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目的 了解大学生的人际交往状况,有针对性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和为学生工作提供一定的参考信息.方法 对我校320名大学生进行人际交往状况问卷调查分析.结果 调查显示当今大学生人际交往的主要方式为网络、电话、短消息;87.81 %的同学平时与人相处都比较融洽;13.13 %的同学在交往中存在自卑心理.结论 人际交往能力越来越成为大学生心目中衡量个人能力的一项重要标准.通过心理健康教育课让大学生了解人际交往的基本知识和技巧是必要的.  相似文献   

2.
广州市大学生人际交往能力现状调查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了解广州市大学生人际交往能力现状,为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问卷方式调查广州市9所大学1600名在校大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结果人际交往能力良好的学生占67.71%;人际交往能力有一定困扰的学生占26.10%;人际交往能力有较大困扰的学生占6.19%。男女生的人际交往能力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435,P=0.002),女生的人际交往能力优于男生;不同来源学生的交际与交友能力、交谈能力、异性交往能力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大中城市来源的学生交际与交友能力、交谈能力、异性交往能力均优于来自农村的学生。结论广州市部分大学生人际交往能力存在一定困扰。应针对不同群体大学生人际交往能力的差异特点,指导他们开展正确有效的人际交往。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某医学院校大学生人际关系与心理健康现状及相关性,为制定心理健康干预策略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方便抽样的方法抽取样本;采用人际关系量表和一般心理健康量表开展匿名问卷调查;采用SPSS 19.0软件进行数据处理。结果医学院校大学生人际关系量表总分为(7.14±7.85)分,在家庭结构和年级上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心理健康量表总分为(4.61±3.67)分,在性别、年级和是否为学生干部上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显示:人际关系及其各维度与心理健康及其焦虑、忧郁维度呈正相关(P0.05);人际关系的交际与交友、交谈维度与心理健康的自我否定维度呈正相关(P0.05)。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人际关系及其各维度能够预测心理健康状况16.7%~49.8%的变异。结论医学院校大学生人际关系与心理健康密切相关,提高医学生人际交往能力有助于提高其心理健康水平,建议学校教育工作者注重培养并引导医学生建立正确的人际交往价值观,促进医学生全面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大学生心理健康现状,探讨人际交往、学习状况与心理健康之间的关系.方法:对安徽省3所医学类高校在校大学生进行调查,采用"精神症状自评量表(SCL-90)、大学生人际关系综合诊断量表和一般情况调查问卷"对992名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人际交往和学习状况等方面进行调查分析.结果:当前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低于全国常模,各因子的得分高于常模(P=0.000),人际交往能力差异和不同学习状况对所持有的心理健康有一定影响.结论:当代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需要关注,且心理健康状况与人际交往、学习状况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索团体心理咨询课程在解决大学生心理问题方面的作用和效果。[方法]对99名自愿参加团体心理咨询课程的学生采用自编问卷,在每次咨询之后进行结果测评,计算构成比并进行描述性分析。[结果]团体心理咨询课程的满意度在50%~90%之间,平均满意度为79%;学生收获主要集中于自我表达能力、自我认知能力和团队交往能力的提升;在课后应用时,对人际交往的影响最大。[结论]团体心理咨询课程能够改善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尤其是人际交往能力。  相似文献   

