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治疗围绝经期综合征应着眼于整体治疗,从脏腑论治更是关键的一点;以补肾为主,兼顾养心、疏肝、健脾;心、肝、脾、肾同治,能有效改善围绝经期综合征症状,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2.
围绝经期综合征是指妇女在绝经期前后出现的一系列症状,中医治疗具有极大的优势,历代医家多以补肾为主,协调心、肝、脾三脏的功能来治疗.中医认为,心胆相通,可主宰元神谋虑决断,疏调气血.此文将从心胆的生理功能、经络、解剖联系及临床应用来阐述从心胆论治围绝经期综合征的思路.  相似文献   

3.
从肝论治围绝经期综合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女子以肝为先天,围绝经期综合征的产生,关键不在肾气虚衰,肾之阴阳失去平衡,而在于月经渐断而至绝这种内环境的改变,导致肝的藏血和疏泄功能的障碍,未能得以代偿。临床上治疗围绝经期综合征,调肝是其主法。  相似文献   

4.
容国义  王淑美 《新中医》2017,49(9):181-183
正李荣亨教授是重庆医科大学博士研究生导师,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主任医师,从事中西医结合临床内科、中医教学及中西医结合科研工作50余年,在中西医结合诊治老年病、肾病、风湿病及妇科病领域有独到经验,疗效显著。围绝经期综合征是指妇女从生殖期过渡到非生殖期的年龄段。目前我国已进入人口老龄化社会,该病发生率逐渐增多[1]。女性在围绝经期阶段,由于性激素波动或减少所致的一系列躯体及精神心理症状称之为围绝经期综合征或者更年期综  相似文献   

5.
围绝经期综合征辨证论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笪红英 《河北中医》2005,27(2):110-110
围绝经期综合征是由于卵巢功能衰退所致的一系列生理、心理的改变从而出现以自主神经功能紊乱为主的一组综合征。属于中医学断经前后诸证、脏躁、郁证等范畴。常见有月经紊乱、潮热汗出、烦躁易怒、心悸失眠、腰酸腿软、忧郁健忘等症状。  相似文献   

6.
围绝经期综合征述评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周华 《辽宁中医杂志》2006,33(12):1552-1553
围绝经期综合征(PMS)是一种临床常见病、多发病、也是疑难病之一,是指妇女在绝经前后,由于卵巢功能的退行性改变,雌激素水平下降,引起的神经内分泌功能失调,免疫功能下降和植物神经系统功能紊乱而出现的一系列症候群,临床表现为潮热、出汗、失眠、月经紊乱、生殖泌尿道萎缩及精  相似文献   

7.
围绝经期综合征是指妇女绝经前后或其他原因造成卵巢功能衰退、神经内分泌功能失调,所出现的生殖系统变化和一系列以植物神经功能紊乱为主的证候群.归属祖国医学 "绝经前后诸证"等范畴.前人治疗多从补肾入手,笔者遵循叶天士"女子以肝为先天"之论,从肝论治,取得较好效果.现将治疗经验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8.
黎烈荣从肾论治围绝经期综合征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黎烈荣是湖北中医学院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全国知名中医,从事妇科临床和教学科研工作30余年,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笔者有幸跟师侍诊,受益匪浅,现将其临床治疗围绝经期综合征经验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9.
围绝经期综合征作为一类发病率较高的妇科常见病,西药在治疗该病时多以激素序贯治疗为主,但整体效果欠佳。结合翟惟凯主任中医师既往诸多临床工作经验,发现中医药治疗该病具有更多的优势。本文从疾病机理、用药心得、病案举隅等方面介绍了翟惟凯主任中医师从肝肾论治围绝经期综合征的临床经验,旨在为接下来该病的诊断治疗以及预后评估提供有利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0.
常欣  董娟 《光明中医》2012,27(2):357-358
围绝经期综合征是妇科常见病、多发病,在肾气渐衰、天癸将竭、阴精不足的围绝经期中,阴虚质和肝郁质之人,更易外因引发内因.体质具有可调性,应用中医药护理的优势,通过变更饮食起居等环境因素调节体质,改善体质的偏颇,是预防围绝经期综合征的有效方法和途径.  相似文献   

11.
围绝经期综合征是女性临床上的常见病,症状复杂且迁延难愈。陈家旭老师从肝论治此病,立法遣方用药独特,并重视对患者的情志调节,使人体之"升降出入"气机恢复常态。陈老师擅用逍遥散及其他单元药组治疗此病,为临床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相似文献   

12.
官蜀钧  王琳琳 《河北中医》2023,(8):1240-1244
刘宗玉认为,围绝经期综合征病性为本虚标实,肝气郁结,气郁化火,相火妄动,血分郁热,燥热内盛为其标;肾虚精亏,真阴不足为其本。病位与肝、肾两脏关系密切,又可涉及心、脾。病机为肝肾阴虚,肝气郁结,气郁化火。刘老师强调本病以阴虚为本,但病久迁延,可出现阴损及阳,阴阳两虚这一病理变化。治当标本兼顾,疏肝益肾,肝肾同调。遣方用药以疏肝泄热,滋肾益阴为要,少佐温肾助阳之法。临证以“逍遥两地汤”加减治疗。  相似文献   

