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郝香兰 《实用全科医学》2007,5(12):1117-1118
目的探讨极低出生体重儿早期喂养对疾病恢复的效果。方法对48例极低出生体重儿进行随机分组,观察组27例,采用早期喂养联合静脉营养;对照组21例,采用静脉高营养。观察2组患儿体重增加及达全胃肠道喂养情况。结果早期喂养患儿体重增加较明显,可缩短静脉营养时间,较快过渡到全胃肠道喂养,缩短住院时间。结论对极低出生体重儿早期喂养安全有效,可大大提高极低出生体重儿的生存率及生命质量,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脐静脉序贯外周中心静脉置管(PICC)在极低出生体重儿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300例极低出生体重儿中应用脐静脉序贯PICC置管术的148例为观察组,单纯应用PICC置管术的152例设为对照组,观察2组达到全胃肠内营养的时间、体重增长情况及住院时间,医院感染发生率、颅内出血、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ecrotizing enterocolitis of newborn,NEC)等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儿达到全胃肠内营养及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体重增长速度快于对照组(P<0.05);2组医院感染、颅内出血、NEC等并发症的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极低出生体重儿中应用脐静脉置管序贯PICC,可明显缩短达到胃肠内营养的时间及住院时间,促进体重的增长,降低了宫外生长发育迟缓的发生率,且不增加医院感染等并发症的发生率,故此项技术值得在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NICU)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本文通过治疗早产儿及微量喂养的实施过程,观察早期微量喂养联合静脉营养在早产儿中的应用效果.对81例早产儿中46例给予早期微量喂养联合静脉营养为试验组,另外35例给予单纯经胃肠道内喂养为对照组.观察两组体重变化、生理性体重下降时间、黄疽消退时间、住院时间、两组胎粪完全排出时间、治愈率等.试验组平均每天体重增加量明显高于对照组,试验组生理性体重下降时间、黄疽消退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而两组胎粪完全排出时间相比无显著性差异;试验组治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早期微量喂养联合静脉营养可缩短病程,提高治愈率,明显增加体重,使早产儿尽早适应胃肠道喂养,有利于生长发育.  相似文献   

4.
早期微量喂养联合静脉营养在早产儿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早期微量喂养联合静脉营养在早产儿中的应用效果。方法:81例早产儿中46例给予早期微量联合静脉营养,另外35例给予单纯经口喂养。观察体重变化、静脉营养的时间、生理性体重下降时间、黄疸消退时间、住院时间,治愈率等,同时对相关指标进行监测。结果:(1)早期微量喂养联合静脉营养组的体重明显增加;(2)生理性体重下降时间、黄疸消退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单纯经口喂养组;(3)治愈率明显高于单纯经口喂养组。结论:早期微量喂养联合静脉营养可缩短病程,提高治愈率,明显增加体重,使早产儿尽早适应胃肠道喂养,有利于疾病的康复及正常生长发育。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早期胃肠功能护理对极低出生体重儿发育的影响。方法对2003年1月至2006年1月收入安阳市妇幼保健院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NICU)出生后24h内的极低出生体重儿48例,随机分为两组:胃肠功能护理组24例及对照组24例。胃肠功能护理组采用腹部按摩、非营养性吸吮及常规护理;对照组仅用常规护理。观察两组病例在开奶、体重开始增加、达出生体重、静脉营养、黄疸消退等方面的变化。结果胃肠功能护理组24例在开奶、达出生体重、体重开始增加、静脉营养、黄疸消退与对照组24例相比,时间明显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胃肠功能护理可促进极低出生体重儿胃肠功能发育,帮助其早开奶,有利于体重增长。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重力鼻饲法在极低出生体重儿喂养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符合条件的80例极低出生体重儿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0例,均以常规方法插入胃管,根据病情需要用同一种配方奶喂养,观察组采用重力鼻饲喂养方法,对照组采用常规鼻饲喂养方法.比较2组患儿在喂养相关指标、喂养相关并发症方面的差异.结果 观察组的恢复出生体重时间、达全胃肠营养时间、住院时间均较对照组明显缩短,呼吸暂停、腹胀、呕吐的发生率也较对照组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重力鼻饲法较常规鼻饲可促进极低出生体重儿奶量的增加,有利于出生体重恢复,缩短达全胃肠营养时间及住院时间,减少喂养相关并发症,促进体重增长,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早期微量喂养在极低出生体重儿营养支持中的作用.方法 根据研究目的和临床操作的可行性,将符合入选标准的80例极低出生体重儿,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两组患儿基础治疗相同,观察组实施早期微量喂养干预策略,对照组按照传统方法进行喂养,观察两组达完全胃肠喂养时间、恢复至出生体重时间;观察胃肠喂养不耐受的情况及例数、每日摄入热卡、第10天胆红素值及肠外营养达足量水平的例数;记录每日体重,计算其平均增长速度.结果 观察组喂养不耐受发生率、过渡到全胃肠喂养所需时间、恢复至出生时体重所需时间、第10天胆红素值及肠外营养达足量水平的比率,较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观察组体重增长速度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结论 早期微量喂养是极低出生体重儿营养支持策略的重要内容,可有效降低极低出生体重儿喂养不耐受发生率,缩短静脉营养时间.  相似文献   

