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瘦素和代谢综合征的研究现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雒晓春  齐晓娟  石秀换  李云霞 《医学综述》2009,15(12):1870-1872
瘦素是由脂肪细胞分泌的一种多肽激素,能与其受体结合发挥抑制食欲,减少能量摄入,增加能量消耗等多种生物学效应。代谢综合征是包括胰岛素抵抗、高胰岛素血症、糖耐量异常、中心性肥胖、高血压和脂代谢紊乱的一组临床综合征,它是发生心脑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多数研究表明,瘦素与胰岛素抵抗关系密切,高瘦素血症是代谢综合征的组成部分;血清瘦素水平与肥胖呈显著正相关;瘦素能够控制体质量,纠正糖、脂代谢紊乱,增加胰岛素敏感性;瘦素对高血压及心血管疾病的影响,研究结果目前尚存争议。  相似文献   

2.
胰岛素抵抗与冠心病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胰岛素抵抗(insulin resistance,IR)的核心问题及严重后果之一是导致冠心病。其作用途径有两条:(1)直接作用:胰岛素抵抗导致冠心病发生;(2)间接作用:胰岛素抵抗引起代谢综合征各成份发生,最终发展为冠心病。近年流行病学研究发现:越来越多的人同时存在中心性肥胖、高血压、高血脂、糖耐量异常,学者们将其称为代谢综合征(metabolic syndrome,MS)。代谢综合征中的每一项都会增加心血管疾病的危险性,同时合并多种异常时则发生心血管病的危险更大,且诸多危险因素集聚于一体,其协同作用远远大于各危险因素单独作用之和。  相似文献   

3.
目的 研究超重和肥胖高血压组和超重肥胖正常血压组病人的临床特征和代谢特点,比较血清胰岛素、胰岛素原、瘦素水平,并探讨这些因素与高血压的关系。方法 选择肥胖/超重病人152例,年龄20-65岁,BMI≥25。男性84例,女性78例。高血压组78例,正常血压组74例。采用HOMA指数评价胰岛素抵抗程度。比较两组间体脂参数、代谢紊乱特点、空腹血清胰岛素、胰岛素原、瘦素水平,分析超重及肥胖病人发生高血压的危险因素。结果 两组胰岛素抵抗程度相同,高血压组腰臀比增加,糖代谢异常、脂代谢异常程度均大于正常血压组,胰岛素水平高于正常血压组。两组之间空腹瘦素水平差异无显著性。超重及肥胖病人的增龄、腰臀比增加、胰岛素原水平、伴糖代谢异常和脂代谢异常是发生高血压的危险因素,经BMI校正后这一关系不再显著。结论 肥胖伴高血压病人呈内脏型肥胖趋势,糖代谢、脂代谢紊乱的程度高于正常血压组。肥胖病人发生高血压时已存在胰岛细胞受损。瘦素可能对肥胖病人高血压的发生没有重要作用。该组超重和肥胖病人发生高血压的主要危险因素是BMI增高。  相似文献   

4.
以空腹血胰岛素水平及胰岛素敏感指数作为反映胰岛素抵抗状况的指标,对68例冠心病患者和30例健康老年人的资料进行了比较,结果:发现老年冠心病患者均存在IR,其程度和病情轻重有关,心肌梗塞者更严重;提示IR是冠心病的一个危险因子;高胰岛素血症对左室的大小及功能无显著影响;肥胖是IR的一个促发因素。  相似文献   

