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目的 通过社区脑卒中高危人群筛查,了解该社区人群危险因素分布构成情况,研究该社区居民中脑卒中高危人群的主要危险因素,针对不同危险因素采取相应的干预,以减少脑卒中高危人群的形成.方法 2012年在在天水地区某社区40岁以上的343名从事较大压力工作的人群,进行了脑卒中高危人群风险筛查,并进行脑卒中危险因素基线分析,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结果 脑卒中1例,占0.292%,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11例,占3.21%,高危人群121例,占35.28%,中危人群41例,占11.95%,低危人群168例,占48.98%.结论 通过对人群的高危筛查,早期识别脑卒中高危人群,针对其危险因素进行健康指导与干预,提高人群的健康意识,控制危险因素,并对不同人群给予长期的社区干预,达到降低脑卒中高危人群的发病率、致残率和死亡率,也为降低我社区居民脑卒中的发生寻找循证依据,以促进居民健康的生活方式提供有利的科学依据及方法.  相似文献   

2.
张海燕  刘彩霞 《职业与健康》2014,(18):2639-2641
目的了解怀柔区脑卒中高危人群的干预效果。方法 2010年12月—2012年8月对怀柔区筛查出的318名45-79岁含有3项以上危险因素社区脑卒中高危人群,实施社区医生制定的个体化随访管理方案,2013年每3个月随访1次,填写社区脑卒中高危人群管理卡,分析干预效果。结果个体化随访管理后,平均血压值呈下降趋势,平均收缩压(SBP)和舒张压(DBP)分别下降3.2、2.4 mm Hg;高血压控制率从56.0%提高到74.5%,干预前后高血压控制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4.139,P〈0.05);医生进行健康教育率均明显提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16.038,χ2=9.365,P〈0.05);高危个体自我危险因素评价及采取的非药物治疗措施无变化。结论在社区中开展脑卒中高危人群个体化管理能够有效降低或延缓脑卒中的发病,在实际工作中应强化健康教育工作,促进高危个体建立良好行为,运用非药物治疗的措施降低或延缓脑卒中发病。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索社区高血压患者管理及高危人群预防的干预模式,控制高血压和预防高血压的发病。方法在社区《居民健康档案》和学校体检的基础上,筛查出高血压患者和高危人员;对高血压患者进行三级管理,对高危人群进行以健康促进为主的综合防制。结果经过两年规范的高血压三级管理及采取健康宣教等干预措施,干预组血压平均控制率达标为42.4%;社区高危人群监测后的血压平均值稳定在正常范围128/79mmHg;青少年对高血压病危害性的认知率有大幅度提高。结论开展高血压三级管理与健康促进和教育相结合的综合干预,是高血压的(治疗)和高危人群的预防应采用的有效措施。实践证明,预防高血压,应从青少年期就开始抓起,这是一个低投入高成效的好方法,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4.
目的通过比较随访及干预前后人群高血压控制率及健康知识知晓变化情况,评估潍坊市城区居民中脑卒中高危人群随访及干预的效果。方法对2014年4月-2015年4月潍坊市城区筛查出的3244例40岁以上脑卒中高危人群进行随访及干预,比较分析随访及干预效果。结果采取随访干预措施后,脑卒中高危人群平均收缩压(SBP)和舒张压(DBP)分别下降3.1mmHg和2.5mmHg;高血压控制率由54.13%提高至81.9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78.038,P0.05);健康教育效果明显提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278.919,χ2=126.370,P0.05)。结论开展脑卒中高危人群随访与干预可以有效降低或延缓脑卒中的发病,加强脑卒中高危人群的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采用便于人群接受的正确方式和方法促进高危人群建立健康生活和行为方式对降低或延缓脑卒中发病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调查分析社区医院对中老年群众开展脑卒中一级预防的状况.方法:通过对社区中老年群众进行健康体检筛查出脑梗死高危人群并建档,对接受综合干预的入选治疗组、未接受综合干预的入选对照组,对比分析治疗组与对照组脑卒中的发病情况.结果:治疗组脑卒中的发病率2.98%与病死率4.26‰;对照组脑卒中的发病率8.78%与病死率14.33‰,治疗组脑卒中的发生率与病死率显著低于对照组.结论:中老年群众脑卒中高危人群的有效干预可以明显降低脑卒中的发生及死亡.  相似文献   

6.
