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管村 《养生月刊》2006,27(3):248-248
用尽全身力气声嘶力竭地长啸,我国早在魏晋时代就把它当作健身活动而十分盛行,历史上的杰出人物诸葛亮、陶渊明、苏东坡、岳飞、嵇康等,都喜欢长啸这一活动,长啸对于他们满怀激情地抒发壮烈情怀、踌躇满志的凛然浩气,起着重要作用。长啸对人体可以达到“表里俱济”、“体气平和”的锻炼目的,还能调气、生气、运气、养气。如果持之以恒,长期坚持,可增强体力,健壮肺腑,特别是对气虚体弱的老人,有怡神之效。现代医学证实,长啸是有节奏地进行体内按摩,也是一种音乐锻炼方式,它能扩大肺活量,增加肺通气量。人的肺泡有3亿多个,肺泡表面积13万平方…  相似文献   

2.
1 富“气血”,重在“气”马王堆帛书《足臂十一脉灸经》和《阴阳十一脉灸经》记载了11条“脉”。“脉”本字为“爬”,据《说文解字》,“爬”,血理分行体者,显指血管。当时,人们对“气”也开始有所认识,并用其解释某些医学问题。如《脉法》中,加补记的原及共三个“气”字,第一个“气”字用于“气也者”句中,系对“气”的变动作一概括性的说明。第二、第三个“气”字用于“(气)上而不下”、“气出郗与肘”句中,方对“气”作具体化的描述,参考马继兴的注释,认为此“气”原指“厥  相似文献   

3.
目的:基于《黄帝内经》“气”理论,探讨桥本甲状腺炎的发生发展中患者机体“气”的失调,从调气出发,总结治疗桥本甲状腺炎的思路、方法。方法:围绕桥本甲状腺炎的中医治疗,通过查阅前辈医家的著述及经验,浅述对《黄帝内经》“气”理论相关内容的理解,总结归纳《黄帝内经》“气”理论对桥本甲状腺炎防治的意义。结果:《黄帝内经》“气”理论包罗万象,在外可包括天地自然之气、药食之气、化生贼邪之异气等;在人体内可包括脏腑藏化之精气、御邪守正之神气、周流不息之脉气等,各气之间脉脉相通,“百病生于气”,百病治于气。近年来,桥本甲状腺炎的发病率日益攀升,该病患者周身存在着各种广义上的“气”失调,故而从“气”的角度论治桥本甲状腺炎,包括谨和药食五味、顺应时令天气、平调五运脏气周流、扶正气逐邪气、调摄脉气、怡养神气等。结论:中医调气是在整体观指导下的动态调节稳态的方法,结合《黄帝内经》中“气”的理论,探讨桥本甲状腺炎的预防调护,对桥本甲状腺炎的防治具有指导意义,值得研究与推广。  相似文献   

4.
“气一元论”作为统筹中医各学科发展的主要根基,是中医学者必不可缺的重要指导思想。对它的有效阐释及深入研究亦成为揭示经络可视化研究的关键桥梁。故本文基于“气一元论”探究经络中“气”之体现,认为经络实质仍以“气”为主,但有“气本、气动、气化”之区别,在经络学理论、脉诊、经络治疗等方面中得以体现。全文旨在强调现代经络学发展应以中医思维为主,应立足于经脉中“气”为中心,并进行理论阐释,同时对“气本、气动、气化”的本质研究提供中医理论佐证和启示。  相似文献   

5.
针刺治病,以理、法、方、术为原则。以“气至”为目的,从而达到治疗效果。笔者通过一阶段的临床摸索,总结出“滞针术”与“震颤针法”,确能使“气至”、“气速”,“气至病所”,对某些疾病“有效”、“效速”。现介绍于下,以抛砖引玉。  相似文献   

