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2.
目的探析碘油乳剂经动脉栓塞对肝海绵状血管瘤患者进行临床治疗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2月-2013年3月期间收治的32例肝海绵状血管瘤患者作为主要研究对象,对其临床治疗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所有患者均成功完成栓塞,临床症状基本消失,栓塞后,30例患者碘油沉积最好,瘤体较治疗前平均缩小50%左右,且无1例患者出现胆囊坏死等严重并发症,治疗效果显著。结论运用碘油乳剂经动脉栓塞对肝海绵状血管瘤患者进行临床治疗,不仅可以降低不良反应和并发症的出现概率,在一定程度上还能有效提高治疗效果,改善患者预后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3.
徐建国 《河北医学》2003,9(2):109-111
目的:评估平阳霉素碘油乳剂及明胶海绵联合应用栓塞子宫动脉治疗丁宫肌瘤的临床价值。寻找理想的栓塞剂及使用方法。方法:对16例有症状的子宫肌瘤患者行双侧子宫动脉造影。根据血供情况经导管向双侧子宫动脉注入平阳霉素碘油乳剂及明胶海绵进行栓塞。结果:子宫肌瘤血供丰富多数由双侧动脉供血,栓塞后3-6个月复查B超,子宫肌瘤体积平均缩小45.8%及67.3%(P<0.01)。月经周期恢复正常、月经量恢复正常或减少占96.7%,腹痛、贫血等症状明显改善,尿频、排尿障碍、便秘等压迫症状也有不同程度的缓解。结论:平阳霉素碘油乳剂及明胶海绵联合应用栓塞子宫动脉治疗子宫肌瘤效果好且价廉、安全,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4.
目的:评价超选择性肝动脉栓塞治疗肝血管瘤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本组22例,男9例,女13例。对22例肝海绵状血管瘤的供血动脉置管造影并将导管超选择插入血管瘤供血动脉,一次或分次输注平阳霉素和超液化碘油乳剂。最后用明胶海绵颗粒栓塞供血动脉。术后定期复查。结果:血管瘤供血动脉超选择性插管操作成功率100%,血管造影复查显示碘油聚积于肿瘤内,肿瘤血管消失,供血动脉闭塞,1~6个月后复查肿瘤不同程度缩小,其中缩小50%以上者15例,不足50%者7例。未出现严重的栓塞综合征反应及并发症。结论:超选择性肝动脉造影栓塞术治疗肝海绵状血管瘤是安全、简单、有效、其并发症少,可以作为治疗症状性肝海绵状血管瘤首选诊治方法。  相似文献   

5.
本院自2000年至今对11例中晚期肝癌采用术中肝动脉插管皮下埋置药物灌注器,定期灌注化疗及碘油栓塞化疗,随访6个月~1年,近期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单纯灌注化疗和灌注化疗加栓塞治疗中晚期肝癌的可行性与临床价值。方法:61例介入治疗的中晚期肝癌病例按不同介入治疗方法分A组(TAI)、B组(TAI+TAE)。对两组疗效和方法与临床不同效果进行了分析。结果:DSA造影确诊肝癌药物治疗中,临床缓解率B组(TAI+TAE)明显大于A组(TAI),生存率B组(TAI+TAE)优于A组(TAI)。随着时间推移,二者差异越来越明显。结论:对肝癌介入动脉灌注化疗的次数及栓塞的次数,栓塞间隔时间及栓塞适应证的效果作一总结。  相似文献   

7.
子宫动脉栓塞治疗子宫肌瘤26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分析子宫动脉栓塞治疗症状性子宫肌瘤的效果及副反应。方法 对26例符合筛选条件的症状性子宫肌瘤患者在数字减影技术指导下,采用平阳霉素碘油乳剂及明胶海绵颗粒栓塞双侧子宫动脉,观察术后症状缓解情况、子宫及肌瘤缩小程度和副反应。结果 26例行栓塞治疗患者,除1例巨大肌瘤者碘油充填不满意,术后1周行子宫切除术外,25例临床症状均有不同程度改善。术后3个月和6个月子宫体积平均缩小45.0%和60.7%,肌瘤平均缩小65.6%和81.1%。主要副反应为下腹疼痛,一般较轻微。结论 子宫动脉栓塞治疗症状性子宫肌瘤,疗效显著且副作用轻。  相似文献   

