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对胃异位胰腺误诊胃间质瘤1例分析如下。 1病历摘要 女,47岁。因进食后上腹部胀痛不适2a入院。查体:神清、语明,P76次/min,BP140/90mmHg,心肺未见异常,腹平软,未见胃肠型及蠕动波,肝脾肋下未触及,腹部无触痛,未触及肿块,无移动性浊音,肠鸣音正常。辅助检查:胸片心肺未见异常,正常心电图,血、尿常规、肝功、肾功、血糖、血脂等检查均未见异常。三维内镜超声见胃底胃体黏膜光滑,胃体小弯垂直部见光滑黏膜隆起,质地软,活动度良好,胃窦黏膜充血;  相似文献   

2.
对胃窦体交界处异位胰腺1例分析如下. 1 病历摘要 女,31岁.以反复上腹痛伴反酸、暖气5 a,加重2个月为主诉,于2008-06-25入院,患者腹痛常发生于餐后,伴反酸、暖气,进食量减少,上腹部常有烧灼感.体检:营养中等,腹肌软,脐上腹部有深压痛,未及包块.实验室检查示:血常规、肝肾功能及空腹血糖均正常.电子胃镜检查示:(1)胃底体交界大弯处可见一大小约1.0 cm×0.8 cm的息肉,表面黏膜充血水肿,顶端糜烂.(2)胃窦体交界大弯侧可见一大小约1.3 cm×0.6 cm广基息肉样隆起,表面黏膜充血并有轻度糜烂.二者均采用亚甲蓝甘油果糖混合液行基底部黏膜下注射,使息肉抬起后,应用圈套器行电凝电切术,切除顺利,术后观察切面整洁干燥,无渗血.病理诊断:胃底部黏膜下类癌;胃窦体交界处黏膜慢性炎症伴异位胰腺组织.  相似文献   

3.
于晓霞 《中国误诊学杂志》2011,11(20):5040-5040
1病历摘要例1:女,53岁。上腹部胀痛2个月,逐渐加重,伴恶心呕吐。临床诊断:胃幽门梗阻,行胃大部切除术。病理检查:胃大弯长19 cm,小弯长8 cm。剖面幽门管壁增厚,管腔狭窄,横径仅能通过1.5 cm。该区黏膜见点状或片状出血,未查见溃疡及肿物。光镜:黏膜下及肌层散在局灶性或成团的胰腺腺泡及导管,无胰岛结构。病理诊断:胃幽门多发性异位胰腺。例2:男,42岁。上腹部间歇性胀痛2 a,近期加重,伴吐血便血。临床诊断:胃幽门溃疡,内科治疗无好转,行胃大部切除术。病理检查:胃大弯长21 cm,小弯长9 cm。剖面见幽门窦壁增厚,该处黏膜粗糙,充血伴片状出血,未见溃疡  相似文献   

4.
我院收治胃胰腺异位误诊为胃间质瘤一例,复习文献报道如下. 一、临床资料 患者男,51岁,上腹部间断疼痛2个月入院.体检剑下压痛.内镜示胃窦小弯侧见一约1.0 cm隆起,表面光滑,超声内镜显示"为固有肌层低回声病变,大小约1.5 cm×1.0 cm".考虑为"胃间质瘤"行手术.术中胃窦区触及1.0 cm×1.5 cm肿块,位于胃壁内.行胃大部切除术,术后病检为"胃窦胰腺异位".术后患者症状消失.  相似文献   

5.
车军 《中国误诊学杂志》2005,5(14):2796-2797
1病例报告女,30岁。因剑突下胀痛不适0.5a入我院消化内科。检查血常规、粪常规及潜血、肝、肾功能、心电图和胸片均正常。电子胃镜示胃窦部黏膜红白相间,以红为主,黏膜充血水肿,前壁近大弯见一直径30mm半球型隆起,表面光滑,蠕动正常。超声内镜贴壁观察黏膜见匀实性,厚约定10mm,为椭圆形,周边光滑,未见肿大淋巴结。以胃窦部实性占位(平滑肌瘤?脂肪瘤?)转入我科。行毕式胃大部切除术,术中剖视标本为淡黄色,约30mm×20mm×10mm大小,位于黏膜下层,边界清楚,无包膜。术后病理诊断为异位胰腺。术后患者恢复顺利,痊愈出院。2讨论异位胰腺属一种先天…  相似文献   

