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目的 了解合川区居民主要死亡原因、期望寿命及潜在寿命损失情况,为制定疾病预防控制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死亡病例采用国际疾病分类标准(ICD-10)对数据进行分类.用死因分析软件DeathReg2005进行统计分析,计算死亡率、死因顺位、期望寿命、潜在寿命损失、去死因期望寿命等指标.结果 2014年合川区居民报告死亡率为744.77/10万,标化死亡率为410.59/10万,主要死因为循环系统疾病、肿瘤、呼吸系统疾病、损伤和中毒外部原因、传染病和寄生虫病,占总死因的96.55%.平均期望寿命78.60岁(男性76.06岁,女性80.69岁),造成潜在寿命损失即潜在减寿年数前五位的死因依次为肿瘤、损伤和中毒外部原因、循环系统疾病、呼吸系统疾病、传染病和寄生虫病.去死因期望寿命上升前五位依次为循环系统疾病、肿瘤、呼吸系统疾病、损伤和中毒外部原因、传染病和寄生虫病.结论 慢性疾病与伤害为合川区居民主要死因.减少寿命损失,提高期望寿命,重点在预防和控制慢性病与伤害.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南京市居民期望寿命现况,分析各死因对期望寿命的影响。方法分析2014年南京市居民人口资料和死因监测资料,并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2014年南京市居民粗死亡率5.89‰,男性死亡率(6.54‰)高于女性(5.2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期望寿命为82.17岁,男性为80.19岁,女性为84.28岁。居民死亡率随年龄增长呈"√"型。死因构成前5位分别是循环系统疾病、肿瘤、呼吸系统疾病、损伤和中毒、内分泌及营养代谢疾病,其去死因期望寿命分别为8.62、4.12、1.70、0.92、0.51岁。肿瘤、循环系统疾病和损伤中毒居居民减寿死因前3位。结论肿瘤、心脑血管等主要慢性病和损伤与中毒是影响南京地区居民期望寿命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3.
目的 分析遵义市居民期望寿命,了解主要死因对遵义市居民期望寿命的影响,为制定疾病预防和控制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收集2014年遵义市死因监测点数据和漏报数据,运用简略寿命表和去死因简略寿命表,计算期望寿命、去死因期望寿命、寿命损失年数和损失率等指标。结果 2014年遵义市死因监测点居民期望寿命为75.76岁,男性和女性依次为73.41岁和78.43岁,女性期望寿命比男性高5.02岁。去除循环系统疾病、肿瘤、呼吸系统疾病、损伤与中毒、消化系统疾病前5位死因后,人均期望寿命可依次增加6.66、2.03、1.97、1.35和0.40岁,男性期望寿命增幅与全人群一致,女性期望寿命顺位与全人群略有差别,呼吸系统疾病居第2位。去除脑血管病、心脏病、恶性肿瘤和慢性下呼吸道疾病后,期望寿命分别增长2.80岁、2.31岁、0.92岁、0.87岁。结论 遵义市居民期望寿命值有待进一步提高,重点应加强心脑血管疾病、恶性肿瘤以及慢性下呼吸道疾病等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防治工作。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各类死因对贵州省国家疾病死因监测点居民期望寿命的影响,为政府决策提供依据。方法利用2012年死因监测数据,采用简略寿命表及去死因简略寿命表,计算期望寿命、去死因期望寿命、寿命损失年数和损失率。结果 2012年贵州省国家疾病死因监测点居民的期望寿命76.13岁,男性73.44岁,女性79.15岁,女性期望寿命高于男性。居民期望寿命的损失以循环系统疾病和呼吸系统疾病最严重,对2类疾病去死因后,居民期望寿命男性可增加6.05岁、3.36岁,女性可增加7.27岁、4.57岁。循环系统疾病对男女居民寿命的损失以脑血管疾病影响最大,男性居民损失寿命3.37岁,女性居民损失3.23岁,呼吸系统疾病对男女居民寿命的损失以慢性下呼吸道疾病影响最大,男性居民损失寿命1.72岁,女性居民损失2.18岁。结论期望寿命的提高,在于对心脑血管疾病、慢性下呼吸道疾病等慢性病的预防和控制。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宜兴市居民的死亡水平和死因,为制定慢性疾病预防控制措施提供依据。方法利用死亡率、构成比、期望寿命、去死因期望寿命等指标,对网络直报的全死因监测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2015年,全市粗死亡率为760.18/10万,标化死亡率为357.68/10万,其中男性粗死亡率为845.58/10万,女性粗死亡率为679.90/10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4.752,P<0.01)。期望寿命,全市平均82.21岁,男性80.25岁,女性84.29岁。居民前5位死因分别为肿瘤、循环系统疾病、呼吸系统疾病、损伤和中毒、内分泌营养和代谢疾病。结论肿瘤、循环系统疾病、呼吸系统疾病、损伤和中毒是危害宜兴市居民健康的主要慢性疾病。  相似文献   

6.