《现代医院》2015,(4):154-156
目的对广东从化市街口街社区脑卒中患者进行高血压患病筛查,调查高血压脑卒中的发病特点及相关因素。方法筛查对象为广东从化市街口街社区常驻人口,通过问卷调查及血压测量随访了解发病情况,并对高危人群进行医学干预。结果通过问卷调查及血压测量随访475例脑卒中患者确诊患高血压病403例,患病率达84.75%。其中男性237例,女性166例,分别各自性别脑卒中患者的84.04%及86.01%,患者血压控制情况普遍较差。结论高血压病是脑卒中的高危因素之一,高血压脑卒中在脑卒中占多数,控制血压有利于降低脑卒中的风险。  相似文献   

7.
社区人群脑卒中危险因素干预研究进展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10  
社区人群脑卒中危险因素干预是减少脑卒中发病率和死亡率的重要方法,目前,针对脑卒中危险因素所采取的干预措施主要包括全人群策略和高危人群策略,笔者就国内外不同社区人群脑卒中干预措施、经验以及干预效果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北京市某社区脑卒中高危人群分布及超重肥胖状况,以明确干预工作的重点,为社区制定脑卒中防治干预策略服务。方法采取随机整群抽样调查的方法对社区50岁及以上本市户籍居民1374人进行问卷调查及体检,然后将调查数据进行网上录入分析。结果 1374名居民中有1129人被评估为脑卒中高危人群,占总人数的82.17%,超重453人,占高危人群总数的40.12%,肥胖453人,占高危人群总数的40.12%,中心性肥胖826人,占高危人群总数的73.16%,超重且中心性肥胖777人,占高危人群总数的68.82%;超重、肥胖男女性别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男性不同年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女性不同年龄组间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60~69岁年龄组超重、肥胖的发生率明显高于50~59岁年龄组。结论社区中老年人群超重、肥胖发生率较高,60岁以上女性超重、肥胖发生率较高,应立足社区卫生服务,从宣传教育和健康促进入手,对高危人群进行体重管理及综合干预,重点关注60岁以上女性,降低或延缓脑卒中发生。  相似文献   

9.
不同危险因素人群的社区脑卒中干预效果评估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评价社区脑卒中干预在不同危险因素人群中的效果。方法1987年在北京和长沙两城市各选择2个不相邻、框架人口约为1万的自然人群,分别作为干预和对照社区,从2个社区35岁以上人群中分别选取2700名既往无脑卒中病史的居民作为队列人群,进行脑卒中危险因素基线调查,两城市共入选干预队列5319人,对照队列5506人。在干预队列,对筛查出的高危对象进行社区干预,对照队列的人群则顺其原有医疗不予干预。干预时间为12年。结果干预队列脑卒中发病的危险比对照队列低22%(HR=0.78,95%CI:0.66~0.92)。无论居民是否有脑卒中的危险因素,干预队列脑卒中发病率都低于对照队列,无论教育水平如何、是否肥胖或超重,脑卒中发病率均有明显降低,但是在男性、吸烟和饮酒者中脑卒中发病率在干预组和对照组比较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干预队列脑卒中死亡率明显低于对照队列(HR=0.27,95%CI:0.17~0.42)。脑卒中死亡率在不同危险因素水平均有明显的降低(P<0.05)。结论经过长期的社区干预,不仅可以降低高危人群脑卒中的发病和死亡危险,无危险因素的社区居民也受益。但是男性、吸烟和饮酒者的干预还亟待加强。  相似文献   

10.
