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本文报告1例蕈样肉肿芽(MF)应用13-顺维甲酸治疗取得显著疗效。该病人为男性、56岁,患左腋和髋部瘙痒性慢性皮炎3年,局部外用皮质类固醇激素治疗有改善,但未完全消退。检查见病人左腋和髋部有两大片红斑鳞屑性斑块。左髋部皮损活检确诊为MF。局部外用氮芥治疗。两处斑块均消退,但治疗18个月后,皮肤发生严重接触性皮炎。用浓度很低的氮芥脱敏,情况未能改善而中断治疗。1年余后,左髋部斑块复发,伴左腋下淋巴结肿大。组织学检查为反应性淋巴样增生。于此后的1年内  相似文献   

2.
例1,患者,女,31岁,农民,因“躯干四肢红斑丘疹瘙痒12年”于1997年3月19日收入院。患者于12年前无明显诱因于左胁肋部出现红斑,瘙痒剧烈,不久后于背部、四肢亦出现同样皮损,抓后渗血;4年前发现左乳房下部皮肤出现异色样改变,2年前左胁肋部红斑明显肥厚,躯干、四肢红斑亦高起皮面,轻度瘙痒。曾多次在外院治疗,瘙痒可缓解,皮损无改善。  相似文献   

3.
小剂量维甲酸等治疗蕈样肉芽肿2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小剂量维甲酸等治疗蕈样肉芽肿2例李金贵维甲酸类药物具有抗痤疮、抗银屑病、调节角化、抗肿瘤、免疫调节等作用,广泛地用于多种皮肤病的治疗。我们应用于2例蕈样肉芽肿(MF)患者的治疗,取得了显著的临床效果。报告如下。例1男,35岁。全身起红斑伴轻度瘙痒22...  相似文献   

4.
我科试用环磷酰胺 (CTX)冲击疗法联合干扰素治疗蕈样肉芽肿 ,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报告如下。例 1,女 ,2 3岁 ,周身散在暗红色斑块 ,脱薄屑伴轻度瘙痒 12年。曾在外院按“银屑病”、“类银屑病”进行治疗 ,无明显疗效 ,皮损反复发生 ,逐渐增多。入院查一般情况好 ,各系统检查无特殊。皮肤科情况 :躯干、四肢、臀部散在多处大小、形态不一的浸润性暗红色斑片 ,表面覆少许细碎薄鳞屑 ,边缘清楚 ,略高出皮面 ,触之稍韧厚 ,奥氏征(- )。病理检查示 :表皮灶状海绵水肿 ,有pautrier微脓疡形成 ,真皮浅层弥漫性形态、大小不一的淋巴细胞浸…  相似文献   

5.
氨甲喋呤联合干扰素治疗蕈样肉芽肿1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患者女,35岁。全身红斑、剧痒4年余,面部、外阴肿物3月于1996年11月1日以“蕈样肉芽肿(MF))肿瘤期”收入院。既往健康,否认皮肤病家族史。体检:发育正常,营养中等。双颌下、耳后、腋下、腹股沟均触及群集肿大淋巴结,触痛(+),活动度佳。系统检查...  相似文献   

6.
干扰素具有抗增生、抗病毒和免疫调节作用,这些作用提示治疗MF可能有效。作者研究了小剂量重组α_2干扰素在治疗早期MF中的作用。本研究纳入了12个临床和病理确诊为MF的病例,皮疹为早期斑块性病灶,临床检查未见淋巴结或(和)肝脾肿大,未接受过系统治疗或放射治疗,半月内未接受任何局部治疗。病人被随意分成两组,第一组9个病人,用干扰素治疗,第二组3个病人用安慰剂治疗。每个病人选出3个典型病灶进行观察,第一和第二组试者的第1个病灶分别应用重组α_2干扰素2×10~6u和安慰剂作病灶内注射,每周3次共4周。第2个病灶分别局部外用倍他米松软膏的基质和倍他米松软膏,每天2次共4周。第3个病灶不给任  相似文献   

