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 局部恶寒是指人体某个局部自觉异常恶寒怕冷,如风冷直入,喜裹衣重裘,虽盛夏酷暑也如故,而其他部位则正常。局部恶寒或由于阳虚阴胜,或由于风寒痼冷、痰饮寒湿、气滞瘀血等郁遏阳气而致,阳虚则无以温煦,阳郁则无以敷布,即叶天士所称“阳失流行”也。治则:阳虚当湿振阳气,阳郁宜宣通调畅,如  相似文献   

2.
导师吴生元教授,秉承家学,从事医学教育和临床医疗四十余载,认为阳虚发热的治疗以温阳散寒、交通心肾,扶正驱邪为主,其方法独到,现介绍如下。1脾肾两虚为病机关键阳虚发热属内伤发热范畴,内伤发热的病因与劳倦、饮食、情志、瘀血、湿热诸因素有关,病程迁延缠绵,脏腑阴阳气血失调,不易治愈。所谓阳虚发热,系因多种原因造成阳气不足,或寒证日久伤阳,或误用、过用寒凉,造成人体阳气的损耗,阳虚则易生寒,肾阳虚衰,阴寒内盛,阳气虚不能固守于内,阴寒盛而遏阳于外而表现为发热,《景岳全书·火证》说:“阳虚者,亦能发热,此以元阳败竭,火不归原也”…  相似文献   

3.
介绍运用温阳补肾法治疗阳虚不寐的经验。认为阳气不足或阳浮可导致心神失养而不寐,症状为夜寐困难、欲寐而不深、恶梦较多等,方予金匮肾气丸或右归丸等温补阳气。并举验案3则。  相似文献   

4.
通过个人多年临床研究和对经典与文献的分析,笔者提出阳气是人体健康的根本,先天阳气不足和后天阳气的虚衰是肿瘤发生的启动因素。阳气虚损容易产生内寒,或者阳虚而外寒内袭,久居不去,而致气血运行或脏腑功能受阻,凝聚而为积,导致肿瘤的发生。因此,阳虚导致寒凝成积是肿瘤发生的根本病因,温阳散寒法是肿瘤的重要治法。  相似文献   

5.
林寿明 《陕西中医》2000,21(4):190-190
<正> 中医认为汗是人体五液之一,是阳气蒸化津液而来。“汗发阴而出于阳,此其根本”。自汗为阳虚,盗汗为阴虚,阳虚者为卫阳不能卫外,阳虚者为营血有热,或血中有伏火,火炎于内,寐则阳气入于阴分,营阴被扰而不内守,故寐则汗出于表。自汗之症,一般治用牡蛎散、玉屏风散。前者是补卫而敛其阴液,后者着重补气固卫。而当归六黄汤则重于滋阴清热而兼固表止盗汗,一般医者均知选用,自无可议之处。 新近治一盗汗病人,男性,有肺结核病史,就诊前,曾  相似文献   

6.
老年便秘证治浅谈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袁静 《光明中医》2004,19(3):31-32
便秘属大肠病变,与五脏六腑有着密切的关系。老年便秘主要是由肾阳虚衰,阴寒凝滞胃肠;脾肺气虚,大肠传导无力;血阻阴亏,肠道无以滋润和积热伤津,导致胃肠燥热。肾阳虚衰,阴寒凝滞:肾主二阴、司:便,其对大肠传导功能的影响,主要是通过肾之阴阳相互维系来实现的。老年肾亏或久病伤肾,阳气不足,温煦无权,寒自内生,凝结肠胃,传导无力,津液不行,而引起排便困难。《景岳全书·秘结》篇云,“凡下焦阳虚,则阳气不行,阳气不行则不能传送而阴凝于下,此阳虚阴结也”。说明由于阳虚,气不得行,阴寒凝于下焦而引起的肾虚便秘。临床见大便艰涩,排出困难或但…  相似文献   

