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月骨无菌坏死又称kienbock病,作为腕关节疼痛的最常见原因,越来越引起临床重视。但目前对本病尚无统一、规范、有效的治疗方法。我们用头状骨截骨保留掌侧结构,背侧移位后空隙用带血管蒂桡骨瓣植骨,疗效较为满意,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
月骨无菌性坏死又称Kienbock氏病,系因慢性损伤而致月骨的缺血坏死,临床病例较少见,治疗也较困难。我们利用腕背侧动脉网,成功地用带血管筋膜蒂头状骨移位治疗晚期月骨无菌性坏死3例,术后随访一年,手术效果较满意,现报告如下。 手术方法 1、切口和显露:臂丛麻醉下,上臂上止血带。腕背侧纵行切口,切开皮肤,皮下组织和腕背韧带,向两侧牵开伸拇长肌腱和。食指固有伸肌、伸指总肌腱,可见骨间掌侧动脉背侧支及伴行的静脉走行于桡骨远端和腕骨的背侧。  相似文献   

3.
自王成琪1997年报道应用带骨间掌侧动脉背侧支血管蒂桡骨瓣翻转移植治疗腕舟骨骨折以来[1],人们对该骨瓣的临床应用越来越重视.作者采用带骨间掌侧动脉背侧支血管蒂桡骨瓣翻转移植治疗腕舟骨骨折不愈合15例,随访3~6个月,骨折全部愈合,效果较好.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
田军 《中外医疗》2009,28(28):38-38
目的报道应用骨间前血管腕背支为蒂骨瓣逆行移位修复舟骨骨折的手术方法及疗效。方法根据应用解剖学研究,设计以骨间前动脉腕背支为蒂的骨膜瓣,逆行移位修复手舟骨骨折。结果临床应用94例,随访6个月~2年,在术后1.5~2个月均达到骨愈合,腕关节活动功能基本恢复正常。结论骨间前血管腕背支为蒂的骨膜辩移位术适合修复舟骨骨折。  相似文献   

5.
曹志 《基层医学论坛》2012,(34):4567-4568
目的探讨带桡动脉浅背支血管蒂桡骨茎突骨瓣移植治疗舟骨坏死的临床疗效。方法带血管蒂桡骨茎突骨瓣移植治疗12例舟骨坏死患者,术中腕关节桡背侧切口,充分暴露桡骨茎突及舟骨,游离桡动脉浅背支直达桡骨茎突骨皮质,凿取大小适中带血管蒂骨瓣植入舟骨,Herbert螺钉内固定,短臂石膏托固定患手于拇指外展腕关节中立位3周。结果术后12例患者均获得6个月~16个月的随访,平均12个月。骨折均达骨性愈合,愈合时间为4个月~10个月,平均6个月,按Knimmer临床评分系统评定:优5例,良5例,可2例。结论应用带血管蒂桡骨茎突骨瓣移植治疗舟骨坏死愈合率高,疗效满意,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治疗月骨无菌性坏死新的有效方法。方法在25例成人上肢标本和57套腕骨标本上观察了碗豆骨的形态和血供。在解剖学研究的基础上,采用带血管蒂和尺侧腕屈肌腱的豌豆骨移位替代月骨,治疗月骨无菌性坏死17例。结果经18~46个月,平均28个月的随访,17例腕痛全部缓解,腕关节活动度较术前改善,握力比术前增加48.2%。X线片见:16例带蒂豌豆骨移位骨位置正常,无骨硬化和骨萎缩,1例术后2年豌豆骨萎缩。17例患者中15例恢复原工作,2例因社会原因改换工作。结论带蒂豌豆骨移位能有效地保持腕骨链的完整,是治疗月骨无菌性坏死Ⅲ期的一种有效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总结以桡动脉返支为蒂的桡骨骨膜骨瓣移位治疗舟骨骨不连的护理经验。方法:密切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并采取有效的围手术期护理措施。结果:16例患者手术全部成功,经细致有效的护理无并发症发生,骨折于术后2~3个月愈合,腕关节功能良好。结论:以桡动脉返支为蒂的桡骨骨膜骨瓣移位治疗舟骨骨不连的是一种很好的手术方法.细致的围手术期护理措施是手术成功、骨折早期愈合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8.
目的 观察利用胫前动脉直接骨膜支为血管组织蒂的骨膜骨瓣转移治疗胫腓骨骨折骨不愈合的疗效。方法 通过以胫前动脉直接骨膜支为血管组织蒂的骨膜骨瓣转移,配合外固定架固定治疗16例胫腓骨骨不愈合,其中男11例,女5例。结果 16例治疗后平均随访10个月,疗效良好13例,一般2例,差1例。结论 胫前动脉直接骨膜支为血管组织蒂的骨膜骨瓣转移配合外固定架固定是治疗胫腓骨骨折骨不愈合的理想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 :为腕部背侧带血管蒂骨 (膜 )瓣的设计提供解剖学基础。方法 :30侧经动脉内灌注红色乳胶的成人上肢标本 ,解剖观测了骨间前动脉、桡动脉和尺动脉的腕背支以及第 2 ,3掌背动脉的起始、走行、分支分布及吻合情况。结果 :①骨间前动脉腕背支始于桡骨茎突上 (6 .6± 0 .7)cm处 ,外径 (1.4± 0 .2 )mm ;②桡动脉腕背支起点距桡骨茎突 (1.2± 0 .3)cm ,外径为 (1.3± 0 .3)mm ;③第 2 ,3掌背动脉分别始于桡动脉腕背支和掌深弓的穿支 ,外径均为 (0 .8± 0 .2 )mm ;④尺动脉腕背支于豌豆骨上 (4 .1± 0 .6 )cm始于尺动脉 ,外径 (1.2± 0 .3)mm。上述动脉间相互吻合丰富 ,在手背形成动脉网 ,并发骨膜支分布尺、桡远端和掌骨。结论 :以上述动脉腕背支及第 2 ,3掌背动脉为蒂 ,可以设计不同的带血管蒂的骨 (膜 )瓣 ,用于邻近移位修复舟、月骨骨不连或骨坏死  相似文献   

