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从相关数据库分别下载刚地弓形虫GT1、 ME49、 VEG虫株,疟原虫以及44个其他真核生物物种的全蛋白质组氨基酸序列,应用HMMER3软件搜索弓形虫不同虫株及其他物种氨基酸序列,鉴定出弓形虫及其他物种磷酸酶家族蛋白。对所有鉴定出的磷酸酶家族蛋白进行聚类分析,提取相对保守的磷酸酶家族蛋白氨基酸序列,分别用邻接法和最大似然法构建系统进化树。应用Pfam在线工具对鉴定出的弓形虫磷酸酶蛋白的结构域进行注释,并进行基因本体(GO)和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富集分析,利用基因芯片数据分析并比较蛋白磷酸酶在不同虫株及ME49虫株不同发育时期的转录水平。共鉴定出64个弓形虫磷酸酶蛋白,分属5个磷酸酶亚家族,其中,磷蛋白磷酸酶家族蛋白11个,酪氨酸磷酸酶样蛋白A家族蛋白1个,天冬氨酸依赖的酪氨酸磷酸酶家族蛋白8个,双特异性磷酸酶家族蛋白9个,Mg2+或Mn2+依赖的磷酸酶家族蛋白35个。系统进化树分析结果显示,蛋白磷酸酶在不同弓形虫虫株间高度保守,仅有2个蛋白磷酸酶无直系同源蛋白,为VEG虫株所特有。GO富集分析结果显示,弓形虫蛋白磷酸酶主要具有磷酸酶、水解酶及催化活性的分子功能,参与调节去磷酸化的生物学过程。芯片分析结果显示,蛋白磷酸酶在弓形虫不同虫株速殖子时期的表达谱相似,虫株间表达水平差异最大的为TG312200,其在ME49虫株中的表达水平约为GT1和VEG虫株的4倍;部分蛋白磷酸酶的转录水平在ME49虫株不同发育阶段差异显著,如TG318660在未孢子化的卵囊中低表达,TG304955在速殖子和缓殖子期高表达,这些在不同发育时期差异表达的蛋白磷酸酶可能在虫体发育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
近10年,蛋白质组学技术广泛应用于刚地弓形虫研究中,研究结果为全面深入揭示该虫体的生命活动本质奠定了基础。目前,关于刚地弓形虫的整体蛋白质组学研究仅限于速殖子和卵囊阶段的蛋白质组学;亚蛋白质组学研究包括一些重要抗原,如可溶性速殖子抗原、糖蛋白和免疫蛋白质组学研究等;差异蛋白质组学研究着眼于阐明不同虫株或不同虫种的差异蛋白。本文综述了弓形虫蛋白质组学的研究现状,详细阐述了弓形虫整体蛋白质组学、亚蛋白质组学和差异蛋白质组学的主要研究进展。此外,本文还概述了弓形虫蛋白质组学的生物信息学平台,并对弓形虫蛋白质组学的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3.
刚地弓形虫表面抗原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刚地弓形虫(Toxoplasmagondii)是一种细胞内寄生原虫,可感染任何有核细胞,无论人或动物,感染率都很高。和其它细胞一样,弓形虫的表膜具有重要的作用,既是虫体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界面,也是宿主免疫系统识别并杀伤虫体的主要部位。Handman,Goding和Remington(1980)首先对弓形虫表面抗原进行了分析,其后Johnson(1983)、Dubremetz(1985)、Rodriguez(1985)、Kasper(1982,1984,1987)亦对一些表面抗原进行了研究,虽然已发现的抗原种类很多,但由于技术方法差异,命名很混乱。G.Couver(1980)利用单克隆抗体技术对表面抗原进行了确认。随着分…  相似文献   

4.
菱形体蛋白(rhomboid)为一类跨膜丝氨酸蛋白酶,在胞膜的脂质双分子层内发挥酶解作用。刚地弓形虫的菱形体蛋白可识别微线体蛋白的跨膜区,并对其进行蛋白水解,使微线体蛋白的N端片段释放人介质中。微线体蛋白的蛋白水解过程对于刚地弓形虫入侵宿主细胞非常重要。深入研究刚地弓形虫菱形体蛋白,将有助于理解生物体菱形体蛋白的功能及研制新的药物以防治弓形虫感染。  相似文献   