7.
阳虚发热泛指阳气虚衰而致的虚热。肾阳虚衰,火不归源可致发热;劳倦内伤,脾胃气虚亦可致虚热,二者均可谓阳虚发热。本文所述主要为前者之阳虚发热,即真寒假热证,或称阴证似阳。因其有四肢厥冷之特点,故亦称阴厥、寒厥。此证临床多见于病情复杂、病势危笃的阶段。  相似文献   

8.
高辉远教授应用温药经验解放军305医院(100017)吴登山关键词温药,温阳,高辉远高辉远教授认为阳虚是机体阳气虚损、机能减退或衰弱、热量不足的一种病理状态。临床多表现为阳气不足、阳不制阴、阴相对亢盛的虚寒症。形成阳虚的主要原因多由于先天真赋不足或后...  相似文献   

9.
抑郁症起因若是各种因素致阳气损耗,或抑郁症初期非阳虚症状但抑郁症日久,病机演变,损耗阳气可呈现阳虚症状等均可按照阳虚症状分证论治。然而,抑郁症的分证论治很少涉及阳虚证型,更具体细微治疗的方药也是缺乏统一有效的标准用于指导临床。文章旨在通过查阅、分析、和总结古今文献关于温阳法具体治疗抑郁症的原因和临床研究资料,对温阳法具体治疗抑郁症进行回顾总结和归纳。期望从五脏阳虚角度论治抑郁症,将能进一步推动当前治疗抑郁症和今后抑郁症的深远研究。  相似文献   

10.
"六虚"概念及其相互关系考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孙广仁 《中华中医药学刊》2004,22(10):1781-1782
讨论了精虚、血虚、津亏、气虚、阴虚、阳虚的概念、主症及其相互关系,提出了此“六虚”都是相对独立的概念,有相对独立的临床表现。阴虚、阳虚、阴阳两虚都属气虚范畴:阴虚实为阴气不足,而非精虚、血虚或津液不足;阳虚实为阳气亏虚,而非气虚;阴阳两虚有偏于阴虚或阳虚的不同,若阴阳两虚是对等的,即是气虚;气阴两虚和气阳两虚在理论上是悖论,不可用于临床疾病的病机和证候的表述。  相似文献   

11.
讨论了精虚、血虚、津液不足、气虚、阴虚、阳虚的概念、主症及其相互关系,提出了此"六虚"都是相对独立的概念,有相对独立的临床表现;阴虚、阳虚、阴阳两虚都属气虚范畴:阴虚实为阴气不足,而非精虚、血虚或津液不足;阳虚实为阳气亏虚,而非气虚;阴阳两虚有偏于阴虚或阳虚的不同,若阴阳两虚是对等的,即是气虚;气阴两虚和气阳两虚在理论上是悖论,不可用于临床疾病的病机和证候的表述.  相似文献   

12.
咳嗽并见背冷症者在临床中较为常见,临床主要表现为咳嗽,或伴咽痒,同时伴有背部两肩胛骨之间,如巴掌大小部位,怕冷怕风,受凉致咳,喜温覆,得温则咳缓。常因阳虚、寒饮、湿热等病因参与致病或相兼为病。病机或为外感、内伤之寒邪损伤肺脾之阳,阳虚失于温煦,而见背冷;或为阳虚失于健运,水湿停留,聚而成饮,寒饮内伏而阳气不达,而见背冷;或为外感、内伤湿热阻遏中焦,气机郁滞,阳气失于布达,而见背冷。病位主要在肺,兼及脾、胃等脏腑,病性多为虚实夹杂。临床治以宣肺止咳,兼以补益肺脾、温阳化饮、清热化湿等为法,重视"肺脾同治",常取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13.
<正>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多见肢体疼痛麻木、四肢不温,主要病机早期以气虚、阴虚、阳虚失充为本,以瘀血、痰浊阻络为标。而在晚期阳虚络瘀和阳郁络瘀证甚为常见。温阳止痛、通阳止痛、温通止痛法用于临床,每获良效,温通止痛法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体会如下。1阳虚致痛,虚痛,温阳止痛张景岳在《类经附翼·大宝论》中指出"可见天之大宝,只此一丸红日;人之大宝,只此一息真阳"。说明阳气为一身之宝,是机体活动的原动  相似文献   