目的通过对企业社区糖尿病高危群体的糖尿病综合干预,探索克拉玛依社区糖尿病综合防治的模式和途径。方法在克拉玛依企业社区测井公司企业职工人群中,选取符合糖尿病高危人群条件的377名企业职工,实施以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为主导的糖尿病综合干预,由经过培训的医务人员对糖尿病高危个体进行体检、相关指标检测和糖尿病防治知识调查。结果干预后企业职工的体质指数、血脂、血糖、血压水平均较干预前下降,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饮酒、饮食偏咸、缺乏体育锻炼、高脂饮食等不良生活方式有了明显的改善;糖尿病防治知识知晓率有明显的提高(P<0.01)。结论企业工会、医疗机构、预防机构、企业基层组织共同合作,建立四位一体的糖尿病防治网,在企业职工人群特别是糖尿病高危职工人群中开展糖尿病健康促进干预活动是预防及控制糖尿病发病危险因素和搞好企业社区糖尿病综合防治工作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开展社区综合防治措施,探索防治心脑血管病的有效途径。方法 在珠海市拱北地区随机抽取2居1村近5000人,以60岁以上老人和心脑血和病患为重点防治对象,开展为期2年的社区综合性防治措施的研究,设相应对照组。结果 经2年的社区综合防治后,试验组≥60岁人群高血压患病率由54.37%下降到45.96%(X^2=4.10,P=0.04);高血压发病率为0.11%,较对照组0.50%低(X^2=12.01,P=0.00);高血压控制率为78.32%,较对照组44.92%高(X^2=31.03,P=0.00)。两组脑卒中,冠心病的发病率,脑卒中死亡专率差异无显性。结论 开展社区综合性防治措施,是防治高血压,脑卒中等心脑血管病的有效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与总结上海市某农村社区脑卒中一级预防方案实施情况,评价其预防效果。方法选取上海市奉贤区某镇约5万名社区自然人群中的本地户籍常驻居民,分别于2008—2010年和2012—2015年对全人群进行脑卒中健康教育,并在50岁及以上的中老年人群中筛查脑卒中高危个体(2轮筛查对象无重复),进行治疗性干预与管理。每2个月随访干预措施实施情况。2008—2015年,动态监测首发脑卒中病例,每年对首发脑卒中病例进行1次审核,并进行脑卒中的分型诊断。通过发病率的动态变化,评价社区脑卒中一级预防方案实施的效果。结果2008—2015年,累计监测总人数42.26万人,男性为20.50万人,女性为21.76万人。第1轮筛查7828人,筛查出脑卒中高危个体2129人,高危率为27.2%;第2轮筛查2877人,筛查出脑卒中高危个体725人,高危率为25.2%。2008—2015年本社区的标准化脑卒中发病率分别为158.1/10万、105.4/10万、86.6/10万、77.6/10万、89.3/10万、77.4/10万、50.7/10万、42.3/10万,除2012年外,整体呈下降趋势(趋势检验P<0.01),各年度男女脑卒中发病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脑卒中发病率随着年龄增长而呈显著上升趋势(趋势检验P<0.001),脑卒中患者的年龄构成在不同性别间存在一定差异,70岁以下各年龄组男性脑卒中患者的构成比明显高于女性患者,而70岁以上各年龄组女性脑卒中患者的构成比则明显高于男性(P<0.001)。脑出血、脑梗死、蛛网膜下腔出血分别占20.76%,75.14%和4.10%。结论实施在生活方式干预和危险因素治疗与控制的基础上,筛查脑卒中高危个体进行治疗性干预的社区脑卒中一级预防方案,能够降低脑卒中的发病率。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运用循证护理模式对脑卒中恢复期患者在社区家庭康复中的干预效果。方法选取80例首发脑卒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常规组和观察组各40例。常规组采用常规社区家庭康复护理方法,而观察组实施循证护理模式,即采用循证护理路径制定出适合患者的最佳社区家庭康复护理方案。评估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的心理状态、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日常生活能力和运动功能,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后的总有效率、生活质量、疾病复发率和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干预后的总有效率高于常规组(P<0.05);观察组干预后的DSI评分、CSS评分、Barthel指数和MAS评分均优于常规组(P<0.05);观察组患者干预后的复发率低于常规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常规组(P<0.05)。结论在脑卒中恢复期患者的社区家庭康复中,实施循证护理模式能够改善患者的心理状况及运动功和日常生活能力,降低复发率,提高患者生活质量;能够增进护患间信任及和谐关系。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运用循证护理模式对脑卒中恢复期患者在社区家庭康复中的干预效果。 方法 选取80例首发脑卒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常规组和观察组各40例。常规组采用常规社区家庭康复护理方法,而观察组实施循证护理模式,即采用循证护理路径制定出适合患者的最佳社区家庭康复护理方案。评估2组患者干预前后的心理状态、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日常生活能力和运动功能,比较2组患者干预后的总有效率、生活质量、疾病复发率和护理满意度。 结果 观察组干预后的总有效率高于常规组(P<0.05);观察组干预后的DSI评分、CSS评分、Barthel指数和MAS评分均优于常规组(P<0.05);观察组患者干预后的复发率低于常规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常规组(P<0.05)。 结论 在脑卒中恢复期患者的社区家庭康复中,实施循证护理模式能够改善患者的心理状况及运动功 和日常生活能力,降低复发率,提高患者生活质量;能够增进护患间信任及和谐关系。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早期干预对预防肩手综合征发生的作用。方法选择2012年1月以来我院收治的86例脑卒中急性期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为中重型)为研究对象,在治疗早期对患者实施护理干预。结果通过早期干预,患者获得满意的治疗效果,肩手综合征发生率明显降低。结论脑卒中患者早期干预可减少肩手综合征发生。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6.
