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目的分析灌云县流行性出血热发病规律,探讨其流行特征,为制定切实可行的流行性出血热预防控制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病例资料来源于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相关分析。结果 2005-2009年共报告流行性出血热204例,年均发病率3.82/10万,2009年发病率最高为5.02/10万。发病人群多见于男性青壮年,农民多发,病例主要集中于10月至次年1月。结论疫情监测和健康教育并举,灭鼠与疫苗接种并重是当前预防控制流行性出血热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2.
东营市1984-2004年肾综合征出血热流行病学及防治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掌握东营市肾综合征出血热(HFRS)的流行规律及变化,为进一步制定防治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东营市1984—2004年HFRS疫情资料和监测资料,运用EXCEL进行数据整理和分析。结果1984—2004年东营市HFRS发病共1369例,死亡8例,年均发病率3.87/10万,死亡率0.20/10万。发病季:青呈双峰型,即3—4月份、10—11月份发病较多,占发病总数的73.56%。21—40岁为高发年龄组占70.12%,男女性别比为2.56:1。职业以农民为主,占80.01%,广饶县发病最多占47.33%。病例的临床诊断符合率为64.73%。健康人群隐性感染率为3.94%。鼠类血清阳性率11.65%。鼠肺带毒率5盘1%。室内以褐家鼠和小家鼠为优势品种,野外以黑线姬鼠、大仓鼠和褐家鼠为优势品种。1997—2004年,发病率呈上升趋势。结论东营市HFRS正处于流行高峰期,应采取综合措施加强控制。  相似文献   

3.
深圳市福田区1997-2006年流行性出血热流行病学分析及对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分析福田区流行性出血热的发病规律为制定流行性出血热的预防和控制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病例对象来源于疫情报告资料、EHF个案调查表和实验室结果。EHF鼠密度调查采用笼日法,带毒率用ELISA法检测鼠血清EHF特异性抗体。将上述疫情报告资料和实验室数据进行流行病学和统计学分析。结果福田区的EHF病例在1997~2006年间共发生40例,呈低度活跃,发病人群多见于男性和青壮年,男性占总数的90%,青壮年则占总数的80%,职业分布中以工人和民工多发,占42.5%;EHF在区内呈现明显春夏峰型;鼠媒监测方面褐家鼠占总捕获鼠的94.59%,平均捕获率9.72%,发现鼠EHF感染率高达32.41%。区内EHF病毒分型主要为汉坦病毒(HV)Ⅱ型即汉城病毒(SEOV)。结论福田区EHF符合家鼠型传播特点,褐家鼠是区内的主要宿主动物和传染源。加强对于EHF防治的健康教育、重视环境和食品卫生、加强对EHF的疾病监测、科学灭鼠防鼠、开展重点人群的预防接种是预防控制EHF疫情、防止疫情传播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4.
目的 了解流行性出血热的流行病学特征,为制定防控对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对2004—2020年全市流行性出血热疫情资料进行描述性流行病学分析,发病、就诊、预防接种史及接触史部分因资料有限只分析2018—2020年数据。结果 2004—2020年全市报告流行性出血热873例,年均发病率为0.70/10万,死亡23例。发病呈现冬季高峰;病例以男性青壮年农民为主,主要分布在大丰、东台、射阳,占全市病例的77.55%。结论 盐城市为流行性出血热的重点疫区,有冬季流行高峰。应加强重点地区的防治工作,建议为自然疫源地从事农业劳动的人群进行疫苗接种,开展流行性出血热的诊疗培训,降低患者病死率。  相似文献   

5.
黑河市肾综合征出血热流行分析及防制对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索黑河市肾综合征出血热(HFRS)高发因素,为制订防制对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总结分析黑河市1984-2005年HFRS疫情资料和监测资料。结果1984-2005年发病数超千例者达8年之多,发病数集中在10-12月,占发病总数的79.95%,16~45岁人群占病例总数的71.98%,男女之比为2.77∶1,农民(包括农、林场工人)占77.33%(17 048/22 046);黑线姬鼠占野外鼠种数量的54.30%(2780/5120),密度达9.83%,带病毒率为4.74%(152/3210),是黑河市最主要的传染源。结论黑河市是以姬鼠型为主的HFRS疫区,秋冬季节在野外从事农田作业的青壮年农民是重点人群。据此,科学开展综合防制,积极灭鼠,搞好个人防护和饮食卫生,重点人群推广疫苗接种是控制HFRS疫情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6.
南阳地区流行性出血热流行病学分析施建春,郭书兴,高振中,魏秀均南阳地区自1980年在新野县首次报告流行性出血热(EHF)病例以来,疫区迅速蔓延,全区13个县(市)有12个县(市)发病(西峡县至今尚未发现有EHF病例报告)。1980~1993年共报告病...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溆浦县2003-2006年狂犬病发病情况,探讨狂犬病疫情回升的原因,了解其流行规律,为科学防制提供依据。方法对2003-2006年狂犬病的个案调查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狂犬病疫情回升的主要原因是:犬免疫率低;暴露后未规范清洗消毒伤口;狂犬病疫苗接种率低等。结论各级政府协调有关部门,采取综合措施落实狂犬病防制工作。  相似文献   