目的 了解2014年南昌市西湖区居民的主要死因及对期望寿命的影响。方法 用死亡率、死因顺位、期望寿命、去死因期望寿命等指标来对2014年南昌市西湖区常住居民死因监测数据进行分析。结果 2014年西湖区居民粗死亡率535.40/10万,男性615.15/10万,女性450.20/10万,标化死亡率463.01/10万。西湖区居民期望寿命为80.54岁,男性78.61岁,女性82.74岁。前5位主要死因依次为循环系统疾病、肿瘤、呼吸系统疾病、伤害及内分泌、营养和代谢疾病,去除这5类死因后期望寿命分别增加2.84岁、2.68岁、1.33岁、0.97岁和0.26岁。结论 循环系统疾病、肿瘤、呼吸系统疾病、伤害、内分泌营养和代谢疾病这5类疾病是影响西湖区居民期望寿命的主要原因,提示需要关注慢性病的防治,以提高人群生命质量。  相似文献   

7.
目的 了解2015-2018年乌海市市区居民主要死因及寿命损失,为提出有针对性的疾病预防控制策略提供依据。 方法 整理2015-2018年乌海市市区居民全死因数据,分析死亡率、死因顺位、期望寿命等指标。结果 2015-2018年乌海市市区居民粗死亡率为533.59/10万,标化死亡率为531.61/10万,男性高于女性,随年龄增长死亡率呈升高趋势(〖XC小五号.EPS;P〗=30785.35,P<0.001)。全人群死因前5位依次为循环系统疾病、肿瘤、呼吸系统疾病、损伤和中毒及其他,占全部死亡人数的90.34%;其中循环系统疾病和肿瘤占全部死亡人数的69.33%。2015-2018年乌海市市区居民期望寿命为77.20岁,去循环系统疾病和去肿瘤后期望寿命可分别增加5.44岁和3.33岁。结论 循环系统疾病和肿瘤是乌海市市区居民的两大死因,也是造成居民期望寿命损失最主要的两大疾病,尤其要重点关注肿瘤。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合肥市居民的期望寿命及主要死因对期望寿命的影响,客观地评价了合肥市人口的健康水平。方法运用统计软件对合肥市2009年人口资料及死亡资料进行分析。结果合肥市2009年年平均总死亡率为3.73‰,其中男性死亡率为4.37‰,女性为3.05‰。全死因期望寿命为85.21岁,女性高于男性。城市期望寿命低于乡镇。对合肥市主要死因进行分析,循环系统疾病对期望寿命的影响最大,去除循环系统疾病后,男性期望寿命可提高10.85岁,女性可提高18.20岁。结论近年来合肥市人群的健康状况得到了改善和提高,死因谱发生了变化,影响人群期望寿命的主要死因以肿瘤、循环系统疾病等慢性非传染性疾病为主。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广州市白云区居民主要死因对期望寿命的影响,为制定居民健康促进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利用死因监测系统数据及人口统计数据,编制简略寿命表和去死因寿命表,计算白云区居民期望寿命及因疾病死亡导致的减寿年数。结果2013年,白云区居民粗死亡率为293.91/10万,男性死亡率高于女性;居民前5位死因分别为循环系统疾病、肿瘤、呼吸系统疾病、疾病和死亡的外因和内分泌、营养和代谢的疾病;居民平均期望寿命是80.40岁(男性78.15岁,女性82.57岁)。结论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是导致白云区居民死亡的主要原因。提高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防治水平是进一步提高居民期望寿命的关键。  相似文献   

10.