8.
张龙  邓元明 《中国医药导报》2013,10(19):66-67,70
目的回顾性分析用平阳霉素碘油乳剂行超选择性肝动脉栓塞治疗肝血管瘤的临床疗效。方法对68例肝血管瘤患者用平阳霉素碘油乳剂进行超选择性肝动脉栓塞治疗,观察治疗前及治疗后3、6个月、1年患者临床症状、瘤体变化及并发症。结果 68例肝血管瘤患者术后3、6个月、1年复查彩超或CT,见瘤体供血消失,其内碘油沉积良好,瘤体明显缩小。术前瘤体最大截面积为(8.24±7.12)cm^2;术后3、6个月、1年平均分别为(7.36±6.92)cm^2、(6.11±5.89)cm^2、(4.15±3.89)cm^2。术前术后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临床症状缓解,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疗效满意。结论超选择性肝动脉栓塞是治疗肝血管瘤是一种安全、微创、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9.
本文采用抗癌药(MMC、DDP、ADM)—碘油乳剂经导管肝动脉栓塞并脾动脉或/肠系膜上动脉灌注,对16例恶性肝肿瘤进行了治疗。治后病人症状缓解,AFP或/和γ—GT值下降,肿瘤缩小,患者生存期延长,且有利于肿瘤手术切除。  相似文献   

10.
目的评价支气管动脉化疗栓塞治疗肺癌的临床疗效及价值.方法 34例肺癌患者进行选择性支气管动脉化疗栓塞治疗114次.结果 34例肺癌患者进行选择性支气管动脉化疗栓塞治疗114次,随访6~24mo,完全缓解(CR)7例,部分缓解(PR)14例,稳定(S)12例,进展(P)2例,有效率(CR PR S)94.1%.结论支气管动脉化疗栓塞治疗肺癌近期疗效较好,可以明显缓解症状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提高对经舟状骨—月骨周围脱位的认识 ,避免误诊误治。方法 新鲜者经手法复位石膏固定4周后 ,按舟状骨骨折治疗、陈旧性者切开复位并植骨。结果  9例中 ,随访 5个月到 9年。 6例新鲜骨折全部取得良好疗效 ;3例陈旧性骨折 ,腕屈伸范围较正常手减少 15°左右 ,握掌时无明显疼痛 ,腕正常生理轴重建 ,无明显月骨坏死。结论 早期诊断 :早期治疗是完全治愈此种骨折的关键。  相似文献   

12.
对23例恶性滋养细胞肿瘤进行彩色多普协显像和血流阻力指数测定,并以32例子宫肌瘤和5例子宫腺肌症作为对照组。表明子宫病灶内及周围显示丰富的斑点状彩色血流信号和RI〈0.4,与对照组有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不同年龄段小儿实体恶性肿瘤疼痛治疗方法与效果.方法:选择68例实体恶性肿瘤患儿,根据患儿的年龄、体重、临床表现,轻度疼痛使用吲哚美辛栓剂2 mg/kg·d-1,分3次塞肛,中度疼痛每次口服盐酸曲马多胶囊2.0 mg/kg,观察镇痛治疗前后患儿疼痛评分和生命体征变化,不同年龄段及不同病种患儿使用镇痛药物情况,手...  相似文献   

14.
To study how to prolong the postoperative survival time of the patients with malignant esophageal tumors. The clinical data of 1098 patients with malignant esophageal tumors from 1961 to 1992 were retrospectively analyzed.The deletion of fragile histnmine triplet (FHIT) gene (a tumor suppressor gene) in 30 fresh esophageal samples obtained in 1996 was detected with PCR and RT-PCR method. The resectability was raised gradually and the operatire morbidity and mortality decreased year by year, but 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improvement on the postoperative 5-year survival rate. Delayed diagnosis and irradical resection influenced the long-term survival. The deletion of cDNA of FHIT gene was 64. 2% in esophageal cancer and 20% in the resected margin of the cancer. We believe that high-grade atypical hyperphsia in esophageal epithelium and deletion of FHIT gene in esophageal cancer and its resected margin are pathological and molecular markers for early diagnosis of esophageal cancer respectively,and the latter may be one of the molecular markers for the resection. Early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radical.resection, and postoperative nutritional support are very important for the improvement of the postoperative survival time of the patients.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评价胸腔镜手术在肺部及纵隔肿瘤诊断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07年10月-2009年11月行胸腔镜手术的53例患者,均为术前没有获得组织病理学诊断的肺部或纵隔病变者.结果 所有的患者通过胸腔镜都获得了病理学诊断.结论 胸腔镜下活检术与传统的开胸活检相比,在获得必要的组织病理学诊断的前提下,明显降低了对患者的创伤;尤其对于一些转移瘤、良性病变以及不能切除的肺及纵隔肿瘤可以说是一种最佳的选择.  相似文献   

