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成药》2014,(1)
目的探讨丹参酮ⅡA体外对人胃癌SGC7901细胞自噬的影响,初步探讨其抑制肿瘤的机制。方法 MTT法检测不同质量浓度(0.5、1、2和4μg/mL)丹参酮ⅡA作用体外培养的胃癌SGC7901细胞共孵24、48、72 h后,细胞增殖活力的改变;1、2和4μg/mL丹参酮ⅡA作用SGC7901细胞48 h后,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率和细胞自噬小体的水平;实时定量RT-PCR和Western blot分别测定自噬相关蛋白Beclin 1、磷酸酯酶与张力蛋白同源物(PTEN)、LC3-Ⅱ和LC3-I的mRNA和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 0.5μg/mL丹参酮ⅡA对胃癌SGC7901细胞没有明显的生长抑制作用,1μg/mL以上各质量浓度丹参酮ⅡA对胃癌SGC7901细胞则有明显的生长抑制作用;流式细胞分析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丹参酮ⅡA诱导细胞凋亡(P<0.05);细胞内酸性自噬小体含量增加(P<0.05);实时定量RTPCR和Western blot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Beclin-1、PTEN和LC3-Ⅱ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逐渐升高,LC3-I表达下降(P<0.05)。结论丹参酮ⅡA可诱导人胃癌SGC7901细胞自噬,其机制可能涉及上调自噬相关基因表达Beclin-1,促进自噬标志蛋白LC3-I向LC3-Ⅱ转化,促进自噬调控蛋白PTEN表达。  相似文献   

2.
丹参酮ⅡA自微乳化给药系统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熊阳  张悦 《中草药》2010,41(4):559-564
目的 优选丹参酮Ⅱ_A自微乳化给药系统(丹参酮Ⅱ_a-SMEDDS)的处方,并对其进行初步的质量评价.方法 以伪三元相图为指导考察药物与不同乳化剂、油相形成乳剂的能力和区域,绘制不同处方组成的相图,在此基础上优化处方组成,并对优化处方进行了自乳化时间、乳滴形态、粒径分布、ζ-电位、稳定性等方面的质量评价.结果 确定丹参酮Ⅱ_A-SMEDDS的处方组成:油酸乙酯-Labrasol-PEG 400=10%:45%:45%,载药量2.25 mg/g.丹参酮Ⅱ_A-SMEDDS在0.1 mol/L的稀盐酸溶液中自微乳化时间<1 min,粒径较小呈正态分布[平均粒径为(84.9±2.1)nm,n=3],形态较圆整,稳定性良好,3批制剂的平均ζ-电位为(-24.0±1.15)mV(n=3).结论 制备的丹参酮Ⅱ_A-SMEDDS具备良好的自乳化性能,有望进一步制备质量稳定的丹参酮Ⅱ_A自微乳化制剂.  相似文献   