张民  马颖 《上海预防医学》2014,26(10):561-564
[目的]了解2013年上海市浦东新区大团镇居民期望寿命和死因顺位情况,进一步指导疾病的预防控制工作。[方法]分析2013年上海市浦东新区大团镇居民死因监测及人口资料,计算不同性别居民的死因顺位和减寿人年数,并计算期望寿命和某些严重疾病的去死因期望寿命。[结果]2013年上海市大团镇男性和女性居民死因顺位的前3位均为循环系统疾病、肿瘤和呼吸系统疾病。男性居民的出生期望寿命为81.1岁,女性为85.4岁,男性去循环系统疾病死因期望寿命为90.2岁,女性则达99.9岁。[结论]该镇男、女居民的死因顺位前3位均为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故控制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发生和减少其导致的损失已成为各级政府、卫生部门及全社会共同面临的问题。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分析北京市大兴区户籍居民的主要死因及对期望寿命的影响,为提高居民健康水平和制定防控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利用2018年北京市大兴区户籍居民死亡监测资料,计算死亡率、标化死亡率、死因顺位、期望寿命和去死因期望寿命等相关指标。结果 2018年北京市大兴区户籍居民粗死亡率为612.49/10万,标化死亡率为415.31/10万,男性死亡率(697.89/10万)高于女性(361.77/10万)。居民死因顺位前5位分别是心脏病、恶性肿瘤、脑血管病、呼吸系统疾病、损伤和中毒,占全部死因的比例达82.14%;其中恶性肿瘤及心脏病分列男女性的首位死因,分别占男女性全部死因的25.52%和25.36%。居民人均期望寿命为81.07 岁,男性78.59岁,女性83.62岁;造成寿命损失的死因依次为心脏病、脑血管病、恶性肿瘤、呼吸系统疾病、损伤和中毒,去除后寿命分别增加2.98、2.82、2.54、0.87和0.81岁。结论 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是影响大兴区居民健康和期望寿命的主要因素,应加强慢性病的综合防治工作。此外,应重视交通事故、跌落和自杀等伤害的监测与干预,提高居民期望寿命。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比较上海市1990—2010 年不同时期人群期望寿命变化趋势,探讨疾病谱变化对期望寿命的影响,确定疾病干预的优先领域。 [方法] 利用1990—2010 年上海市居民死亡登记系统的死亡数据和上海市公安系统的人口数据,应用简略寿命表法、期望寿命分解法、死因分解法,比较年龄和不同死因对期望寿命的影响。 [结果]1990—2010 年上海市男性和女性期望寿命分别增加了6.91 岁和6.94 岁,年均增寿均达0.35 岁。65 岁以上老年人口对期望寿命增长的贡献最大,男女分别占增寿总量的52.97%和51.44%。呼吸系统疾病、循环系统疾病和肿瘤死亡率的降低是期望寿命增加的主要原因,他们对男女性期望寿命的贡献分别为2.13 岁和1.98 岁、1.42 岁和1.89 岁、1.35 岁和0.67岁。 [结论] 上海市现阶段,居民的死亡大部分是疾病造成,提高人群期望寿命,重点是关注中老年人健康状况。近20年慢性病死亡率虽大幅下降,但仍是上海市主要死因,建立健全慢病防治体系,提高慢性病防治效果,是进一步提高上海市人口健康水平,增加上海市居民期望寿命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浙江省岱山县海岛地区居民主要死因及居民减寿主要原因,为疾病预防控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应用死亡率、期望寿命和去死因期望寿命、减寿年数和减寿率等指标分析死亡资料。结果 2009-2011年岱山县居民死亡率为761.01/10万,标化死亡率为379.34/10万,死亡率男性高于女性(χ2=70.32,P<0.01);前5位死因顺位依次为恶性肿瘤、呼吸系病、脑血管病、心脏病和损伤中毒;期望寿命79.31岁,去除前5位死因期望寿命分别可增加3.65、2.86、2.27、1.41、1.37岁;减寿年数构成顺位依次为恶性肿瘤、损伤中毒、脑血管病、心脏病和呼吸系病,5种死因占总减寿年数的86.50%,与死因顺位相比,损伤中毒由第5位上升至第2位,而呼吸系病由第2位下降至第5位;平均减寿数顺位依次为损伤中毒、恶性肿瘤、心脏病、脑血管病和呼吸系病。结论岱山县居民主要死亡原因以慢性非传染性疾病为主,损伤中毒和恶性肿瘤是影响低年龄组死亡的主要原因,应根据岱山县居民死因特点制定有效防控干预措施和策略。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分析贵阳市4个死因监测点常住居民主要死因及对期望寿命的影响程度,为制定疾病预防控制的政策措施和方向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描述统计学方法以及编制简略寿命表和去死因寿命表计算2017年贵阳市死因监测点常住居民的死亡率、死因顺位以及期望寿命和去主要死因期望寿命。结果 贵阳市2017年死因监测点常住居民报告死亡率564.14/10万,标化死亡率为578.25/10万,其中男性报告死亡率656.83/10万,标化死亡率为663.21/10万;女性报告死亡率为466.88/10万,标化死亡率为488.50/10万。男女性死亡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 = 366.25, P<0.05)。2017年贵阳市死因监测点常住居民的前5位死因分别是恶性肿瘤(112.83/10万)、脑血管病(105.85/10万)、心脏病(101.11/10万)、呼吸系统疾病(83.82/10万)以及损伤和中毒(41.56/10万)。2017年贵阳市死因监测点常住居民人均期望寿命是77.96岁,其中男性期望寿命为75.38岁,女性期望寿命为80.88岁。男性在去除前5位死因后期望寿命可提高12.47岁,女性可提高8.41岁。结论 慢性非传染性疾病以及损伤和中毒是目前贵阳市常住居民的主要死因,对贵阳市常住居民期望寿命影响较大的5大疾病分别是脑血管疾病、心脏病、恶性肿瘤、呼吸系统疾病和损伤及中毒  相似文献   

15.
