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66 毫秒
1.
曾莉 《内蒙古中医药》2012,31(14):102-103
在日常生活中,由于人们通过空气、食物、饮水长期摄入过量的氟,就会导致氟中毒,从而引起以骨骼和牙齿损害为主的全身慢性蓄积性中毒。这不仅影响骨骼和牙齿,而且还会导致包括心血管、中枢神经、消化、内分泌、视器官、皮肤等多系统的全身性疾病。因此,本文就地方性氟中毒的预防措施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2.
八段锦具有舒经活络、改善循环、调理五脏六腑的功效,对人体的运动系统、神经系统、心血管系统等均具有良好的调节作用,可以防治颈型颈椎病、神经根型颈椎病、椎动脉型颈椎病、脊髓型颈椎病、交感型颈椎病等。八段锦功法由站式和坐式两大部分组成,目前的研究普遍采用站式八段锦,对坐式研究甚少,且缺乏相关高质量的前瞻性研究及随机对照实验,针对防治颈椎病的每一式运动的作用机制的中西医基础研究尚少。应用八段锦防治颈型、神经根型颈椎病的研究较多,对于椎动脉型、脊髓型、交感型颈椎病的相关研究甚少。八段锦与其他传统导引功法在防治颈椎病上疗效有无区别,优势与不足如何体现,尚缺乏可靠的循证医学证据。今后,还需要加强基础研究,根据颈椎病分型完善防治方案。  相似文献   

3.
1 燥热内结型便秘证治此型常见 ,多用承气辈苦寒攻下 ,急下存阴。多由于素体阳盛又偏嗜辛辣厚味 ,酒食煎炒 ,致肠胃积热或热病伤阴 ,津液耗伤 ,肠道失润。其主要表现有口臭、口干、腹胀痛、小便短赤、偏于火热者、舌质红、苔黄燥、脉滑实 ,偏于湿热者 ,舌苔黄腻、脉滑数。病例一 :黄某 ,5 0岁 ,男 ,体健 ,嗜烟、酒 ,秋季泄泻 ,某医以四神丸加味 ,温补脾肾 ,涩肠止泻 ,一剂后顿觉口干口臭、大小便不通、面赤身热腹胀痛、苔黄厚腻、脉沉有力。此张子和所谓“药害”也。笔者当即以清利湿热、润肠通降立法 ,取黄芩 10g ,黄柏 10g ,大黄10g ,枳…  相似文献   

4.
康复新液治疗糜烂型胃炎112例疗效分析   总被引:22,自引:0,他引:22  
口服中药康复新液治疗糜烂型胃炎112例,隆起糜烂型胃炎疗程为3个月,平坦糜烂型胃炎疗程为2个月,其有效率分别为92%、91%。康复新液有缓急止痛、化瘀生新、理气散结等作用。  相似文献   

5.
不同中医证型的2型糖尿病患者临床特征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瑛  王萌  薛洁 《新疆中医药》2007,25(1):25-26
目的:探讨不同中医证型的2型糖尿病患者的临床特征。方法:选择确诊的2型糖尿病患者66例,根据其中医证型分为两组,其中阴虚热盛型30例,气阴两虚型36例。分别观察其年龄、性别、体重、病程,检测其血糖、胰岛素、血脂的值,计算体重指数、胰岛素抵抗指数。结果:①两组在性别、年龄、BMI、TC、HDL-CH无明显差异(P>0.05)。②FBG、PBG、FINS、HOMA-IR、TG气阴两虚组高于阴虚热盛组,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DL-CH气阴两虚组低于阴虚热盛组,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DM病程气阴两虚组长于阴虚热盛组、DBP、SBP气阴两虚组高于阴虚热盛组,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随着证型的发展,患者血糖、血脂更大程度的紊乱,胰岛素抵抗程度的加重以及血管并发症的出现和发展。可将糖尿病辨证与客观指标结合起来,以更好地辨证施治。  相似文献   

6.
皮肤瘙痒症的中医药治疗近况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徐丽霞 《河南中医》2002,22(3):75-76
皮肤瘙痒症是指无原发皮损 ,仅有瘙痒感的一种皮肤病。中医文献称之为“风瘙痒”、“风痒”、“血风疮”和“痒风”等[1] 。由于搔抓可出现抓痕、结痂、色素沉着等继发性损害。为皮肤科临床常见病、多发病之一。近年来中医药治疗本病的临床报道很多 ,取得了较好的疗效 ,现将近 5年有关文献做一总结如下。1 病因病机蒲正国[12 ] 认为瘙痒一证 ,根本之因在于风。风又有外风、内风之不同 ,外风有兼寒、热、湿之异内风又有血热、血燥、血虚、血瘀之别。王燕[2 ] 认为瘙痒症虽引起的原因不一 ,而营卫不和则为其内因。胡剑秋[3 ] 认为老年性皮肤…  相似文献   