5.
刚地弓形虫是猫科动物的肠道球虫,由法国学者Nicolle及Manceaux在刚地梳趾鼠单核细胞内发现,虫体呈弓形。该虫呈世界性分布,人和许多动物均可感染,引起人畜共患弓形虫病。弓形虫属机会致病原虫,孕妇和免疫功能低下者感染弓形虫可造成严重危害。与其它原虫一样,弓形虫的表膜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虫体能通过表膜与外界进行物质交换,宿主免疫系统对弓形虫的识别也主要在表膜蛋白。  相似文献   

6.
欧洲的刚地弓形虫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西方介绍了欧洲刚地弓形虫的研究计划,流行病学、免疫学、分子生物学研究的现状。  相似文献   

7.
8.
刚地弓形虫的类枯草杆菌蛋白酶是虫体粘附、入侵宿主细胞过程中的一种重要蛋白酶。研究发现弓形虫的类枯草杆菌蛋白酶的催化区域高度保守;蛋白酶有多个作用底物,并与虫体的运动及毒力相关。本文对已发现的弓形虫类枯草杆菌蛋白酶的结构及性能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9.
目的 采用生物信息学技术对刚地弓形虫RNA结合蛋白DDX39(TgDDX39)进行分析,评估该蛋白的免疫原性,从而为研发弓形虫病疫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在ToxoDB数据库中检索TgDDX39氨基酸序列后,利用ProtParam、TMHMM 2.0、SignalP 5.0、NetPhos 3.1、COILS、SOPMA、Phyre2、ProtScale、ABCpred、SYFPEITHI、DNASTAR等生物信息学软件预测TgDDX39蛋白的理化性质、蛋白跨膜结构域、信号肽位点、翻译后修饰位点、卷曲螺旋、二级和三级结构、亲疏水性及抗原表位。结果 Tg DDX39蛋白是一种不稳定亲水性蛋白,分子式C2173H3458N598O661S18,含有434个氨基酸,预测分子量为49.1 kDa,理论等电点为5.55。预测该蛋白存在信号肽的可能性极低,无跨膜区,并含有27个磷酸化位点;TgDDX39蛋白二级结构中β转角和无规则卷曲占39.63%,有1个部位有形成卷曲螺旋的倾向,且TgDD...  相似文献   

10.
目的对刚地弓形虫peroxiredoxin(TgPrx)基因进行克隆、表达和免疫原性分析。方法收集、纯化RH株弓形虫速殖子,提取总RNA;设计合成引物并引入EcoRI和XhoI酶切位点,RT-PCR扩增编码TgPrx的基因片段克隆到原核质粒pET30a(+)中,经双酶切、PCR及测序鉴定阳性克隆;在大肠杆菌BL21/DE3中用IPTG诱导表达,表达产物经SDS-PAGE进行鉴定,重组蛋白用Western blotting分析其免疫原性。结果从弓形虫RH株cDNA中扩增出591bp的TgPrx基因片段,并成功构建重组质粒pET30a(+)/TgPrx;SDS-PAGE结果表明,目的基因在大肠杆菌BL21/DE3中高效表达。重组蛋白的相对分子量约32kDa,Western blotting显示其能被兔抗弓形虫免疫血清识别。结论RH株刚地弓形虫peroxiredoxin可在原核表达系统中高效表达,该重组蛋白具有免疫原性,有望作为弓形虫疫苗的候选抗原。  相似文献   

11.
急性弓形虫感染小鼠脑蛋白质二维电泳图谱初步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应用二维电泳(2-DE)技术研究急性弓形虫感染对小鼠脑蛋白质组的改变。方法分别提取纯化急性弓形虫感染和正常同窝配对的C57BL/6J小鼠脑组织蛋白,以固相pH3~10梯度聚焦为第一向,SDS-PAGE垂直电泳为第二向进行双向凝胶电泳,应用PDQuest 1.0软件分析蛋白差异。结果急性弓形虫感染与正常同窝配对的C57BL/6J小鼠脑组织2-DE图谱分别检测出(132±10)个和(170±13)个蛋白斑点,对两组电泳图谱进行匹配后,有19个蛋白点仅在急性弓形虫感染小鼠脑蛋白2-DE图谱中表达;另有37个蛋白斑点仅在正常同窝配对小鼠中表达。部分蛋白在两组小鼠脑组织中含量也发生明显变化。结论急性弓形虫感染小鼠脑蛋白质有明显改变,为研究弓形虫感染致脑组织损害及筛选治疗新药提供了有益的线索。  相似文献   

