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 毫秒
1.
目的 探讨刘真教授治疗缓慢性心律失常用药规律.方法 收集刘真教授2014年1月-2018年1月应用中药治疗缓慢性心律失常验案中有效方剂60首.应用中医传承辅助平台系统进行数据分析.结果 60首方剂中117味中药,频次超过10以上的药物共计35味.使用频次≥25的药物组合共计29对.运用聚类方法得到核心药物组合20个,新... 相似文献
2.
介绍樊瑞红教授治疗缓慢性心律失常的经验。缓慢性心律失常属中医学胸痹迟脉症范畴。樊教授认为,本病为心肾阳气不足,不能温煦周身脏腑血脉所致,因此,寒凝心脉、脉络不畅为本病病机,治疗以温补心肾阳气、固表通卫为原则,可取得较好的临床效果。并附验案1则,以资佐证。 相似文献
3.
4.
5.
6.
近几十年来,中医药治疗缓慢性心律失常取得了良好效果,显示了中医药治疗缓慢性心律失常的优势,本文综述了古方治疗缓慢性心律失常的近况。 相似文献
7.
<正>缓慢性心律失常的中医病因很多,阳虚、血瘀、水饮等多种因素。在证型分布方面,包括心血瘀阻、痰浊壅塞、气阴两虚、心肾阳虚、寒凝心脉等[1、2]多种证型。在治疗中,可以采用多种治疗方式,包括单味中药治疗、方剂治疗、中成药治疗、中西医结合治疗、名中医的相关论述等多方面。1单味中药治疗缓慢性心律失常单味中药治疗缓慢性心律失常多采用附子、细辛等温阳通络的药物。由于中医多应用复方治疗相关疾病,很少仅应用一 相似文献
8.
缓慢性心律失常,属于中医的"无脉症"、"胸痹"、"心悸"等范畴,为老年人常见病.顾老认为本病的主要病机为本虚标实,本虚以心气虚、心脾肾阳虚、气阴两虚为主,标实以血瘀为主,大多数患者同时夹痰、或痰瘀互结.应采用标本兼治原则,分两个类型进行治疗.对于心肾阳虚,心气不足,兼有痰瘀互结的病态窦房结综合征.运用温阳益气,活血化瘀的治法,常用麻黄附子细辛汤、参附细辛桂枝汤、温阳回脉汤加减;对于心气虚弱,心肾阴虚,夹痰夹瘀的房室传导阻滞和窦缓等疾病,运用温阳育阴、益气活血的治法,四逆汤、生脉散温阳育阴益气活血汤加减. 相似文献
9.
10.
11.
12.
13.
目的分析中医辨证治疗缓慢性心律失常的临床疗效。方法中医辨证治疗缓慢性心律失常患者46例,评价治疗后临床症状及转归、24h动态心电图变化,并进行随访6个月,观察患者心律(率)、用药和安装人工心脏起搏器情况。结果 46例患者在6个月的治疗后,总有效率为95.1%,6个月中药治疗无明显不良反应。结论中医辨证治疗缓慢性心律失常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14.
15.
缓慢性心律失常是心血管系统常见疾病。此病发病率高,病证轻者可能出现头昏、乏力、失眠、记忆力减退、反应迟钝等症状,重者或可出现反复晕厥,严重危害人们健康。从中医学来讲,缓慢性心律失常发生的病理因素主要涉及瘀血、痰浊、寒邪等。营卫来源于中焦脾胃水谷精微,经脾胃运化而生成血气,营卫充足则使心气充沛,营卫失和易导致心系疾病,致使痰饮、阳虚、气阴不足。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朱翠玲教授认为,“营卫失调”是关键病机,将缓慢性心律失常的病理因素分为痰饮、阳虚、气阴不足。在治疗上,她主张“调和营卫”的原则,采用温阳化饮、振奋心阳、益气养阴等方法,取得了显著疗效。文章结合案例介绍朱教授治疗缓慢性心律失常经验,以期为临床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本文总结佘靖教授诊治缓慢性心律失常的学术思想、临证经验及用药特点.佘教授认为,缓慢性心律失常的基本病机是本虚标实,本虚是其发病的关键.临证主要分为心气(阳)亏虚、气阴两虚和痰瘀互结3种证型,治疗多以《伤寒杂病论》方剂为基础,重在补虚,同时重视气机的调整和脾、肾二脏的顾护,尊古而不泥古,创新而不离宗,具有独到的学术思想和... 相似文献
17.
18.
目的 观察中医治疗症状性缓慢性心律失常的临床效果.方法 46例症状性缓慢性心律失常患者辨证给予中药汤剂口服,4周后观察心率及心电图的变化.结果 总有效率为84.78%.结论 中医辨证治疗症状性缓慢性心律失常,可明显提高心率,增强窦房结自律性,改善心脏传导功能. 相似文献
19.
中医辨证治疗缓慢性心律失常116例回顾性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回顾性分析中医辨证治疗缓慢性心律失常的近期及远期临床疗效.方法收集1995-2005年间中医辨证治疗的缓慢性心律失常患者116例,评价治疗后临床症状改善及转归、24h动态心电图变化,并进行长期随访,观察患者1~5年心律、心率、用药和安装人工心脏起搏器情况.结果116例患者在3个月的治疗后,总有效率为91.4%.1~5年随访,除6例患者安装心脏起搏器外,其余患者病情稳定,且长期中药治疗无明显的不良反应.结论中医辨证治疗缓慢性心律失常疗效确切而巩固. 相似文献
20.
缓慢性心律失常的中医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缓慢性心律失常的病因病机、中医辨证治疗、辨病治疗作一综述,发现不少中药、中成药是有良好的作用,显示出中医药治疗本病的潜力和优势.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