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研究静脉注射和非静脉注射吸食海洛因患者肱动脉血管内皮舒张功能的改变,探讨海洛因对人体神经一内分泌一免疫功能的影响及其相互之间的关系。方法超声检查34例静脉注射海洛因患者、30例非静脉注射海洛因患者和30例正常人对照组,肱动脉内皮依赖性(EDD)及非内皮依赖性(EID)舒张功能,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三组肱动脉内径基础值无统计学意义(P〉0.05);静脉注射海洛因患者肱动脉内皮依赖性和非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EDD/EID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1);非静脉注射海洛因患者肱动脉内皮依赖性和非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EDD/EID与对照组比较有差异(P〈0.05)。结论静脉注射和非静脉注射海洛因患者肱动脉内皮依赖性和非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明显受损。肱动脉血管内皮舒张功能检查为吸食海洛因患者神经一内分泌一免疫功能损伤提供依据,还可以作为监测和评估病情的指标。  相似文献   

2.
目的 研究扩张性心肌病 (扩心病 )患者内皮依赖性 (简称血管内皮功能 )和内皮非依赖性血管舒张功能是否受损。方法 采用高分辨血管外超声法测定 40例扩心病患者和 42例无扩心病对照组肱动脉血流介导的血管内皮功能和舌下含服硝酸甘油( 0 5mg)后内皮非依赖性血管舒张功能。结果 扩心病患者血流介导性的肱动脉舒张 [( 2 3 2± 2 10 ) % ]较对照组 [( 7 87± 4 15 ) % ]明显降低 (P <0 0 1) ,含服硝酸甘油后的肱动脉舒张 [( 16 89± 11 5 7) % ]也较对照组 [( 2 2 83± 6 93 ) % ]明显受损 (P <0 0 5 )。结论 扩心病患者外周血管内皮功能和内皮非依赖性血管舒张功能均受损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高频超声在检测甲状腺功能减低患者血管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中的价值。方法:用高频超声对82例甲状腺功能减低患者(甲减组)及90例无高血压病、糖尿病及心脑血管疾病的志愿者(对照组)检查血管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测定两组患者肱动脉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并进行对照分析。结果:甲状腺功能减低患者反应性充血诱发的肱动脉内径百分变化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甲状腺功能减低患者存在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障碍,高频超声对评价血管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4.
金成子  高艺花 《现代预防医学》2009,36(24):4679-4681
[目的]探讨肱动脉血管内皮功能及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ntima-media thickness,IMT)与高血压和糖尿病的关系. [方法]选择原发性高血压41例(A组)、2型糖尿病31例(B组)和健康对照组29例(C组),利用高频彩色多谱勒超声测检测颈动脉IMT,在静息、反应性充血和舌下含服硝酸甘油后用检测肱动脉内径的变化. [结果]静息状态下肱动脉内径3组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A组和B组肱动脉血流介导的血管扩张(FMD)与C组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0.01);B组含服硝酸甘油后肱动脉内径的扩张(NID)与A组及C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A组与C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A、B组的颈动脉IMT与C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但60岁以后3组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 [结论]肱动脉内皮功能和颈动脉IMT与高血压和糖尿病密切相关,肱动脉内皮功能损伤较颈动脉IMT异常出现早.采用多普勒超声技术联合检测肱动脉皮功能和颈动脉厚度是评价血管内皮细胞功能异常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5.
