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2001年2月-2006年7月,我们采用动力髋螺钉(DHS)内固定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32例,疗效满意。现分析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
田波 《航空航天医药》2009,20(12):65-66
目的:探讨内固定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的50例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通过DHS内固定进行治疗,分析其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50例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的临床疗效:优21例(42%)、良22例(44%)、可6例(12%)、差1例(2%),优良率86%。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内固定松动5例(10%)、内固定断裂3例(6%)、骨折不愈合2例(4%)、髋内翻1例(2%)、髋关节功能障碍1例(2%),不良反应总发生率24%(12例)。结论:DHS内固定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效果良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股骨近端髓内钉( PFNA)在股骨粗隆间骨折中的临床疗效。方法应用PFNA内固定治疗36例股骨粗隆间骨折。结果经过6~18个月的随访按疗效标准评定:优27例,良8例,差1例,优良率97.2%。结论 PFNA内固定系统在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具有创伤小、操作简便、内固定可靠等优点,尤其在严重骨质疏松及不稳定骨折患者中的应用优势明显。  相似文献   

4.
DHS内固定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对54例股骨粗隆间骨折用动力加压髋螺钉接骨板(DHS)内固定治疗,对病列的类型、手术方法、术后处理及疗效进行总结。所有病例骨折均骨性愈合,患髋关节优良率94.5%,效果满意。对于31-A3型骨折应用时需谨慎。  相似文献   

5.
目的:比较两种内固定法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股骨粗隆间骨折78例,随机分为动力髋螺钉(DHS)内固定组40例和Gamma 3钉内固定组38例,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术后骨折复位丢失、骨折愈合时间及术后关节功能恢复情况等。结果:两组在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及髋关节功能恢复方面差异不显著(P>0.05);Gamma 3钉组骨折愈合时间虽较DHS组延长,但术后骨折复位丢失较少(P<0.05)。结论:两种内固定法治疗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均可获得理想疗效,但对于不稳定型骨折,Gamma 3钉内固定法能有效减少骨折复位丢失、降低术后髋内翻发生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比较动力髋螺钉( dynamic hip screw ,DHS)、股骨近端解剖型钢板固定和空心加压螺钉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008年1月~2014年4月收治的36例男性和30例女性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进行分析,66例患者年龄在22~81岁,平均55.8岁。结果电话随访1~2.5年,三种方法治疗患者优良率分别为96.15%,90.90%,88.23%。结论三种不同内固定方法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各有其特点,但DHS治疗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7.
曾军林 《航空航天医药》2010,21(6):1006-1006
目的:探讨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手术治疗方法。方法:对13例股骨粗隆间骨折采用不同手术内固定治疗,并观察疗效。结果:平均随访5~18个月,本组老年患者对所选择的手术内固定应用效果满意,特别是Gamma钉组术中采用微创治疗,术后疗效确切。结论: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较多呈粉碎性,加之骨质疏松、手术耐受能力差,采用较小的手术创伤完成骨折内固定,最大限度恢复伤肢功能,有效地减少并发症发生,Gamma钉更具有此项优势。  相似文献   

8.
9.
股骨粗隆间骨折不同内固定方法疗效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比较股骨粗隆间骨折不同内固定方法的疗效.方法:对97例股骨粗隆间骨折分别行动力髋螺钉(DHS,A组).Gamma钉(B组)、股骨近端钉(PFN.C组)手术内固定治疗,从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中并发症、术后引流量、骨折临床愈合时间、术后功能恢复程度、术后并发症等方面比较各组结果.结果:B、C组较A组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量及术后引流量少、骨折临床愈合时间短;A、C组较B组术中并发症发生率低,以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三种内固定方法相比,PFN是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较好的内固定方法.  相似文献   