6.
中医对慢性肾炎的研究,着重水肿证探讨。水肿是机体水液气化失常的表现。水与气有密切关系。气行则水行,气停则水聚。中医文献对水病论述多强调气的因素。如《金匮要略》把水肿命名为水气,突出气在水肿病理上的重要作用,并提出“转大气”为气分病水肿的治则,开水病从气论治先河。张景岳提出“水气本为同类”、“气化水自化”、“水不能化,因气之虚”的观点,治疗上倡言“凡治肿者,必先治水。治水者,必先治气”。唐容川亦认为:“气与水本属一家”、“病气即病水”、“治气即是治水”。中医关于水与气的理论,不但对指导水肿证治有重要意义,亦为中医研究慢性肾炎提供了重要依据。现试从理论、临床两方面对气与慢性肾炎证治关系进行初  相似文献   

7.
《管子》一书继承并发展了老子“道一元论”思想,吸收庄子“道”“气”一体思想,提出了“道-气”一元论宇宙观,即《管子》“气一元论”;进而分气为“精”(清气)与“形”(浊气)。“道-气一元论”思想对《黄帝内经》理论建构有着直接影响,主要体现在对“天地生人,以成其形”思想的影响,对阴阳理论的影响,对精、气、神理论的影响,以及对形神一体观的影响四个方面。  相似文献   

8.
“到气才可清气”是著名温病学家叶天士对温病气分阶段提出的总的治疗原则。现将笔者对“到气才可清气”的认识简述于下: 一、“到气才可清气”的指导思想综观《外感温热篇》叶氏对温病的治疗,处处体现了“透邪达表”的精神,如温邪初入营,“犹可透营转气”;邪在气分流连,可“冀其战汗透邪”;邪留三焦,“犹可望其战汗之门户”;邪入膜原,应“急急透解”;邪虽入里,“热未伤津,犹可清热透表”等等。可以看出,叶氏  相似文献   

9.
我对《内经》钻研不深,但在25年的教学过程中,发现了一些问题,这里略举数例,谈一些看法,不当之处,望指正。一、气味与精形气化《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水为阴,火为阳。阳为气,阴为味。味归形,形归气;气归精,精归化;精食气,形食味;化生精,气生形;味伤形,气伤精;精化为气,气伤于味。”每次在课堂上念完这段原文,总是全堂哗然。因为听来象绕口令。各家注释对文中的“气”字都解释为“元气”、“真气”、“阳气”、“气化功能”,虽说法不同,而均指人体之气。惟马莳认为文中的“气”字包括两种含义,即食物之气与人体之气。细味原文结构,联系上下文义,我认为马莳的看法是正确的。原文先提出“阳为气,阴为味”,把“气”与“味”作为阴阳相对的两  相似文献   

10.
“气至”一词首见于《内经》。《灵枢·九针十二原》说:“刺之而气不至,无问其数,刺之而气至乃去之,勿复针……刺之要,气至而有效,效之信,若风之吹云,明乎若见苍天。”这说明针刺时“气至”的重要和它与疗效的关系。在《内经》中“气至”又称为“得气”。后人对“气至”的理解有所不同。本文从四个方面进行初探。一、古代对“气至”的解释  相似文献   

11.
望诊是医生运用视觉观察病人全身和局部的神、色、形、态的变化 ,但笔者认为这仍不够 ,还应当将望“气”结合进去 ,只有这样才能大大地提高诊断和预测的正确率。下面笔者从望“气”的重要性、望“气”的方法、“气”的分型及临床意义等三个方面分述如下。望“气”的重要性《素问·宝命全形论》曰 :“人以天地之气生”。“人之生 ,气之聚也 ;聚则为生 ,散则为死”(《庄子·知北游》)。所以若能观察到这“气”的聚与散、清与浊等等 ,对了解人的生与死、未病与已病等都有极其重大的现实意义。气与形、色关系密切 ,气为本 ,气充形而形载气 ,气足…  相似文献   

12.
“气”这一概念,属于古代哲学范畴。从“气”的最原始概念来看,首先是物质,是古代人们对自然物质的抽象概括。笔者从下面四个方面,对“气”的物质概念,做一论述,供读者参考。一、关于“气”的原始物质概念“气”的最初概念,指的是天空中的云气,地上的风气,还有与呼吸相关的自然大气。《说文》谓:“汽,云气也,象形。”可见,“气”是古人对自然现象的一种朴素认识。  相似文献   