12.
疫苗是防治弓形虫病的有效手段之一。弓形虫疫苗研制经历了全虫疫苗、虫体特异组分疫苗、基因工程疫苗、DNA疫苗等4个发展阶段。弓形虫DNA疫苗较传统疫苗虽有诸多优势,但尚处于研究起步阶段,单价DNA疫苗和佐剂增强型DNA疫苗可诱导机体对弓形虫感染产生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但免疫效果并不理想,复合多重DNA疫苗将是弓形虫疫苗今后的发展趋势。此外,弓形虫DNA疫苗的免疫保护机制和安全性还不十分清楚,进一步探讨疫苗免疫机制和弓形虫免疫逃避机制,将有助于研制高效、安全、实用的弓形虫DNA疫苗。  相似文献   

13.
弓形虫是一种专性有核细胞内的寄生原虫,可以感染包括人类在内的几乎所有温血动物。弓形虫不同虫株基因组之间存在微小差异,这可能是导致不同虫株对小鼠急性毒力差异的原因。近年来,对弓形虫基因组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一些编码毒力相关的重要的抗原基因。各分离株基因组之间只有1%。2%的差异,这种差异在各不同虫株间较稳定。弓形虫株大多数属于Ⅰ型、Ⅱ型和Ⅲ型中的一种,只有Ⅰ型是公认的小鼠强毒株,其余两型属弱毒株。目前的观察认为弓形虫基因组的变异度要比表型的变异度小。该文综述了与虫株毒力表型密切相关的基因,如SAG1,SAG2和SAG5等。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造成弓形虫表型差异的因素并非单一的,而是若干基因共同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14.
将感染弓形虫速殖子的SD大鼠血清和健康大鼠血清作为一抗进行蛋白质印迹(Western blotting)分析,比较杂交蛋白点的差异,分析弓形虫速殖子特异性抗原。弓形虫速殖子总蛋白双向电泳考马斯亮蓝染色图谱(7 cm×8 cm, pH 3~10)共检测到209个蛋白质斑点。Western blotting显示实验组抗原抗体反应点17个,对照组仅2个非特异性的蛋白结合点。  相似文献   

15.
弓形虫是一种专性细胞内寄生原虫,可感染包括人在内的几乎所有的温血动物,全球约有1/3的人口感染弓形虫病.宿主感染弓形虫后常呈隐性感染,但对于免疫力低下的人群,如艾滋病患者或者孕妇,可引起严重的临床症状甚至死亡.随着人类生活质量的不断提高,弓形虫给人类健康、畜牧业发展和公共卫生安全带来的隐患与日俱增.目前,尚无针对弓形虫...  相似文献   

16.
弓形虫研究的过去、现在与未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弓形虫为顶复动物门寄生原虫,呈世界性广泛分布,可感染所有温血动物,并在宿主免疫功能低下或受抑制时导致严重的疾患,其极高的流行性和致病的机会性已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本文回顾了弓形虫研究的历史,综述了目前弓形虫研究的热点并提出了在今后研究中需要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7.
刚地弓形虫是一种广泛寄生于人和温血动物的机会致病性原虫,随着在免疫功能低下人群中感染率的逐渐增加,它对人类的危害也日益受到重视。弓形虫三磷酸核苷水解酶(NTPase)是弓形虫利用宿主细胞补救合成嘌呤途径中不可或缺的关键酶。近年来,对NTPase的分子生物学特点和化学特性均有了较深入的研究,该文综述了弓形虫NTPase的定位、分子特性及生理功能等方面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8.
弓形虫感染可引起严重的弓形虫病, 而不同宿主感染的弓形虫株基因型差异较大, 不同基因型弓形虫株的致病力及药物敏感性亦存在较大差异。目前, 对弓形虫基因型的分析多选用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PCR?RFLP)、 高度重复序列PCR、 多重PCR和巢氏PCR等技术, 扩增位点多选择B1、 SAG2、 HSP70、 GRA6等遗传标记。传统的弓形虫基因型主要有3个, 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 越来越多的基因型被发现。本文就弓形虫基因分型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