6.
1病历摘要男,67岁.间断上腹隐痛不适0.5a.体格检查及实验室检查未见异常.胃镜检查示胃窦尾部见一直径约3.5 cm黏膜下肿物,质地软,界限清楚.超声胃镜示病变起自黏膜下层,呈不均匀中等回声,囊性.临床诊断:胃间质瘤.手术切除.术后病理诊断:胃腺肌瘤,瘤组织主要由异位胰腺导管和平滑肌组成.2讨论胃腺肌瘤由胰导管及平滑肌组成,属于异位胰腺.异位胰腺有将其分为3型:(1)由胰泡和导管构建,该型少见胰岛;(2)由胰导管及平滑肌组成,又命名为腺肌瘤或肌上皮错构瘤,多数发生于胃、胆囊;(3)系以上两类的混合型,为较多见的一种类型.胰腺异位组织像正常胰腺一样,胰腺的任何病变均可以出现,例如急性、慢性炎症或溃疡的病变,以及囊肿、腺瘤、胰岛细胞、胰腺癌等病理学改变.本例发生于胃窦尾部,大体为囊性,壁厚0.2~0.4 cm,内含粘液.  相似文献   

7.
1 病例报告女 ,42岁。上腹部隐痛 8a余。查体未见明显异常。胃肠钡餐造影见胃体与胃窦交界处后壁有一 4cm× 3cm椭圆形充盈缺损 ,边缘光整 ,粘膜皱襞略变平 ,未见破坏。诊断为粘膜下良性肿瘤。纤维内窥镜见胃体后壁有一 3.5 cm大小的隆起物 ,手术见胃体后壁近小弯侧可扪及一柔软、表面光滑 ,约 4cm× 3cm的肿物。位于粘膜下层 ,与粘膜层紧连。病理报告为异位胰腺。2 讨论迷走胰腺 (异位胰腺 )是发生在正常胰腺解剖部位以外的胰腺组织 ,为少见的先天异常。常见于 40~ 5 0岁 ,一般无明显症状。X线典型表现为较小的、宽基底的圆形或椭圆形…  相似文献   

8.
患者女,37岁.因上腹部不适来诊,曾行胃镜检查诊为浅表性胃炎、胃窦部小弯侧黏膜下占位.清晨空腹并迅速喝下500ml矿泉水后行超声检查,见胃壁层次清晰,黏膜欠光滑,胃窦部小弯侧黏膜下层探及-大小约为1.2 cm×0.7 cm低回声结节(图1),呈类圆形,边界清晰,基底较宽,表面黏膜光滑连续,内部回声不均匀,可探及小无回声及强回声.CDFl:结节内未探及明显血流信号.超声提示:浅表性胃炎,胃内低回声结节(异位胰腺可能).术中冰冻切片证实为异位胰腺.  相似文献   

9.
对胃曲菌感染性溃疡误诊为胃癌1例分析如下。 1病历摘要 女,43岁。因间断性上腹部疼痛4a入院。胃镜示:胃窦部见一不规则型溃疡,大小约4.0cm×2.5cm,深约0.4cm,溃疡表面污秽,凹凸不平,周边黏膜不规则隆起,幽门口变形。  相似文献   

10.
肖文  赵超 《中国内镜杂志》2004,10(1):110-110
1 临床资料患者女 ,4 9岁。因反复上腹部烧灼样疼痛 2年余就诊。查体 :心肺正常 ,上腹部轻压痛。内镜检查 :食管黏膜未见异常 ;胃体、胃窦黏膜轻度充血水肿 ;幽门圆形 ,开闭自然 (图 1) ;十二指肠球腔明显增大 ,并见左右并排的两个圆形开口 ,直径约 1.5cm(图 2 ) ,均见气泡逸出和黄绿色十二指肠液返流 ,但进镜困难 ,开口间为一宽约 1.0cm的黏膜隔将二者分开 ,黏膜完整稍充血 ,未见溃疡或糜烂 ,合拢的活检钳可进入约 10cm无明显阻力。内镜诊断 :十二指肠重复畸形 ,慢性浅表性胃炎。次日行上消化道钡餐检查 :食道通过顺利 ,胃底及胃体黏膜皱…  相似文献   

11.
患者男 ,3 5岁。无明显诱因出现上腹部烧灼感 ,呈持续性 ,无放射痛 ,伴腹胀恶心 ,无呕血及黑便。 2年前诊断为十二指肠溃疡病。曾先后 2次因消化道出血住院 ,经治疗好转。查体 :体温 3 6.5℃ ,脉搏 85次 min ,血压 10 7kPa ,营养中度 ,发育正常 ,心肺无异常。腹部柔软 ,上腹部压痛。胃镜检查 :胃窦部大弯侧见约 2 .0cm× 3 .0cm膜下隆起肿物 ,肿物表面黏膜光滑 ,与胃窦部黏膜着色一致。十二指肠球部小弯侧见 0 .5cm× 0 .6cm浅表溃疡 ,轻度充血水肿。诊断 :①胃内肿物 (考虑平滑肌瘤 ) ;②十二指肠球部溃疡。超声检查 :饮水后观察 ,胃窦…  相似文献   