13.
为探究围绝经期综合征病理机制,寻求防治措施,需要建立与人类围绝经期综合征相类似的动物模型,进一步为药物研究、新药开发、临床应用等提供参考。该文通过主题词及关键词“围绝经期”“围绝经期综合征”“更年期”“更年期综合征”“绝经期”“绝经综合征”“动物”在中国知网、重庆维普、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Pubmed 4个数据库检索,并对近年来国内外围绝经期综合征模型动物的选择及对应模型的优缺点进行梳理。共确定了673项研究,其中61项被纳入分析。围绝经期综合征动物模型以去势模型最为常见,免疫缺陷模型较为少用。结果显示,随着人口老龄化及社会心理压力剧增,围绝经期综合征呈高发的态势。因此,探索围绝经期综合征的机制研究尤为重要,根据实验目的、实验周期、实验技术等因素,选择合适的模型动物和造模方法是围绝经期综合征实验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4.
围绝经期综合征,原称更年期综合征,是指处于围绝经期妇女在绝经前后或手术摘除卵巢或其它原因造成卵巢功能低下,在临床学、内分泌学及生物学开始出现绝经趋势的迹象,  相似文献   

15.
中医对围绝经期综合征(perimenopausal syndrome,PMS)的认识历史悠久,近年来对其研究也取得了很大的进展.古今医家对于本病的认识不尽相同,但多责之于肝肾.查阅近年来中医药从肝肾立论,治疗PMS的理论文献和临床研究文献,从病因病机、中医药治疗方面对其最新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为进一步研究该理论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6.
傅金英教授认为围绝经期综合征病位在肾,与肝脾关系密切,其早期表现为肾阴虚,后期阴损及阳,出现肾阴阳皆虚;治疗上以滋补肾阴为主,稍稍扶助肾阳,并注意调理脾胃,此外还特别注重患者日常自身调养。  相似文献   

17.
提供一个新的针灸治疗围绝经期综合征的治疗方案,包括选穴和手法有异于传统治疗方案。围绝经期综合征以选取任脉、督脉穴位及阳明经在面部的穴位为主穴,并在手法上浅刺及深刺并用,针及灸并用。通过临床和中西医理论研究,作者认为新的针灸治疗方案能够更有效地调整阴阳,补益气血,从而更有效地治疗围绝经期综合征,建议广泛使用和验证。  相似文献   

18.
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简称"甲亢")与围绝经期综合征均为内分泌系统常见病、多发病,二者在病因病机上存在共性,与肝的生理、病理联系极为紧密,症状也多有相似。在其辨证施治方面,古今医家见仁见智,缺乏统一的标准,纵观近现代相关文献,多见肝郁气滞、肝阳上亢、阴虚火旺、肝郁脾虚、肝血不足等证型,常见治法有疏肝解郁、平肝潜阳、清肝泻火、滋补肝肾、疏肝健脾、养肝宁心等,尤以从肝论治为要。各医家对从肝论治此二病颇有见解,灵活运用疏肝、清肝、平肝、养肝治之,体现了中医"异病同治"的理论,丰富了对甲亢与围绝经期综合征二者和肝脏之间的认识。  相似文献   

19.
围绝经期综合征又称“更年期综合征”,是指由于卵巢功能衰退,体内雌激素合成与分泌减少,血中雌激素浓度降低,对下丘脑和垂体功能反馈性抑制减轻,出现继发性垂体功能亢进从而使促性腺激素分泌增加,促甲状腺素和促肾上腺皮质功能一时性亢进,对中枢、植物神经系统及心血管系统和代谢方面均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所致的一系列症候群。  相似文献   

20.
围绝经期综合征,俗称更年期综合征,是指妇女在绝经前后卵巢分泌雌激素水平波动或下降所致的以自主神经系统功能紊乱为主,伴有神经心理症状的一组症候群,以及低雌激素水平相关的疾病、症状。表现为月经紊乱,阵发性潮热、面部潮红,急躁易怒,焦虑不安或情绪低落,抑郁寡欢,失眠、心悸等,中医称为绝经前后诸证。古代医籍对本病没有专篇记载,多散见于“郁证”、“脏燥”、“百合病”、“自汗盗汗”等病证范畴。症状轻者不需要治疗,重则影响生活工作;持续时间短则数月,长则数年。刘宇新教授从事妇产科医疗、教学和科研工作30余年,造诣精深,博采众方,善于治疗妇科各种疑难杂病,对于围绝经期综合征的病因病机证治等方面有独特见解,处方用药严谨,临床效果明显,深受患者信赖。现将刘宇新教授治疗围绝经期综合征的学术思想和用药经验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