7.
刘晨萍  李毅平  李勇 《河南中医》2016,(9):1513-1515
李毅平主任医师认为慢性胃炎的病因与外邪犯胃,饮食不节,情志不畅,脾胃虚弱等有关,其病位在脾胃,与肝关系密切,病机多为虚实夹杂、本虚标实之证。李毅平老师将该病分为脾胃虚弱型、胃阴不足型、脾胃湿热型、肝胃不和型等四型,辨证施治,随证加减,并重视中西医结合治疗、调畅情志、预防保健、注重调摄等。  相似文献   

8.
海涛 《家庭中医药》2003,10(10):50-50
脂肪肝是因人体脂质代谢紊乱,而使脂肪在肝脏堆积的一种病症,尤以营养性或酒精性脂肪肝最为多见。患病后大多无明显自觉症状,部分病人仅有神疲乏力、食欲不振、恶心呕吐、腹胀、肝区不适等症状。体检可见肝脏肿大或有轻度触痛,可能出现转氨酶升高。B超和CT检查均有较高的诊断符合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总结660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iabetic peripheral neuropathy,DPN)的中医证型分布和临床特点。方法收集660例2000年1月—2014年12月北京协和医院中医科病房以DPN为第一诊断患者的资料,观察患者中医证型分布,比较不同中医证型患者临床特点,同时以中医证型为四分类反应变量,对自变量行多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660例DPN患者中医证型比例由大到小依次为阴虚血瘀(39.24%,259例)、阳虚血瘀证(29.39%,194例)、痰瘀滞络证(19.24%,127例)、阴虚风动证(12.12%,80例)。不同病程组证型构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阳虚血瘀证比例随病程延长有升高趋势。不同证型患者糖化血红蛋白(Hb A1c)、空腹C肽(FCP)、收缩压(SBP)、血清总胆固醇(TC)、24小时尿蛋白总量(24 h UCP)、血肌酐(SCr)、血尿素氮(BUN)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阳虚血瘀证比较,阴虚血瘀证Hb A1c升高,SBP、SCr、BUN及24 h UCP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6、0.002、0.001、0.001及0.007),阴虚风动证24 h UCP亦降低(P=0.34)。多分类Logistic回归示:以阴虚血瘀证作参照,Hb A1c是阳虚血瘀证的反向影响因素,8小时尿白蛋白排泄率(8 h UAE)是危险因素;阴虚风动证危险因素为TC、SCr;痰瘀滞络证危险因素为SCr。结论DPN患者血糖控制差与阴虚血瘀证有关,阳虚血瘀证患者病程可能更久并与SBP控制不佳及肾功能恶化有关,DPN合并糖尿病肾病者更易出现阳虚血瘀证。  相似文献   

10.
急性出血性坏死性小肠炎的症状及治疗方法。急性出血坏死性肠炎(acute Hemorrhagic necrotic enteritis,AHNE)又称急性坏死性肠炎,急性节段性肠炎、节段性出血性肠炎。是一种主要累及小肠、以小肠广泛出血及坏死为特征的急性炎性病变。急性出血性坏死性肠炎是与C型产气荚膜芽孢杆菌感染有联系的一种急性肠炎,本病病变主要在小肠,病理改变以肠壁出血坏死为特征。其主要临床表现为腹痛、便血、发热、呕吐和腹胀。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针刺治疗不寐报道较多,综述如下。 1 针刺不寐四穴 陈晓军等[1]取“不寐四穴”(申脉、照海、大椎、关元)为主穴,针刺治疗不寐21例;肝郁化火型加期门、太冲、足窍阴,痰热内扰型加曲池、丰隆、内庭,阴虚火旺型加大陵、三阴交、太溪,心脾两虚型加心俞、脾俞、肾俞,心胆气虚型加心俞、肝俞、胆俞,伴头晕头痛者加太阳、印堂、风池,伴眼眶胀痛者加印堂、攒竹、太阳,伴记忆力下降者加百会、四神聪、神庭。总有效率95.2%。  相似文献   