10.
本文报告治疗晚期月骨无菌性坏死一种新的手术方法,报告我院利用腕背动脉网,将带血管筋膜蒂的头状骨移位以替代坏死的月骨、保持桡腕关节功能的方法。临床应用此法3例,术后随访一年,效果较满意。  相似文献   

11.
在30侧成人上肢标本上,解剖观测了骨间前血管.重点观察了骨间前动脉旋前方肌复盖段至尺骨的分支分布.骨间前动脉贴骨间膜前面下行,至旋前方肌深面.分为主支和穿支.骨间前动脉至旋前方肌复盖段尺骨的分支,可以发自骨间前动脉本干、骨间前动脉主支和穿支.根据解剖观测结果,设计了带骨间前血管蒂尺骨远段骨(膜)瓣,用以修复肱骨下段、尺桡骨缺损和骨不连,逆行移位修复手舟骨和月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桡动脉返支为蒂桡骨茎突骨瓣转移治疗腕舟骨不愈合的优点及疗效。方法:通过用桡动脉返支为蒂桡骨茎突骨瓣转移治疗12例舟骨骨折不愈合患者。男9例,女3例。结果:儿2例经平均随访4个月,骨折全部愈合。结论:桡动脉返支为蒂桡骨茎突骨瓣转移是治疗腕舟骨骨折不愈合较理想的方法。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观察利用桡动脉返支为蒂桡骨茎突骨瓣转移治疗腕舟骨骨折不愈合的疗效。方法 通过以桡动脉返支为蒂桡骨茎突骨瓣转移治疗16例腕舟骨骨折不愈合患者。结果 16例治疗后均随访10个月,15例骨折完全愈合,腕部功能恢复良好,无继发性病证。结论 桡动脉返支为蒂桡骨茎突骨瓣转移是治疗腕舟骨骨折骨不愈合的理想方法。  相似文献   

14.
目的:介绍和总结带血管蒂桡骨骨瓣治疗腕舟骨陈旧性骨折骨不连的方法。方法:应用带血管蒂桡骨茎突返支桡骨骨瓣转位植入克氏针固定舟骨骨折进行治疗,骨瓣约1.2cm×2.5cm×0.6cm,术后观察其临床疗效。结果:全部病例均获得了随访,随访12~25个月,16例舟骨骨不连均全部骨性愈合,愈合时间为2.5—4.5个月,腕关节功能恢复良好。结论:该手术方式疗效好、术区损伤小、操作简单、对设备要求不高、易于推广,为治疗腕舟骨骨不连的一种良好方法。  相似文献   

