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脑出血(intracerebral hemorrhage,ICH)是神经科常见的急、危、重症之一,有较高的病死率和致残率。脑出血后除血肿扩大导致的机械性损伤外,还有脑水肿、细胞凋亡、炎症反应、脑血管痉挛等继发性损伤[1]。研究表明凝血酶是导致脑出血后继发性损伤的重要因素。本文就凝血酶及其神经毒性、抗凝治疗展望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2.
脑出血研究新进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1 概述 脑出血(ICH)是一种源于脑实质内血管的急性、自发性出血。ICH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ICH。导致原发性脑出血的最主要的危险因素是高血压和淀粉样脑血管病。其中高血压是ICH最重要的独立预测因素,大约60%~70%的原发ICH患者有高血压。淀粉样脑血管病(CAA)常常引起脑叶型ICH,并且易于复发,约15%患者存在CAA。在欧美国家,脑出血患者占所有卒中患者的10%~15%,在亚洲地区,其占所有卒中患者的20%~30%。我国出血性脑卒中占全部卒中患者的21%~48%,发病后1个月内病死率高达30%~50%,存活者中超过30%遗留神经功能障碍。[第一段]  相似文献   

3.
脑出血是脑卒中的一种亚型,占脑卒中15%~20%,具有极高的致残率和病死率。近年来,研究发现凝血酶可导致脑出血后继发性脑损伤,引起神经细胞坏死、凋亡,血脑屏障破坏、脑水肿及神经炎症反应。凝血酶是一种毒性因子,在脑出血继发性脑损伤中扮演重要角色。凝血酶不仅可损害大脑灰质,损伤局部脑功能,而且能引起大脑白质病变,导致认知障碍、痴呆等。凝血酶引起的大脑灰质损伤一直是业内研究的热点,而凝血酶对大脑白质的损伤鲜见研究报道。文中就凝血酶与大脑白质损伤的研究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凝血酶对脑组织损害的机制,及凝血酶抑制剂水蛭素和尼莫地平对其的影响。方法 将不同剂量的凝血酶或/和水蛭素注入SD大鼠尾状核,尼莫地平腹腔注射。采用干湿重法、免疫组化法、原位末端缺口标记法及镜下观察在不同时点大鼠脑含水量、细胞骨架蛋白、神经元凋亡数及组织学改变。结果 (1)大剂量凝血酶组出现以下改变:早期(4h)明显味水肿,其高峰时间为24~48h,3d后水肿逐渐消退,7d趋于正常;细胞骨架蛋门出现不同程度变形甚至崩解,24h损伤进一步加重,导致不可逆损伤,3~7d神经细胞坏死;神经细胞凋亡,其高峰时间为24~48h,持续到7d;小剂量凝血酶组及生理盐水组无以上作用。(2)水蛭素能特异性抑制凝血酶的作用,而钙离子拈抗剂可减轻或延迟细胞的损伤。结论 大剂量凝血酶可导致脑水肿、脑细胞不同逆损伤及脑细胞凋亡,其高峰时间均在24~48h。早期干预可改善脑出血(ICH)后血肿周围脑组织水肿和继发性神经几损伤,改善ICH的预后。  相似文献   

5.
<正>脑出血(intracerebral hemorrhage,ICH)是神经系统最常见的难治性疾病之一,有高发病率、高致残率和高致死率等特点,给家庭和社会造成沉重负担。研究显示,脑出血后血肿成分及其降解产物是引起继发性脑损害的主要原因~[1]。近年研究显示,脑出血后机体自身脑组织具有自发吸收清除血肿的能力~[2-3]。因此,及时、有效的促进血肿  相似文献   

6.
自发性脑出血(ICH)是神经科常见的急症之一.最近的研究表明[1],脑血管疾病造成死亡中15%是由于自发性脑出血的缘故.自发性脑出血造成继发性神经损伤的主要原因有脑组织受损,脑水肿的形成等.目前,血肿周围的脑水肿可以加重脑出血后神经损伤的机制日益受到重视,而凝血酶(Thrombin)在其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7.
<正>脑出血(intracerebral hemorrhage,ICH)具有高发病率、高死亡率和高致残率的特点,是临床上常见的急性危重病[1]。ICH常导致血肿部位及其周围组织水肿、缺氧,发生细胞凋亡、炎症反应等一系列继发性损伤[2],而炎症反应又可加重脑水肿,使病情进一步恶化。Toll样受体4(Toll-like receptor 4,TLR4)作为一种模式识别受体,能启动和放大炎症反应,与  相似文献   