8.
9.
嵊州市自1964年首例报告流行性出血热(EHF)病人以来,发病逐年增多,发病率居全省首位。为探索该病的流行特征,以便采取有效的防治手段,本文对嵊州市1966~1995年EHF进行流行病学分析,结果如下。材料和方法1.疫情资料:收集1966~1995年疫情资料进行统计分析。2.鼠情调查,用夹夜法对捕获鼠作种类带毒调查,取鼠肺低温保存送检,用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出血热病毒抗原。3.人群血清:采用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血清抗体,1:20及以上为阳性。4.血清分型:以同份血清两型HI抗体滴度相差≥2~4倍者判定型别。  相似文献   

10.
浙江省1955-2004年狂犬病流行特征及防制对策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通过对浙江省1955—2004年狂犬病的流行特征分析,探讨近年来疫情回升的因素和防制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提出针对性防制对策。方法收集1955—2004年浙江省狂犬病疫情资料和流行病学个案调查资料进行描述流行病学分析。结果浙江省1955年首次报告狂犬病以来,至2004年全省共报告病例1003例。1955—1959年、1960—1969年、1970—1979年的年平均发病率分别为0.06/10万、0.004/10万和0.026/10万。1980年开始疫情明显上升,1980—1989年的年平均发病率为0.145/10万。1990年以后,狂犬病疫情得到了有效控制,发病数稳定下降,1990—1999年的年平均发病率为0.028/10万。但2000年后全省狂犬病疫情又开始快速回升,发病率由2000年的0.007/10万上升至2004年的0.161/10万,年平均发病率0.054/10万,疫区也进一步扩大,主要分布在台州、宁波、温州、杭州等地区。浙江省狂犬病的传染源主要是犬,但在杭州和湖州地区野生獾作为传染源的比例在逐渐上升。118例狂犬病病例的个案调查资料显示,在暴露后接受犬伤门诊伤口处理和疫苗接种者仅占16.10%。结论养犬数增加,犬的免疫接种率低和流动增加,群众狂犬病预防知识缺乏,伤后处理不及时、不规范,有关部门间缺乏有效协作等是近年来狂犬病疫情回升的重要因素。应在政府的高度重视下,有关部门问密切配合,采取加强犬只管理、提高犬的免疫覆盖率、加大健康教育宣传力度、规范犬伤门诊治疗、提高疫苗质量和接种率、开展狂犬病监测等防制措施,尽快控制不断回升的狂犬病疫情。  相似文献   

