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观察高胆红素血症足月新生儿血清谷草转氨酶(AST)、乳酸脱羟酶(LDH)、胱抑素C(CysC)及β2-微球蛋白(β2-MG)水平并分析其与病情严重程度的相关性。方法将我院儿科2017年1月至2017年12月收治的200例高胆红素血症足月新生儿作为观察组,另选择同期200例正常足月新生儿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新生儿血清AST、LDH、CysC及β2-MG水平。根据高胆红素血症严重程度将观察组新生儿分为轻度黄疸组、中度黄疸组和重度黄疸组,探讨其血清AST、LDH、CysC及β2-MG与病情严重程度的相关性。结果观察组血清LDH、CysC及β2-MG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AST水平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LDH水平:重度黄疸组>中度黄疸组>轻度黄疸组(P<0.05),三组血清AST、CysC和β2-MG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高胆红素血症足月新生儿血清LDH水平与总胆红素(TBiL)水平呈中度正相关(r=0.720,P<0.05),AST、CysC、β2-MG水平与TBiL水平无相关性(r=0.108、0.229、0.213,均P>0.05)。结论高胆红素血症足月新生儿血清LDH、CysC及β2-MG水平均较高,且血清LDH水平会随着TBiL水平的升高而升高,临床可通过检测血清LDH水平来判断高胆红素血症足月新生儿病情严重程度。  相似文献   

2.
目的评估血液透析(HD)在对钩端螺旋体病(钩体病)导致急性肾功能衰竭(ARF)的治疗作用.方法对照组19例,给予内科药物治疗;治疗组23例,在内科药物治疗基础上给予HD治疗.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86.96%(20/23).对照组总有效率52.63%(10/19).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意义.结论 HD能迅速有效治疗钩体病致的ARF及其并发症,提高治愈率,降低病死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围产期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血胆红素、血胱抑素C的变化及其对肾脏损害的评估价值。方法选择2009年10月-2010年10月在本院住院的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患儿44例为观察组,按黄疸程度分为轻度黄疸,220-265μmol/L,中度黄疸265-342μmol/L,重度黄疸≥342μmol/L,对照组为同期在本科住院的无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新生儿40例,所有患儿在入院当天抽股静脉血3毫升,查肝功、肌酐、尿素氮、β2微球蛋白及胱抑素C,黄疸消退后复查血胆红素及胱抑素C,并做统计学处理。结果轻度组21例,中重度组23例,对照组40例,观察组与对照组在总胆红素及间接胆红素数值有显著性差异(P<0.01);观察组与对照组肌酐、尿素氮无显著性差异(P>0.05);观察组胱抑素C、β2微球蛋白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P<0.05),提示黄疸程度越重,血胱抑素C及β2微球蛋白值越高,肾脏损害越重,经治疗后,观察组总胆红素、胱抑素C及β2微球蛋白水平明显下降,与治疗前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P<0.05),观察组治疗后血胱抑素C显著下降,与对照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观察组血胱抑素C、β2微球蛋白、尿素氮与总胆红素值之间的关系:血清CysC、β2-MG与TBil值呈正相关(r分别为0.71、0.42,P均<0.01);尿素氮、肌酐与总胆红素值之间无相关性(r=0.24,P>0.05)。结论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可造成肾脏损害,围产儿尤其明显,但它对肾脏损害是暂时的,可逆的,通过对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患儿检测血胱抑素C,可以早期发现肾损害,避免使用肾损伤药物,及早进行干预,提高本病的治愈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问号钩端螺旋体对传代细胞黏附和内化的能力及其差异。方法 实验中采用非洲绿猴肾成纤维细胞(Vero)和小鼠单核巨噬样细胞(J774A.1)细胞株。采用透射电镜、扫描电镜和Fontana镀银染色法,观察问号钩端螺旋体强毒株黄疸出血群赖型56601、弱毒株波摩那群波摩那型56608黏附细胞及内化能力及其差异,采用腐生性的双曲钩端螺旋体三宝垄群patoc型Patoc I株作为对照.结果 问号钩端螺旋体黄疸出血群赖型56601株和波摩那群波摩那型56608株均能以一端或两端黏附于Vero及J774A.1细胞。钩体56601株和56608株对J774A.1的黏附率分别为49%和46.9%,对Vero细胞黏附率分别为24.2%和22.9%。钩体56601株和56608株可侵入上述2株细胞,在胞质内形成典型的吞噬泡。钩体56601株还可侵入宿主细胞核内,56608株则否。双曲钩端螺旋体二宝垄群patoc型Patoc I株不能黏附和侵入细胞。结论 两株受试的不同毒力问号钩体株均能黏附细胞,并以内化方式侵入细胞。细胞株的差异可明显影响钩体黏附和内化能力。问号钩体毒力的强弱可能与黏附能力无关,而与其侵入胞核的能力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5.
黄疸出血群钩端螺旋体MLVA分型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初步探讨MLVA(multiple-locus variable-number tandem-repeat analysis)技术在黄疸出血群钩端螺旋体基因分型中的应用.方法 选取7个VNTR位点,对我国致病性钩端螺旋体黄疸出血群菌株提取基因组DNA,采用PCR扩增和琼脂糖凝胶电泳技术检测,应用BioNumerics(Ver-sion4.0)软件进行聚类分析.结果 共对117株钩端螺旋体的7个VNTR位点进行了检测,聚类分析分为3个群(A群、B群、C群)28种基因型,其中A群占11.97%(14/117)、B群占0.85%(1/117)、c群占87.18%(102/117);多态性指数介于0.0831与0.8005之间;MLVA基因型存在明显的地域性.结论 MLVA分型技术可初步对钩端螺旋体进行遗传学分类鉴定,应用该技术,将在钩体病分子流行病学研究中发挥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致病性问号钩端螺旋体(简称钩体)血清群众多,各群间交叉保护作用较弱或无,目前国内外均采用当地流行的钩体血清群来制备多价钩体疫苗,但对疫苗中未包含钩体血清群感染的保护作用极其有限,易造成钩体病的暴发流行。已知80℃灭活、生理盐水回收的腐生性双曲钩体PatocⅠ株全细胞抗原(TR PatocⅠ)能与所有钩体病人血清发生凝集反应,但其抗血清能否凝集不同血清群的问号钩端螺旋体尚不清楚。本研究中,我们采用TR PatocⅠ免疫的兔抗血清与我国15群17型问号钩体参考标准株、2群2型双曲钩体国际标准株进行了显微镜凝集试验(MAT) ,发现该抗血清能…  相似文献   

