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目的 探讨胃泌素(GAS)、生长抑素(SS)在糖尿病胃轻瘫(DGP)发生中的作用.方法 选患者103例,分为正常对照(CO)组17例、单纯胃轻瘫(GP)组30例、单纯糖尿病(DM)组23例和DGP组33例,应用放免法及RT-PCR方法测定血清中GAS、SS蛋白水平及其组织中mRNA的表达.结果 GP组、DM组血清GAS、SS蛋白水平及其组织中mRNA的表达均与CO组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GAS及SS在DCP组中的血清蛋白水平及其组织mRNA的表达与CO组比较差异非常显著(P<0.01);与GP组、DM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 GAS的升高、SS的降低是DGP发生、发展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2.
电针对糖尿病胃轻瘫大鼠MTL、GAS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电针对糖尿病胃轻瘫(DGP)大鼠胃排空的作用,及对血胃动素(MTL)和胃泌素(GAS)的影响.方法:将30只DGP造模成功的SD大鼠随机分2组,即电针组和模型组各15只;另以15只健康的SD大鼠为对照组.电针组给予电针(穴位:后三里、中脘、胃俞、胰俞)治疗,模型组和对照组不做任何治疗.结果:模型组与对照组相比较,胃排空功能显著降低(P<0.01),提示DGP模型诱导成功;电针组与模型组相比较,胃排空功能明显增强(P<0.01);模型大鼠血的MTL含量显著升高,经治疗后电针组的含量下降,与模型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模型大鼠血的GAS含量较电针组和对照组均增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电针可通过降低糖尿病胃轻瘫大鼠血液中MTL、GAS的含量,从而促进其胃排空作用.  相似文献   