11.
目的 了解宜丰县1971-2010年HFRS的流行特征,为今后防治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对该县1971-2010年的HFRS疫情资料分析.结果 共报病3015例,死亡148例(4.91%),主要分布在东片区占72.04%,以20~30岁(25.21%)农民(72.23%)为主,男女比2.17∶1.高发季节在11、12月和次年1月(46.27%).结论 该县HFRS发病呈波浪下降,东片区发病相对严重.日后应加强野外青壮年农民等重点人群HFRS防控工作,重点应放在东片区.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1992-2009年吉林市流行性出血热的流行特征,判断疾病发展的趋势,为防治该病提出建议和对策。方法根据吉林市历年传染病疫情统计报表,对历史数据进行描述性分析。结果 1992-2009年吉林市流行性出血热平均发病率为4.29/10万,平均死亡率为0.04/10万,病死率为0.89%;发病时间集中在秋冬季节(11-12月)和春夏季节(5-6月);年龄别发病集中在25~45年龄组,1 908例,占总发病数的57.47%;男性发病率明显高于女性;农民占总发病数的75.29%。结论 1992-2009年吉林市流行性出血热疫情,经历了平缓-上升-下降-平缓的过程,必须持续、全面地采取综合防治措施,控制疫情的发生。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吉林省流行性出血热(以下简称出血热)疫情,掌握本省出血热流行特征。方法采用Excel 2003软件对相关数据进行统计、绘图、分析。结果 1999-2010年本省出血热发病率始终高于全国平均水平,病死率与全国平均水平持平。其中,2004-2010年发病率位次位居全国前列。职业分布以农民和工人为主,占总病例数的76.83%。2000-2010年,男女性别比例为4∶1;年龄分布以16~60岁为主,占总病例数的91.30%。1998-2010年,季节分布以秋冬季为主,11月份达到最高峰。1955-2010年,地区分布以东部山区和中部半山区、丘陵地带为主,占总病例数的98.7%。2005-2010年,本省出血热实验室诊断病例占总报告病例平均百分比为14.27%。本省疫源地由单纯的姬鼠型疫区发展到以家鼠型为主的混合型疫区,病例分布由东部山区逐渐向中西部地区发展,呈现农村包围城市逐步向城市发展的态势。结论有关部门应根据本省出血热疫情制定切合实际的科学防控策略。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部队流行性出血热发病特点与规律,探讨部队防治策略。[方法]用全军疫情监测管理系统和Excel软件统计分析数据。[结果]1991~2008年某部共报告发生流行性出血热400例,死亡4例,其中战士发病占72.50%,干部发病占24.50%。发病趋势从1991~1996年发病呈逐年增高,1997~1999年发病有较大幅度下降。[结论]采取消灭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预防接种的综合性防制策略对控制部队流行性出血热的发生及流行具有显著效果。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部队流行性出血热发病特点与规律,探讨部队防治策略。[方法]用全军疫情监测管理系统和Ex-cel软件统计分析数据。[结果]1991~2008年某部共报告发生流行性出血热400例,死亡4例,其中战士发病占72.50%,干部发病占24.50%。发病趋势从1991~1996年发病呈逐年增高,1997~1999年发病有较大幅度下降。[结论]采取消灭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预防接种的综合性防制策略对控制部队流行性出血热的发生及流行具有显著效果。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分析2008-2013年尤溪县手足口病流行特征,为制定预防控制手足口病应对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对2008-2013年国家“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网络直报的尤溪县手足口病资料进行流行病学分析.结果 2008-2013年累计报告手足口病1 920例,年均报告发病率为84.04/10万,不同年份手足口病的报告发病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824.82,P<0.01);发病高峰呈双峰流行,分别为5~7月份和9~ 10月份;男女性别比平均为2.37∶1;手足口病高发于0~5岁儿童,年龄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33 990.35,P<0.01);以散居儿童及幼托儿童为主,职业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801.71,P<0.01).EV71型占53.85%,重症和死亡病例均为EV 71病毒感染所致.结论 尤溪县手足口病发病呈逐年上升趋势,防控形势严峻,应采取进一步明确工作职责、注重医疗救治、强化专业培训及加大督查力度等有效防控措施。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五莲县肾综合征出血热的流行特点,为今后的防控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中国疾控信息系统五莲县2004~2010年肾综合征出血热的疫情资料进行分析。[结果]2004~2010年五莲县共报告肾综合征出血热病例470例,年均发病率为13.15/10万(470/3 575 051),发病率呈逐步下降趋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发病以中南部山区洪凝镇、街头镇为主,占43.62%;秋冬季高峰明显,每年的10~11月为主要发病月份;发病以青壮年农民为主,男性多于女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职业农民发病最多415例,占72.92%。[结论]近年五莲县的出血热疫情呈下降趋势,今后应在做好日常防控工作的基础上重点加强秋冬季山区农民的防控工作。  相似文献   

18.
我国流行性出血热地理流行病学分析研究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应用描述、血清学及地理流行病学等研究方法查明了我国以县为单位的流行性出血热疫区分布、流行强度和疫区类型。从50年代至1986年流行性出血热疫区分布于25个省、市、自治区的1257个县(市、旗),其中1980年以前633个,1981~1986年新发病县624个,6年中疫区范围扩大了近一倍。三种类型的流行性出血热疫区中,以家鼠型扩大最为显著,1980年仅20个县(占疫区总数的3.73%),1986年增至288个(26.77%);混合型疫区也由98个(18.18%)增至267个(24.81%);而野鼠型则相对稳定。本文还对捕获的25万余只小兽进行检测,查出4目8科37种动物携带流行性出血热病毒抗原,进一步丰富了我国流行性出血热宿主动物研究内容,并在论证流行性出血热的多宿主性的同时指出其主要宿主动物和传染源种类是有限的。此外,还在尚无病例报告的111个县(市、旗)检出了带毒宿主动物,证明这些为流行性出血热的潜在疫区。本文也分析了流行性出血热疫区(尤其是野鼠型)分布与地势、降水量、水系等自然地理因素的关系,提出了防制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9.
[目的]进一步掌握HERS的流行动态,为制定有效防治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桓台县1983~2004年HFRS监测资料进行分析.[结果]1983~2004年发病率波动较大,2002年以后有所下降.历年合计发病1 781例,死亡18例.其中,果里镇、索镇、耿桥镇合计发病801例(占44.97%);20~50岁发病928例;男性1089例,女性692例;农民1 368例;3~6月发病836例.野外黑线姬鼠为优势鼠种,室内褐家鼠为优势鼠种;家鼠带毒率为9.50%,野鼠带毒率为13.17%.[结论]桓台县是以家鼠型为主的HFRS混合型疫区,20~50岁男性农民是高发人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