5.
血清瘦素水平与冠心病的关系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目的 探讨瘦素水平与冠心病的关系。方法 检测 4 1例冠心病患者及 5 4例对照者的空腹血清瘦素、真胰岛素水平以及血脂、血糖、身高、体重、血压等指标。结果 冠心病患者的瘦素水平为 (7 3± 2 1 )ng/ml,对照者为 (4 9± 2 0 )ng/ml,二者间差别有显著性意义 (P <0 0 5 ) ;在调整年龄、血糖和血压后 ,两组间的差别有显著性意义。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冠心病患者瘦素水平的升高独立于年龄、血压、血脂和胰岛素等危险因素。结论 增高的瘦素水平可能与冠心病的发病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6.
瘦素与胰岛素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瘦素是由肥胖基因编码的一种由脂肪细胞分泌的多肽激素,其有调节能量代谢以维持机体相对平衡的作用。具调节作用主要通过瘦素受体介导,瘦素受体属于Ⅰ类细胞因子受体家族。另外,瘦素要发挥生物学作用还受机体许多因素的影响,其中最重要的是胰岛素的调节,本文就瘦素、瘦素受体与胰岛素代谢之间的相互关系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7.
目的:通过对男性冠心病患者与对照组之间的比较,分析血清瘦素与冠心病多种影响因素关系。方法:测定137例男性冠心病患者及203例,男性的血清瘦素浓度(Lep)、空腹胰岛素(FIN)、收缩压(SBP)、舒张压(DI弹)、体重指数(BMI)、空腹血糖(FPG)、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HDL)、低密度脂蛋白(LDL)等指标。血清瘦素用酶联吸附免疫分析法(ELISA法)测定。稳态模式评估法计算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分析血清瘦素与其它各项参数的相关性。结果:t结果显示,冠心病组TG、FIN、Lep、HOMA-IR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其中两组Lep水平差异尤为显著(P〈0.001);Lep水平与BMI、TC、TG、FPG、SBP、DBP、FIN呈较强正相关(r〉0.4,P〈0.01);多因素logistie回归分析显示,年龄、BMI、FPG、TG和Lep.是冠心病发病的危险因素,以BMI为协变量进行协方差分析结果显示,冠心痛组的瘦素水平仍高于对照组(尸〈0.01)。结论:瘦素独立年龄、BMI、血压、血糖与冠心病密切关联,瘦素异常升高可能是男性冠心病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8.
目的新近资料表明,瘦素不仅与心血管病危险因素呈正相关,而且可能是冠心病的独立危险因素。但其作用机制仍未明确。血小板聚集功能异常在冠心病中起重要作用,部分动物实验研究表明,高浓度瘦素可增强血小板聚集功能。而在冠心病人群中尚无深入的研究。本试验旨在将冠心病患者与年龄、性别、体质量相匹配的非冠心病患者进行对照研究,检测冠心病危险因素及瘦素水平等相关指标,了解血清瘦素、血小板聚集功能与冠心病的相关关系,期望从此角度探究瘦素与冠心病的关系,为进一步的临床防治工作提供参考。方法选择同期住院患者,均行冠状动脉造影,并行冠状动脉评分,根据造影结果分为非冠心病组和冠心病组。调查患者病史,计算体重指数、腰臀比。所有患者均禁食12 h后抽取静脉血,检测空腹血糖、血脂,放射免疫法测定瘦素及胰岛素,计算胰岛素敏感指数。SPA-3型血小板聚集仪测定最大聚集率。结果冠心病组患者血糖、空腹胰岛素、TC、TG、LDL-C、瘦素、血小板聚集率及冠状动脉评分均较非冠心病组高(P<0.05),而HDL-C及胰岛素敏感指数较非冠心病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瘦素与年龄、吸烟量、血压、体重指数、腰围、腰臀比、TC、TG、LDL-C、血糖及胰岛素呈正相关,而与HDL-C及胰岛素敏感指数呈负相关(P<0.05)。冠心病组患者血小板聚集率与瘦素呈正相关(r=0.511,P<0.05)。冠状动脉评分越高,血清瘦素水平越高。二分类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性别、吸烟量、瘦素、空腹血糖、胰岛素敏感指数及LDL-C与冠心病独立相关。结论冠心病患者血清瘦素浓度高于非冠心病组,瘦素可能影响冠心病的发生,可能系通过冠心病的危险因素,尤其是胰岛素抵抗这个共同土壤而与冠心病发生关联;瘦素可通过增强血小板聚集功能参与冠心病的病理过程,瘦素是冠心病独立的危险因素,可通过增加交感神经活性、增强血小板聚集功能等多个环节,参与冠心病发生发展过程。  相似文献   

