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0 毫秒
1.
大豆异黄酮类对体外培养大鼠成骨细胞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邹海滨  苏宜香 《营养学报》2002,24(3):260-264
目的 : 探讨大豆异黄酮类提取物预防骨质疏松症在细胞水平的作用机制。方法 : 以经口给予大鼠大豆异黄酮类提取物后分离的血清作为干预物 ,加入新生 SD大鼠颅骨分离培养的成骨细胞 (OB)中。以噻唑蓝 (MTT)比色法检测细胞增殖情况 ;用对硝基酚磷酸盐法测定 OB碱性磷酸酶 (ALP)活性、用放免法测定 OB骨钙素 (BGP)含量 ,以反映 OB的分化状况 ;酶联免疫(ELISA)法检测 OB分泌细胞因子 IL-6的水平。。结果 : 以大豆异黄酮类提取物灌胃的大鼠血清可使体外培养大鼠成骨细胞 MTT吸光值明显增加 ,成骨细胞 ALP活性显著升高 ,成骨细胞BGP分泌显著增加 ,而其对 IL-6的分泌无明显影响。结论 : 大豆异黄酮类提取物可明显促进体外培养的大鼠成骨细胞增殖和分化 ;对骨吸收似无明显影响。推测大豆异黄酮类对骨质疏松的预防作用机制是促进骨细胞的增殖和分化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大豆异黄酮对体外培养大鼠成骨细胞骨形态发生蛋白2(BMP2)表达的影响.方法制作新生大鼠颅骨成骨细胞体外培养模型,用不同浓度的大豆异黄酮刺激分离培养的大鼠成骨细胞,提取细胞总RNA,RT-PCR扩增BMP2基因cDNA,同时扩增β-actin cDNA作为内对照,扫描RCR产物电泳照片,计算BMP-2/β-actin cDNA的积分吸光度比值,推算BMP2基因相对表达水平;并通过免疫组化方法观察成骨细胞BMP2的表达,用HPIAS-2000图象分析仪对各组表达进行定量分析.结果大豆异黄酮增加体外培养成骨细胞BMP2的水平,并且在基因转录水平促进大鼠成骨细胞BMP2表达,呈剂量-效应关系(P〈0.01).结论大豆异黄酮对成骨细胞形成BMP2表达有显著促进作用.提示大豆异黄酮促进成骨细胞增殖、分化的作用可能与通过增加BMP2基因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3.
大豆异黄酮对成骨细胞生长因子表达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大豆异黄酮对成骨细胞胰岛素样生长因子 -1(IGF -1)表达的影响。方法 体外培养新生大鼠颅骨成骨细胞 ,然后用塞唑盐 (MTT)法测定大豆异黄酮对成骨细胞的增殖作用 ,过氧化物酶标记的链霉卵白素(SP)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试剂盒检测IGF -1抗体表达 ,用原位杂交方法检测IGF -1mRNA基因表达 ,用HPIAS -10 0 0图象分析仪对各组表达进行定量分析。结果 大豆异黄酮培养的大鼠第 3代成骨细胞的IGF -1抗体和IGF -1mRNA呈阳性表达 ,并显著高于阴性对照组 (P <0 0 5) ,阳性细胞胞浆呈棕黄色阳性表达。结论 大豆异黄酮可通过促进大鼠成骨细胞IGF -1分泌而影响成骨细胞形成。  相似文献   

4.
鸡冠花黄酮类对成骨细胞增殖和TGFβ1的作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讨鸡冠花黄酮类化合物对体外培养大鼠颅骨成骨细胞增殖、分化和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表达的影响作用,为临床骨质疏松症的预防和治疗提供参考。方法 提取新生大鼠颅骨成骨细胞制作体外培养模型.然后用噻唑盐(MTT)法测定鸡冠花黄酮类化合物对体外培养成骨细胞的增殖作用,氨基安替吡啉测酚法测成骨细胞内碱性磷酸酶(ALP)活性,SP免疫组化法研究鸡冠花黄酮类化合物对成骨细胞TGFB。表达的影响。结果 鸡冠花黄酮类化合物可以促进体外培养大鼠成骨细胞的增殖,并显性促进成骨细胞分化。对第3代成骨细胞TGFβ1。表达进行图像分析,培养3d,鸡冠花黄酮类化合物剂量在0.5以上组TGFβ1表达阳性,培养5d,所有实验TGFβ1均表达阳性促使成骨细跑合成TGFβ1的免疫组化阳性表达。结论 鸡冠花黄酮类化合物可以提高成骨细胞的增殖和分化,并有促进分泌TGFβ1的功能.对于预防骨质疏松症的发生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5.