6.
独立学院新生心理状况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独立学院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建立心理健康档案,提高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方法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3090名大学新生进行问卷调查,对问卷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87.99%的同学心理状况良好;11.62%的同学有轻度心理不适;只有0.39%的同学存在中度以上的心理问题;主要的心理问题为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敏感;除躯体化因子低于全国常模外,其他各因子分及总分均高于国内常模,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男女相比除偏执无差别,其他各项因子女生均高于男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我院大学新生的心理健康状况整体情况是好的,但与国内常模相比,独立学院大学新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偏低,女生的心理问题多于男生,应针对不同性别、不同需求的同学开设相应的心理健康教育课。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当代大学生存在的心理问题以及对心理健康服务的需求。方法采用自编的开放式问卷对276名大学生进行调查。结果当代大学生最为关注的是职业生涯,占19.43%,其余心理问题依次为情感问题、人际交往、自我意识、情绪控制、压力应对、学习问题、虚荣心、人品道德、环境适应和网络成瘾;当自己或同学陷入心理问题时,大学生选择了不同的疏导方式,求助对象首先为同学,占53.36%,之后依次为专业人士或机构、自己、师长、媒体、大自然。结论高校心理健康服务应注重发展目标,细化服务内容,增加服务资源的可及性和重视非专业的社会支持系统。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当代大学生存在的心理问题以及对心理健康服务的需求。方法采用自编的开放式问卷对276名大学生进行调查。结果当代大学生最为关注的是职业生涯,占19.43%,其余心理问题依次为情感问题、人际交往、自我意识、情绪控制、压力应对、学习问题、虚荣心、人品道德、环境适应和网络成瘾;当自己或同学陷入心理问题时,大学生选择了不同的疏导方式,求助对象首先为同学,占53.36%,之后依次为专业人士或机构、自己、师长、媒体、大自然。结论高校心理健康服务应注重发展目标,细化服务内容,增加服务资源的可及性和重视非专业的社会支持系统。  相似文献   

9.
目的 了解独立学院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建立心理健康档案,提高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方法 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3 090名大学新生进行问卷调查,对问卷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87.99%的同学心理状况良好;11.62%的同学有轻度心理不适;只有0.39%的同学存在中度以上的心理问题;主要的心理问题为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敏感;除躯体化因子低于全国常模外,其他各因子分及总分均高于国内常模,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男女相比除偏执无差别,其他各项因子女生均高于男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我院大学新生的心理健康状况整体情况是好的,但与国内常模相比,独立学院大学新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偏低,女生的心理问题多于男生,应针对不同性别、不同需求的同学开设相应的心理健康教育课.  相似文献   

10.
广东工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了解工科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现状及特点.方法采用心理健康测查表对1346名工科大学生进行心理健康状况调查.结果心理问题检出率为20.4%,神经症倾向检出率为10.5%;神经症分布以强迫症为多,其构成比为39.3%;男生神经衰弱倾向高于女生;二、三年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低于四、一年级.结论采取综合性预防措施对预防大学生心理障碍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大学生健康教育状况调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通过对大学生的健康知识、生活方式、心理、疾病及住院情况进行调查,分析目前高校健康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方法采用自编量表对安徽师范大学、安徽工程科技学院、福建师范大学1529名大学生进行调查,用SPSS统计软件包对数据进行处理。结果大学生的健康知识十分缺乏,生活方式不科学,且心理问题发生率较高(10.53%),从而引起较多的疾病。结论应根据当前大学生的特点和需求,加强高校健康教育工作,以提高大学生的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调查高校独立学院护理专业学生(以下简称护生)面临的主要生活事件及其与心理健康的关系.方法 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青少年生活事件量表(ASLEC)及自制基本情况调查表对整群随机抽取的378名独立学院护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①独立学院护生心理问题的检出率为16.7%,主要体现在强迫、人际敏感、抑郁和精神病性.②负性生活事件与护生心理健康密切相关(r=0.175~0.487,P< 0.01).③学习压力、健康适应、对护理专业不满意及人际关系对心理症状有正性预测作用,可以解释总变异的32.8%.结论 独立学院护生的心理问题较多,首先应减轻其学业负担,注重人际关系训练,加强专业思想教育,尽快适应校园生活,促进心理健康.  相似文献   

13.
This study used factor analysis to define the components of clinical competence of medical students during their undergraduate psychiatric training. Four factors were defined; factor 1 related to cognitive and psychological problem-solving; factor 2 tapped the interpersonal and observational skills students showed with patients; factor 3 was characterized by knowledge in the examination setting, and factor 4 related to students' capacity to demonstrate their ability in an interpersonal setting. These are similar to the component skills of clinical competence demonstrated by students in other areas of the medical curriculum. They also correspond to the skills which Walton (1986) has suggested should be focused upon in undergraduate psychiatric education.  相似文献   