3.
葛根黄酮自微乳化软胶囊的制备和溶出度的考察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崔升淼  赵春顺  何仲贵 《中成药》2007,29(7):993-996
目的:研制葛根黄酮自微乳化软胶囊,并考察其溶出度。方法:通过溶解度实验,三元相图的绘制,体外乳化和稳定性实验确定最佳处方;以市售愈风宁心片为参比制剂测定自微乳化软胶囊(SMESC)的溶出度。结果:该自微乳化软胶囊中的乳化剂为聚山梨酯-80,助乳化剂为1,2-丙二醇,油相为油酸乙酯,其比例为65∶20∶15。SMESC在水、pH6.8缓冲液和0.1mol/L盐酸中,10min的溶出度可达90以上,而愈风宁心片90min的溶出度不足40。结论:葛根黄酮自微乳化软胶囊与市售片剂相比,其在水、人工肠液和人工胃液中的溶出度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4.
桂利嗪自微乳化软胶囊的制备和溶出度的考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研制桂利嗪自微乳化软胶囊,并考察其溶出度,以降低药物溶出量受pH的影响。方法通过溶解度实验,三相图的绘制,体外乳化和稳定性实验确定最佳处方;以市售硬胶囊为参比制剂测定自微乳化软胶囊(SMESC)的溶出度。结果该自微乳化软胶囊中的乳化剂为聚山梨酯-80,助乳化剂为二甲基异山梨酯,油相为油酸;其最佳比例为4:2:1。SMESC在水,pH6.8缓冲液和0.1mol·L-1HCl中,45min的溶出度分别为77.9%,87.4%和89.3%,而市售硬胶囊分别为2.4%,3.1%和101.5%。结论桂利嗪自微乳化软胶囊与市售硬胶囊相比,其在水和人工肠液中的溶出度有了显著的提高,且溶出量受pH值的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5.
目的:制备白藜芦醇自微乳软胶囊,建立粒径测定方法,控制产品质量。方法:通过测定白藜芦醇溶解度,以及成乳后的粒径、自乳化时间和色泽为指标,对油相、乳化剂、助乳化剂进行筛选,制备白藜芦醇自微乳软胶囊;通过稳定性、精密度试验建立自微乳化后乳滴直径测定方法。结果:油相、乳化剂、助乳化剂比例为1∶2∶2时可获得较好的自乳化效果,平均自微乳粒径为25 nm。结论:该方法准确,简便,重现性好,专属性强,可用于该产品的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6.
目的制备丹参酮ⅡA纳米囊,并评价其性能。方法采用乳化-溶剂挥发法制备丹参酮ⅡA纳米囊,以包封率为指标,单因素试验结合正交试验优化制备工艺与处方,并评价纳米囊的粒径形态。结果以乙酸乙酯-水(1∶2)、0.5 mL司盘-80、丹参酮ⅡA-壳聚糖(1∶5)、乙醇0.4 mL为最佳处方,在温度为50℃,搅拌速度为300 r/min条件下乳化,然后超声30 s,即得纳米囊。所得纳米囊外观圆整,平均粒径(172±10)nm,包封率高达73.2%。结论乳化-溶剂挥发法适用于制备丹参酮ⅡA纳米囊,且工艺稳定。  相似文献   

7.
冀虎圣  俞发 《时珍国医国药》2007,18(8):1938-1939
目的建立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测定丹参酮微乳中丹参酮ⅡA含量的方法。方法采用Hypersil ODS色谱柱(4.6 mm×250 mm,5μm),流动相为甲醇-水(体积比为75∶25),检测波长为275 nm,流速为1.0 ml/min,柱温为30℃。结果丹参酮ⅡA在浓度为3.82~61.12μg/ml范围内线性良好,r=0.9999,方法回收率为98.65%~101.28%。结论该操作简单,结果可靠,可作为丹参酮微乳的质量控制的分析方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以山嵛酸甘油酯和单硬脂酸甘油酯为载体材料制备丹参酮IIA固体脂质纳米粒(TA-SLN)并评价其质量。[方法]采用乳化固化法制备TA-SLN,以包封率为指标,通过单因素考察法对处方进行优化,激光粒径测定仪测定其粒径、电位,并用差示扫描量热仪(DSC)表征其性质。[结果]制备的TA-SLN平均粒径为(110±4)nm,Zeta电位为-34.4 mV,包封率为79.08%。DSC表明其理化性质稳定可靠。[结论]采用乳化固化法制备的TA-SLN粒径和包封率较适宜,理化性质稳定,为开发其新制剂奠定了实验基础。  相似文献   

9.
冯欣 《光明中医》2013,(11):2274-2276
目的 制备了丹参酮ⅡA亚微乳,进行HPLC法测定.方法 两步高压乳匀法制备丹参酮ⅡA亚微乳,使用c18柱,以乙腈:水(80:20)为流动相,检测波长270nm,建立HPLC法测定丹参酮ⅡA亚微乳的含量.结果 研制的亚微乳平均粒径为(191.3±0.56)nm,Zeta电位为(41.76±0.31) mV.丹参酮ⅡA在0.25~4mg/ml浓度范围内存在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9),三个浓度样品的回收率分别为(99.74±0.78)、(100.53±1.25)、(99.11±0.60),日内和日间RSD分别为1.76%、0.79%、0.75%和1.93%、1.50%、0.68%.结论 研制的丹参酮ⅡA亚微乳制剂性质稳定  相似文献   