7.
PUVA联合α-干扰素及氮芥外用治疗斑块期蕈样肉芽肿1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患者女,45岁。全身浸润斑块、瘙痒18年,诊断为蕈样肉芽肿斑块期。采用PUVA联合α 干扰素肌注及氮芥外用治疗4周,皮损消退,留有较重色素沉着。  相似文献   

8.
报告2例鱼鳞病样蕈样肉芽肿。例1.患者男,45岁。因全身皮肤干燥伴躯干淡褐色斑片1年就诊。例2.患者男,25岁。因躯干及四肢鳞屑性斑片12年就诊。皮肤科检查:2例均表现为躯干及四肢弥漫性、大小不等、菱形或多角形、淡褐色至黑褐色的鱼鳞病样斑片。皮损组织病理检查:真皮浅层单个核细胞浸润,可见单个核细胞进入表皮,呈轻度异形改变。免疫组化:单个核细胞CD3及CD4阳性,CD20及CD79a阴性。2例患者均诊断为鱼鳞病样蕈样肉芽肿。  相似文献   

9.
(一)现时对于蕈样肉芽肿治疗的原则是:在肿瘤前期(即Ⅰ期湿疹样、鳞屑性红斑等的多型初期发疹期和Ⅱ期扁平隆起浸润性红斑的扁平浸润期)应尽可能施以姑息疗法以求控制,而在Ⅲ期肿瘤期特别当皮肤以外其他内脏也受到侵袭时则应施行象对恶性淋巴瘤那样的强力的全身疗法。为了控制Ⅰ和Ⅱ期患者的皮疹,又不损害患者的健康,在皮肤科局部疗法占很大的比重。当然,局部疗法对于蕈样肉芽肿的全期都是必要的,而在占蕈样肉芽肿病期最长时间的Ⅰ和Ⅱ期则局部疗法是其主要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10.
光化学疗法联合干扰素治疗蕈样肉芽肿30例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对30例蕈样肉芽肿(MF)患者(大多数属早期病程),用光化学疗法(PUVA)及小剂量α-干扰素进行联合治疗,PUVA的平均治疗剂量为102.8J/cm2,α-干扰素的平均治疗量为6×106U/周。治疗后总有效率为93.3%,其中完全缓解率为36.7%,无严重不良反应。结果证明PUVA联合干扰素治疗MF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11.
阿维A联合干扰素治疗蕈样肉芽肿1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 临床资料 患者女,43岁。全身皮肤起皮诊,伴剧烈瘙痒22年。22年前无明显诱因于头面部、躯干、四肢起红斑,伴剧烈瘙痒,经过中药熏蒸1周年皮损完全消退。  相似文献   

12.
蕈样肉芽肿(MF)是原发于皮肤T细胞淋巴瘤中最常见的类型.以异色病样皮损为表现的并不多见,现将我们所见2例异色病样蕈样肉芽肿报道如下. 临床资料例1男,46岁.因躯干四肢黑斑16年,逐年加重,于2009年7月1日来本院诊治.患者于16年前发现臀部两处黑斑,数厘米大小,轻痒,未引起重视.此后背部出现相同皮损,于1993年在外院住院诊治,诊断为副银屑病,治疗1年,皮损数量减少,颜色变淡出院.出院后相同皮损逐渐增多,原有皮损颜色加深.整个病程中全身症状不明显,体重无明显变化.于今年7月1日来我院就诊.1986年患肺门淋巴结核,于外院治疗痊愈.有窦性心律不齐史,未进一步诊断.否认肝炎、SARS史,否认其他传染病史,否认药物过敏史及输血史,家族中无类似病史.  相似文献   