14.
马改红  张湘明  齐新宇  黄容 《中国校医》2020,34(11):805-808
目的 疫情期间通过对学校学生进行疫情防护认知、心理和思想动态及教育服务需求的调研,为学校的公共卫生事件应对提供精准施策依据。方法 疫情严峻期采用快速问卷调查法,有效问卷10906份,资料采用χ2检验、t检验、方差分析等方法统计分析。结果 10 906名大学生关注疫情主要途径是通过电视、网络等媒体;高年级学生关注疫情度高;女生较男生更加关注疫情信息;非医药类专业学生关注度低于其他专业学生。69.27%的学生对新冠肺炎的基础知识了解,65.66%的学生对新冠肺炎主要症状了解;97.5%的学生知晓并做到主动防护。女生比男生的恐慌、焦虑、盲从、无助等心理感受更加明显,护理专业学生比其他专业学生均明显;面对疫情98.05%的同学可以做到理性对待,80%以上的同学可以做到学好专业知识、传播正能量。对学校的需求主要有完善网课、严格消毒公共场所和设施、加强疫情防护教育、生命教育等。结论 学校是疫情高发地,学生防护情况良好,可以理性应对并传播正能量,但对低年级学生加强知识健康教育,对女生、护理专业学生要加强心理健康教育,部分医护类大学生职业理想信念受疫情影响,要做到精准施策。  相似文献   

15.
卫生学校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卫生学校(简称“卫校”)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为开展青年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提供参考。方法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1690名卫校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有45.1%的学生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健康问题;卫校一年级学生在强迫、抑郁、焦虑、恐怖等因子上较明显,三年级学生在人际关系和偏执因子上较明显;独生子女在躯体化、焦虑、偏执等3项因子上明显高于非独生子女;不同专业、不同性别学生的心理状况无显著性差异。结论卫校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比较普遍,学校应切实加强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对不同阶段、不同特征的人群有针对性地开展工作。  相似文献   

16.
17.
石河子大学学生性与生殖健康教育效果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与评价大学生性与生殖健康教育的模式、内容和效果,为高校性教育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前瞻性干预研究的方法,对石河子大学2000级新生2437名进行为期2a的性健康教育(包括专题讲座、同伴教育、主题班会和咨询服务等),并在教育前后进行匿名问卷调查。结果通过教育,干预组学生的性与生殖健康的知识、态度、观念和行为有了明显的提高和转变,总的回答正确率由干预前的48.32%上升到71.06%,提高了22.74个百分点。结论对大学生进行性与生殖健康教育干预是可行的,且效果比较明显。  相似文献   

18.
1996名蒙汉族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了解蒙汉族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为开展少数民族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心理咨询和治疗提供依据。方法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内蒙古民族大学1996名蒙汉族学生进行测试。结果内蒙古民族大学蒙汉族学生心理健康水平低于全国常模(P<0.01),心理问题检出率为20.86%。蒙古族学生的敌对和恐怖等症状水平明显高于汉族学生(P<0.05);蒙古族女生的强迫、人际敏感和焦虑症状水平明显高于蒙古族男生(P<0.05);汉族女生的躯体化、焦虑和抑郁症状水平明显高于汉族男生(P<0.05)。结论应针对不同民族大学生的心理特点开展心理健康促进活动。  相似文献   

19.
The consulting skills required of medical students and practitioners have been categorized into a number of specific skills, two of which are: students' ability to empathize with the patient; and ability to decode non-verbal cues given by the patient in the interview. Training programmes to improve students' consulting skills are usually evaluated using analysis of students' actual interview behaviours with patients. Broad psychological and personality tests have also been used to measure changes in students' interviewing skills, but have generally not been successful. The hypothesis is advanced that more specific tests of the skills of interviewing, such as non-verbal sensitivity and empathy, would detect changes in students' ability to display these skills. As part evaluation of a consulting skills training programme, clinical students completed psychological tests of empathy and non-verbal sensitivity. Subsequent comparisons between trained and control student groups revealed no clear pattern in test results. These data suggest that specific psychological tests of empathy and non-verbal sensitivity may be no more effective in detecting changes in students' interpersonal skills than global personality measure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