鸡冠花黄酮类对成骨细胞矿化和IGF-1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通过研究鸡冠花黄酮类化合物对成骨细跑体外培养矿化作用和IGF -1表达的影响 ,探讨鸡冠花黄酮类化合物对大鼠成骨细胞的作用机理。方法 体外培养新生大鼠颅骨成骨细胞 ,茜素红染色方法 (ARS)研究对成骨细胞矿化的影响 ,SP免疫组化方法测定成骨细胞中IGF -1的表达情况 ,用HPIAS -10 0 0图象分析仪对各组表达进行定量分析。结果 鸡冠花黄酮类化合物促进大鼠成骨细胞矿化结节形成及IGF -1阳性表达 ,鸡冠花黄酮类化合物组的IGF -1平均光密度都显著高于阴性对照组 (P <0 0 5)。结论 鸡冠花黄酮类化合物可增强新生大鼠成骨细胞矿化和IGF -1的表达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hMSCs)在体外诱导培养分化为成骨细胞的方法,并研究其生物学特性。方法采用成年人hMSCs传代培养2~3代,经条件培养液诱导培养后,进行形态学观察及MTT实验,RT-PCR分析,蛋白质印迹实验,茜素红染色方法分析细胞矿化作用,碱性磷酸酶(alkaline phosphatase,ALP)活性,骨钙素(osteocalcin,OCN)、RUNX2和BMPR2的检测。结果 hMSCs细胞,在诱导培养条件下,细胞碱性磷酸酶ALP活性明显增高,并出现了矿化结节。经过体外成骨诱导的hMSCs表现出增殖、聚集、结节和矿化期的阶段性形态特征。在矿化期骨钙素mRNA OCN表达升高,RUNX2和BMPR2蛋白表达增高。结论 hMSCs易于体外分离培养及扩增,体外成骨定向诱导的hMSCs具有典型的成骨细胞的形态和功能性特征,可以定向分化为成骨细胞。  相似文献   

7.
全反式视黄酸对新生鼠头盖骨成骨细胞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支会英  李恩  张建 《营养学报》2001,23(2):167-169
目的 : 探讨全反式视黄酸 ( ATRA)对体外培养的新生大鼠成骨细胞增殖与分化的影响。方法 : 从新生大鼠颅骨分离出成骨细胞 ,细胞增殖实验采用噻唑盐 ( MTT)比色试验法 ;细胞分化实验采用氨基安替比林法 (金氏法 )测定碱性磷酸酶 ( ALP)的活性 ,并用免疫细胞化学法检测细胞周期调控蛋白 Cyclin D1表达的影响 ,研究 ATRA对成骨细胞代谢的影响及部分作用机制。结果 : 培养液中加入 1 0 -5、1 0 -6、1 0 -7、1 0 -8和 1 0 -9mol/L ATRA培养 72 h对成骨细胞有促细胞增殖作用 ,而 1 0 -5、1 0 -6、1 0 -7mol/L的 ATRA在 2 4、48、72 h均能显著促进成骨细胞分化 ,免疫细胞化学染色 Cyclin D1蛋白表达降低。结论 : ATRA对成骨细胞具有促增殖和诱导分化作用 ,细胞周期调控蛋白可能在 ATRA诱导成骨细胞增殖和分化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锌对成骨细胞增殖、分化、矿化活性的影响。方法:采用MTT法研究锌对成骨细胞增殖活性的影响;采用碱性磷酸酶测定法以及大鼠I型胶原蛋白(Col I)酶联免疫分析法研究锌对成骨细胞分化活性的影响;采用细胞钙茜素红染色法观察不同浓度的锌培养液作用成骨细胞后结节的数量,探讨锌对成骨细胞矿化活性的影响。结果:不同浓度的ZnCl_2培养液均具有促进成骨细胞增殖的作用(P0.05;P0.001);ZnCl_2浓度为1μM的培养液对成骨细胞的分化无影响,而ZnCl_2浓度为5μM和25μM的培养液具有促进成骨细胞分化的作用(P0.05;P0.001),各浓度的ZnCl_2培养液均提高了成骨细胞中Col I的水平(P0.001);不同浓度的ZnCl_2培养液作用于成骨细胞后,细胞内桔红色阳性结节的数量明显增多。结论:锌能促进成骨细胞的增殖、分化、矿化,从而促进骨形成过程。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贫铀(depleted uranium,DU)对体外培养大鼠成骨细胞(osteoblast,OB)的毒性损伤作用,为DU对骨损伤防治提供依据。[方法]分离并培养原代成骨细胞,分别给予不同浓度(0.00195~0.0312mg/ml)的DU溶液,噻唑蓝(MTT)法检测细胞增殖率以观察DU对OB增殖的影响;对硝基苯磷酸二钠盐(PNPP)法测定细胞裂解液中碱性磷酸酶(ALP)活性以观察DU对OB分化能力的影响;矿化结节形成能力和面积测定以观察DU对OB矿化能力的影响。