3.
孤啡肽对DGP胃动力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新华  严祥  赵丽  陈明  刘纯  李艳芬 《医学争鸣》2008,29(9):822-825
目的:探讨糖尿病胃轻瘫(DGP)大鼠血浆孤啡肽(OFQ)的变化与胃轻瘫的关系及意义.研究孤啡肽对DGP胃排空的作用.方法:SPF级雄性Wistar大鼠90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n=15)和实验组(n=75).正常对照组以普通饲料喂养20wk,实验组以高脂高糖饲料喂养6 wk后小剂量链脲佐菌素(STZ)腹腔注射加高糖高脂饲料及饮食失节法继续诱导20 wk,建立糖尿病模型.应用放射性核素胃排空法筛检出DGP及糖尿病(DM)大鼠模型.采用酶联免疫法测定空腹血浆OFQ,而后将DGP再随机分为3组,分别给予OFQ 0.6,6.0,60.0 nmol/kg静脉注射,每日1次,连续5 d,再次测定胃排空.结果:正常对照组、DM组及DGP组胃半排空时间(GET<,1/2>)分别为(619±46).(66.5±2.3),(168.9±10.6) min,DGP组GET<,1/2>较正常对照组、DM组显著延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DGP组血浆OFQ较正常对照组、DM组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5.30±1.70)ng/L vs (9.83±5.70),(8.90±3.50)ng/L,P<0.05].相关性分析显示,血浆OFQ水平与胃轻瘫之间呈负相关关系(r=-0.6726,P=0.004).DGP大鼠静脉注射OFQ 0.6,6.0,60.0 nmol/kg后胃半排时间较前有明显缩短[(136±7)vs(166±8)min,(101±12)vs(162±11)min,(112±10)vs(158±12)win,P<0.05],治疗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6.0 nmol/kg的剂量已经接近或达到最大治疗效果,增加OFQ剂量并不能相应提高其治疗效果.结论:OFQ在DGP中起着重要的调节作用,与DGP胃半排时间呈负相关.静脉注射OFQ可以明显缩短DGP大鼠的GET<,1/2>,其中6.0 nmol/kg的剂量已经接近或达到最大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电针对糖尿病胃轻瘫(DGP)的临床疗效,及对DGP患者胃肠激素MTL、GAS的影响。方法:将60例DGP患者随机分成2组各30例,治疗组以电针(主穴:中脘、天枢、足三里、上巨虚)治疗;对照组以口服莫沙比利治疗;以固体胃排空率作为疗效评价指标,并观察患者治疗前后MTL和GAS的变化情况。结果:治疗组胃排空总有效率为93.33%,对照组总有效率83.3%,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两组均能明显改善DGP患者的高胃动素血症和高胃泌素血症,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电针能明显改善DGP患者胃动力,对DGP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其作用机理可能与电针能降低患者胃动素和胃泌素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5.
糖尿病胃轻瘫(diabetic gastroparesis,DGP)是糖尿病患者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发病率有逐年升高的趋势,而DGP发病机制复杂,目前认为与神经病变、高血糖、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ylori)感染有关。近年来有研究表明,胃肠激素也参与了DGP的病理过程[1]。本文通过对30例DGP患者、30例单纯胃轻瘫患者和30例正常人血清胃泌素(gastrin,GAS)生长抑素(somatostatin,SS)的测定和超声波对胃排空时间测定,分析DGP患者胃排空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益胃汤治疗糖尿病胃轻瘫(DGP)的疗效。方法:将DGP患者8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予益胃汤,对照组用吗丁啉片治疗,治疗前后分别测胃排空时间和糖化血红蛋白水平。结果:治疗后两组胃排空时间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益胃汤治疗DGP,效果优于吗丁啉片。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糖尿病胃轻瘫患者胃电参数及多项血清指标的变化。方法选取2013年10月q014年11月诊治的64例糖尿病胃轻瘫患者为观察组,同期体检的健康同龄人64例为健康对照组,对2组的胃电参数(包括主频率及正常慢波节律比)及血清胃肠激素[包括生长抑素(SS)、血管活性肠肽(VIP)、胃泌素(GAS)及胃动素(MTL.)]、一氧化氮(NO)、5-羟色胺(5-HT)、白介素-1β(IL-1β)、肿瘤坏死因子-α(INF-α)血清指标进行检测并比较,同时比较不同分级患者的上述检测指标。结果观察组的胃电参数指标包括餐前、餐后的主频率及正常慢波节律比等均低于健康对照组(P均<0.05);观察组血清SS、GAS及MTL均低于健康对照组,血清VIP则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观察组NO、IL-1β、TNF-α高于健康对照组,5-HT低于健康对照组(P<0.05)。不同分级患者的检测指标间也有显著性差异,表现为1级>2级>3级>4级(P均<0.05)。结论糖尿病胃轻瘫患者胃电参数及多项血清指标的变化较大,并且不同分级的糖尿病胃轻瘫患者之间也存在显著性差异,因此对于疾病的监测价值较高。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erosisfaeto-α,TNF-α)在2型糖尿病胃轻瘫(DGP)患者中的变化。方法采用放射免疫法测定78例2型糖尿病胃轻瘫患者及78例健康体检者(对照组)血清TNF-α水平,超声检查试验餐胃排空率,观察糖尿病胃轻瘫患者胃排空率与TNF-α的关系。结果 2型糖尿病胃轻瘫患者中TNF-α水平较对照组明显增高(P<0.01),说明TNF-α与糖尿病胃轻瘫存在一定的关系。结论 2型糖尿病胃轻瘫患者TNF-α表达水平明显增高,说明TNF-α在2型糖尿病胃轻瘫发病中起一定作用,进而影响糖尿病患者胃排空。  相似文献   

9.
目的 研究加味枳实消痞汤治疗糖尿病胃轻瘫(DGP)的临床疗效及其作用机制.方法 将68例中医辨证为脾虚气滞夹瘀、寒热错杂并见的DGP患者随机分为2组,分别用加味枳实消痞汤(治疗组36 例)和多潘立酮(对照组32例)治疗,并与招募的健康志愿者30人作对照,观察2组患者的疗效以及治疗前后胃排空率及胃肠激素的变化.结果 总有效率治疗组(90.91%)明显优于对照组(70.00%,P<0.01);2组胃排空率比较,治疗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1);胃肠激素比较,治疗前后与健康志愿者组比较,2组患者血中胃动素(MOT)、胃泌素(GAS)差异无显著性(P >0.05);治疗前与健康志愿者组比较,2组患者血中生长抑素(SS)、血管活性肠肽(VIP)、血清瘦素(LEP)差异有显著性(P<0.01);治疗后与健康志愿者组比较,治疗组患者血中SS、VIP、LEP无显著性差异(P>0.05),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 加味枳实消痞汤是治疗DGP的有效中药复方,其疗效可能是通过下调DGP患者血中SS、VIP、LEP激素水平、促进胃排空实现的.  相似文献   

