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探讨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压晨峰(MBPS)及不同血压晨峰差值对颈动脉、心肾功能的影响.方法 根据24h动态血压监测结果将符合条件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171例分为MBPS组(78例)和非MBPS组(93例),常规行尿微量白蛋白,双侧颈动脉超声,心脏超声检查计算左室质量指数,将MBPS按晨峰差值分A组(23.58 mmHg≤差值<33.58 mmHg)与B组(差值≥33.58 mmHg)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MBPS组晨峰变异幅度显著增高,白天、夜间平均收缩压、24h平均收缩压均在较高水平位置,显著高于非MBPS组(P<0.05);MBPS组左室重量指数、双侧颈总动脉内膜中层厚度、尿微量白蛋白指标均高于非MBPS组(P<0.05);晨峰差值越大,靶器官损害越重(P<0.05).结论 MBPS高血压患者较非MBPS患者劲动脉、心肾靶器官损害更重,血压晨峰差值越大,其靶器官损害越严重.  相似文献   

2.
刘婧  田韵  倪敏霞 《宁夏医学杂志》2011,33(12):1169-1171
目的 探讨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晨峰现象(MBPS)对靶器官功能损害的相关性.方法 110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根据 24 h动态血压监测分为 MBPS 组和非 MBPS 组,检查血脂、空腹血糖、肌酐、尿微量白蛋白(MAU);计算体重指数(BMI)、左室质量指数(LVMI);采用彩色多普勒显像仪测定颈总动脉内膜中层厚度.结果 MBPS 组的24 h、白昼、夜间平均收缩压、平均收缩压晨峰、左室质量指数(LVMI)、颈总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尿微量白蛋白(MAU)均显著高于非 MBPS 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BPS组血压晨峰与LVMI、IMT、MAU呈正相关.结论 老年高血压患者晨峰现象加重靶器官损害.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压晨峰现象与静息心率和主要靶器官损害的相关性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24 h动态血压监测仪(ABPM)分析88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血压,确认晨峰组与非晨峰组,均常规检查血脂、空腹血糖、动态心电图(HOLTER),计算体重指数(BMI),左室质量指数(LVMI),取HOLTER记录的早晨6∶ 00的心率为静息心率(RHR).结果 晨峰组的24 h白昼、夜间平均收缩压均显著高于非晨峰组动态血压监测水平(P<0.05),晨峰组的LVMI、RHR均高于非晨峰组(P〈0.05).结论 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伴血压晨峰有显著静息心率加快和靶器官损害加重等表现,因此遏制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晨峰反应对降压达标、减少恶性心脑血管事件的发生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压晨峰(MBPS)对颈动脉、心肾功能的影响。方法:依据24h动态血压监测结果将原发性高血压患者106例分为MBPS组(43例)和非MBPS组(63例),双侧颈动脉超声,心脏超声检查及肾功能情况。结果:晨峰组高血压患者IVST、LVPWT、LVM、LCCA-IMT、RCCA-IMT、Scr、BUN等水平均高于非晨峰组高血压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而GFR低于非晨峰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伴有MBPS对靶器官的损害较为严重,应积极的进行预防,减少高血压患者靶器官损害情况。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压晨峰现象(MBPS)对心脏结构和肾功能的损害。方法根据24h动态血压监测结果,将符合条件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164例分为MBPS组(65例)和非MBPS组(99例)。常规检查空腹血糖、肌酐、血脂谱、尿微量白蛋白、a1微球蛋白、β2-微球蛋白等,计算体质量指数(BMI)、左室质量指数(LVMI)。结果MBPS组的24h、自昼、夜间平均收缩压、舒张压均显著高于非MBPS组动态血压监测水平(P〈0.05)。MBPS组的LVMI、尿微量白蛋白、a1微球蛋白、β2-微球蛋白均高于非MBPS组(P〈0.05)。结论原发性高血压晨峰者有更明显心脏结构和肾功能的损害。  相似文献   

