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链脂肪酸(MCFA)在肝脏很容易被氧化.动物和人群研究表明,MCFA的快速氧化率引起较多的能量消耗(EE).大多数动物研究发现,相对于长链脂肪酸(LCFA)来说,MCFA的EE较高,摄入几个月后体重增长相对较少,脂肪存储量也减少.而且,动物和人群试验均证明,与长链甘油三酯(LCT)相比,中链甘油三酯(MCT)具有较强的致饱腹感作用.本文旨在评价描述MCT对EE和饱腹感作用的现有资料数据,并确定其作为治疗人类肥胖制剂的潜在的有效性.MCT导致饱腹感的机制中涉及的激素包括缩胆囊肽、YY肽、抑胃肽、神经紧张素和胰多肽;但确切机制还不清楚.从文献来看,认为MCT可增加能量消耗,用MCT替代膳食中含LCT的脂肪,可很快引起饱腹感,易于控制体重.  相似文献   

2.
比较胰岛素非依赖性糖尿病患者中/长链甘油三酯(MCT/LCT)混合乳剂和长链甘油三酯(LCT)乳剂的清除率。每组各6例,在4小时输入脂肪期间,MCT/LCT组血甘油三酯达稳定状态。动力学参数表明MCT/LCT乳剂有着明显较小的表观分布容积和较短的半衰期。两种乳剂对血糖浓度也有不同的影响。在葡萄糖和脂肪代谢紊乱时,如需行含脂肪的肠外营养,应优先选择MCT/LCT混合乳剂。  相似文献   

3.
作为肠外营养组成成分之一的脂肪乳可为机体提供能量并能防止体内必需脂肪酸的缺乏,这在临床实践中已成为人们的共识.脂肪乳一般是用从大豆油中提取的长链甘油三酯和蛋黄磷脂制备的.与长链甘油三酯(LCT)相比,中链甘油三酯(MCT)用于肠内营养时,其溶解性好,可较快的吸收入血浆,氧化快,且不需要肉毒碱就能进入线粒体.MCT可与LCT混合经静脉输入,也能以结构型脂肪乳的形式输入.在结构型脂肪乳中,其甘油三酯单个分子内就含有中链及长链脂肪酸.与LCT一样,输入MCT后会伴有脂蛋白微粒的形成,因  相似文献   

4.
肠外营养中脂肪乳剂对红细胞膜磷脂脂肪酸组成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利用大鼠胃肠外营养(PN)模型观察长链脂肪乳剂(LCT),中链/长链脂肪乳剂(MCT/LCT),以及不含脂肪乳剂对红细胞(RBC)膜磷脂肪酸组成的影响。PN总热量为300kcal.kg~(-1).d~(-1),非蛋白热卡:氮为182:1,LCT组,MCT/LCT组分别由10%的Intralipid和10%的Lypofundin提供30%的非蛋白热卡。7天后,分析RBC膜磷脂酰二极管胆硷(PC)脂肪酸组成。结果发现,不含脂肪乳剂组18:1n-9明显高于对照组;LCT组18:2n-6升高,而20:4n-6却下降;MCT/LCT组与对照组相比,脂肪酸组成变化不明显。结论:无脂肪乳剂TPN导致必需脂肪酸缺乏;LCT组由于18:2n-6的过量供给,抑制Δ6去饱和酶的活性,MCT/LCT组由于50%LCT被MCT替代,减低了对此酶活性抑制。  相似文献   

5.
目的 :比较中 /长链和长链脂肪乳剂对肝功能障碍新生儿血脂和肝功能的影响。 方法 :将 40例血清胆红素水平≥ 5 1.3μmol/L(3mg % )的新生儿随机分成两组 ,分别应用中 /长链脂肪乳剂 (MCT/LCT组 ,2 0 %Lipo fundin)和长链脂肪乳剂 (LCT组 ,2 0 %Intralipid) ,剂量均为 2 g/ (kg·d) ,持续 1周。在实验前、后分别抽血测定血脂和肝功能。 结果 :两组总胆固醇无显著变化 ,甘油三酯在LCT组升高 ,在MCT/LCT组下降 ,与实验前相比均无显著差异 ,组间比较MCT/LCT非常显著地低于LCT组。胆红素在两组均显著下降 ,但MCT/LCT组下降比LCT组更加显著。γ GT和ALP在LCT组无明显改变 ,但在MCT/LCT组却有显著降低 ,并显著低于LCT组。 结论 :在危重新生儿合并有肝功能障碍时 ,应用中 /长链脂肪乳剂显著优于长链脂肪乳剂。  相似文献   