9.
肥胖是心血管疾病和一系列代谢综合征的危险因素,导致这些疾病的原因是肥胖引起交感神经过度兴奋。由肥胖引起的交感神经过度兴奋与异常脂肪因子的释放以及胰岛素抵抗有关。与肥胖相关的脂肪因子包括瘦素、非酯化脂肪酸、活性氧、脂联素、血管紧张素原、抵抗素等,其通过影响一系列代谢通路以及各脂肪因子之间相互作用,导致交感神经过度兴奋,进而引起一系列的代谢综合征。  相似文献   

10.
观察32例冠心病患者口服糖耐量试验、胰岛素释放试验,并与17例正常人比较。发现冠心病患者存在高胰岛素血症、糖耐量异常及糖尿病检出率高。冠心病肥胖及非肥胖患者血糖及胰岛素变化相似。但血脂增高者高胰岛素血症更明显。提示胰岛素抵抗在冠心病发病机理中可能有一定作用,在冠心病的治疗中应注意胰岛素抵抗问题。  相似文献   

11.
以肥胖、高血压、高脂血症、高胰岛素血症为特征的代谢综合征是动脉粥样硬化发生的危险因素.近年来研究表明,除上述危险因素外,高尿酸也可能在动脉粥样硬化发生、发展中起一定作用.本文旨在观察血尿酸在冠心病组和非冠心病组中的变化,通过对比分析得出高尿酸血症与其他危险因素相互作用而导致心血管疾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12.
覃兴航 《华夏医学》2002,15(1):23-24
目的:探讨冠心病患者空腹血清胰岛素(INS)水平的临床意义,方法:选择70例冠心病患者为观察者,44例健康者为正常对照组,分别测定其空腹血清INS水平,结果:观察组的空腹血清INS水平高于正常对照组,结论:血循环中高水平的INS是冠心病的危险因素之一,高胰岛素血症与冠心病发病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13.
王淑芬 《中原医刊》1992,19(4):23-24
十余年来,大量的流行病学研究证实:动脉粥样硬化及其主要表现——冠心病(CHD)的病因为多因素,其中高脂血症、糖尿病、肥胖、吸烟及高血压病已是公认的致病危险因素。近几年,国内外学者在对 CHD 流行病学的研究中提供了胰岛素水平与 CHD 密切相关的证据,表明血清胰岛素水平过高可导致冠状动脉粥样硬化,高胰岛素血症是一个潜在的 CHD 致病因子。本文研究的目的是了解胰岛素水平与CHD 的关系,并进一步观察分析 CHD 患者  相似文献   

14.
危险因素的早期检测和危险分层是冠心病预防的重点,现已明确与心血管疾病有关的8个主要危险因素为:高血压、吸烟、饮酒、缺乏身体活动、水果和蔬菜摄入不足、肥胖、高胆固醇血症和糖尿病。但回顾分析发现约1/3冠心病患者并不具备“经典”危险因素,因而非“经典”危险因素的筛查具有重要意义。近年来大量研究提示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与冠心病发生相关,进一步研究发现血液中同型半胱氨酸浓度每增加5mmol/L,其患冠心病的风险增加近20%。  相似文献   

15.
以空腹血胰岛素水平(INS)及胰岛素敏感指数(SI)作为反映胰岛素抵抗(IR)状况的指标,对68例冠心病患者和30名健康老年人的资料进行了比较,结果:发现老年冠心病患者均存在IR,其程度和病情轻重有关,心肌梗塞(MI)者更严重;提示IR是冠心病的一个危险因子,高胰岛素血症对左室的大小及功能无显著影响;肥胖是IR的一个促发因素。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血浆胰岛素水平与高血糖、高血压、高脂血症、肥胖及冠心病等疾病的关系。方法 按空腹血浆胰岛素测定值定低分二组,比较二组间有关指标的差异。结果 高胰岛素血症组收缩压、舒张压、甘油三脂、体重指数、腰臂比例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 ̄P〈0.001)。结论 高胰岛素血症组冠心病危险因素明显增高,选择治疗方案时应避免使用增加胰岛素抵抗的药物。  相似文献   