8.
目的 分析极低出生体重儿并发晚发型败血症(late-onset septicemia,LOS)的危险因素。方法 选取2014年1月至2021年12月余姚市人民医院收治的极低出生体重儿110例,根据住院期间是否发生LOS将其分为病例组(n=54)和对照组(n=56)。收集两组患儿的相关临床资料,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极低出生体重儿并发LOS的影响因素。结果 病例组患儿的Apgar评分、抗生素治疗率显著低于对照组,气管插管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全静脉营养时间、住院时间显著长于对照组(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气管插管、无抗生素治疗、全静脉营养时间长和住院时间长均是极低出生体重儿并发LOS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病例组患儿的早期临床表现以呼吸暂停为主(38.89%),其次为腹胀(37.04%)。46.30%的病例组患儿血培养阳性,主要感染病原菌为肺炎克雷伯杆菌(12.96%)。结论 气管插管、无抗生素治疗、全静脉营养时间长、住院时间长是极低出生体重儿并发LOS的独立危险因素;LOS患儿早期临床表现以呼吸暂停为主,病原体以肺炎克雷伯杆菌为主,早期识别LOS高危患儿并给予医学干预可有效防治极低出生体重儿并发LOS。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发展性照顾对极低出生体重儿住院期间生长发育的影响。方法将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收治的100例成活的极低出生体重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发展性照顾,比较两组极低出生体重儿的住院情况、生长发育、相关并发症等。结果两组极低出生体重儿的胎龄、出生体重、出生头围等差异无显著性(P>0.05);恢复出生体重的时间、达到全肠内营养时间、平均住院的天数均少于对照组(P﹤0.01);每日睡眠时间大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恢复出生体重后平均体重增长率、每周头围增长的速度、每周身长增长的速度均快于对照组(P>0.01);呼吸暂停、喂养不耐受、坏死性小肠结肠炎、早产儿视网膜病的发生率均少于对照组(P>0.01)。结论发展性照顾护理模式能加快极低出生体重儿的生长发育,缩短住院时间,减少并发症,提高患者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0.
邓金金 《广东医学》2016,(Z2):73-74
目的:对极低出生体重儿的营养与支持治疗进行探讨。方法将极低出生体重儿5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数字奇偶法分为两组,每组25例,两组患儿均给予常规治疗,对照组行全静脉营养支持,研究组行早期微量喂养营养支持联合静脉营养支持;对比两组患儿喂养不耐受情况以及肠外营养监测、生长发育情况。结果研究组极低出生体重儿胆红素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肠胃营养达到标准的概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研究组极低出生体重儿体重恢复至出生的时间以及达到完全胃肠喂养的时间比对照组明显缩短,体重增长的速度明显快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研究组极低出生体重儿喂养不耐受概率比对照组明显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对极低出生体重儿早期微量喂养营养支持可提高患儿治疗效果,降低不耐受情况,减少黄疸发生,缩短其恢复至出生体重时间,对其生长发育起着促进的作用,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相似文献   

11.
目的评价新老两种静脉营养支持疗法对早产低出生体重儿的体重影响。方法将我院2004~2006年新法静脉营养与2001~2003年老法静脉营养各60例早产低出生体重儿的生理性体重下降持续时间、幅度、恢复到出生时体重时间、体重增长情况等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新法组在生理性体重下降持续时间、幅度、恢复到出生时体重时间、每日体重增长数等方面都明显优于老法组(P<0.01)。结论新法静脉营养支持临床效果明显,无明显副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早产儿早期足量静脉营养治疗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对103例需要静脉营养的早产儿随机分成观察组(51例)和对照组(52例)。观察组在生后12h即开始静脉营养,用量快速递增。对照组生后24h开始静脉营养,用量常规递增。两组患儿每天测体重、监测血糖,生后第1、7、14天检验血生化。比较两组患儿生理性体重下降时间、住院天数和各项生化指标的差异。结果两组比较观察组生理性体重下降期时间短、住院天数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生化指标ALT、TBIL、DBIL、TG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早产儿早期足量静脉营养,可缩短生理性体重下降期,促进生长发育,减少住院天数,没有造成肝脏损害,是安全可行的。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机械通气时极低出生体重儿有效的营养支持方法。方法28例接收机械通气治疗的极低出生体重儿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采用早期微量鼻胃管喂养联合外周静脉营养,对照组采用单纯的静脉营养,对两组患儿体重开始增长日龄,恢复出生体重日龄,达到足量喂养日龄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应用早期微量鼻胃管喂养联合外周静脉营养组的患儿体重开始增长日龄、恢复出生体重日龄、达到足量喂养的日龄缩短比单纯静脉营养组相应指标明显缩短(P<0.001)。结论早期微量鼻胃管喂养联合外周静脉营养是供给机械通气中的极低出生体重儿营养支持的较理想途径,使极低出生体重儿体重开始增长、恢复出生体重的时间缩短,并尽快达到完全胃肠道营养。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极低出生体重儿(VLBWI)早期个体化外周静脉营养的临床效果及价值。方法将72例VLBWI随机分为观察组(41例)和对照组(31例)。对照组给予传统外周静脉营养方案,观察组给予个体化外周静脉营养方案。观察两组患儿营养状况指标的变化。结果观察组患儿外周静脉营养时间及恢复出生体重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1)。结论早期个体化外周静脉营养可改善VLBWI的营养状况,且不会增加并发症。  相似文献   