8.
脑出血(intracerebral hemorrhage,ICH)是临床上多发病、常见病之一,其临床治疗效果仍不理想,死亡率和致残率均很高。目前认为,ICH后除血肿本身的占位和压迫效应外,血肿周围神经细胞的凋亡、血脑屏障的破坏、脑水肿、局部脑血流量下降以及炎症反应等是导致ICH后继发性脑损伤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9.
<正>随着分子生物学和分子免疫学的发展逐步深入,大量研究表明,急性炎症反应所造成的免疫损伤在继发性脑损伤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1]。脑缺血再灌注后,大量免疫细胞会在损伤部位聚集,大量释放细胞分裂素和氧自由基等物质直接损伤内皮细胞,造成内皮结构和功能的受损,引发血小板聚集和免疫细胞相互作用,导致微血管阻塞,引发损伤[2]。这一过程造成神经元损伤、血脑屏障遭到破坏,脑出血和脑  相似文献   

10.
脑出血是一种高发病率和高死亡率的疾病,出血后继发性脑水肿、神经细胞毒性损伤、血肿周围的炎性反应等可引起一系列继发性损伤,并导致严重后果,但目前尚缺乏能明显减轻脑出血后继发性损伤的治疗措施。近年来,较多研究发现雌激素在脑出血后能减轻红细胞溶解产物及铁离子的神经细胞毒性反应、脑血管痉挛及继发性炎性反应,从而发挥神经保护作用。进一步深入研究雌激素在脑出血后的作用机理,对于指导脑出血病人的治疗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1.
王菲  邹英奇  王春燕 《脑与神经疾病杂志》2022,(4):262-264,封3,232
自发性脑出血(intracerebral hemorrhage,ICH)会引起局部和全身炎症反应,形成白细胞-血小板聚集,黏附于脑内皮细胞,导致血-脑脊液屏障(blood-cerebrspinal fluid barrier,BCFB)破坏、脑水肿和脑实质损伤,进而加重脑出血后脑损伤[1].  相似文献   

12.
脑出血是常见的脑血管疾病,有较高的病死率和致残率。脑出血后继发性脑损害是导致神经功能恶化的重要原因。近年来研究发现凝血酶在脑出血后脑水肿形成、炎症反应及细胞凋亡等方面起着重要作用。本文对近年来有关脑出血后凝血酶的毒性作用及抗凝血酶治疗的相关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凝血酶与脑出血后蛋白酶激活受体-1(PAR-1)表达的关系,以及观察阿加曲班对脑出血后PAR-1表达的影响.方法:60只大鼠随机分为5组:假手术对照组,脑出血组(ICH组),脑出血+阿加曲班干预组(ICH+Arg 组),凝血酶注入组(TH组)和凝血酶+阿加曲班干预组(TH+Arg组),每组6只.建立大鼠自体血脑出血模型以及凝血酶注入模型,术后3 和12 h经腹腔分别注入阿加曲班0.9 mg·kg-1体重.术后24 h处死大鼠取脑,分别用免疫组化、West ern blot和RT-PCR检测PAR-1的表达.结果: ICH组血肿周围和TH组尾状核区PAR-1阳性细胞数明显高于假手术对照组,ICH+Arg和TH+Arg组PAR-1阳性细胞数明显低于ICH和TH组.Western blot和RT-PCR法检测显示ICH+Arg和TH+Arg组的PAR-1蛋白和PAR-1 mRNA表达水平明显低于ICH和TH组(P〈0.01或P 〈0.05).结论:脑出血后PAR-1的表达水平与凝血酶有关,阿加曲班可抑制脑出血后的PAR-1表达.  相似文献   

14.
脑出血病理损伤机制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正> 脑出血(intracerebral hemorrhage,ICH)系指原发性非外伤性脑实质内的出血,其致残率和死亡率均较高。ICH后引起机体和脑组织局部一系列病理性反应,其中包括脑内血肿的扩大、血肿分解产物和脑组织直接损伤释放出的血管活性物质所致的脑水肿、局部脑血流量的减少、凝血纤溶系统的改变等变化。研究ICH的病理损伤机制,有助于指导病人的治疗,进而改善ICH病人的预后。因此,对ICH的病理损伤机制的研究  相似文献   

15.
自发性脑内出血(intracerebral hemorrhage,ICH)大约占脑卒中的30%~40%,是引起成人死亡和严重致残的常见原因。ICH的不良预后与很多因素有关,近来认为血肿组织继发性神经损伤(perihematomal secondary neural injury,PSNI)与ICH预后密切相关,对于PSNI产生的机制众说纷纭。  相似文献   

16.
脑出血后脑水肿形成机制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脑出血(intracerebral hemorrhage,ICH)是神经科常见疾病,占全部脑血管病的35%左右,病死率高达50%以上,40%的存活者遗留严重残疾,是威胁中老年人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1]。其可引起多种继发病变,如:脑水肿、颅内压增高、脑疝等,其中脑水肿的产生是脑出血后二次损伤发生的关键性因素,主要表现为脑组织中水分的非正常集聚,伴有脑容积的增加,导致颅内高压,直接威胁病人生命及预后。脑水肿不是一种疾病而是一种临床上多变的病理状态,根据血脑屏障是否受到损伤可分为血管源性脑水肿、细胞毒性脑水肿和混合性脑水肿。脑水肿后使脑体积增大,导致毛细血管受压而引起微循环障碍,后者反过来进一步加重脑水肿,从而形成恶性循环。脑出血后脑水肿形成中有许多机制参与,从脑出血的血肿衍化分析,这一过程至少包括三个阶段:第一阶段:超早期(出血最初几小时),主要由于局部流体静力压改变及血凝块回缩所致;第二阶段:出血后初2天以内,由于激活凝血级联反应和凝血酶产生;第三阶段:出血3天后,主要是血液成分如红细胞溶解和血红蛋白诱导的神经毒性。另外在脑实质中补体系统激活在第二和第三阶段也起着重要的作用[2]。因此脑出血后脑损伤是由血肿占位...  相似文献   

