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描述了核心脏病学非灌注显像技术的应用进展,着重探讨其提供的独特的临床信息,并与其它相关显像技术作比较,以扬长避短,同时,对其未被充分应用的因素分析,以期引起人们关注。  相似文献   

2.
SPECT心脏影像的伪影识别与校正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SPECT心肌显像中由于光子散射、衰减、患者移动、以及仪器与采样因素产生图像伪影,本文系统介绍了各种伪影的机理、识别和校正方法。  相似文献   

3.
4.
核素显像识别存活心肌的临床应用进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存活心肌的判断对冠心病患者治疗方案的选择及预后十分重要。^201Tl再注射法、硝酸甘油介入的静息^99Tc^m-sestamibi法增强了心肌灌注核素体层显像对存活心肌的检测能力,门控SPECT技术能在评估心肌灌注的同时计算LVEF(左心室射血分数)、局部室壁运动和局部室壁增厚率,具有符合线路的SPECT可以进行心肌代谢显像及灌注显像,其对存活心肌的检测能力可能接近于PET,而检查费用可大大降低。  相似文献   

5.
SPECT心肌显像中由于光子散射、衰减、患者移动、以及仪器与采样因素产生图像伪影,本文系统介绍了各种伪影的机理、识别和校正方法  相似文献   

6.
心脏移动校正技术在心肌灌注断层显像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杨波  张桂仙 《中华核医学杂志》2001,21(4):250-250,252
心肌灌注断层显像过程中患者身体移动会造成心脏移动 ,出现移动伪影 ,影响显像结果。笔者采用心脏移动校正技术对心肌灌注断层显像数据进行校正 ,比较有无移动时校正前后的放射性分布异常的差异 ,并探讨其在临床应用中的价值。资料与方法1.临床资料。随机抽取 1998年 9月~ 2 0 0 0年 4月在我科行心肌灌注断层显像者 71例 ,在“电影方式 (Cinemode)”下观察分析 ,以数据采集过程中有无心脏呈头足方向 (y方向 )的移动而分为移动组及非移动组。非移动组 37例 ,男 2 1例 ,女 16例 ,年龄 38~ 73岁 (平均 5 7 8岁 ) ;移动组 34例 ,男 2…  相似文献   

7.
心肌灌注显像在已知或可疑冠状动脉疾病患者的诊疗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应用碲锌镉探测器的心脏专用SPECT的分辨率和灵敏度均得到提高,达到了降低显像剂剂量、缩短采集时间、改善图像质量和扩展临床应用范围等目的。笔者对碲锌镉心脏专用SPECT的临床应用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8.
核心脏病学的显像技术是一种常用的无创的诊断心力衰竭的重要手段,在评估心力衰竭程度和指导心力衰竭治疗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定量门控SPECT心肌灌注显像借助其定量分析软件,可以定量评价心脏容积、左心室射血分数、每搏输出量、心脏舒张功能。静息和(或)负荷心肌灌注显像不仅能鉴别非缺血性心力衰竭和缺血性心力衰竭,而且能判别心肌是否存在活性。核心脏病显像技术能轻易地鉴别出舒张性心力衰竭(也称为射血分数正常的心力衰竭),它通过高峰充盈率和高峰充盈率时间可以准确地评估舒张性心力衰竭的程度。借助三维成像等新技术定量门控SPECT能有效评估左室运动情况,评估室壁厚度对其是一个很好的补充。心肌灌注显像还常用于判别患者是否适合植入心脏除颤器及是否适合进行心脏再同步化治疗。123I-间碘苄胍神经递质显像能为心力衰竭患者提供预后信息。心肌代谢活动与其功能密切相关,能量代谢底物是评价药物治疗是否有助于提高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的一个指标,123I-15-(p-碘苯基)3-R,S-甲基十五烷酸是一种临床研究中常用的心肌代谢显像示踪剂。借助新示踪剂的应用,包括神经递质显像和心肌代谢显像在内的核心脏病学显像技术常用来完善心力衰竭的诊断。核心脏病学显像技术在诊断心力衰竭及指导临床治疗方面做出了巨大贡献。  相似文献   

9.
放射性核素心肌显像在心血管疾病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已形成了独立的医学分支学科--核心脏病学[1].近30年来,核心脏病学的主要研究方法是SPECT核素心肌灌注显像(myocardial perfusion imaging,MPI);近20年来的主导技术则是双探头晶体照相机,其特点为2个探头互成90°[2].  相似文献   

10.
中国核心脏病学三十年回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核心脏病学是一门新兴的学科,中国的核心脏病学从20世纪80年代早期兴起,经历了由发展到逐渐成熟的阶段.目前全国已有近200家医院开展核素心肌显像,检测心肌存活,测定心功能以及进行体外检测等,成为心血管疾病无创性检查的重要方法之一.核心脏病学在30年的发展中其内容发生了重大的变化,由上世纪80年代初期的y相机模拟影像进入到目前数字化三维断层显像(SPECT,PET/CT) 由定性诊断发展到定量诊断 由早期功能影像进入到目前的分子影像,由心肌灌注显像(myocardial perfusion imaging,MPI)到目前的心肌代谢显像、心脏受体显像和细胞凋亡显像等,这充分展现了中国核心脏病学发展历程.  相似文献   