13.
蕈样肉芽肿(MF)是原发于皮肤T细胞淋巴瘤中最常见的类型.以异色病样皮损为表现的并不多见,现将我们所见2例异色病样蕈样肉芽肿报道如下.临床资料例1男,46岁.因躯干四肢黑斑16年,逐年加重,于2009年7月1日来本院诊治.患者于16年前发现臀部两处黑斑,数厘米大小,轻痒,未引起重视.此后背部出现相同皮损,于1993年在外院住院诊治,诊断为副银屑病,治疗1年,皮损数量减少,颜色变淡出院.出院后相同皮损逐渐增多,原有皮损颜色加深.整个病程中全身症状不明显,体重无明显变化.于今年7月1日来我院就诊.1986年患肺门淋巴结核,于外院治疗痊愈.有窦性心律不齐史,未进一步诊断.否认肝炎、SARS史,否认其他传染病史,否认药物过敏史及输血史,家族中无类似病史.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介绍了 Dr.Vonderheid 治疗 MF 的各种方法及经验。对典型的斑片期或斑块早期患者基本采用氮芥外涂;如果刺激反应过重,可采用卡氮芥或口服 MOP 加照 UVA;对局限于皮肤晚期的 MF,应先选用电子束去除厚斑块,再以氮芥外搽;对 Szaéry 综合征患者,主张使用体外光置换疗法;对进展较快并有内脏损害者,则提倡使用自体骨髓移植法。文章强调对 MF 应力争早期诊断及早期治疗,以提高其治愈率、延长缓解期。  相似文献   

15.
蕈样肉芽肿(mycosis fungoides,MF)是最常见的原发性皮肤T细胞淋巴瘤,国际联合会按TNM(肿瘤、淋巴结、转移)将ME分期,甲.期是指临床Ⅰ A、Ⅰ B、ⅡA期(T1/T2)[1],早期MF通常进展缓慢,呈良性表现,可以选择多种治疗方案.早期治疗的原则是阻止疾病发展,一旦疾病局限于皮肤,便可延长生存率.  相似文献   

16.
非抗癌药治疗蕈样肉芽肿时念成,汤庆荣,胡本超,兰广平(山东省单县中心医院皮肤科274300)蕈样肉芽肿(MF)是原发于皮肤的一种低恶性程度的T细胞淋巴瘤(CTCL)。病因不清,慢性经过,临床上分为红斑期、斑块期及肿瘤期三期。无特效疗法。红斑期一般给温...  相似文献   

17.
18.
目的:探讨窄谱中波紫外线(NB-UVB)联合重组人干扰素α1b治疗早期蕈样肉芽肿(MF)的临床疗效.方法:对10例早期MF患者,用NB-UVB联合重组人干扰素α1b进行治疗,NB-UVB的起始剂量为0.6 J/cm2,每周照射3次,平均治疗剂量为35.7 J/cm2,重组人干扰素α1b的治疗剂量为300万IU,每周注射3次,连用2个月后观察疗效.结果:治疗后总有效率90%,完全缓解率为50%,无严重不良反应.结论:NB-UVB联合重组人干扰素α1b治疗早期MF效果显著,安全性好.  相似文献   

19.
蕈样肉芽肿是常见的原发皮肤T细胞淋巴瘤,典型临床表现分为红斑期、斑块期、肿瘤期,病程呈慢性进行性.本病的病因及发病机制尚不清楚,其治疗和预后与疾病分期有关,早期以局部治疗为主,如局部外用糖皮质激素、氮芥、光疗法和放射疗法;晚期则以联合治疗为主,如联合干扰素、维A酸类、化疗药物等.治疗虽然可使蕈样肉芽肿患者得到缓解,但中位持续缓解时间一般较短,容易复发或进展.近年来,随着对蕈样肉芽肿发病机制的研究,出现了一些新的治疗方法,如新的外用制剂及剂型、单克隆抗体、免疫偶联物、组蛋白去乙酰化酶抑制剂、蛋白酶体抑制剂、免疫系统哨点抑制剂等.  相似文献   

20.
1974年起,丹麦、瑞典、挪威三国成立蕈样肉芽肿(MF)联合研究组,使用统一的诊断和治疗标准,以评价该病不同时期对各种疗法的治疗效果.以下报道1974~1977三年的治疗结果.分期:本组采用改进的Van Scott和Kalmanson分期法.第一期:组织病理学上不能确诊为MF的临床类型.第二期:组织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