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将190例缺血性中风患者随机分为心可舒治疗组(130例)和阿司匹林肠溶片对照组(60例)进行比较。结果:心可舒组总有效率95.38%,对照组总有效率80%,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同时,治疗组有明显降低血黏度、调节血脂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脑出血后血栓形成治疗中阿司匹林联合舒血宁的应用及其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8年12月收治的脑出血血栓形成患者80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使用阿司匹林治疗,研究组使用阿司匹林联合舒血宁治疗。比较两组患者血液流变学指标及D二聚体(D-D)、纤维蛋白原(Fbg)、抗凝血酶(AT)水平等变化情况。结果研究组治疗后红细胞比积、血浆黏度、血小板聚集率、全血黏度等指标改善均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患者治疗后AT水平高于对照组,D-D、Fbg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脑出血后血栓形成患者治疗中阿司匹林联合舒血宁的使用能够改善患者脑血流,抑制血栓形成,有助于促进患者神经功能康复。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应用复方丹参滴丸联合血栓通干粉针剂治疗高血黏度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2011年6月—2015年6月期间,我院收治的高血黏度患者8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研究组给予复方丹参滴丸联合血栓通干粉针剂及拜阿司匹林片治疗;对照组单纯给予拜阿司匹林片治疗,疗程为4周,比较治疗前后2组患者血液流变指标的变化.结果 治疗后,研究组患者在血栓形成系数、血小板聚集率、全血黏度等血液流变学指标上,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应用复方丹参滴丸联合血栓通干粉针剂的治疗方案,能显著降低血液黏稠度,有着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心可舒片治疗老年人稳定型心绞痛并期前收缩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0例稳定型心绞痛并期前收缩老年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45例,对照组使用辛伐他汀、阿司匹林及美托洛尔,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心可舒片,3月后观察两组疗效。结果依据心电图心肌缺血改变和动态心电图早搏数量以及患者胸闷、心悸发作情况判定疗效,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心绞痛发作次数明显减少,胸痛、心悸症状明显缓解,早搏数量显著减少,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可舒片对冠心病心绞痛发作及期前收缩疗效明显,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阿托伐他汀联合心可舒在治疗冠心病的疗效.方法:选取确诊为冠心病患者60例,随机分成观察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对照组在一般治疗基础上加用阿托伐他汀口服,观察组在上述治疗上加用心可舒片,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临床疗效、血脂、血液流变学等指标的变化情况.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3.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0.0%,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其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均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C、TG和LDL-C水平经治疗后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经治疗后血黏度水平较治疗前明显减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对照组治疗前后血黏度水平未见明显改善;经治疗后,观察组的血黏度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未见明显不良反应.结论:阿托伐他汀联合心可舒片治疗冠心病疗效较好,能够明显改善患者血脂水平、降血黏度和无明显不良反应,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6.
目的 观察阿司匹林对老年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ET)患者血小板活化标志CD62p、CD61及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探讨预防性应用阿司匹林减少老年ET血栓形成的可行性.方法 将65例老年ET患者分为治疗组(阿司匹林+羟基脲治疗,35例)和对照组(羟基脲治疗,30例),观察各组治疗前后CD62p、CD61及血液流变学的变化.流式细胞术检测血小板表面CD62P、CD61水平,同时检测血液流变学各项指标.结果 治疗后,治疗组血小板活化指标CD62P、CD61水平均显著下降;全血黏度(高、中、低切)、血浆黏度、红细胞沉压积下降,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阿司匹林能降低老年ET患者血小板活化及血黏度,可预防性使用以减少血栓形成.  相似文献   

7.
心可舒片与曲美他嗪联合治疗冠心病心绞痛60例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心可舒片联合曲美他嗪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136例冠心病心绞痛患者 随机分为三组。心可舒片组36例,给予心可舒片治疗;曲美他嗪组40例,给予曲美他嗪治疗;联合治疗组 60例,给予心可舒片与曲美他嗪联合治疗。三组疗程均为90d。结果 心绞痛症状缓解有效率、心电图改善 有效率:心可舒片组分别为83.3%、61.1%;曲美他嗪组分别为77.5%、40.0%;联合治疗组分别93.3%、68 .3%。联合治疗组分别与心可舒片组、曲美他嗪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 心可舒片和 曲美他嗪联合使用治疗冠心病心绞痛具有协同作用,可以提高冠心病心绞痛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8.
