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胆胰壶腹(biliopancreatic vater ampulla)嵌顿结石在肝胆外科中较为常见,处理棘手[J].Oddi括约肌成形术是一种在技术上要求很高的手术,本文将其与经腹取石钳直接取石,纤维胆道镜取石法进行比较,总结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
总结我院 1998~ 2 0 0 0年收治 31例胆道术后胆管残石病例 ,其中 3例Vater壶腹嵌顿性残留结石 ,由于结石紧固包嵌 ,胆道镜下取石网难于通过套取 ,为避免再次手术 ,我们采用体外震波碎石技术治疗 ,取得了满意疗效 ,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3例病人均经T管造影发现胆总管下端梗阻 ,经T管窦道胆道镜可见结石嵌顿Vater壶腹部 ,取石网无法张网取石 ,活检钳亦无法钳夹碎石 ,导致取石失败。1.2 治疗方法 术前给予度冷丁 5 0mg肌注 ,经T管窦道注入造影剂 ,通过体外震波碎石机X线定位后碎石 ,完毕后注入 10ml利…  相似文献   

3.
胆总管结石是引起急性胆管炎的常见病因,结石壶腹部嵌顿可造成胆道完全梗阻,导致急性梗阻化脓性胆管炎和急性重症胰腺炎。现将我院采取急诊十二指肠镜术治疗的62例壶腹部结石嵌顿患者的经验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4.
等离子体冲击波碎石术治疗胆道镜难以取出的嵌顿结石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2  
目的 应用等离子体冲击波碎石治疗术后胆管残余嵌顿结石。方法 通过胆道镜引入定向得爆破石仪(PSW-C)探头治疗44例常规胆道镜难以取出的胆道术后残余结石共101块。结果 碎石成功率为99%(100/101),击碎一块结石所需发放冲击波2~500次,平均60次,平均每例病人作胆道镜2.8次,无严重不良反应。结论 等离子体冲击波碎石是一种较理想的配合胆道镜碎石的方法,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5.
我院近几年收治3例胆道嵌顿结石,特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胆道镜在术中术后胆道检查、取石中的应用价值. 方法 术中术后应用胆道镜、取石网篮、取石钳、激光、ERCP等技术,对12例患者进行检查和取石. 结果 全组术中取石成功. 结论 术中术后应用胆道镜,可以取出肝内胆管及胆总管下端嵌顿性结石,降低术后残石率,提高手术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7.
总结我院1998~2000年收治31例胆道术后胆管残石病例,其中3例Vater壶腹嵌顿性残留结石,由于结石紧固包嵌,胆道镜下取石网难于通过套取,为避免再次手术,我们采用体外震波碎石技术治疗,取得了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壶腹周围憩室和胆道结石的关系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壶腹周围憩室(PAD)与胆道结石的关系以及内镜诊断PAD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84例经内窥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检查确诊合并有PAD的患者(PAD组)与同期经ERCP检查无PAD的患者(对照组)作为对照研究。胆道疾病根据病史、体征、给合实验室检查上超、CT以及ERCP等确诊。结果PAD组合并胆囊结石、胆总管结石、胆总管下端括约肌功能不良患者明显多于对照组,尤以胆总管结石增多为主(P<0.01)。结论PAD与胆道结石有着密切关系,PAD可能是胆道结石发生或复发的一个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9.
胰十二指肠切除术仍是目前治疗Vater壶腹癌的最佳术式 ,但因肝功差 ,凝血机能不良 ,手术难度大 ,并发症及手术死亡率高 ,不适于高龄、一般情况差、有严重合并症等高危因素的患者。近年来又兴起的壶腹癌局部切除术为这些患者提供了切除肿瘤 ,延长生存期 ,改善生命质量甚至达到治愈的目的。我院自 1993年以来应用此术治疗壶腹癌 4例 ,取得一定效果 ,现报告如下。一、临床资料本组 4例 ,男 2例 ,女 2例 ,年龄 5 5~ 77岁 (6 6岁以上 3例 )。 4例均因进行性黄疸入院 ,1例伴上腹疼痛 ,余 3例为无痛性黄疸 ,均有不同程度的消瘦、乏力、食欲差…  相似文献   