10.
卢秀霞  何琳  陈锦娜  李敏媛  潘育方 《中草药》2014,45(22):3256-3265
目的研究丹参酮ⅡA口服自微乳的处方与制备工艺,并对其质量、体外溶出度以及稳定性进行评价。方法通过溶解度考察、正交设计与伪三元相图的绘制,以自乳化时间、外观、粒径和稳定性为指标,筛选并优化处方与制备工艺,并对微乳后的形态、药物质量、体外溶出度以及稳定性进行评价。结果所得丹参酮ⅡA自微乳的处方组成:油酸乙酯(50%)、聚山梨酯80(40%)、聚乙二醇400(PEG 400,10%),油相-水相(1∶50),载药量3.0 mg/g,自乳化时间1 min,外观均一透明,粒径(51.39±1.50)nm,多分散系数0.211±0.022,Zeta电位(-11.35±1.19)m V。溶出度结果表明,丹参酮ⅡA口服自微乳在0.1 mol/L HCl溶液中30 min药物累积溶出度可达96%。稳定性结果表明高温与光照对制剂有较大影响,应4℃避光保存。结论丹参酮ⅡA自微乳制备简单,增加药物在水中溶解度,有利于胃肠道吸收,符合主要指标要求,为丹参酮ⅡA新剂型的进一步开发与研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1.
通过对丹参酮ⅡA多种制备工艺进行比较(传统水煎法、乙醇回流法、超声波法、渗漉法、全合成等),为丹参酮ⅡA制剂的前处理提供实验依据,并对其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2.
目的:对丹参酮ⅡA自微乳制剂进行体外释放和在体肠吸收评价。方法:以反向透析法进行丹参酮ⅡA自微乳制剂的体外释放度考察;采用大鼠在体小肠单向灌流实验模型,比较丹参酮ⅡA自微乳制剂和混悬液在大鼠肠道的吸收差异。结果:丹参酮ⅡA自微乳制剂45min内的累积释放度可达85%以上,而混悬液在90min内溶出度小于30%。大鼠在体肠吸收结果显示,丹参酮ⅡA自微乳制剂的吸收速率常数(Ka)和表观吸收系数(Papp)显著高于混悬液(P0.01)。结论:自微乳制剂可显著提高丹参酮ⅡA的体外溶出和体内肠吸收程度。  相似文献   

13.
银杏酮酯自微乳化软胶囊质量标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银杏酮酯自微乳化软胶囊的质量控制方法.方法:采用TLC方法对银杏内酯A、银杏内酯B进行薄层鉴别研究;采用HPLC方法测定方中槲皮素、山奈素与异鼠李素的含量,计算总黄酮醇苷的含量.结果:银杏内酯A与银杏内酯B薄层鉴别具有较好的专属性;槲皮素回归方程为A=110973C-160122,r=0.9995,线性范围为0.163~1.141 μg,平均回收率为99.25%,RSD为0.44%;山奈素回归方程为A=97764C-182398,r=0.9995,线性范围为0.2196~1.5372 μg,平均回收率为99.20%,RSD为0.43%;异鼠李素回归方程为A=92938C-36124,r=0.9998,线性范围为0.0552~0.3864 μg,平均回收率为99.31%,RSD为0.25%.结论:所建标准可用于该制剂的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14.
该实验采用SPG膜乳化法制备了汉防己甲素-丹参酮ⅡA-PLGA二元微球,并对其进行了体外表征的研究。傅里叶红外光谱、DSC分析及X射线衍射分析表明,汉防己甲素和丹参酮ⅡA在二元微球中均是以非晶形式存在且高度分散在PLGA载体中;体外释放试验结果表明该二元微球中汉防己甲素在24 h内的累积释放量为6.44%,17 d内的累积释放量达到89.02%;丹参酮ⅡA在24 h内的累积释放量为3.60%,17 d内的累积释放量达到21.24%,体外释药过程符合Riger-Peppas模型。该二元微球具有一定的缓释作用,可明显降低突释,预期达到延长药效时间、减少给药次数的目的,并为中药复方制剂的研究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相似文献   

15.
目的:优选穿心莲内酯过饱和自微乳化释药系统的处方工艺,以提高穿心莲内酯的溶解度及生物利用度。方法:通过溶解度试验及伪三元相图的工艺初步筛选后,采用单纯形网格法,以粒径、多分散指数和乳化时间为指标,确定穿心莲内酯自微乳的处方;以析晶情况、粒径、多分散指数、乳化时间以及穿心莲内酯的溶出度为考察指标筛选最佳促过饱和抑制剂。结果:穿心莲内酯过饱和自微乳处方为油酸乙酯-(聚山梨酯-80)-聚乙二醇400-羟丙基甲基纤维素K4M(20∶35∶45∶1)。穿心莲过饱和自微乳乳化后的平均粒径(29.26±0.56)nm,多分散指数0.19±0.02,Zeta电位(-10.23±2.34)mV,乳化时间(62.39±2.03)s,1 h累积溶出度高达91%。结论:加入羟丙基甲基纤维素K4M后可明显抑制穿心莲内酯自微乳液的析晶时间,增加自微乳的稳定性;相较于普通自微乳可明显提高穿心莲内酯的体外溶出度,进而提高该成分的生物利用度。  相似文献   