16.
影像检查在恶性黄疸诊断和鉴别诊断中的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胃肠造影、B超、CT和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在恶性黄疸诊断和鉴别诊断中的作用。方法:对83例恶性黄疸包括胰腺癌、肝外胆管癌和壶腹癌分别进行胃肠造影、B超、CT和ERCP检查,分析四种影像学检查的诊断阳性率和正确率,不同恶性肿瘤的特异性检查方法。结果:B超为安全、简便的检查方法,可作为诊断的首选检查,诊断阳性率为9767%,诊断正确率为6069%,特别对壶腹癌诊断正确率达8182%,接近于CT和ERCP。ERCP对恶性黄疸检查阳性率为9848%,总的诊断正确率为8872%,且假阳性和假阴性均较低,特别对胆总管下段病变如壶腹癌、胰头癌等的定性明显优于CT和B超。CT的诊断阳性率为9259%,正确率为8616%,同时能显示出肿瘤及其周围组织情况。胃肠造影有较高的假阳性和假阴性率,对恶性黄疸检查敏感性较低。结论:B超和CT均为无创伤性检查,可作为恶性黄疸常规检查方法,并可了解肿瘤及其周围组织情况。ERCP可作为B超和CT的进一步检查方法。胃肠造影不能作为恶性黄疸诊断和鉴别诊断的必需检查。  相似文献   

17.
目的:通过研究小儿腹部恶性实体瘤(abdominalmalignanttumors,AMT)术前介入治疗的临床及病理改变,探讨术前介入治疗在本病的应用价值。方法:对20例AMT患儿行介入治疗(介入组),观察分析其介入前后临床症状的变化及介入反应,同时与20例单纯手术(对照组)的AMT患儿进行手术前后临床症状的变化、疗效对照研究。对两组40例手术肿瘤标本进行多种方法的病理学对照研究,采用末端DNA转移酶dUTP缺口末端标记法(TUNEI。)对两组手术标本组织切片进行细胞凋亡的检测以及用链球菌抗生物素蛋白-过氧化物酶法(S-P)测定Ki一67蛋白的表达。结果:介入组较对照组手术出血量明显减少;介入组与对照组肿瘤细胞平均凋亡指数分别为50.55±48.06和19.73±2.84,介入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01);介入组与对照组肿瘤组织Ki-67蛋白的平均表达指数分别为20.56±7.58和38.78±9.35,介入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01)。结论:术前介入治疗,能有效地提高肿瘤完整切除率,促进肿瘤细胞凋亡,降低Ki-67表达,抑制肿瘤细胞增殖活性,对防止肿瘤复发、转移及改善预后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8.
MRI在四肢长骨恶性骨肿瘤保肢手术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研究MRI在肢体恶性骨肿瘤保肢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176例肢体恶性骨肿瘤患者,按照术前是否行MRI检查分为二组,40例术前未行MRI检查的病人在保肢手术中行截骨端快速冰冻切片和石蜡切片来判断切除边界,136例术前行MRI检查的病人,根据MRI显示的范围确定术中肿瘤灭活的范围。结果:一组病例中临近肿瘤灭活骨处复发2例,二组中发现3例骨内跳跃性病变,术后无1例临近肿瘤灭活骨处复发。结论:MRI对于肢体恶性骨肿瘤髓腔内侵润范围及骨内跳跃性病变有较好的诊断作用,应作为恶性骨肿瘤保肢手术前的常规检查。  相似文献   

19.
~(153)Sm-EDTMP治疗恶性肿瘤骨转移的临床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①目的评价放射性核素153钐-乙二胺四甲撑膦酸(153Sm-EDTMP)治疗恶性肿瘤骨转移的疗效和副作用。②方法用153Sm-EDTMP对168例骨转移的病人进行内照射治疗,剂量29.6~37.0MBq/kg,观察治疗前后骨痛、血清碱性磷酸酶(ALP)、血细胞及病灶的变化。③结果168例病人中143例(85.1%)骨痛缓解;随访22例病人有7例(31.8%)病人骨转移灶钙化和消除;治疗后病人末梢血白细胞、血小板、红细胞和血红蛋白较治疗前均有显著性降低(t=8.19,7.39,5.00,4.15,P均<0.001)。④结论153Sm-EDTMP治疗转移性骨肿瘤有明显缓解骨痛、控制病情进展和消除病灶的作用,同时有暂时降低血细胞的副作用。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