15.
股骨头修复与重建术后血运重建的数字减影血管造影评价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目的 评估股骨头缺血性坏死(ONFH)带血管蒂骨瓣转移治疗前后股骨头内血运变化情况对疗效的影响。方法 54例单侧股骨头缺血性坏死保存股骨头治疗的患者于术前及术后6周进行股动脉插管通过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按ARCO分期标准Ⅱ期33髋,Ⅲ期21髋。治疗方法分别为带旋股外血管升支髂骨瓣转移术23侧,带旋股外侧动脉升支臀中肌支大转子骨瓣13侧,带旋股外血管横支大转子骨瓣转移术9例,带旋股外侧动脉升支臀中肌支、横支大转子支双血管蒂大转子骨瓣9例。其中19例患者在术后6~24个月再次行患髋DSA复查。结果 54例术前股动脉DSA造影均显示股骨头供血的异常改变。术后6周DSA显示48侧转移骨瓣血管蒂充盈良好,股骨头内供血明显改善;6例术后DSA显示转移骨瓣血管蒂充盈不佳或股骨头内无造影剂充盈,其中1例术后8个月复查DSA显示血管蒂充盈满意,股骨头血供良好。本组病例临床成功率为91%,影像学成功率为85%。结论 保证转移骨瓣血管蒂通畅是ONFH保头治疗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6.
李康仁  陈勤  周政  邱建中  邓宁 《四川医学》2002,23(6):593-594
目的 比较不同方式的带蒂骨瓣移位治疗股骨头缺血坏死的优缺点。方法  2 2例病人随机选用带旋髂深血管蒂、带臀下动脉血管蒂骨瓣 ,以及股方肌、缝匠肌、臀中肌骨瓣 5种不同方式并对其各术式的方法 ,操作要点进行分析。结果  2 2例中 ,1 7例获得较完整随访 ,其中 1 2例股骨颈骨折全部愈合 ,愈合时间 3~ 9个月 ;5例股骨头缺血坏死 ,其中 2例效果明显 ,3例有继续头坏死塌陷加重倾向。结论 带血管蒂骨瓣肌骨瓣对改善股骨头血供疗效明显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 因管蒂的骨膜瓣移位修复及预防胫骨折骨不连的应用价值。方法 通过对膝下内侧血管、胫后动脉肌间隙支、胫前动脉骨膜支、腓浅血管、腓血管的应用解剖学研究,创用了5种以上述血管为蒂的骨膜瓣移位术,并总结临床应用情况。结果 临床施术43例,效果满意。结论 根据骨折愈合的机制,肯定了带血蒂的骨膜瓣移位术的临床应用价值。其适应证为(1)新鲜胫骨折,骨折线上、下的软组织及骨膜严重损伤超过2cm,估计已失活;(2)新鲜胫骨粉碎性骨折,粉碎部位超过周径1/3;(3)陈旧性胫骨折骨不连;(4)陈旧性胫骨折畸形愈合矫形术。5种骨膜瓣移位术各有其适用范围,也可联合应用。  相似文献   

18.
股骨颈骨折、股骨头无菌性坏死的治疗方法有多种。实践证明,带蒂肌骨瓣转位植入是骨修复效果较为理想的一种方法,尤其是邻近肌蒂骨瓣转位植入,操作简便,移位距离短,对解剖干扰小,骨瓣血运充分,骨愈合率高。经过对大粗隆解剖分析,作者设计了前1/2大粗隆肌骨瓣转位植入治疗股骨颈骨折、股骨头无菌坏死新术式,经临床应用,均获得显著疗效,现报告如下: 应用解剖 大粗隆的血液供应是来源于旋骨内侧动脉的后上动脉分支。该分支可游离性强。大粗隆的肌附着有臀中肌、臀小肌和梨状肌,这些肌肉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推荐一种新的治疗晚期月骨无菌性坏死的手术方法。方法:对50侧新鲜上肢标本解剖观察腕部的血管构造、对100例腕头状骨和月骨进行对比观测,以此设计带血管蒂的头状骨替代月骨术,临床应用16例,术后随访1~12年。结果:典型相关分析证明头状骨与月骨的几何形态、外径和关节面的弧长、弧高极其相似,相关性显著,可移位替代。临床长期随访证明本术式即切除了坏死碎裂的月骨、消除了腕痛,又保持了腕骨的稳定和腕关节的功能。结沦:本术式对治疗晚期月骨无菌性坏死是一种疗效好、副作用小、功能满意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20.
肱骨不连和肱骨缺损的显微外科修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带不同血管蒂骨、骨膜瓣移位修复肱骨骨不连和骨缺损的应用价值。方法:应用以肩胛上动脉冈下支、胸肩峰动脉肩峰支、旋肱前动脉内侧降支、旋肱前动脉外侧降支、肱动脉肌间隙支、桡侧副动脉和骨间返动脉为蒂的骨、骨膜瓣移位植骨以修复肱骨不连和缺损,并总结临床应用情况。结果:施术47例取得良好疗效。结论:本组带血管蒂的骨、骨膜瓣可供修复肱骨任何部位的病损并具有操作简易和效果满意等优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