广州市2011年居民主要死因和潜在寿命损失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广州市2011年居民主要死因及各类疾病的危害程度,为制定疾病预防和控制措施提供决策依据。方法2011年人口资料由广州市卫生局提供。死因监测资料来自2011年广州市死因登记报告信息系统报告的死亡病例。疾病分类按ICD-10进行分类编码,对2011年广州市居民死亡数据进行描述性流行病学分析,通过死亡率、期望寿命、去死因期望寿命、减寿年数等指标分析居民死亡和减寿的主要原因。结果2011年广州市居民通过死因登记报告信息系统报告的死亡病例44262例,粗死亡率为544.47/10万,标化率为336.45/10万,男性死亡率为612.50/10万,标化率为431.12/10万;女性死亡率为474.66/10万,标化率为248.26/10万,男性高于女性(P〈0.01);前6位死因依次为:恶性肿瘤、心脏病、呼吸系统疾病、脑血管病、诊断不明、伤害,死亡率分别为133.44/10万、101.82/10万、100.68/10万、73.70/10万、31.54/10万、26.53/10万;期望寿命为80.83岁,去除恶性肿瘤、心血管疾病和呼吸系统疾病后,预期寿命可分别增加3.81、2.78和2.73岁;以减寿年数(PYLL)计,导致潜在寿命损失的前6位死因为恶性肿瘤、心脏病、呼吸系统疾病、脑血管病、诊断不明、伤害,分别为107716.00、81414.00、81106.50、61978.50、26523.00、22232.50年。结论慢性疾病,特别是恶性肿瘤、心脑血管疾病、呼吸系统疾病等疾病正严重威胁广州市居民的身体健康。加强对这些慢性病的防治是广州市卫生工作的重点,尤其是预防恶性肿瘤的发生,提高其早诊早治水平对减少寿命损失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元江县居民的主要死亡原因及由死亡造成的寿命损失情况,为科学的制定卫生政策及预防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对元江县2013年上报的户籍死亡个案使用Excel 2003、死因监测数据清洗与分析软件进行数据整理和统计分析。[结果]元江县2013年死亡个案1287例,死亡率625.17/10万,标化死亡率599.80/10万;三大类死因构成依次为慢性病、伤害、感染性母婴及营养缺乏性疾病;前5位死因构成分别为循环系统疾病、呼吸系统疾病、肿瘤、伤害、消化系统疾病;PYLL前五位依次为伤害、恶性肿瘤、脑血管疾病、心脏病、呼吸系统疾病;全人群平均期望寿命为75.72岁;去除呼吸系统疾病、心脏病、脑血管疾病、恶性肿瘤、伤害的影响,元江县居民期望寿命将分别增加4.38、3.26、3.17、1.74和1.49岁。[结论]元江县2013年全人群死亡率为625.17/10万,平均期望寿命为75.72岁;构成居民死亡及减寿的主要疾病是呼吸系统疾病、脑血管疾病、心脏病、恶性肿瘤为主的慢性病;伤害是造成我县居民"早死"的主要原因;预防和控制慢性病,减少伤害死亡是今后疾病预防控制工作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白云区居民主要死亡原因及居民寿命减短的主要原因,为制定疾病预防控制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利用死因监测系统数据及人口统计数据,编制简略寿命表和去死因寿命表,分析居民死亡原因及对期望寿命的影响。结果2012年白云区居民粗死亡率为265.9;/1077,居民死亡原因前五位是:循环系统疾病、肿瘤、呼吸系统疾病、疾病和死亡的外因、内分泌、营养和代谢的疾病,居民平均期望寿命是82岁(男性81.18岁,女性84.26岁)。结论白云区居民主要死亡原因以慢性非传染性疾病为主,对不同性别、不同年龄相关的疾病应采取相应的预防控制措施,有针对性地开展开展健康教育,防治结合,提高居民的整体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18.
2007年四川省死因监测点居民死因分析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目的了解四川省死因监测点居民主要生命统计指标水平,为慢性病综合防治及其他公共卫生决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2007年四川省死因监测点死因监测资料,分析监测居民主要死亡原因及其死亡水平。结果死因监测点居民平均期望寿命76.02岁,男性平均期望寿命73.42岁,女性平均期望寿命为79.16岁。粗死亡率为569.99/10万,标化死亡率为412.2/10万,男性死亡率为672.23/10万,女性死亡率为463.11/10万,城市死亡率是519.14/10万,农村死亡率是610.94/10万。死因排在前5位的依次是肿瘤、呼吸系统疾病、循环系统疾病、损伤和中毒、消化系统疾病;从死亡的单病种看,居于前5位的是慢性下呼吸道疾病、脑血管病、心脏病、肺癌和肝癌。结论当前危害四川省居民健康的主要死因是慢性非传染病。城乡之间、男女之间的首位死因各不相同,应根据不同性别和地域人群的特点,开展常见疾病的健康教育,防治结合,提高居民整体健康水平的目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