10.
电针治疗糖尿病胃轻瘫30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电针治疗糖尿病胃轻瘫的临床疗效。方法:观察电针治疗糖尿病胃轻瘫患者30例,并与莫沙比利治疗的30例患者进行随机对照。结果:①治疗组与对照组糖尿病胃轻瘫的总有效率分别为93.33%和90.00%,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②两组治疗前后胃排空功能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组间比较,两组治疗前后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电针可明显改善糖尿病胃轻瘫患者痞满等临床症状,促进患者的胃排空,从而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是一种有效治疗糖尿病胃轻瘫的方法。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热敏灸治疗脾胃虚弱型糖尿病胃轻瘫的疗效及相关机制。方法:将70例脾胃虚弱型糖尿病胃轻瘫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5例。对照组予多潘立酮片,观察组在此基础上予热敏灸治疗,疗程为1个月。治疗前后测定胃轻瘫症状严重指数量表(GCSI)评分、胃排空率,测定患者静脉血血红素加氧酶-1(HO-1)、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水平,于治疗结束后进行疗效评价。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早饱、恶心呕吐、腹胀评分及GCSI总分明显降低(P<0.05),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胃排空率均明显提升,观察组胃排空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HO-1、IGF-1水平在治疗后明显升高,且与对照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热敏灸治疗脾胃虚弱型糖尿病胃轻瘫疗效确切,能显著降低GCSI量表评分,改善胃排空率,这可能与其纠正HO-1、IGF-1水平相关。  相似文献   

12.
电针对糖尿病胃轻瘫模型大鼠胃肠激素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电针对糖尿病胃轻瘫(DGP)模型大鼠胃肠激素的影响,探讨电针治疗DGP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将60只SD大鼠随机分为5组:空白对照组,DGP模型组,电针穴位组,电针非穴组,胃复安对照组,每组12只。采用腹腔一次性注射2%链脲佐菌素(STZ)配合高糖高脂饲料不规则饮食制备DGP大鼠模型,连续8周;用One Touch血糖仪测血糖,尿糖试纸测尿糖,实验结束后观测大鼠胃排空率、肠移行率,ELISA法检测大鼠血清生长激素(GH)水平和胃窦组织促生长素(Ghrelin)含量。结果与空白对照组比较,DGP模型组大鼠血糖及尿糖值均明显升高(P0.01),胃排空率、肠移行率、血清GH水平及胃窦Ghrelin含量均明显下降(P0.01或P0.05);与DGP模型组比较,电针穴位组大鼠血糖及尿糖值均明显降低(P0.05),胃排空率、肠移行率、血清GH水平及胃窦Ghrelin含量均明显升高(P0.01或P0.05)。结论电针能调节血糖水平,促进胃肠排空,改善DGP症状,其作用机制可能与电针上调血清GH水平和胃窦组织Ghrelin含量有关。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诺为对缓解糖尿病性胃轻瘫症状和治疗胃排空延迟的疗效。方法治疗组:69例糖尿病性胃轻瘫患者服用诺为0.1 g,每日3次;对照组43例,口服胃复安5 mg,每日3次;疗程6周。结果治疗组症状改善总有效率为82.9%,对照组为60.8%,二者相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前后的胃电图振幅、频率相比有统计学意义(P<0.01);对照组治疗前后的胃电图振幅相比有统计学意义(P<0.01),频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诺为能明显地缓解糖尿病性胃轻瘫症状,可促进糖尿病性胃轻瘫的胃排空。  相似文献   

14.
张欢  刘涛  张慧 《当代医学》2021,27(34):121-122
目的 探讨隔姜灸对糖尿病胃轻瘫(diabetic gastroparesis,DGP)患者胃排空时间影响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7年3月至2019年9月本院收治的60例DGP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实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隔姜灸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症状积分及胃排空率.结果 实验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上腹胀满、胃脘灼痛、食欲减退评分均低于治疗前,且实验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餐后1、2、3 h,实验组胃排空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隔姜灸治疗DGP患者效果显著,可明显改善临床症状,促进胃排空,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糖尿病患者血糖与胃泌素、胃动素、生长抑素相互关系。方法 测定糖尿病组(35例)、糖尿病胃轻瘫组(31例)和对照组(28例)空腹血糖(FBG)、胃泌素(GAS)、胃动素(MOT)、生长抑素(SS)浓度。结果 糖尿病组、糖尿病胃轻瘫组与对照组比较,GAS和MOT均有显著升高(P〈0.01),SS呈现不同程度的降低,但仅糖尿病胃轻瘫组有显著性差异(P〈0.01)。糖尿病胃轻瘫组与糖尿病组比较,GAS、MOT和SS均有不同程度的降低。但仅有SS降低显著(P〈0.05)。糖尿病组、糖尿病胃轻瘫组FBG均与GAS、MOT呈直线正相关(P〈0.05),糖尿病组相关系数1为0.467、0.486,胃轻瘫组为0.417、0.456;FBG与SS呈直线负相关(P〈0.05),糖尿病组相关系数γ为-0.477,胃轻瘫组γ为-0.480。糖尿病组和糖尿病胃轻瘫组GAS、MOT与SS呈直线负相关(P均〈0.05),糖尿病组相关系数γ分别为-0.425和-0.409。胃轻瘫组为-0.458和-0.431。结论 糖尿病、糖尿病胃轻瘫患者GAS、MOT水平升高,SS水平降低。可能的原因是高血糖使SS分泌减少。致使其对GAS、MOT的抑制作用减弱,GAS、MOT水平升高。  相似文献   