17.
纳洛酮治疗重型颅脑损伤疗效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近年来,国内外大量研究证明颅脑损伤后脑组织中内源性阿片肽含量异常改变参与继发性脑损伤发病过程[1].纳洛酮是一种人工合成的阿片受体拮抗剂,它能有效阻断急性颅脑损伤后内源性阿片肽含量异常增高所致的继发性脑损害[2].  相似文献   

18.
出血性脑损伤细胞凋亡机制研究进展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近年研究认为 :出血性脑损伤以继发性损伤为主 ,细胞凋亡机制参与了脑出血继发性损伤。脑出血导致细胞凋亡可能与出血后凝血酶大量形成、红细胞分解产物聚集、兴奋性氨基酸受体激活、多种细胞因子释放及炎细胞浸润等因素有关。探讨脑出血细胞凋亡机制可能为防治出血性脑损伤寻找到新的靶点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经腹腔应用阿加曲班治疗脑出血(ICH)后凝血酶神经毒性损伤的可能性。方法:①研究阿加曲班对ICH及凝血酶注入后脑水肿、细胞损伤的影响。Wistar大鼠60只,随机分为假手术对照组(只进针不注血);ICH组(50μL自体尾血注入右尾状核);ICH+阿加曲班干预组(50μL自体尾血注入大鼠右侧尾状核,分别于术后3和12h经腹腔给予阿加曲班0.9mg·kg-1,总量0.6mL);凝血酶组(10U·2μL-1凝血酶注入大鼠右侧尾状核);凝血酶+阿加曲班干预组(10U·2μL-1凝血酶注入大鼠右侧尾状核,分别于术后3和12h经腹腔给予阿加曲班0.9mg·kg-1,总量为0.6mL)。各组均n=12,术后24h处死各组大鼠,每组中6只用于检测脑组织水含量,6只检测caspase-3免疫反应细胞及TUNEL阳性细胞数。②经腹腔注射阿加曲班对血肿容积的影响:建立胶原酶ICH大鼠模型组:注入Ⅰ型胶原酶+肝素;阿加曲班组:胶原酶ICH模型成功后3及12h分别经腹腔注入阿加曲班溶液0.9mg·kg-1,每次注入液体量为0.6mL,测定两组大鼠脑组织血肿血红蛋白的含量(测定血红蛋白A550值)以评价阿加曲班对血肿容量的影响。结果:自体血ICH及凝血酶模型大鼠在阿加曲班干预后,ICH组及凝血酶组的TUNEL阳性细胞数、caspase-3阳性细胞数明显下降(P<0.01或P<0.05),脑组织水肿含量百分比明显降低(P<0.05)。胶原酶ICH血红蛋白A值为(0.45±0.12),阿加曲班干预组为(0.46±0.0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ICH后3~12h经腹腔注入阿加曲班可减轻ICH后的脑水肿及细胞凋亡性损伤,且没有血肿增大的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20.
颅脑外伤后继发性脑损伤(secondary brain injury,SBI)是造成患者死亡和致残的重要原因,也是临床提高疗效的重要切入点和许多学者研究的热点。明确SBI的发病机制、有效减少SBI的发生是提高抢救成功率、改善患者预后的关键之一。本文对近年来有关SBI发病机制研究进展综述如下。1颅脑外伤后神经细胞损伤的分类与概念按脑组织损伤发生的时间顺序,将神经元损伤分为原发性神经元损伤和继发性神经元损伤两种[1,2]。原发性神经元损伤是指在创伤暴力实施瞬间发生的损伤,是创伤暴力对神经元直接冲击、撕裂、剪切、挤压导致其正常结构和功能的部分或完全丧失。②继发性神经元损伤是指创伤后几小时、几天或更长时间发生的神经元损伤,是原发性脑损伤或全身因素导致微环境改变对神经元产生的损伤。2继发性神经元死亡的病理方式继发性神经元死亡病理形态上主要表现为坏死和凋亡。根据神经元外环境和能量供给的不同,细胞发生坏死或凋亡是可以转换的。有报道[3]ATP是细胞发生坏死或凋亡的关键因素,ATP极低(<正常15%)可导致坏死,如ATP在正常水平的25%-70%,就可能引起凋亡。也有学者[4]认为神经细胞凋亡与坏死的时序空间分布不同。在创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