[结果]DU处理组OB增殖率、ALP活性均呈不同程度降低,且随着DU染毒剂量的增加和时间的延长,DU对OB增殖率和ALP活性的抑制作用更加明显,其中0.0078、0.0156、0.0312mg/ml等染毒剂量组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JP<0.01)。此外,DU可明显抑制OB矿化结节形成能力,0.0039、0.0078mg/ml剂量组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DU在体外可以抑制OB增殖、分化和矿化能力,对OB的骨形成能力有明显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铅对乳鼠颅骨成骨细胞增殖分化的增响,以期阐明铅对儿童骨骼发育的毒作用机制。方法分离并培养原代成骨细胞,加入不同浓度Pb(Ac)2,培养72 h,用MTT法检测成骨细胞增殖作用;用对-硝基苯磷酸盐(pNPP)法检测碱性磷酸酶(ALP)活力。结果在Pb(Ac)2≥50μmol/L时,成骨细胞增殖功能明显下降;在Pb(Ac)2≥0.5μmol/L时,成骨细胞分化水平降低。结论铅对成骨细胞有毒性作用,影响其增殖和分化,且对ALP损害更显著,可能是铅影响骨骼发育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1.
氟化钠对乳鼠成骨细胞c—fos,c—jun基因表达及细胞增殖?…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3  
目的 探讨氟对钠(NaF)对离体成骨细胞c-Fos、c-Jun基因表达的调控及细胞增殖的影响。方法 采用新生大鼠头盖骨分离成骨细胞,在不同浓度NaF(10^-5mol/L、10^-4mol/L、10^-3mol/L)中进行培养,用四甲基偶氮唑蓝比色法检测细胞增殖,用免疫组化SP法结合计算机图像处理系统检测NaF诱导的c-Fos、c-Jun表达。结果 实验表明NaF可刺激成骨细胞增殖,并诱导成骨细胞  相似文献   

12.
大豆异黄酮和钙对去卵巢大鼠骨密度及微量元素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大豆异黄酮和钙对去卵巢大鼠的骨密度及微量元素的影响。方法 :2 8只雌性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去卵巢组、去卵巢补钙组 [5 0mg/ (kg·d) ]和去卵巢加大豆异黄酮组 [大豆异黄酮 10 0mg/ (kg·d) ],10周后测骨密度和骨矿物含量及血清、尿液和骨骼钙、锌、铜、铁含量。结果 :实验结束后 ,去卵巢后大鼠的骨密度和骨矿物含量、骨骼钙、锌、铜、铁和血清锌、铁显著下降 ,血清钙、铜、ALP及尿钙、铜、铁显著性增高(P <0 0 1和P <0 0 5 ) ;与单纯去卵巢组比 ,大豆异黄酮组大鼠的骨密度、骨矿物含量、血清锌 ,骨骼中钙、锌、铜显著升高 ,血清钙、铜、ALP及尿钙、铜显著性下降 (P <0 .0 1和P <0 .0 5 ) ,而补钙组各指标都无显著性意义。结论 :大豆异黄酮可预防去卵巢大鼠骨钙、锌、铜丢失 ,预防骨质疏松。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镉染毒和染毒中止后成骨细胞增殖、分化及矿化等生物学功能的改变。[方法]采用混合酶消化法,分离sD大鼠颅盖骨成骨细胞,在5%CO2、37℃条件下培养24h后,持续镉染毒组以不同浓度的氯化镉(0~2.000μmol/L)持续染毒72h;间断镉染毒组以同样浓度的氯化镉染毒48h后,更换成无镉培养液继续培养24h,以噻唑蓝(MTT)法测定细胞增殖能力改变,用对硝基苯磷酸二钠盐(PNPP)偶氮法检测碱性磷酸酶(ALP)活性。同时,成骨细胞培养7d后,以0.500μmol/L氯化镉持续作用3—13d,然后分别停止作用10、8、6、0d,采用茜素红S进行矿化结节染色并计算面积以观察镉暴露中止后成骨细胞矿化能力损伤的恢复情况。[结果]氯化镉可明显抑制成骨细胞增殖、ALP活性及矿化能力。间断镉染毒组在停止作用24h后,成骨细胞的增殖、分化仍然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与持续作用组比较没有明显改善。同样,间断镉染毒组在停止作用不同时间后,成骨细胞矿化结节数量和面积仍然明显低于对照组(P〈O.05),与持续作用组相比没有明显恢复。[结论]镉暴露中止一定时间后,镉对成骨细胞的影响作用仍明显存在,表现为对成骨细胞增殖、分化及矿化能力的持续抑制。  相似文献   

14.