阿托伐他汀对冠心病患者内皮舒张功能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沈敏  李兰荪 《中国医师杂志》2003,5(11):1472-1474
目的 超声检测内皮依赖性及非依赖性舒张功能 ,研究冠心病 (CHD)患者内皮功能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研究 3羟基 -3甲基戊二酰辅酶A(HMG -CoA)还原酶抑制剂———阿托伐他汀在改善内皮功能方面的作用。方法  12 0例患者应用高频超声检测肱动脉血流介导的及硝酸甘油 (GTN)引起的舒张反应 ,并观察阿托伐他汀治疗 10~ 12周后内皮舒张功能的变化。结果 总胆固醇 (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LDL -C)水平及高血压、糖尿病发病率在冠心病组中明显高于对照组。冠心病组的肱动脉基础内径略大于对照组 ,但无统计学意义 (P >0 0 5 )。冠心病组由血流介导的以及GTN引起的肱动脉舒张反应 ,均明显低于对照组 (P<0 0 1)。经阿托伐他汀治疗后 ,冠心病患者的内皮舒张功能有明显改善 ( P <0 0 1)。结论 在冠心病患者和有危险因素的人群中开展血管内皮功能检查 ,可为早期发现、预防和治疗冠心病提供依据 ,可作为监测和评估病情变化的指标。阿托伐他汀具有改善内皮功能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 研究60岁以上老年人不同程度颈动脉粥样硬化与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的关系.方法 对185例老年患者行颈动脉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冠状动脉造影或64排双源CT冠状动脉造影检查.分析颈动脉血流动力学与冠脉病变支数的关系及颈动脉斑块严重程度分级与冠脉狭窄指数、冠脉病变支数的关系.结果 与无冠脉病变组比较,多支冠脉病变组双侧颈总动脉内径增宽(P<0.05);双颈内动脉最大血流速度增快(P<0.05);双椎动脉阻力指数明显增高(P<0.01).与无冠脉病变组比较,3个冠脉病变组双颈总动脉阻力均增高(P<0.05).与颈动脉0级组比较,颈动脉2级和3级斑块组冠脉狭窄指数均增高(P<0.01).3级颈动脉斑块组100%有冠脉狭窄,颈动脉2级、3级斑块组患者冠状动脉2支以上病变患者明显增加(P<0.01).结论 颈动脉管腔内径增大,血管最大血流速度增快和动脉阻力指数增高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程度密切相关,随着颈动脉粥样硬化程度的增高,冠状动脉狭窄发生率增高,冠脉病变支数增多,血管狭窄程度更严重.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超声检测外周动脉粥样硬化情况和内皮功能对冠状动脉血管病变的临床预测价值。方法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对72例健康者及56例明确冠状动脉病变患者的颈动脉内-中膜厚度(carotid inti-ma-media thickness,CIMT)、股动脉内-中膜厚度(femoral intima-media thickness,FIMT)及肱动脉内皮功能进行检测,比较两组的检测结果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冠状动脉病变组患者的CIMT、FIMT值均高于健康组(P<0.05),其颈动脉、股动脉粥样斑块检出率明显升高,而肱动脉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flow-mediated dilation,FMD)明显低于健康对照组(P<0.05)。结论超声检查外周血管可以预测冠状动脉病变,该检测方法具有无创、精确、方便、快捷等优势,可以作为预测冠脉病变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8.