15.
极低出生体重儿的营养及其护理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晏玲  薛媛 《重庆医学》2006,35(22):2028-2029
目的探讨极低出生体重儿营养模式。方法将62例极低出生体重儿随机分为单纯胃肠道营养组、全静脉营养组、混合营养组3组,观察3组患儿体重增长、排便和腹胀情况。结果全静脉营养组和混合营养组体重增长较胃肠道营养组明显(P〈0.01).混合营养组和全静脉营养组胎使排出较胃肠道营养组明显延迟(P〈0.01),胃肠道营养组和全静脉营养组腹胀次数较混合营养组高(P〈0.01)。混合营养组和胃肠道营养组排便次数明显多于全静脉营养组(P〈0.01)。结论在早期极低出生体重儿的喂养中,静脉营养结合胃肠道营养是三者中较佳的营养方式.有利于极低出生体重儿的生长发育和胃肠功能完善。  相似文献   

16.
目的评价新老两种静脉营养支持疗法对早产低出生体重儿的体重影响。方法将我院2004~2006年新法静脉营养与2001~2003年老法静脉营养各60例早产低出生体重儿的生理性体重下降持续时间、幅度、恢复到出生时体重时间、体重增长情况等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新法组在生理性体重下降持续时间、幅度、恢复到出生时体重时间、每日体重增长数等方面都明显优于老法组(P〈0.01)。结论新法静脉营养支持临床效果明显,无明显副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观察早期微量喂养联合静脉营养对早产极低出生体重儿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60例早产极低出生体重儿随机分为观察组(n=30)和对照组(n=30),观察组自生后1~3天开始微量喂养,对照组采用静脉补充能量.生后3天再喂养经口喂养.根据肠道耐受情况渐增奶量,期间能量不足部分由静脉营养补充.观察两组体重增长、呕吐、腹胀、胃内潴留发生情况及达到全程喂养时间.结果 观察组体重增长优干对照组,达到完全胃肠喂养需要时间短,呕吐、腹胀、胃内潴留发生情况少,两组比较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 早期微量喂养联合静脉营养能提高早产极低出生体重儿对喂养的耐受性改善胃肠道动力,能尽早适应胃肠喂养,有利于疾病的康复.  相似文献   

18.
目的 研究喂养方式对极低出生体重儿的喂养效果及相关并发症的影响.方法 将48例极低出生体重儿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23例,滴服喂养,对照组25例,鼻胃管喂养.观察血糖异常例数、腹胀例数、呕吐例数、累计光疗时间及住院天数.结果 观察组3例血糖异常,6例腹胀,3例呕吐,分别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累计光疗时间(4.7±0.7) d,住院天数为(29.0±2.9) d,也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观察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滴服喂养能满足低体重儿的营养需要,减少并发症,提高极低体重儿存活率,有效地提高极低体重儿的生活质量,缩短病程,降低治疗成本,而且操作简单易行,具有一定的优越性及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9.
《黑龙江医学》2017,(7):630-632
目的探讨早期经口微量喂养对极低出生体重儿营养状况、喂养并发症及远期预后的影响。方法 75例揭阳市妇幼保健计划服务中心及普宁华侨医院新生儿科收治的例极低出生体重儿按随机编号分为:早期经口微量喂养组25例,胃管组25例,全静脉营养组25例。比较3组的喂养不耐受发生情况、恢复出生体重时间、平均日增长克数、全肠道营养恢复时间、住院时间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等。结果经口微量喂养组患儿全肠道营养恢复时间、住院时间、喂养不耐受率、NEC率、口腔炎发生率以及光疗时间均要显著优于胃管组与全静脉营养组(P<0.05)。结论对极低出生体重儿宜提倡早吸吮、及早微量喂养,能够明显降低喂养并发症发生率,减少和避免后遗症的产生,促进恢复。  相似文献   

20.
目的: 分析极低出生体重儿宫外生长迟缓的影响因素.方法: 将我院收治的20例非宫外生长迟缓的极低出生体重儿设置为对照组,另收集20例宫外生长迟缓极低出生体重儿设置为观察组,分析其影响因素.结果: 观察组肠内营养时间、出生胎龄、口服热卡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肠内营养时间少、出生胎龄低、口服热卡低均为导致极低出生体重儿宫外生长迟缓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