脑卒中亲属防治知识知晓现状调查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脑卒中是危害人类健康的主要疾病,其治疗目前还没有十分可靠的方法,但人群的防治知识水平直接影响着其发病率和治疗效果,为此,对脑卒中亲属的防治知识知晓现状进行了调查,并提出了改进措施。方法 选取4所不同级别的医院,对陪同前来就诊住院患者的亲属进行“脑卒中知晓”调查,调查采用答卷或提问的方式,当场独立完成,调查资料使用显著性检验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 调查发现脑卒中患者的亲属对脑卒中的危险因素,早期症状和需紧急治疗认识不足,其知晓率同年龄、职业、文化程度、医院级别、被调查者同患者的关系等均密切相关,经统计学处理有显著意义。结论 脑卒中患者亲属的“脑卒中知晓”程度和健康教育密切相关。因此加强健康教育,是搞好脑卒中防治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17.
鲁笳 《健康研究》2013,(3):163-165
目的探讨社区高脂血症人群的早期健康干预的效果与意义。方法将本社区高脂血症患者30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在健康知识问卷调查基础上制定健康处方,进行健康干预;而对照组只进行常规健康教育。两年后对两组患者进行疗效评估。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血浆总胆固醇、甘油三脂、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空腹血糖、收缩压、舒张压、体质指数、腰围等测值干预后与干预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上述各指标测值观察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冠心病、心原性猝死、心肌梗死、脑卒中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脂血症人群早期健康干预可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8.
我国三城市社区人群开展干预9年脑卒中死亡率的变化   总被引:22,自引:2,他引:20  
目的探索适合国情的社区人群降低脑卒中发病率和死亡率的有效预防措施。方法在脑卒中高发城市北京、上海、长沙三个市区约 30万人群中开展社区综合性干预研究 ,其中约半数设为对照人群。结果开展加强干预 9年 ,干预社区男性脑卒中死亡率下降了 49.5% ,女性下降了 1 6.0 % ;男女合计年龄调整死亡率下降了 53.6%。同期对照社区男女死亡率也分别下降了 1 7.6%和 34.4%。干预社区 9年平均死亡率为 99.3/ 1 0万 ,对照社区为 1 1 6.1 / 1 0万 ,统计学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 (P<0 .0 1 )。在干预社区 50岁以上高龄组死亡专率逐年下降的同时 ,35~ 45岁组死亡率却显示出上升趋势。结论在人群中开展经常化的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活动 ,同时采用积极控制高血压为主的干预措施可明显降低脑卒中的死亡率  相似文献   

19.
张万青  龚小玲 《现代保健》2014,(21):117-119
目的:探讨采取良姿位摆放对脑卒中急性期偏瘫患者偏瘫肢体痉挛的影响。方法:将100例脑卒中急性期偏瘫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0例。两组均予神经内科常规处理及针灸、康复训练等综合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加上良姿位摆放,护理4周后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护理后,观察组上、下肢肌张力评级情况均优于对照组,其中0级、2级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Barthel指数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脑卒中急性期偏瘫患者采取良姿位摆放,可明显控制患者瘫痪肢体肌张力的增高,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