17.
瘦素与代谢综合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瘦素水平异常与代谢综合征关系密切,甚至有作者认为高瘦素血症是代谢综合征的一个组成部分。对一些缺乏瘦素、具有胰岛素抵抗的研究证实,瘦素能够纠正糖脂代谢紊乱、增加胰岛素敏感性,被认为是一个抗糖尿病的激素。有研究表明瘦素可以影响脂肪的代谢和分解。关于瘦素对人的血压的影响,研究结果尚存争议。  相似文献   

18.
<正> 冠心病是由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使血管管腔狭窄阻塞,导致心肌缺血甚至坏死而引起的心脏病。大量的流行病学调查已发现冠心病具有多种危险因素。其中高胆固醇血症。高血压和吸烟是公认的主要危险,而糖尿病、家族史、肥胖等,也是冠心病的危险因素。其主要病因与膳食结构不合理,生活方式不健康有关。如高动物脂肪、高胆固醇、高盐、  相似文献   

19.
胰岛素抵抗是指胰岛素作用的靶器官组织如肝、肌肉、脂肪等对一定量的胰岛素(INS)的生物呈反应低于正常预计水平。胰岛素抵抗(IR)是2型糖尿病的主要发病机制和重要特征,也是高血压、脂质异常,腹型肥胖等心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的共同病理生理基础。目前,胰岛素抵抗的病因病理机制未完全清楚,其中瘦素、真胰岛素在胰岛素抵抗中的作用备受关注,以下就瘦素、真胰岛素在胰岛素抵抗的研究进展,综述如下。1、瘦素与真胰岛素瘦素是肥胖基因的产物,是一种由脂肪细胞合成分泌的脂肪调节激素,1994年瘦素基因被成功定位克隆〔1〕,当基因突变能引起明显…  相似文献   

20.
胰岛素和瘦素抵抗与高血压肥胖相关性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1  
[目的]观察高血压肥胖大鼠与高血压非肥胖大鼠的血清胰岛素和瘦素含量的变化。[方法]定期观察营养饲料喂养的原发性高血压大鼠(SHR)肥胖大鼠与普通饲料喂养的SHR血压、体重、身长的变化,检测血脂血糖、胰岛素和瘦素的含量,取腹膜后脂肪垫称湿重和腹主动脉病理切片,计算Lee’s指数、脂肪系数、胰岛素敏感指数(ISI)。[结果]高血压肥胖大鼠(模型组)脂肪系数、血压、血糖明显高于高血压非肥胖大鼠(普食组);模型组和普食组血清胰岛素、胰岛素敏感指数(ISI)和瘦素具有显著性差异;上述两组血脂(TC、HDL-C、LDL-C、TG)之间的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高血压肥胖模型继续喂以营养饲料(空白组),TG比普食组显著升高;血清瘦素较模型组也显著上升;病理切片方面,模型组平滑肌细胞出现增生,胞核紊乱,弹力纤维层扭曲,空白组病理改变则更明显;相关分析发现胰岛素与腹腔脂肪、瘦素、脂肪系数、血糖存在很大的相关性;与血压存在明显的相关性;瘦素与血压、血糖、TG存在明显相关性;瘦素与腹腔脂肪和TG存在线性回归关系。[结论]高血压肥胖大鼠存在胰岛素和瘦素抵抗,胰岛素和瘦素抵抗与高血压肥胖的发病密切相关。高血压肥胖状态下,胰岛素和瘦素抵抗可导致血脂血糖代谢紊乱、血管组织病变以及脂肪组织堆积,致使高血压肥胖转归为代谢综合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