刘振华 《现代预防医学》2012,39(9):2266-2268
目的运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分析2型糖尿病患者的颈动脉和肠系膜上动脉的血流动力学信息,比较两支动脉血管血流动力学指标的相关性,探讨糖尿病对血管粥样硬化的影响。方法选择2型糖尿病患者127例定义为糖尿病组,运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进行颈动脉及肠系膜上动脉检查,记录两支血管的搏动指数(PI)、阻力指数(RI),并分析两者的相关性。结果 127例2型糖尿病患者中,68.5%的患者颈动脉提示动脉粥样硬化;57.4%的患者肠系膜上动脉提示动脉粥样硬化。颈动脉提示粥样硬化的2型糖尿病患者中,73.6%的患者肠系膜上动脉也提示动脉粥样硬化。糖尿病组颈动脉和肠系膜上动脉的PI和RI均明显小于对照组(P﹤0.05)。糖尿病组颈总动脉和肠系膜上动脉的PI和RI线性相关(P﹤0.01)。结论 2型糖尿病患者的颈动脉与肠系膜上动脉的粥样硬化发病率呈正相关。证明糖尿病诱发血管粥样硬化是全身性的,颈动脉粥样硬化程度越严重,肠系膜上动脉粥样硬化发病率越高。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患者经非诺贝特调脂治疗后对胰岛素抵抗和内皮依赖性血管舒张功能的影响。方法测定30例男性NAFLD患者(NAFLD组)和30例正常男性(对照组)的身高、体重、腰围、臀围和空腹血糖(FBG)、空腹胰岛素(FINS)、血脂水平,测定血流介导的血管舒张功能,评价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对NAFLD患者用非诺贝特调脂治疗3个月后,动态观察指标变化。结果NAFLD组体重指数(BMI)、FBG、FINS、HOMA-IR和血脂高于对照组,肱动脉舒张功能低于对照组(P<0.01)。NAFLD组用非诺贝特3个月后血甘油三酯(TG)、FBG、HOMA-IR、FINS有明显下降,血流介导的肱动脉舒张功能明显改善、流速增加,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NAFLD患者内皮依赖性血管舒张功能明显受损,存在更明显的高胰岛素血症和胰岛素抵抗,调脂治疗除能改善脂代谢紊乱、纠正糖代谢异常和提高胰岛素的敏感性外,还能改善血流介导的内皮依赖性血管舒张功能。  相似文献   

10.
目的 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测定外周血管肱动脉内皮依赖性舒张反应,评价冠心病(coronaryarterydisese ,CAD)患者的血管内皮功能。方法 对6 0例CAD患者和2 0例正常人,进行肱动脉气囊加压前后的血管内径、血流速度变化和血浆一氧化氮(NO)浓度检测。结果 ①CAD组肱动脉加压前后血管直径和血流速度变化百分比明显小于正常组P <0 .0 5 ;CAD组NO浓度明显低于正常组[(31.97±9.0 2 )uml/l,比(5 7.6 7±10 .80 )uml/l],P <0 .0 1;②CAD组肱动脉加压前后血管直径变化百分比与血浆NO浓度呈明显正相关(r =0 .83,P <0 .0 1)。结论 CAD患者的血管内皮功能下降。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运用彩超评价高血压内皮微颗粒(EMPs)水平对肱动脉内皮功能的影响.方法 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高血压患者30例和健康志愿者30例血浆中EMPs的水平,比较两组对肱动脉内皮功能的影响.结果 2组在年龄、性别、体重指数、总胆固醇、甘油三酯、空腹血糖、吸烟等指标上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健康志愿者组相比,高血压患者循环EMPs水平显著升高(P<0.01);高血压组患者肱动脉内皮舒张功能(FMD)减低(P<0.01),循环EMPs水平与FMD值呈负相关(r=-0.142,P<0.01).结论 提示高血压病患者体内较高水平的循环EMPs是肱动脉内皮舒张功能减低的影响因素,彩色多普勒可作为诊断及观察疗效的一项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高血压性心脏病患者的血管内皮功能。方法高血压性心脏病组30例、高血压组32例及正常对照组21例,应用高分辨率彩色超声诊断仪,在基础状态、反应性充血及含服硝酸甘油后测定肱动脉血管内径、反应性充血后、含服硝酸甘油后的血管内径变化率;肱动脉基础血流量、反应性充血后、含服硝酸甘油后的血流量及其变化率以评定肱动脉血流介导的血管舒张功能。结果①与正常对照组相比,高血压性心脏病组和高血压组的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和非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均明显降低(P〈0.05);②同高血压组相比,高血压性心脏病组患者的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和非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进一步降低(P〈0.05);③高血压性心脏病组患者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与患者的血压、血脂(主要是甘油三脂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以及病程呈负相关。结论①高血压性心脏病组患者比高血压组患者血管内皮功能损害更明显,提示血管内皮功能损害可能是高血压性心脏病发生、发展的机制之一。②高血压性心脏病患者的血管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与患者的血压、血脂和病程呈负相关。③作为一种无创性检测血管内皮功能的方法,血管彩色超声检查具有简单方便、重复性好、准确度高等优点。  相似文献   

13.