14.
徐航  郑曙光  柴丽 《河南中医》2010,30(11):1132-1133
传统认为中医的汗证包括自汗、盗汗,以阳虚、阴虚者多见。而现代人生活方式的改变,加之抗生素、激素及苦寒类中药的滥用,极度损伤人体阳气,阳气亏虚,失于固摄,所以由于阳虚导致的汗证并不少见。临床上对于阳虚汗出者,法以温阳固摄止汗,阳气充足则虚汗自敛,而药用附子者,多验。  相似文献   

15.
糖尿病阳虚枢机不利探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唐咸玉  周泉  朱章志 《中医杂志》2006,47(12):886-887
通过文献研究及临床实践总结,认为阳气虚损在糖尿病发病过程中起重要作用。阳气易虚,阳虚致消枢机不利,阳气失用。提出阳虚枢机不利为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的基本病机,并贯穿于糖尿病之始终。临床治疗糖尿病不能拘泥于养阴清热之陈规,当以温补脾肾之阳(气)、和畅枢机为基本大法,视病情或单用或合用,灵活变通,有的放矢。在治疗过程中要以顾护患者的阳气为要,方能达到“治病必求于本”之目的。  相似文献   

16.
<正>背寒是临床常见症状之一,其成因有外邪入侵,如风寒之邪伤人阳气,阳气被遏不得宣发而成外感背寒;有正虚邪实,如内有饮寒为犯成为饮证背寒;或素体阳气虚衰或他病而致阳气虚弱而成阳虚背寒等。试将背寒辨证论治经验介绍如下。1外感风寒,卫阳被遏背部为太阳经主循部位,风寒之邪外袭肌表,使卫阳被遏,腠理闭塞,营阴郁滞,经脉不通,故见背寒。如治张某,女,28岁,自述晨起洗头后,未及时吹干,骑车上班途中感受风寒而出现发热、恶寒,背  相似文献   

17.
文章介绍了杨志敏教授从阳气升降相因论治阳虚头痛的经验.杨教授认为阳虚头痛的病机为阳虚寒凝,脑府失养.可从阳气的升降相因论治,在治疗上注重扶阳抑阴,运转枢机,引导气机升降,顾及阳气圆运动中气机的升降协调,用药上必须重视阳气的升发、沉降和中焦阳气枢转三个环节.  相似文献   

18.
从"湿胜则阳微"论阳虚质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阳虚质是一种基本的中医体质类型,它是个体在形态结构、生理功能和心理特征方面的固有特质。古代医家常将阳虚质称为“阳虚之体”、“阳气素虚”、“阳气素弱”、“阳虚之质”、“阴脏人”、“阴盛阳虚之质”、“阳虚禀质”、“素体阳虚”、“阳气素不强”、“阴盛之体”、“阳  相似文献   

19.
从阴阳二气,阳主阴从;阴阳二气,尤重阳气;阳气之中,肾阳为本;易损难复,惟此阳气;治寒以热,温补阳气;阳虚易辨,阴火难识6方面小结王自立主任医师独特的学术思想,指出对于阴阳二气,尤重阳气,因为阳主阴从,阳气之重要,犹如太阳与天体的关系,不可或缺,是生命的根本和动力,但其特性却是难得而易失,易失而难复,故临证之际时时顾护阳气,形成了独特的温阳思想。  相似文献   

20.
一、中医药疗法 中医认为,阳气不足的人很容易感觉寒冷。经云“阳虚则内寒”,表现在身体上就是御寒能力差,即使穿得比别人多仍然手脚冰凉。有的人腹部对温度非常敏感,容易因降温而腹泻或关节疼痛,女性甚至会出现痛经,这些都是阳虚的表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