10.
解剖钢板股骨近端型内固定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16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总结解剖钢板股骨近端型内固定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疗效。认为此钢板固定稳定,损伤小,患髋能早期功能锻炼,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11.
目的对比不同内固定手术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1月—2015年12月苏州市立医院北区骨科收治的120例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21例采取股骨近端锁定解剖钢板(LCP组)固定,49例采取动力髋螺钉(DHS组)内固定,50例采取髓内钉(PFNA组)内固定。比较3组患者的一般手术情况、治疗效果、术后髋关节功能及并发症情况。结果 (1)PFNA组手术时间及术中出血量均明显少于LCP组及DHS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PFNA组治疗优良率为90.00%,高于LCP组76.19%及DHS组77.5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PFNA组Harris评分优良率92.00%,高于LCP组71.43%及DHS组73.4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PFNA组并发症发生率为6.00%,低于LCP组19.05%及DHS组16.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LCP固定、DHS内固定及PFNA内固定均能有效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但PFNA内固定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少、并发症发生率低,疗效更优,临床上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2.
 目的比较3种内固定方法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疗效和并发症发生率.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对1993年~2001年收治的79例60岁以上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按手术方式分组,分别采用动力性髋部钉(Dynamic Hip Screw,DHS)、带锁髓内钉,以及多枚钉(包括多枚斯氏针和空心螺纹钉)内固定.通过病例复习和随访,获得以下资料:年龄、性别、骨折类型、手术方式、手术时间、住院天数、术中出血量、是否输血以及输血量、伤前身体状况、功能恢复及并发症发生等情况,将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DHS内固定组的手术时间比其他两组明显延长(P<0.05);术中出血以及输血量比其他两组明显增多;带锁髓内钉内固定组住院天数比其他两组明显缩短;以上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各组功能恢复及并发症发生比较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宜采用带锁髓内钉或多枚钉内固定.  相似文献   

13.
股骨粗隆间骨折内固定治疗失败10例原因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分析探讨股骨粗隆间骨折内固定治疗失败的原因,总结内固定失败的经验教训和探讨内固定治疗策略。方法总结2005—2008年间手术治疗的215例股骨粗隆间骨折中10例手术失败的原因,并进行再次治疗。其中,7例重新内固定(股骨近端锁钉、解剖钢板、动力髋螺钉+空心钉),2例改行骨水泥型双极股骨头置换术,1例经胫骨结节下肢牵引非手术治疗6~8周。结果原手术方式动力髋螺钉内固定9例,多根空心钉内固定1例。术后6周发现内固定失败3例,术后10周发现6例,术后12周发现1例。内固定失败形式包括钢板移位、骨折明显移位、钢板螺钉脱出、钢板撬起及股骨头髋拉力钉切出等。经过再次术后61~94 d的随访,骨折基本愈合或临床愈合,患者生活自理,局部无痛,关节活动良好。结论股骨粗隆间手术失败原因可能为内固定不坚强、骨折复位不佳、过早负重、拉力螺钉位置不良等。股骨粗隆部有压应力与张力之分,如何解决骨折复位后剪切力的合理分布是手术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4.
股骨粗隆间骨折内固定失效原因分析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股骨粗隆间骨折内固定失效原因及治疗对策。方法回顾总结我院2003~2009年行手术治疗的123例股骨粗隆间骨折病例,按Evans分型,分析各型骨折内固定失效原因,内固定方式与内固定失效类型及发生率情况。结果 123例均得到随访,有23例骨折内固定失效,其中稳定型骨折内固定失效5例,不稳定型骨折内固定失效18例;发生率为18.69%。失效类型:髋内翻、股骨颈短缩、内固定物断裂导致骨折畸形。不稳定型骨折内固定失效发生率远高于稳定性骨折,而钉板系统内固定失效发生率远高于髓内系统。钉板系统中近端解剖钢板内固定失效发生率高于动力髋螺钉(DHS)。结论对各类型骨折特点认识不够从而导致内固定方式选择不当;骨质疏松症患者术后过早负重;术者操作不当。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防旋型股骨近端髓内钉治疗老年不稳定性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疗效及其对生活质量影响分析。方法笔者选取96例接受治疗的老年不稳定性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根据治疗方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8例。对照组行短重建髓内钉治疗,观察组行防旋型股骨近端髓内钉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一般情况、治疗效果、生活质量评分以及术后并发症情况。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术后引流量均少于对照组,两组对比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有效率83.33%,对照组治疗有效率60.42%,两组对比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两组对比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晚期并发症例数少于对照组,两组对比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防旋型股骨近端髓内钉治疗老年不稳定性股骨粗隆间骨折较短重建髓内钉具有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少、治疗有效率高等优点,但需预防其晚期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治疗老年人股骨转子间骨折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3例80~93岁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23例中,股骨转子间稳定型骨折6例,不稳定型17例;患有不同程度并存疾病12例。术后约14~18周完全负重。本组无手术死亡。平均随访32月,术后优良率为82。6%(优8例,良11例)。结论动力加压螺纹钉(DHS)固定牢固,在患者早期康复、减少并发症方面优于L-角钢板及中空加压螺纹钉。  相似文献   