12.
1 病历 患者,男,40岁.因"上腹烧灼感1个月"入院.患者诉1个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进食后上腹烧灼感,疼痛呈阵发性,不向他处放射,无反酸、暖气,无呕血、黑便,无腹泻、便秘及里急后重等其它不适,起病后未行特殊诊治,上述症状加重.既往史无特殊.入院查体:体温36.4℃,脉搏70次/分钟,呼吸20次/分钟,血压120/70 mmHg.本院门诊胃镜示(图1):胃窦1.5 cm×.5 cm大小隆起,异位胰腺可能.入院后完善术前准备,于人院后第三天在全麻下行胃窦肿块切除术,术中见胃窦后壁可扪及约2.0 cm×2.0 cm大小质韧包块,打开胃腔见脐样隆起,隆起正中可见开口,边界清.术后切除肿物经家属过目后送病理学检查,病理报告(图2):(胃窦肿块)镜下见正常胰腺组织(胰腺异位).术后行抗感染、抑酸、补液对症支持治疗后,体温正常,切口及全身情况恢复良好,患者上腹部烧灼感症状消失.出院诊断:胃窦异位胰腺.  相似文献   

13.
胃底畸胎瘤1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患者男性 ,41岁 ,因体检发现腹部肿物 1周而住院。自觉无何不适 ,饮食及大小便等均正常。体检除上腹部剑突下轻度压痛外 ,未发现其它阳性体征。实验室各项生化参数均未见异常。  放射线钡餐透视 :胃底前壁可见一大小约 2 5cm× 2 5cm的充盈缺损 ,边缘光滑 ,边界清晰 ,周围黏膜未见破坏 ,未见龛影 ,考虑胃底前壁黏膜下平滑肌瘤 ,不除外恶变。CT :胃大弯多发性占位病变 ,考虑良性病灶 ,不除外恶性肿瘤。电子胃镜 :在胃底大弯后壁检出一个约 2 0cm× 2 0cm大小的黏膜隆起 ,该肿物向外突出 ,表面光滑 ,色调与周围一致。用细胞刷推移 ,较…  相似文献   

14.
患者女,52岁,因体检发现腹腔肿物12 d入院。既往有支气管炎并扩张病史,否认消化系统疾病史、外伤史和手术史。体格检查无异常。超声检查:左上腹腔紧邻胃大弯侧胃壁见一大小约3.3 cm×2.7 cm类圆形等回声肿块,内部回声均匀,边缘见高回声环,环状部分区域呈现高-低-高回声,呈“双环征”,边界清晰,与脾脏、左肝分界清,CDFI于肿块内未探及明显血流信号(图1,2)。饮水后肿块与胃大弯侧胃壁关系密切。超声提示:左上腹胃大弯侧胃壁占位病变。腹部CT检查:胃底黏膜下见一大小约3.8 cm×2.9 cm×2.4 cm类圆形稍低密度影,边缘清晰,CT值28 HU,增强后病变见环形强化(图3,4),中央区未见明显强化,考虑胃间质瘤可能性大。胃镜检查:胃底大弯侧见一明显隆起,直径约3.5 cm,表面稍充血、红肿,其黏膜未见溃疡;胃镜诊断:胃底巨大隆起(图5)。术中见:胃底见一大小约4.0 cm×3.0 cm×4.0 cm肿物,未突破浆膜。术后病理检查提示:胃重复畸形(图6)。  相似文献   

15.
胃体血管球瘤1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崔敏  姜惠峰 《诊断病理学杂志》2005,12(2):97-97,i014
患者女性 ,4 2岁。 1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上腹部阵发性疼痛 ,无反酸、恶心呕吐症状。查体 :体温 36 7℃ ,心率 72次 min ,血压 16 0 90mmHg。神志清 ,全身皮肤黏膜无黄染 ,浅表淋巴结无肿大 ;上腹正中偏左压痛 ,未扪及包块。彩超提示胃壁结节状病变。手术见胃体大弯侧前壁内扪及一约3cm× 2cm大椭圆形肿物 ,表面光滑。术中冷冻切片诊断“胃平滑肌瘤”。病理检查 巨检 :胃体部大弯侧前壁见一半球形隆起肿物 ,被覆黏膜 ,无溃疡 ,肿物大小 2 9cm× 2 8cm ;切面界限清楚 ,灰红色 ,质较软。镜检 :瘤细胞圆形、椭圆形 ,体积较小 ,细胞界限清…  相似文献   