16.
丹参酮ⅡA的药理研究进展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丹参是常用的活血化瘀类中药,具有活血调经、凉血消痈、安神的作用,临床多用于治疗冠心病、脑血栓、肝炎及肝硬化等疾病。丹参酮ⅡA(TanshinoneⅡA,Tsn)是丹参脂溶性主要成分之一,对心脑血管疾病、肿瘤、白血病等具有潜在的治疗作用,引起国内外学者的重视。随着人类对相关疾病病理机制的不断了解,对其药理作用的研究也进一步深入。1心血管疾病1·1抑制左心室肥厚左心室肥厚是高血压病的常见并发症,也是独立于血压之外的心血管危险因素,容易导致心肌缺血、心律失常、心力衰竭及猝死。近年研究表明,在压力负荷等病理因素所导致的心肌细胞肥…  相似文献   

17.
 目的以岩黄连生物碱自乳化药物为模型,研究自微乳释药系统的制备及体外评价方法。方法制备岩黄连生物碱自微乳,以自微乳时间、所成微乳的形态、粒径分布、Zeta电位、含量、稳定性以及体外模拟人体释放等指标为考察项目,进行体外评价。结果所制备的自微乳载药量2.29 g·L-1,3 min内已基本乳化完全,乳化后粒子粒径大多数在20 nm左右,呈高斯分布,包封率大于98.7%,自微乳效率高。结论优选出的自乳化处方所制备的产品外观澄清透明,稳定性好,质量稳定,检测方法可靠,重现性好,展现了自微乳药物传统系统良好的释放特性。  相似文献   

18.
川芎油自乳化释药系统体外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蔡勤  梁隆  黄艳萍  侯世祥 《中国中药杂志》2007,32(19):2003-2007
目的:探讨川芎油自乳化释药系统(VOC SEDDS)体外评价方法。方法:通过研究VOC SEDDS自乳化效率、成乳后乳剂性质和体外溶出行为对VOC SEDDS进行体外评价。结果:优选出的自乳化处方5 min内已基本乳化完全,乳化后乳滴的平均粒径为102 nm左右,ζ电位均在-30 mV左右,离心稳定性良好;成乳后得到O/W型乳剂;处方重现性高;以藁本内酯为指标,体外溶出结果表明30 min内药物的体外溶出可达80%;光照和高温条件下稳定性良好。结论:VOC SEDDS自乳化能力强,稳定性好,体外溶出率高。  相似文献   

19.
独一味自微乳化软胶囊的制备和溶出度的考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制备独一味自微乳化软胶囊(SMESC),并考察其溶出度。方法:通过溶解度实验,三元相图的绘制,体外乳化和稳定性实验确定最佳处方;以市售独一味胶囊为参比制剂测定SMESC的溶出度。结果:该SMESC中的乳化剂为Labrasol,助乳化剂为Transeutol P,油相为油酸乙酯,其比例为60:25:15。SMESC在水中10min的溶出度可达85%以上,而独一味胶囊60min的溶出度不足50%。结论:SMESC与市售胶囊剂相比,其在水中的溶出度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20.
目的: 制备穗花杉双黄酮自微乳化给药系统并对其进行质量评价。方法: 通过溶解度试验、处方配伍试验及绘 制伪三元相图筛选辅料种类及用量,通过比较不同处方自微乳外观、粒径及乳化时间优选处方工艺,确定穗花杉双黄酮自微乳载药量并评价其体外释放情况和稳定性。结果: 穗花杉双黄酮自微乳最佳处方为m穗花杉双黄酮:m聚氧乙烯蓖麻油:m油酸乙酯:m1,2-丙二醇=5.0:47.5:19.0:28.5,乳滴呈圆球性,粒径(15.37±0.09) nm,Zeta电位(-17.1±0.24) mV,在不同pH介质中自微乳制剂均能快速完全释放药物。结论: 穗花杉双黄酮自微乳可显著提高穗花杉双黄酮的体外溶出度,且制备工艺简单、性质稳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