7.
采用对倍稀释培养法、组织镀银染色法和~(32)磷标记钩端螺旋体整体切片放射自显影法,探讨钩端螺旋体在豚鼠体内的动态分布,发现:肝脏中钩端螺旋体的数量明显居于体内各脏器之首。采用静脉途径大剂量感染黄疸出血群钩端螺旋体强毒株,除了被机体非特异免疫系统吞噬处理掉的以外,大部份钩端螺旋体是在肝脏中定居、存活并迅速繁殖起来。肝脏中钩  相似文献   

8.
目的 评估黄疸标本直接(结合)胆红素(direct bilirubin, DBIL)比例变化对黄疸指数(icteric index, II)测量准确性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2021年1月至3月全部患者的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和黄疸指数结果,根据直接胆红素比例将研究患者分为两组;A组直接胆红素占总胆红素百分比<50%,B组直接胆红素占总胆红素百分比≥50%。采用Spearman相关性分析和Deming(戴明)回归分析探讨两组总胆红素水平与黄疸指数的相关性并建立回归方程;Bland-Altman一致性分析用于评价两组总胆红素测量值与计算值的一致性。结果 本研究包括1 166名患者的胆红素和黄疸指数结果,A、B两组总胆红素水平与黄疸指数高度相关(相关系数>0.9)。Bland-Altman分析显示A组总胆红素计算值与测量值存在高度一致性,无统计学意义上的平均差异(0.005)和百分比差异(1.83%)(P>0.05);B组平均差异(27.45)和百分比差异(26.75%)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一致性程度较差。结论 本研究证实标本直接胆红...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窦口鼻道复合体解剖变异,探讨其与前组鼻窦炎的关系。方法分析754例患者的鼻窦冠状CT,从中分出正常组227例,前组鼻窦炎组527例。统计这两组中Haller气房、中鼻甲气化、反常曲线中鼻甲、直形中鼻甲、钩突气化、钩突反向弯曲、钩突上端分叉七种解剖变异的发生率,并分析其与前组鼻窦炎的相关性。结果Haller气房、直形中鼻甲、钩突反向弯曲、钩突上端分叉在正常组与前组鼻窦炎组间发生率有显著性差异(P<0.05);中鼻甲气化、反常曲线中鼻甲、钩突气化在这两组中的发生率差异无显著性(P>0.05),但中鼻甲气化中的泡性中鼻甲在两组中的发生率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Haller气房、直形中鼻甲、钩突反向弯曲、钩突上端分叉、中鼻甲气化中的气泡中鼻甲与前组鼻窦炎的发病有关。  相似文献   

10.
新生儿窒息缺氧与黄疸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新生儿窒息缺氧与黄疸的关系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随机选取窒息组和对照组,根据窒息程度分轻、重两组,再根据缺氧改善状况分良好、不良两组,采用黄疸计测量经皮胆红素(TCB),比较5组的TCB变化.结果前3组的TCB差异无显著性(p>0.05);后3组的TCB在生后2、3、6天差异有显著性(p<0.05),其中改善良好组在生后6天TCB比对照组低,差异有显著性(p<0.05),改善不良组在生后2、3天TCB比对照组高,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黄疸程度与窒息轻重程度无关,而与缺氧状态持续或反复缺氧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