16.
目的:通过观察糖尿病合并胃轻瘫症状患者空腹血浆Ghrelin水平的变化,探讨血浆Ghrelin与糖尿病胃轻瘫的关系及针药结合治疗对其的影响。方法:糖尿病无胃轻瘫症状患者35例为对照组;糖尿病合并胃轻瘫症状患者70例随机分为针药结合治疗组35例,莫沙比利治疗组35例。检测和比较针药结合治疗组和莫沙比利治疗组治疗28d前后血浆Ghrelin以及平均血糖(MBG)、平均血糖波动幅度(MAGE)、低血糖次数等指标的改变。结果:糖尿病胃轻瘫组患者的空腹血浆Ghrelin水平明显低于糖尿病无胃轻瘫组(P<0.05),其平均血糖(MBG)、平均血糖波动幅度(MAGE)、低血糖次数也明显高于糖尿病无胃轻瘫组(P<0.05);治疗28d后两治疗组平均血糖(MBG)、平均血糖波动幅度(MAGE)、低血糖次数均较治疗前有明显降低(P<0.05),空腹血浆Ghrelin水平高于治疗前水平(P<0.05),其中针药结合治疗组上述各指标的变化均大于莫沙比利治疗组(P<0.05)。结论:①糖尿病胃轻瘫患者存在血浆Ghrelin水平低下,可能与血糖波动等多因素有关;②针药结合治疗较单纯莫沙比利能更有效改善糖尿病胃轻瘫症状及减少血糖波动,其机...  相似文献   

17.
糖尿病性胃轻瘫的诊治进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糖尿病性胃轻瘫(DGP)是糖尿病患者的常见并发症,影响糖尿病患者的生活质量。DGP是糖尿病患者的常见并发症,其主要症状为恶心、呕吐,早饱感及餐后腹胀,可极大地降低患者的生活质量。患者有胃排空延迟症状,排除机械性梗阻的病因即可诊断为胃轻瘫。胃排空闪烁扫描法是诊断胃排空延迟的金标准。DGP的常用治疗措施是饮食调理、促胃动力药、止吐药等。现就DGP的临床表现、发病机制、诊断和治疗进展予以综述。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糖尿病胃轻瘫(DGP)病人血浆胰高糖素样肽=1(GLP-1)水平对固体胃排空的影响.方法 应用放射性核素法对55例2型糖尿病病人及15例正常人(NC组)进行固体胃半排空时间(T1/2)测定.根据T1/2结果将糖尿病病人分为胃排空时间正常的DM组和胃排空延迟的DGP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各组空腹及餐后30、...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枸橼酸莫沙必利片联合健脾丸加减治疗糖尿病性胃轻瘫(diabetic gastroparesis,DGP)的效果。方法;选取120例DGP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各60例,对照组给予枸橼酸莫沙必利片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健脾丸加减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血糖及血脂指标水平、4 h胃排空率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8.3%,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8.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血糖与血脂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的血糖水平与血脂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4 h胃排空率为95.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8.3%,显著高于研究组的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枸橼酸莫沙必利片联合健脾丸加减治疗DGP的效果显著,能有效提升临床疗效与4 h胃排空率,降低血糖与血脂水平,且能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  相似文献   

20.
血糖控制不良的糖尿病(diabetes mellitus,DM)引起患者胃肠道功能紊乱的并不少见,临床上可不出现症状,但经特殊检查,可发现胃排空延迟,称为胃轻瘫或糖尿病性胃轻瘫(diabetic gastroparesis,DGP)[1].Ⅰ型或Ⅱ型糖尿病患者至少有50%以上伴有糖尿病性胃轻瘫,Ⅱ型糖尿病胃排空时间异常者占51.4%[2],但出现临床表现的仅10%.糖尿病性胃轻瘫不仅可引起上消化道症状,而且也影响血糖的控制及糖尿病慢性并发症的发展,因此正常的胃排空是良好代谢控制的先决条件[3].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