6.
清晨高血压与靶器官损害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应用24h动态血压监测(24hABPM)分析老年人清晨高血压的近日节律特点并探讨其对心脏结构和电生理的影响以及对肾脏及血管内皮的损害。方法:根据24h动态血压监测将201例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分为晨峰组和非晨峰组,均常规检查血脂、空腹血糖,放免法测定尿微量白蛋白,计算体重指数(BMI)、左室质量指数(LVMI)、和QT离散度(QTcd)。结果:晨峰组的LVMI、QTcd和尿微量白蛋白指标均高于非晨峰组(P<0.01)。两组在性别、年龄、BMI、血脂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老年人长期晨间血压负荷增加更易改变心肌重构和心电生理特征,增加心律失常发生率和血管内皮损伤,加速动脉粥样斑块的形成。  相似文献   

7.
马淑云 《吉林医学》2013,(20):4000-4001
目的:探讨高血压患者血压晨峰(MBPS)与颈动脉硬化的相关性。方法:选取原发性高血压患者150例,应用动态血压监测仪记录24 h血压,根据结果分为MBPS组61例和非MBPS组89例,两组均应用彩色多普勒检查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CCA-IMT),并观察颈动脉斑块情况,斑块分为单发斑块和多发斑块。比较两组CCA-IMT、颈动脉斑块的差异。结果:MBPS组CCA-IMT(1.13±0.23)mm,非MBPS组CCA-IMT(0.92±0.20)mm,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BPS组斑块检出率为85.2%、斑块平均厚度为(1.67±0.21)mm、多发斑块检出率39.3%,均明显高于非MBPS组斑块检出率为67.4%、斑块平均厚度为(1.39±0.17)mm、多发斑块检出22.4%,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压晨峰是颈动脉硬化的极其重要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焦虑抑郁情绪对原发性高血压(EH)患者血压晨峰(MBPS)和心率变异性(HRV)的影响以及MBPS与HRV的关系.方法 对106例EH患者行焦虑、抑郁评定(SAS、SDS),分为焦虑抑郁组及非焦虑抑郁组,比较两组的相关临床资料、动态心电图、动态血压及MBPS情况.结果 ①焦虑抑郁组24 h平均血压、白昼平均血压、夜间平均血压、清晨血压及晨峰血压均明显高于非焦虑抑郁组(P均<0.01).其中尤以清晨血压增高更加明显.焦虑抑郁组MBPS反应明显,MBPS(+)发生率明显高于非焦虑抑郁组(67.3%比31.5%,P<0.01).②焦虑抑郁组HKV时域指标(SDNN、SDANN、RaMSSD及PNN50)明显低于非焦虑抑郁组(P<0.01);③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EH患者发生MBPS(+)的危险与年龄增加、合并焦虑抑郁情绪及SDNN降低相关(OR值分别为2.524、2.699及3.867,P均<0.05).结论 焦虑抑郁情绪使EH患者MBPS(+)增加,可能与自主神经损害有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压晨峰(MBPS)的发生与左室肥厚的关系.方法对115例入选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血压采用24 h动态血压监测仪(ABPM)分析,将患者分为晨峰组(53例)和非晨峰组(62例)进行血生化测定,超声心动图检查测定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室间隔厚度(IVST)、舒张末期左心室后壁厚度(LVPWT),计算左心室质量指数(LVMI).结果晨峰组(MBPS)24 h平均收缩压(24hSBP)、24 h平均舒张压(24 dSBP)、白昼平均收缩压(dSBP)、夜间平均收缩压(nSBP)、24 h平均脉压(24hPP)均高于非晨峰组(NMBPS),P<0.05;MBPS组的LVMI显著高于NMBPS组[(135±27)g/m2和(112±27)g/m2,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原发性高血压有晨峰现象者更易发生左心室肥厚.  相似文献   

10.
陈向民  谭艳娇 《安徽医学》2013,34(12):1827-1828
目的 探讨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压变异性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方法 对入选的227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行颈总动脉内膜中层厚度(CCA-IMT)测定和24 h动态血压检测(24 h ABPM).结果 颈动脉粥样硬化组(CAS组)患者24 h收缩压变异性(24 h SBPV)、24 h舒张压变异性(24 h DBPV)、日间收缩压变异性(dSBPV)、夜间收缩压变异性(nSBPV)、夜间舒张压变异性(nDBPV)水平及血压晨峰(MBPS)检出率高于无颈动脉粥样硬化组(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血压变异性对颈动脉粥样硬化形成有明显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