10.
纤维胆道镜处理肝胆管嵌顿残石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院于1993年1月至1999年3月用纤维胆道镜(下称胆道镜)处理肝胆管残余结石219例,其中嵌顿结石137例,效果满意。 临床资料 1.一般资料 本组病例137例,男58例,女79例,年龄17~79岁。结石形态各异,直径约0.2~2.5cm,嵌顿于一支或多支肝胆管,并伴有不同程度肝胆管狭窄。结石近侧胆管往往排列着大小不等或小至泥沙样结石。以胆道镜检查结合T管造影、B超检查来判断结石取净程度。本组137例病例中,结石完全取净者128例。  相似文献   

11.
胆道镜激光碎石治疗胆道结石嵌顿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 探讨术中胆道镜下激光碎石在治疗胆道结石嵌顿的临床价值。方法 回顾分析2005年8月至2007年12月术中肝胆管结石及胆总管结石嵌顿的临床资料。结果术中使用激光碎石后,胆总管结石组无胆管损伤,无残石病例;肝胆管结石组2例术后残石者均经T管窦道取出,残石1例,最终残石率为6.25%。结论 胆道镜下激光碎石在治疗胆道结石嵌顿具有直观、准确、方便、疗效确切的特点,是降低残石率避免更人手术创伤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12.
Vater壶腹癌的外科治疗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目的:比较不同手术方式治疗Vater壶腹癌的效果.方法:对49例Vater壶腹癌病人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比较分析.结果:胰十二指肠切除术组(17例):围手术期死亡1例,发生并发症7例,术后1年、3年、5年生存率分别为88.2%、64.7%和35.3%.癌肿局部切除组(13例):围手术期无死亡,发生并发症1例,术后1年、3年及5年生存率分别为92.3%、61.5%和30.8%.二者在并发症发生上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而在围手术期死亡、术后1年、3年、5年生存率上差异无显著性(P>0.05).单纯胆肠内引流术组因病情本身与前二者有不同,故生存时间明显较短.结论:每一种手术方式各有其优缺点,应根据每一个病人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术式.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胆总管下段嵌顿性结石的开腹手术术中处理方法及技巧.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05年1月至2009年12月共4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25例行胆道镜探查并指导术中取石钳取石,12例行胆道镜下网篮或活检钳取石,2例行经十二指肠Oddi括约肌切开取石,3例行胆道镜联合钬激光碎石取石.结果 本组手术均成功,没有出现大出血、胆漏、胰漏、肠漏等严重并发症,术后T管造影无残余结石,均痊愈出院.结论 胆总管下段嵌顿性结石应结合术中的具体情况采用"个体化"处理原则,但以胆道镜探查,明视下或指导术中取石钳(网篮或活检钳)取石较为常用,且简便、安全.  相似文献   

14.
输尿管结石嵌顿原因及输尿管镜处理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目的:分析输尿管结石嵌顿的原因,总结采用输尿管镜技术治疗的经验。方法:采用输尿管镜观察69例输尿管结石嵌顿情况。并给予及时处理。结果:输尿管镜处理成功61例,成功率88.4%;并发输尿管肉芽或息肉13例、输尿管狭窄5例均同期处理。3例需作第二次输尿管镜处理;4例结石冲入肾内行ESWL治疗;4例入镜失败改行开放手术取石。结论:造成结石嵌顿的原因各有不同,主要为输尿管肉芽或狭窄及结石不规则。采用输尿管镜技术处理嵌顿结石疗效满意。安全性高,侵袭性小,是处理复杂输尿管结石的一种较好方法。  相似文献   