12.
面肌痉挛的中医治疗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李传伟 《河南中医》2002,22(5):56-57
面肌痉挛属于祖国医学“疒契 疒从”范畴。在中医学里尚有“疒契 疒从”一证。疒契 疒从 即抽搐。《张氏医通·疒契 疒从》篇说 :“疒契 者 ,筋脉拘急也 ,疒从 者 ,筋脉弛纵也 ,俗谓之抽。”《温病条辨·痉病疒契 疒从 总论》中又说 :“疒契 者 ,蠕动引缩之谓 ,后人所谓抽掣 ,搐扌弱 ,古人所谓疒契 也。”面部神经损伤的程度部位不同 ,面肌痉挛可有三部同时痉挛 ,眼、面、口 ;两部痉挛 ,眼、面 ,或面、口 ;或仅有眼部痉挛。面肌痉挛是临床常见而又较为难以治愈的一种疾病 ,一直是众医家关注的问题。1 病因病机祖国医学认为 ,面肌痉挛发病多…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中医辨证论治,中药多系统、多环节的整体调节对卵巢早衰的作用。方法:对卵巢早衰患者进行中医辨证分型为:肾阳虚弱型,肝郁肾虚型,阴火血虚型。用中药多系统、多环节的整体调节对患者进行2-12个月的治疗。结果:患者临床症状及体征消失或改善,血清激素测定促卵泡生成素(FSH)、促黄体生成素(LH)下降,月经较前有规律。结论:采用中药治疗主要通过抑制特异性免疫损伤及消除某些缺陷,可使卵巢内残存的少数滤泡得以复苏,进而恢复和改善卵巢功能。  相似文献   

14.
辨证论治糖尿病用药规律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将糖尿病辨证分为燥热型、脾湿型、肾虚型、气血亏虚型、封藏失职型、水湿停聚型、瘀血型进行辨证论治,随证加减,探讨各型的用药规律。  相似文献   

15.
中医分型辨治脂肪肝七十六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76例脂肪肝患者按肝气郁结型、痰湿困阻型、湿热内蕴型、瘀血阻络型、阴虚肝郁型辨治。结果:治愈17例,好转56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96.1%。  相似文献   

16.
林志远 《河南中医》2007,27(10):80-80
银屑病俗称牛皮癣,中医称“白疒匕”。本病发病率较高,病情顽固,易于复发,病程较长,对患者身心影响较大[1]。目前,西医对本病的病因病机尚未完全明了,大多认为与遗传、感染、代谢障碍、内分泌影响、免疫以及神经等各种因素有关,因此,尚无特效药物。中医在此方面显出优势,经临床  相似文献   

17.
多发性硬化患者的心理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郑丽红 《河南中医》2011,31(1):92-94
多发性硬化患者的心理因素与其病程有一定相关性,临床将多发性硬化患者的心理分为焦虑型、抑郁型、乐观型,针对不同的类型进行个体化护理,有利于疾病向愈和预防复发。  相似文献   

18.
胸肋挫伤是伤科常见病、多发病。笔者多年来辨证分型治疗胸肋挫伤232例,取得满意疗效。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本组232例中,男154例,女78例。年龄最小15岁,最大72岁,平均43.5岁,其中15~20岁19例,21~40岁118例,41~50岁57例,51~60岁27例,60岁以上11例。1.2 临床诊断 胸肋部有外伤史(跌、打、撞、闪挫),胸部闪挫或曾负重屏气,表现为胸肋胀闷、牵掣性疼痛、局部无红肿、呼吸不利,计61例,为气滞型;胸肋部有明显撞伤史,局部肿胀刺痛,常有瘀斑,重者可见咳嗽咯血,计78例,为血瘀型;曾有闪挫撞伤,局部红肿且痛,胸痛彻背,咳嗽胸闷,亦有少数患…  相似文献   

19.
月经不调为临床常见病 ,根据中医理论 ,其原因一般有气滞血瘀、血热、气血亏虚等 ,现将常用中成药中用于治疗月经不调的非处方药介绍如下 ,以便患者选购应用。气滞血瘀型表现为月经后期或先后不定期 ,月经量少 ,行经腹痛 ,色暗有块等 ,可选用以下中成药 :调经丸 :有理气和血、调经止痛功能 ,主要用于月经先后不定期、行经腹痛。口服 ,每次 1丸 ,每日2次。孕妇禁服。七制香附丸 :有开郁顺气、调经止血功能 ,主要用于月经错后、胸胁胀痛、小腹冷痛、白带量多。口服 ,每次 6g,每日 2次。注意服本药不宜同时服用藜芦、五灵脂、皂荚及其制剂 ,不…  相似文献   

20.
慢性肾炎辨治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慢性肾炎属中医“水肿”、“虚劳”、“腰痛”、“淋证”等范畴 ,治疗多采用清热利湿 ,健脾温肾 ,利水消肿等法。1 湿热蕴结 全身浮肿 ,肌肤胀急 ,小便短赤 ,腹部胀满 ,口渴不欲饮水或饮水不多 ,胸中烦闷 ,大便秘结 ,舌苔黄腻 ,脉沉数。治以清热利湿 ,健脾除湿消肿。方用加味金凤汤 :金钱草、茨萝卜、苡仁根、五香藤各 30 g,糯米根、满天星、白茅根、茜草根、茯苓皮各 15 g,牛膝、一支箭、猪毛草、石韦各 10 g,凤尾草、木贼各 12 g。兼外感风热 ,发热咽痛 ,扁桃红肿 ,脉浮数者 ,可加桑叶、连翘各 10 g,薄荷、牛蒡子、射干各 6 g,夏枯草 1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