13.
“气”对人们来说,是最熟悉的概念了。当然,一般人们心目中的“气”,自然只会是生活中的“空气”、“氧气”、“水蒸气”等等,因为这些气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但你知道中医所说之“气”是指什么吗?  相似文献   

14.
我是天津大沽化工有限责任公司离退休职工管理处干部."仰啸操"是我为疗养我的颈椎病而摸索、创编的.即在"引颈长啸"中,一边做"引颈"操,一边进行"长啸"(即放开喉咙,倾丹田之气,像戏曲演员"吊嗓儿"练功似的高喊"啊→依→呜").二者问起着互补、促、调的作用."仰啸操"的特点集"扭、摆、推、伸、拉、摇、转、仰、甩、压"于一身,多年来既治好了颈椎病,又强健了我的体魄."仰啸操"动作柔中有刚,并不剧烈,是一种中老年人比较容易接受和掌握的活动方式.  相似文献   

15.
“百病生于气”首见于《黄帝内经》,这五个字提纲挈领、言简意赅,阐述了诸多疾病与“气”的关系,指出疾病的发生发展和气都有相当密切的联系,“气”贯穿于疾病的始终。由此及彼,气在脾胃病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同样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百病生于气”这一观点对脾胃病的治疗具有重要的临床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6.
<正> 朱丹溪对气、血、痰、郁病机之阐述,有其独到之处,故有“丹溪论杂证,以气、血、痰、郁为纲”之说,从郁证言,有气、血、痰、热、湿、食六端对临床颇有启发,现将痰郁辨证应用心得略述管见. 一、痰与气:丹溪曰:“痰因气滞而聚.”“痰者凝清气升降,滞气而不利.”“气结则生痰,痰盛则气愈结.”其论治法:“善治痰者,不治痰而治气,气顺则一身之津液亦随之而散矣”.“调气必先豁痰”.“调气为先,  相似文献   

17.
33.中医学中“气”的基本含义? 在中医理论中,“气”的基本含义是物质。即“气”是构成人体的基本物质;也是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物质基础。前者指的是人体形体的构成源于“气”,后者指的是人体生命活动的维持也依赖于“气”。这是“气血津液”学说对于“气”的一般解释。 34.为什么说“气”的基本概念是物质? “气”这一概念,最初仅是古人对自然现象的一种直观认识。古人发现天上  相似文献   

18.
一、前言藏象学说,是组成祖国医学理论体系的基础部份,而三焦问题又是藏象学说的中心问题。祖国医学对人体的生理概念,“气”是维持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因素,庄子知北遊篇:“人之生,气之聚也,聚则为生,散则为死。”难经:“气者,人之根本也,根绝则茎叶枯焉。”张景岳总论气理:“……血无气不行,血非气不化,故经曰,血者神气也,然则血之与气诚异名而同类,而实惟气为之主。”均说明了“气”的重要意义。三焦便是作用于“气”的物质运动的一个器官,所以难经有“三焦主持诸气。”“三焦为水谷之道路,气之所终始也。”的记载。据此,它在机  相似文献   

19.
气血学说是祖国医学理论中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气”与“血”不但是决定人体生命存在和维持机体正常功能活动的物质基础和体现,而且,通过“气、血”的变化,也正确地反映出机体病理变化的规律。因此,它为历代医家所重视,本人通过几年来对气血学说的学习和临床实践,现就祖国医学中的“气”和“血”的应用,谈谈自己的一些看法。一、关于气血学说中的“气”祖国医学关于“气”的论述,早在公元前的《黄帝内经》中就有了较详细的记载,如真气、邪气等……,而后世医家在此基础上,又有了新的发挥,对“气”有了较详细的论  相似文献   

20.
气的实质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文花 《中医药学刊》2005,23(8):1438-1440
“气”是中医学中常用的基本名词之一,其概念复杂多样,因而往往含混不清,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对中医理论及思维方式的阐述和理解。从气的概念、气的生成、气的生理功能、气的分类几个方面.就中医学中气的实质问题进行了探讨,得出“气”是中医对人体机能的称谓,“气”是能量的代名词,气的实质应该是能量的结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