左军 《吉林医学》2010,31(9):1209-1209
目的:对比联合使用低分子肝素钠与阿司匹林和单用阿司匹林肠溶片口服治疗高黏血症的疗效。方法:对98例高黏血症患者按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给予低分子肝素钠静脉滴注,同时口服阿司匹林肠溶片,以2周为1个疗程。用药前后查血流变学,检测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流变学参数的变化情况。结果:治疗组用药后红细胞压积及全血黏度较用药前显著下降(P<0.01),对照组治疗前后则无明显差异。结论:低分子肝素钠与阿司匹林肠溶化联合治疗可迅速、有效降低全血黏度和红细胞压积,是治疗黏血症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血府逐瘀汤联合阿司匹林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效果。方法:选取80例冠心病心绞痛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阿司匹林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治疗基础上联合血府逐瘀汤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血小板活化因子水平、血液流变学指标(全血比黏度、血浆比黏度、纤维蛋白原、凝血酶原时间)水平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7.5%(39/4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0.0%(32/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血小板活化因子水平、全血比黏度、血浆比黏度、纤维蛋白原水平及凝血酶原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血小板活化因子水平、全血比黏度、血浆比黏度、纤维蛋白原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血酶原时间明显长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府逐瘀汤联合阿司匹林治疗冠心病心绞痛患者能提高治疗总有效率和改善血小板活化因子及血液流变学指标水平的效果优于单纯阿司匹林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0.
舒血宁联合肠溶阿司匹林治疗视网膜静脉阻塞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孙伟光  宋鄂马岩 《吉林医学》2006,27(9):1020-1021
目的:探讨舒血宁联合肠溶阿司匹林治疗视网膜静脉阻塞(RVO)的疗效。方法:将62例RVO患者随机分组:治疗组31例,给予静脉滴注舒血宁注射液,联合应用口服肠溶阿司匹林。对照组31例,给予静脉滴注丹参注射液。两组均常规口服维生素C、路丁、肌苷及钙剂。结果:治疗组有效率达96.77%,对照组有效率81.25%,两组治疗结果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舒血宁联合肠溶阿司匹林治疗RVO疗效好,值得探讨。  相似文献   

11.
《陕西医学杂志》2016,(9):1136-1138
目的:研究氯吡格雷对阿司匹林抵抗(AR)的缺血性脑血管病的影响。方法:将200例缺血性脑血管疾病阿司匹林抵抗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10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阿司匹林100mg/d口服,观察组患者在给予阿司匹林100mg/d口服的同时给予氯吡格雷75mg/d口服。比较两组患者4周后的血小板聚集率、阿司匹林抵抗和半抵抗发生率显著下降,以及6个月后两组患者缺血性脑血管疾病的复发率。结果:治疗4周后,两组患者的血小板聚集率均有所下降(P<0.05);观察组患者的血小板聚集率下降幅度显著大于对照组(P<0.05),且观察组阿司匹林抵抗和半抵抗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6个月后,观察组患者复发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于缺血性脑血管病阿司匹林抵患者,使用氯吡格雷和阿司匹林联合治疗,可显著降低患者血小板聚集率、AR和半AR发生率以及降低患者复发率。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舒血宁联合电针治疗腔隙性脑梗死(LI)的临床效果。方法 90例LI患者根据治疗方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5例。对照组患者给予抗血小板聚集、调节血脂、加强脑细胞营养等常规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电针、舒血宁治疗,2组患者均治疗14 d。治疗前后测定2组患者血浆黏度,并进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结果治疗前2组患者血浆黏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患者血浆黏度均显著低于治疗前(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血浆黏度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2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均显著低于治疗前(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93.33%和84.44%,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舒血宁联合电针治疗能显著改善LI患者的血浆黏度和神经功能缺损。  相似文献   

13.
舒血宁改善冠状动脉血供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舒血宁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疗效.方法:治疗组患者采用舒血宁20 ml入液体中静脉输注,每天1次;同时加用静脉泵入爱倍注射液20 mg,每天1次.对照组患者单纯应用静脉泵入爱倍注射液20 mg,每天1次.疗程均为2周.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心绞痛症状及心电图显效明显,全血黏度、血浆黏度、纤维蛋白原明显降低.结论:舒血宁可改善微循环,抑制血小板聚集,降低血黏度,有效改善冠状动脉的血供.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舒血宁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按住院单双号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给予舒血宁注射液15~20ml溶于生理盐水或5%葡萄糖250ml静脉点滴,每天1次。对照组给予复方丹参注射液250ml静脉点滴,每天1次。两组同时使用自由基清除剂、钙离子拮抗剂、脑细胞保护剂治疗。伴有高血压病者给予调控血压治疗,伴有脑水肿者给予脱水治疗。两组疗程均为14d。于治疗前后各进行一次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及血液流变学检测。治疗过程中检测TT、PT、APTT、纤维蛋白原和血小板计数,血、尿常规,肝、肾功能。结果:治疗组痊愈率、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及血液流变学指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而且较对照组明显。结论:舒血宁注射液可促进神经功能恢复,显著降低血液黏稠度,临床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5.