16.
患者女,57岁,因"反酸、胃灼热、腹胀、腹痛3个月"来我院就诊,无呕血、黑便史.胃镜:胃体部隆起性病变,约4 cm,局部黏膜光滑,建议超声进一步检查.嘱患者饮水300ml后行超声检查,胃壁黏膜光滑,于胃体前壁肌层见约4.0 cm×3.3 cm×3.2 cm中等回声肿物(图1),向胃腔内隆起,边界清晰、光滑.CDFI:肿物周边可见少量点状血流信号,内部未见血流信号.超声造影:经左肘静脉注入SonoVue后10s胃壁开始增强,肿物始终呈极低增强(图2).超声提示:胃体前壁肌层实性肿物,考虑胃脂肪瘤.行肿物摘除术,术中见肿物呈类圆形,质软,表面光滑完整,有包膜呈淡红色,切开可见内部为均匀的黄色物质.病理诊断:脂肪瘤.  相似文献   

17.
食管良性肿瘤少见,其中约50%以上是平滑肌瘤,但真正的胃平滑肌瘤并不多见,现报道一例我院经病理证实的食管下段及胃贲门部平滑肌瘤,分析如下。1病历摘要女,35岁。无特殊临床症状,体检发现上腹部占位。胃镜:距门齿34 cm食管后壁见一环形外压,表面黏膜光滑、贲门上区后壁见由外牵拉形成的黏膜凹陷。内镜诊断:食管下段及贲门部外压性肿物。CT检查:食管下段管壁环形偏心性增厚,至贲门区见类圆形软组织影,边缘较光整,贲门部病灶内见点状高密度钙化影,病灶长度约8.0 cm,CT值36.5~41.3 Hu,增强扫描中等度强化,CT值60.5~62.0 Hu;考虑间质瘤可能性大。手术:术中见食管下段及贲门区肿物,肿物位于胃壁外,大小约5.9 cm×4.7 cm,边缘光滑,切除下段食管、连同贲门部及肿物。病理:送检组织镜下为分化良好的平滑肌细胞、呈束状排列。经免疫组化,诊断平滑肌瘤。2讨论食管平滑肌瘤大多起源于食管的平滑肌,偶可发生于黏膜或血管的平滑肌,病变以胸下段多见,中段次之,上段则较为少见。肿瘤为实质性肿块,绝大部分在壁内生长并向腔内、外突出,呈膨胀性生长。多数肿块呈球形、卵圆形;少数为不规则形;多数为单发,少数可多发,肿瘤...  相似文献   

18.
胃间质瘤误诊为胃息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静  余燕琼 《临床误诊误治》2005,18(11):808-809
1病例资料男,55岁。因间歇性上腹部疼痛1年余就诊。行胃镜检查示:胃底与胃体交界处后壁有一约1·5 cm×1·0 cm隆起物,表面光滑,无充血、糜烂。拟诊为胃息肉,在门诊行高频电凝摘除术。术后内镜下观察创面较大、较深,但无渗血,患者诉上腹部疼痛加重,收入院。查体:腹软,上腹部压痛明显,无反跳痛。腹部X线检查示膈下有游离气体。病理报告:标本为1·5 cm×1·0 cm×1·0 cm大小结节状包膜完整的肿块,切面灰白,镜下见由长梭形肿瘤细胞组成,细胞轻度异型,核分裂数<5个/50 HPF,肿瘤未见坏死出血。免疫组化示:CD117、CD34( ),SMA、Desm in、S-…  相似文献   

19.
患者女,53岁。间断性上腹部不适伴腹胀、呕吐1年。查体:腹部平坦。腹软,剑突下有轻度压痛,无反跳痛及肌紧张。腹部未触及包块,移动性浊音阴性。化验:WBC2.4×109/L,HGB84g/L。胃镜:胃体下部大弯后壁见一约5.0cm×6.0cm半球形隆起的肿物,表面光滑、充血,质地硬(图1)。幽门形态圆,色泽红,开闭良好。十二指肠未见异常。胃镜提示:胃黏膜下肿物。腹部超声(图2):幽门部可探及一个实质性等回声肿物,大小为50mm×74mm,边界尚清。CDFI可探及肿物内条状血流信号。考虑幽门肿物可能性大。CT(图3、4):胃腔内高密度对比剂充盈良好。十二指肠球部及…  相似文献   

20.
对胃巨大结石内镜激光微弹头爆破术1例分析如下。1病历摘要男,66岁,因间断上腹部疼痛30a、加重12d入院。患者在半个月前进食250g山楂后,感上腹隐痛不适,不伴有反酸及纳差,嗳气等。曾在当地医院行钡餐检查示胃占位。在我院行胃镜检查提示:(1)胃石;(2)胃多发胃溃疡收治入院。查体中上腹压痛阳性。实验室检查:Hb120g/L,大便隐血试验弱阳性,凝血常规正常。胃镜示:胃体小弯有一椭圆形溃疡,大小约1.5cm×1.0cm,表面覆着白苔,周边黏膜无充血水肿。胃体有一结石大小约4cm×6cm。常规进镜至胃腔找到结石后,使用激光微弹头多次爆破结石,并注入碳酸氢钠溶液约200ml灌洗、溶解,从幽门排入肠道。术程顺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