17.
目的本研究旨在明确股骨近端锁定钢板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的生物力学特性,为其在临床使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取15根防腐(10%的甲醛溶液浸泡)股骨标本并随机分配到A、B、C三组中,A组为股骨近端锁定钢板固定31A1.1骨折组,B组为股骨近端锁定钢板固定31A2.2骨折组,C组为正常无骨折股骨组;每组各5个标本,在力学测试机上测试轴向压缩、扭转、破坏实验。结果三组的轴向刚度、屈服载荷比较,A组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C组高于A组,同时也显著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三组的扭转刚度比较,C组仍好于A、B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股骨近端锁定钢板在固定股骨转子间骨折时,其生物力学性能仍不如正常股骨,在固定稳定性股骨转子间骨折时,可以达到坚强内固定和早期活动所需要的生物力学要求,但在治疗不稳定股骨转子间骨折时,不宜作为首选。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防旋动力髋螺钉(DHSA)与动力髋螺钉(DHS)在治疗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的近期疗效差异。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2013年1月间收治的68例65岁以上股骨粗隆间骨折病例,DHS组37例,DHSA组31例。比较两组的术前基本情况(性别、年龄、患肢侧别、骨折类型、术前并发症),术中平均手术时间,平均出血量,术后内固定有否切出股骨头,术后骨折平均愈合时间,髋关节Harris评分。结果随访9~32个月,平均(21.5±8.5)个月。两组术前基本情况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病例随访时间内未发现感染,DHSA组无骨折不愈合,无刀片切出股骨头,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少,术后骨折平均愈合时间快。Harris评分DHSA组明显高于DHS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DHSA与DHS均可实现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良好固定,DHSA固定技术固定可靠,抗旋转,填压松质骨,手术创伤小,更适合骨质疏松性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值得临床推广及进一步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9.
目的比较动力髋螺钉(DHS)和股骨近端防旋型髓内钉(PFNA)在股骨粗隆间骨折治疗中的临床疗效。方法笔者2011年1月~2014年1月收治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58例,排除非手术治疗患者4例,选取54例,分别采用DHS(DHS组,n=20)以及PFNA(PFNA组,n=34)治疗并随访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比较手术切口长度、住院时间、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骨折愈合时间及术后患髋功能及并发症。结果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术后引流量及骨折平均愈合时间等数据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FNA组要优于DHS组,而手术切口长度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患髋功能评分:DHS组优良率为85%,PFNA组优良率为91.2%。结论 PFNA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具有方法简单,手术时间短,手术出血量少、创伤小及愈合时间短的优点,适用于所有类型的股骨粗隆间骨折,特别对骨质疏松的高龄粗隆间骨折、不稳定型骨折和并发症较多的患者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20.
目的回顾分析老年骨质疏松性不稳定型股骨转子间骨折的人工股骨头置换、股骨近端髓内钉(PFNA)内固定的疗效。方法 66例股骨骨质疏松性转子间粉碎骨折的老年患者分别行骨水泥型人工股骨头置换31例和PFNA内固定35例,比较两组平均手术时间、围手术期平均出血量、平均患肢完全负重时间,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术后随访12~27个月,平均21个月。结果人工股骨头置换组平均手术时间(60±16)min,围手术期平均出血量500ml,平均患肢完全负重时间6d。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优28例,良3例,差0例;优良率100%,平均住院费用(38846±5329.6)元。PFNA组平均手术时间(79±13)min,围手术期平均出血量514ml,平均患肢完全负重时间32d。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优25例,良6例,差4例;优良率88.6%,平均住院费用(36126±6316.6)元。手术时间、平均负重时间、Harris评分两组间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围手术期出血量和平均住院费用比较无显著差异(P0.01)。结论两种方式均能很好地治疗不稳定型股骨转子间骨折,但人工股骨头在术后髋部疼痛缓解、早期下床、功能锻炼方面具有明显的优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