李娟 《中国乡村医生》2008,10(19):102-102
目的:探讨心可舒片对糖尿病性冠心病患者的作用及长期安全性。方法:对80例确诊糖尿病性冠心病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其中40例按指南常规西药治疗,为对照组;40例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服心可舒片每次4片,每天3次,为治疗组。疗程半年,比较两组疗效、心电图改变、不良反应及用药依从性。结果:心可舒组治疗糖尿病冠心病主要症状疗效、心电图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观察期间均未发现明显不良反应,患者依从性无明显差别。结论:心可舒片治疗糖尿病性冠心病安全,从多方面提高疗效,患者依从性好。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三七通舒胶囊对缺血性卒中阿司匹林抵抗(AR)患者血小板聚集率、血血栓烷B2(TXB2)白介素-6(IL-6)水平的影响。方法:从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中筛选140例AR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n=42)、三七通舒组(n=50)、西洛他唑组(n=48)。分别在用药前及用药后1个月测定血小板聚集率、血TXB2和IL-6水平。结果:三七通舒组和西洛他唑组与对照组比较:血小板聚集率显著下降(P〈0.05);血TXB2和IL-6水平显著降低(P〈0.05)。上述指标在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三七通舒胶囊和西洛他唑可显著减少缺血性卒中患者阿司匹林抵抗的发生,同时对脑梗死AR患者脑损伤具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7.
《中国现代医生》2019,57(3):37-40
目的探讨阿司匹林及氯吡格雷双联抗血小板治疗后循环缺血性脑卒中(PCIS)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5年7月~2017年7月我院收治的126例PCIS患者,按照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对照组(63例,阿司匹林)和观察组(63例,阿司匹林及氯吡格雷),观察并比较两组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阿尔茨海默症评估量表(ADAS-Cog)评分、凝血指标、血液流变学指标及不良反应的差异。并在随访1年后,比较两组患者的不良预后的差异。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的NIHSS评分、ADAS-Cog评分、PLT、FIB水平及全血黏度水平均显著降低(P0.05),且观察组的上述指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随访1年后,观察组总不良预后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双联抗血小板治疗有助于提高PCIS患者的临床疗效,改善神经功能及预后,且具有良好安全性,临床可推荐应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银杏叶提取物制剂舒血宁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方法:将11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55例给予舒血宁注射液20ml加入生理盐水(NS)250ml中静脉滴注,qd,14d;对照组55例给予脉络宁注射液20ml加入NS250ml中静脉滴注,qd,14d。其余常规治疗相同。结果:两组总有效率分别为87.27%和70.91%。治疗后治疗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全血黏度(高切、中切、低切)、血浆黏度、血浆纤维蛋白原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两组比较治疗组效果更好(P〈0.05)。结论:舒血宁治疗脑梗死有效。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舒血宁和阿司匹林联用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疗效。方法80例住院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给予丹参片、消心痛、含镁极化液等治疗。治疗组在上述基础上口服阿司匹林75mg,每日1次,舒血宁6~10ml加入5%葡萄糖液中静滴,每日1次,连用10~12天为1个疗程。结果治疗组在临床症状及心电图改变方面优于对照组。结论舒血宁和阿司匹林联用能提高临床疗效且无明显副作用。  相似文献   

20.
舒血宁联合尿激酶治疗不稳定心绞痛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程金峰  吴俊华  冯珊 《当代医学》2010,16(14):61-62
目的观察舒血宁联合尿激酶注射液治疗不稳定心绞痛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不稳定心绞痛患者64例,随机分2组,对照组常规给予硝酸酯类、肠溶阿司匹林、β受体阻滞剂、血管转化酸抑制剂及低分子肝素;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舒血宁15ml联合尿激酶30万U,每日一次,静滴14d。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相比,可改善胸闷胸痛症状,两组心电图缺血性sT—T改善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无明显不良反应发生。结论传统治疗加以舒血宁联合尿激酶治疗不稳定心绞痛安全有效,可能与扩张血管,抑制血小板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