周少维  麦炜颐 《中国保健》2006,14(12):116-118
目的探讨氯沙坦改善高血压患者中内皮功能的作用.方法120例Ⅰ期高血压病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每组60例.分别进行12w的氯沙坦(Losartan 50mg每天一次)和氢氯噻嗪(HCT 25mg每天两次)治疗.观察两组病人的血压及内皮功能的变化.结果两组药物治疗后比治疗前血压有下降(P<0.05),降幅相等.氯沙坦组治疗后血流介导的肱动脉扩张率(FMD)增加,肱动脉血流速度增快,6-K-PGF1α、NO增加,ET-1降低(P均<0.05),而氢氯噻嗪组无此变化.两组的非内皮依赖性肱动脉舒张(NTG-MD)治疗前后均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氯沙坦可改善Ⅰ期高血压病患者血管内皮作用,可能产生良好的远期效应.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究老年高血压患者的血管弹性状态、内皮功能、虚弱指数的研究。方法选取承德医学院附属医院2017年2月~2018年2月收治并进行血管相关功能检测的老年高血压患者50例(高血压组),同期住院进行健康体检者50例作为健康对照组,通过肱动脉二维超声显像,并测定肱动脉内径及反应性充血变化。结果反应性充血引起肱动脉内径的变化在高血压组减弱,高血压组的反应性充血舒张百分比较对照组低,比较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 0.01)。老年高血压患者的非内皮依赖性血管扩张能指标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内皮依赖性血管扩张功能指标明显低于健康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1)。高血压组患者由于高血压、饮食、服药及年龄的原因造成了身体不健康指数的增高,其虚弱指数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1)。结论老年高血压患者的血管弹性状态和内皮功能受高血压影响,由于疾病相关因素导致虚弱指数上升,应在临床诊断治疗中予以关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高脂血症患者血管内皮功能的变化及阿托伐他汀对其影响。方法选高脂血症患者44例为治疗组,同期与之相匹配的血脂正常者20例为对照组,检测阿托伐他汀治疗前后血浆内皮素-1浓度(ET-1)、血脂,采用肱动脉血管超声检测血管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的变化。结果高脂血症组ET—1的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血管内皮依赖性舒张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阿托伐他汀治疗后1周血脂水平较治疗前有下降趋势,但尚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ET-1已明显下降、反应性充血引起肱动脉内径扩张显著增强(P〈0.05);治疗后8周TC、TG、LDL—C均有明显降低(P〈0.05)且ET-1进一步降低,反应性充血引起肱动脉内径扩张进一步增强(P〈0.01)。结论结论高脂血症患者内皮功能受损,阿托伐他汀调脂治疗的同时具有改善内皮功能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瑞舒伐他汀与阿托伐他汀对冠心病患者血脂代谢、动脉硬化程度及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8年12月本院收治的冠心病患者300例,随机分为阿托伐他汀组156例和瑞舒伐他汀组144例。于治疗前和治疗6个月后分别测定两组血脂指标;分别对两组进行颈动脉超声检查,测定颈动脉斑块积分;分别检测两组肱动脉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计算肱动脉内径变化百分率。结果治疗6个月后,两组患者总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水平明显低于治疗前,高密度脂蛋白水平明显高于治疗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6个月后,瑞舒伐他汀组患者总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水平明显低于阿托伐他汀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6个月后,两组患者颈动脉内中膜厚度、颈动脉斑块积分均明显低于治疗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6个月后,瑞舒伐他汀组患者颈动脉斑块积分明显低于阿托伐他汀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阿托伐他汀组和瑞舒伐他汀组患者肱动脉内径变化率分别为(6.48±1.86)%、(6.51±1.93)%;治疗后分别为(8.26±1.70)%、(8.58±1.95)%。