11.
笔者对134例冠心病患者的门控心血池显像(GCBP)与心肌断层显像结果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显示:在心肌梗塞的诊断中,两种方法均有很高的灵敏度与特异度,单项检查均可达到诊断目的。GCBP显示室壁瘤较心肌断层更直观。在心肌缺血诊断中,心肌断层准确可靠,灵敏度为79.2%,特异度为100%。GCBP诊断心肌缺血只要掌握合适的标准其灵敏度与特异度与心肌断层相近,在检出病支血管方面心肌断层较GCBP更准确。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应用显像剂99mTc 半双胱乙酯寻求建立一种非侵入性、便于临床应用的定量方法 ,以定量评价大脑及各部位的平均脑血流量。方法 :应用99mTc ECD放射性核素心脑血管造影术和图形法技术测量脑血流灌注指数 ,据经验方程获得大脑半球的平均血流量 ,并进行重复性研究 ;然后根据断层显像和经验公式获得局部平均脑血流量。共分析了正常对照组 2 5例 ,脑血管病组 3 3例 ;且将正常对照组的脑血流量与文献报道的结果进行了比较。结果 :本方法获得的脑血流灌注指数 (BPI)重复性好 ,正常对照组和脑血管病组BPI的平均值分别为 10 .6± 1.4和 6.2± 1.2 ,差异存在显著性意义(P <0 .0 0 1) ;而脑血流量平均值分别为 ( 4 7.41± 3 .2 9)ml/( 10 0g·min)和 ( 3 5 .3 1± 3 .0 6)ml/( 10 0g·min) ,差异亦存在显著性意义 (P <0 .0 1)。正常对照组大脑半球的平均脑血流量与文献报道的结果差异无显著性意义 (P >0 .0 5 )。结论 :研究结果表明 ,该定量计算平均脑血流量的方法 (不需要抽取动脉血液样本 ) ,简便易行 ,且具有潜在的临床应用前景和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3.
14.
近年来,由于核医学显像仪器和数据图像处理系统不断发展,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术(SPECT)已取代了平面闪烁成像在冠心病中广泛应用。SPECT减少了前后组织重叠的影响,能使空间分布的显示得到改善,还能减少心肌外其它软组织衰减所引起的影像,提高了分辨力。~(201)铊(~(201)T1)心肌灌注显像开始于1971年,但发展缓慢,原因是对其应用有争论。SPECT装置昂贵、显像方法复杂,但随着仪器的发展,方法简单化,这种争论得到解决。  相似文献   

15.
心力衰竭(heart failure,HF)因其发病率不断升高及猝死的发生率极高,已备受关注.尽管近年来对其诊断和治疗水平不断进步,但HF患者的5年病死率仍高达50%.研究证实心脏再同步治疗(cardiac resynchronization therapy,CRT)能使终末期HF患者心功能分级、生活质量、活动能力明显改善川.美国心脏病学会/美国心脏学会/北美心脏起搏电生理学会指南[2]中指出了CRT的指征:纽约心脏病协会(New York Heart Association,NYHA)心功能分级Ⅲ~Ⅳ级、LVEF≤35%,QRS间期≥120ms,窦性心律.  相似文献   

16.
SPECT/CT在冠心病诊疗中的应用及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冠心病(CAD)发病率呈逐渐上升趋势,但误诊率和漏诊率仍较高,对冠心病的科学诊断依然是现代医学领域的重要研究课题.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双能量CT心脏成像在国内外的研究逐渐增多,双能量CT虚拟单能谱成像可减少高密度对比剂所致的X线束硬化伪影,碘图则能反映心肌微循环状况,相对于SPECT和DSA,双能量CT能便捷地提供更丰富的临床信息。本文主要对双能量CT在冠心病中的临床应用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8.
核素显像识别存活心肌的临床应用进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存活心肌的判断对冠心病患者治疗方案的选择及预后十分重要。201Tl再注射法、硝酸甘油介入的静息99Tcm-sestamibi法增强了心肌灌注核素体层显像对存活心肌的检测能力,门控SPECT技术能在评估心肌灌注的同时计算LVEF(左心室射血分数)、局部室壁运动和局部室壁增厚率,具有符合线路的SPECT可以进行心肌代谢显像及灌注显像,其对存活心肌的检测能力可能接近于PET,而检查费用可大大降低。  相似文献   

19.
开展心血管核医学的几点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心血管核医学是影像核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心脏病学的重要分支学科。笔者所在医院为一市级综合性医院,近7年共完成心肌灌注显像1万余例,在冠心病的诊断、存活心肌检测、冠心病血管重建术疗效评价等方面得到了临床的充分肯定,取得了较为显著的社会和经济效益。本文总结了笔者7年来在心血管核医学实践中所获得的几点体会。  相似文献   

20.
描述了核心脏病学非灌注显像技术的应用进展,着重探讨其提供的独特的临床信息,并与其它相关显像技术作比较,以扬长避短.同时,对其未被充分应用的因素进行分析,以期引起人们的关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