徐芾  金邦荃  武卫平  吕伶  汤丹 《中国妇幼保健》2007,22(11):1517-1519
目的:研究植物异黄酮(葛根异黄酮和大豆异黄酮)对更年期妇女骨密度和骨代谢生化指标的影响。方法:将96例身体健康的更年期女性随机分为5组,安慰剂组、钙儿奇-D组、葛根异黄酮组、大豆异黄酮组和钙儿奇-D+大豆异黄酮组。服药3个月后,比较各处理组用药前后血清钙(Ca)、血清碱性磷酸酶(ALP)、骨钙素(BGP)和骨密度(BMD)等指标的变化情况。结果:服药后血清Ca有升高的趋势,其中钙儿奇-D和葛根异黄酮组的血清Ca比服药前显著升高(P<0.05);服药后血清ALP葛根异黄酮和大豆异黄酮组有上升趋势;服药后血清BGP(除了安慰剂组)各组有增加的趋势,其中钙儿奇-D组的血清BGP明显增加。结论:植物异黄酮可以使更年期妇女血清Ca升高,使血清ALP和BGP处于较活跃的水平。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氟铝单独及联合对小鼠成骨样细胞MC3T3-E1细胞增殖、分化及Runx2、Osterix mRNA表达的影响。方法在细胞培养液中加入50μmol/L氟化钠或/和5μmol/L氯化铝,观察MC3T3-E1细胞增殖和分化能力,用RT-PCR法测定MC3T3-E1细胞Runx2和Osterix mRNA表达的情况。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氟铝联合染毒可显著提高MC3T3-E1细胞增殖和分化能力(P<0.05),MC3T3-E1细胞Runx2和OsterixmRNA的表达水平也显著提高(P<0.05),且氟铝具有协同作用(P<0.05)。结论氟铝联合通过刺激成骨细胞增殖、分化,提高成骨细胞Runx2和Osterix基因表达水平,从而促进骨形成。  相似文献   

16.
A soybean-rich diet was shown to reduce the incidence of osteoporosis in Eastern countries; its effect on bone metabolism was ascribed to the action of the soybean isoflavones such as genistein. Although many studies have shown isoflavone-induced osteoblast differentiation, its preventative action on bone mass loss has not been clarified. Here, the osteogenetic effects of genistein on human cell line MG63 osteoblasts were elucidated using a variety of approaches. In particular, phalloidin-rhodamine staining revealed that genistein-treated osteoblasts possessed a more organized cytoskeleton, and genistein's inhibitory effect upon cell proliferation was associated with exposure of phosphatidylserines on the external plasmalemma surface. Although this phosphatidylserine exposure is considered a typical apoptotic marker, scanning and transmission electron microscopy revealed that genistein-treated osteoblasts released matrix vesicles and showed no evidence of chromatin condensation. Assays, stainings, and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y showed that genistein-treated osteoblasts synthesized relatively high levels of collagen and alkaline phosphatase and, even in a nonosteogenic growth medium, formed mineralized bone noduli. A clear pattern of genistein-induced osteoblast activation therefore emerges, in which all of the essential components required for the rapid production of mineralized bone extracellular matrix are stimulated by this soybean isoflavone.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