治疗后瑞舒伐他汀组肱动脉内径变化率明显高于阿托伐他汀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瑞舒伐他汀在改善冠心病患者血脂代谢、动脉硬化程度及血管内皮功能方面效果明显,优于阿托伐他汀。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高脂血症患者血管内皮功能的变化及阿托伐他汀对其影响。方法选高脂血症患者44例为治疗组,同期与之相匹配的血脂正常者20例为对照组,检测阿托伐他汀治疗前后血浆内皮素-1浓度(ET-1)、血脂,采用肱动脉血管超声检测血管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的变化。结果高脂血症组ET-1的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血管内皮依赖性舒张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阿托伐他汀治疗后1周血脂水平较治疗前有下降趋势,但尚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ET-1已明显下降、反应性充血引起肱动脉内径扩张显著增强(P<0.05);治疗后8周TC、TG、LDL-C均有明显降低(P<0.05)且ET-1进一步降低,反应性充血引起肱动脉内径扩张进一步增强(P<0.01)。结论结论高脂血症患者内皮功能受损,阿托伐他汀调脂治疗的同时具有改善内皮功能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脑梗死与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彩色多普勒血流成像技术对80例脑梗死患者检测,观察其梗死侧和非梗死侧颈动脉内中膜厚度、斑块的部位、大小及其数目、动脉狭窄程度以血流动力学改变等,并与78例对照组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检出情况比较.[结果]脑梗死组的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检出率为62%,显著高于对照组(18.7%,P<0.01).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多发生在梗死灶的同侧,占72%,以颈总动脉分叉处居多.斑块大小及其数量,峰值流速、搏动指数与脑梗死有明显的相关性(<0.05),而颈动脉内中膜厚度、狭窄程度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脑梗死的发生与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密切相关,防止斑块的形成对预防脑梗死的发生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19.
目的 应用高频超声研究糖尿病患者外周动脉(颈动脉、下肢动脉)内-中膜厚度及血流动力学变化,以探讨糖尿病与外周动脉硬化的关系.方法 对28例糖尿病患者及13名正常人的外周动脉(颈动脉、下肢动脉)行二维及彩色多谱勒超声检查,观察外周动脉(颈动脉、下肢动脉)内膜回声及有无粥样硬化斑块,测量内-中膜厚度和脉冲多谱勒血流频谱参数,包括收缩期峰值流速、舒张末期峰值流速和阻力指数.结果 糖尿病患者外周动脉(颈动脉、下肢动脉)内-中膜厚度明显大于对照组;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组动脉斑块发生率高于对照组.结论 高频超声显示糖尿病患者外周动脉(颈动脉、下肢动脉)内-中膜增厚;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组粥样硬化斑块发生率增加.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老年肺炎患者血管内皮舒张功能的变化以及该变化在肺炎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选择32例老年肺炎患者(肺炎组)和22例老年非肺炎者(对照组),采用高分辨血管外超声法检测肱动脉介导的内皮依赖性血管舒张功能(FMD)和硝酸甘油介导的内皮非依赖性血管舒张功能(NMD)。分别比较肺炎患者发病时、感染控制后及与对照组FMD和NMD的差异。结果肺炎组发病时FMD较对照组显著降低[(2.21±0.16)%vs(2.80±0.21)%,P0.01],肺炎控制后较肺炎发病时FMD升高[(2.68±0.19)%vs(2.21±0.16)%,P0.05],较对照组无统计学差异(P0.05)。肺炎发病时NMD较对照组明显增加[(25.6±2.12)%vs(17.8±1.32)%,P0.01],控制后NMD较发病时明显下降[(18.4±1.96)%vs(25.6±2.12)%,P0.01﹚],较对照组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老年肺炎患者FMD受损,随着感染的控制,舒张功能有改善,受损的血管内皮有所修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