经临床应用 186例 ,效果较好 ,现介绍如下。灌注方法 :备美国产 Stygker膨宫机 1台、无菌配套灌注管 1根、2 0 0 0 ml瓷缸 1个。手术者将灌注管吸水针头端放入瓷缸中 ,巡回护士将灌注管上的卡板安装于膨宫机卡槽及蠕动泵上 ;打开电源开关 ,调节流速至 2 0 0~ 2 40 ml/ m in,压力 80~ 10 0 mm Hg;按下开始按钮 ,排除管道内的气体 ,冲洗管道后进行膀胱灌注。体会 :改进前的灌注方法需一次性 3 0 0 0 ml静脉营养袋 1个 ,灌注时需将静脉营养袋上的 3根针头…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良性前列腺增生(BPH)患者经直肠超声(TRUS)下前列腺体积参数与尿动力学检查结果的相关性,评价各体积参数对膀胱出口梗阻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分析57例BPH患者的临床资料,行经直肠前列腺彩色超声测量前列腺的左右径R1、上下径R2、前后径R3、前列腺移行区体积(TZV)。并行尿流动力学检查,计算AG值,并根据AG值分组,AG40为A组,AG值介于20~40之间为B组,AG20为C组,利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以及单因素方差分析探讨前列腺体积参数与AG值的相关性。结果利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得到此次研究中前列腺上下径R2与AG的相关系数为0.822,P0.05;TZV与AG的相关系数为0.831,P0.05,膀胱出口梗阻程度与前列腺上下径R2及TZV呈正相关,而与前列腺左右横径R1及前列腺前后径R3不相关;根据AG值分组后三组间前列腺上下径R2、前列腺移行区体积TZV比较的F值分别为33.766、33.048,对应的P值均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前列腺左右横径R1及前列腺前后径R3三组间无显著差异。结论前列腺上下径R2、前列腺移行区体积TZV与膀胱出口梗阻的程度呈正相关,可作为前列腺增生所致下尿路梗阻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12.
回顾性分析经尿道前列腺电气化切除术(TUVP)治疗的86例70岁以上高危良性前列腺增生症(BPH)患者的临床资料。发现86例患者手术时间40~90min,电切前列腺组织22~85g,术中失血30~300ml。术中未发生经尿道电切综合征、大出血。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平均值由术前32.4降到8.4,平均最大尿流率由6.3ml/s增加至16.7ml/s,残余尿由85ml降至14.2ml。随访3~24个月,全部病例术后均排尿通畅。提示(TUVP)是目前治疗高龄高危BPH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前列腺增生合并慢性前列腺炎患者膀胱功能的尿动力学特点。方法选取2009年6月至2012年6月在解放军第309医院住院的前列腺增生患者187例。按是否合并前列腺炎分为单纯前列腺增生组(n=91)及合并前列腺炎组(n=96)。比较两组尿动力学检查指标,包括膀胱容量、最大逼尿肌压力、膀胱稳定性及最大尿道闭合压的差异。结果两组患者测得的膀胱容量(P=0.741)、最大逼尿肌压(P=0.872)、最大尿道闭合压(P=0.590)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单纯前列腺增生患者的膀胱稳定性优于前列腺增生合并慢性前列腺炎患者,两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158.0±42.7) vs (79.6±30.0)ml,P=0.032]。结论前列腺增生合并慢性前列腺炎患者尿动力学表现主要以不稳定性膀胱为主,导致患者出现尿频、尿急、尿道不适感。  相似文献   

14.
孙丽英 《山东医药》2011,51(14):65-65
手术是治疗前列腺增生(BPH)的主要的措施,为防止术后出血导致膀胱填塞等并发症,术后常规行膀胱冲洗。为防止术后膀胱痉挛,减轻患者痛苦,提高膀胱冲洗质量,2009年3月~2010年3月,我们观察了膀胱冲洗液温度对膀胱冲洗效果的影响。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5.
刘小燕 《临床肺科杂志》2008,13(9):1223-1223
我们在临床上使用体温计的同时,其短保护帽就失去了作用而被丢弃。经临床实践发现,体温计的短保护帽还是别有用途,可用于夹闭各种引流管,如各种负压引流管、留置尿管、造瘘管、胃管、膀胱冲洗管等,收到较好的效果。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6.
曾成 《山东医药》2007,47(30):127-127
留置导尿管易导致尿路感染。2004—2006年,为减少尿路感染的发生,我们对87例留置导尿患者进行膀胱冲洗,预防尿路感染的发生,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7.
18.
目的 观察非那雄胺联合M受体拮抗剂(酒石酸托特罗定缓释片)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BPH)伴膀胱过度活动症(OAB)患者的临床疗效. 方法 选择BPH伴OAB患者40例,口服非那雄胺(5 mg/d)和酒石酸托特罗定缓释片(4 mg/d)6个月,在治疗前和治疗6个月后分别评价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IPSS)、膀胱过度活动症评分(OABSS)、尿急次数、最大尿流率、残余尿量、前列腺体积等指标. 结果 治疗后IPSS评分(11.8±1.4)分、OABSS评分(4.6±2.6)分、尿急次数(1.2±1.9)次/周、最大尿流率(14.5±2.7)ml/s、残余尿量(25.2±2.6)ml、前列腺体积(46.2±2.2)ml,较治疗前(19.2±2.1)分、(9.3±1.8)分、(4.7±1.0)次/周、(10.2±2.2)ml/s、(34.6±3.2)ml、(57.6±1.3)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21、2.54、2.39、4.73、6.56、5.18,均P<0.05).40例患者均未出现尿潴留及明显不良反应. 结论 非那雄胺联合M受体拮抗剂治疗BPH伴OAB患者疗效显著,安全良好.  相似文献   

19.
63例膀胱肿瘤合并前列腺增生治疗的回顾性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膀胱肿瘤合并前列腺增生发病率较高,国内有关资料统计高达8%〔〕。膀胱肿瘤合并前列腺增生的治疗倾向于同期手术治疗,以往所使用的方法为膀胱部分切除加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能否同期行经尿道膀胱肿瘤加前列腺电切术,目前存在争议。回顾分析发现同期经尿道膀胱肿瘤加前列腺电切术具有出血少、恢复快等优点,现总结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我院2000年9月~2003年1月收治膀胱肿瘤合并前列腺增生63例,包括同期行经尿道膀胱肿瘤加前列腺电切术(同期电切)组33例,年龄~(63±12)岁,前列腺大小(55±12)g。膀胱肿瘤初发者22例(66.7%),复发11例(…  相似文献   

20.
膀胱逼尿肌功能改变对前列腺增生手术效果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为探讨膀胱逼尿肌功能改变为前列腺增生(BPH)手术效果的影响,对336例BPH例BPH患者于术前行尿流动力学检查,对82例术后疗效不满意患者行尿流动力学加膀胱镜检查。结果术前膀胱逼尿肌功能异常者326例(97%),其中痉挛109例(32.4%)、低顺应性73例(21.7%)、逼尿肌括约肌功能失调(DSD)43例(12.8%)、功能亢进51例(15.2%)、收缩乏力50例(14.9%)。术后共82例疗效不满意(24.4%),其中膀胱逼尿肌功能紊乱为主要因素者39例(47.6%);25例术后6个月症状改善,合并神经损害及高龄、膀胱逼尿肌收缩乏力者疗效较差。认为膀胱逼尿肌功能可预测BPH手术效果,并指导术前、术后治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