15.
淋巴结转移数目是Vater壶腹癌术后显著的预后指标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Vater壶腹癌根治术后的预后相关因素。方法回顾分析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及局部淋巴结清扫术的65例Vater壶腹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及生存状况。结果65例患者共切除淋巴结1380枚。有33例患者发现116枚淋巴结转移,随访83个月,发现20例有1~3枚淋巴结转移者,中位生存49个月,术后5年生存率为43%;13例有4枚或4枚以上淋巴结转移者,术后23个月内全部死亡。单因素分析发现,阳性淋巴结数目(P〈0.01)和位置(P〈0.01)是显著的预后指标。多因素分析发现,阳性淋巴结数目是独立的预后指标(P=0.007)。结论淋巴结转移数目是Vater壶腹癌患者根治手术后长期生存的独立相关因素。  相似文献   

16.
腹外疝嵌顿合并腹内疝嵌顿二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例 1 男, 46岁,因右侧腹股沟可复性包块 2年,不能还纳伴阵发性腹痛 6h,于 1986年 3月 9日入院。查体:心肺听诊未见异常,腹部稍胀,全腹软,轻压痛,无反跳痛,无移动性浊音,可闻及气过水声,右侧腹股沟可扪及 6cm×5cm包块,有触痛。诊断为右侧腹股沟嵌顿性斜疝。手法整复失败。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胆总管下段嵌顿结石术中处理技术.方法 对我院1991年1月至2012年2月间236例胆总管下段嵌顿结石患者术中采用胆道镜、气囊导管、碎石仪等治疗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术中清除胆总管下段嵌顿结石213例(90.3%).5例(2.1%)术中胆道出血置T管引流,18例(7.6%)并发胆总管下段医源性损伤置T管引流.术后胆道镜联合EST清除残余结石22例,1例术后2周并发消化道大出血死亡,其余病例经2~21年随访无远期并发症.结论 胆总管下段嵌顿结石术中采用胆道镜、气囊导管、碎石仪等相结合能清除多数结石,少数难以取出的下段嵌顿结石术后内镜处理为妥.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腹腔镜、胆道镜下体内冲击波碎石术治疗嵌顿性胆管结石的临床疗效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分析2009年1月至2013年6月为50例胆管结石嵌顿患者行腹腔镜、胆道镜下冲击波碎石术的临床资料。结果:49例成功完成腹腔镜手术,1例术中因胆囊及胆总管周围组织粘连严重中转开腹。手术时间75~160 min,平均(105±15)min;术中出血量30~120 ml,平均(60±15)ml。术后第1天患者均可下床活动。术后平均胃肠功能恢复时间(2.0±1.0)d,术后住院3~12 d,平均(6±3)d。1例患者术后第9天活动时不慎将T管拔出约3 cm,经保守治疗痊愈。术后随访6个月~3年,未发生胆管狭窄等严重并发症。结论:联合应用体内冲击波碎石可提高腹腔镜下胆管结石尤其嵌顿性难取性结石的清除率,降低因取石困难被迫中转开腹的几率,手术安全、可行。  相似文献   

19.
本文对姑息治疗的合并消化道梗阻的Vater壶腹周围癌27例进行回顾性分析,认为该类病人不能进行根治手术的原因是因为确诊过晚或手术条件不具备,而胆道引流加行胃肠短路手术术式简单,易于进行,可使病人术后一年生存率达72.7%,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胆囊管及壶腹部结石嵌顿伴急性胆囊炎的腹腔镜下处理方法和安全性。方法回顾分析124例经腹腔镜手术治疗的胆囊管及壶腹部结石嵌顿伴急性胆囊炎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124例中手术成功118例,成功率95.16%;6例中转,其中胆管损伤1例。结论选择手术时间,熟练的腹腔镜技术,适宜的中转时机是保证腹腔镜下安全处理胆囊管及壶腹部结石嵌顿伴急性胆囊炎的重要前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