6.
正常人血浆中链脂肪酸(MCFA)浓度极低,儿童和严重脑病患者的Reye综合征血浆MCFA很高。此外中链酰脱氢酶缺乏的患儿血浆MCFA明显升高。这种Reye病常导致死亡或永久性神经系统损害。1986年Johnson报道输注MCT能引起中枢神经系统毒性,这似乎与其剂量有关。也有报道表明:比较低速率输注MCT不引起明显的毒性。作者研究了狗静脉输注MCT期间MCFA的益处,氧化和其毒性的关系。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中链甘油三酯(MCT)干预对2型糖尿病(T2DM)患者体重、血脂和血浆游离脂肪酸的影响。方法以长链甘油三酯(LCT)为对照,将所有T2DM患者分为MCT组、MCT/LCT组和LCT组,在控制总能量和脂肪摄入量的基础上,3组分别连续食用100%MCT油、50%MCT油 50%LCT油和100%LCT油12周。在0、6和12周时检测血浆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载脂蛋白A1(ApoA1)和载脂蛋白B(ApoB)浓度以及血浆游离脂肪酸浓度。计算体质指数(BMI)、LDL/HDL、ApoA1/ApoB、总游离脂肪酸(TFFA)、长链饱和脂肪酸(LCSFA)和不饱和脂肪酸(USFA)浓度。结果在6和12周时,MCT和MCT/LCT组的体重和BMI均较LCT组低(P<0.05)。在12周时MCT/LCT组的TC水平较LCT组低(P<0.05)。与实验前相比,MCT/LCT组6和12周时的LDL-C水平均显著下降(P<0.05);与6周时相比,MCT组12周时的LDL-C水平显著下降(P<0.05)。12周时LCT组的HDL-C水平较MCT组高(P<0.05)。与MCT组相比,LCT组的LCSFA水平在6周时显著升高(P<0.05)。3组的TFFA和USFA水平差异无显著性。结论在控制总能量和脂肪摄入量的基础上,用MCT取代100%或50%的膳食油脂,患者的BMI和血脂谱得到改善,而血浆游离脂肪酸无明显变化。  相似文献   

8.
脂肪吸收不良是小肠吸收不良综合征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临床诊疗中的重要课题之一。一、脂肪的消化与吸收膳食性脂肪约98%为长链甘油三酯(LCT),由16~18个碳原子的脂肪酸组成;少数为中链甘油三酯(MCT),由6~10个碳原子脂肪酸组成。 (一) 脂肪的消化:1.脂肪食物通过胃蠕动的搅拌,成为粗颗粒食糜,进入十二指肠及小肠。 2.胰脂酶的作用:将乳化液中的脂质,逐级地将甘油三酯水解为甘油二酯,最后为甘油单酯  相似文献   

9.
中链甘油酯对小鼠血肝胆固醇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结果普遍认为饱和脂肪酸使血清胆固醇升高,不饱和脂肪酸使血清胆固醇降低。中链甘油酯(medium chain triglycerides,MCT)是指由C6:0—C12:0的脂肪酸所构成的甘油三酯,MCT的分子量小于LCT(long chain triglycerides),它的氧化、吸收、转运、代谢及应用等与LCT也有所不同。30年代MCT就已被用于治疗;  相似文献   

10.
静脉输注长链及中/长链脂肪乳剂对脂蛋白代谢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目的比较静脉输注长链(LCT)及中长链(MCT/LCT)脂肪乳剂时血浆脂蛋白代谢.方法选择12例健康志愿者进行前瞻性随机交叉对照研究, 连续输注MCT/LCT或LCT6小时(0.20g TG.Kg-1@h-1),测定研究前及输注中4h、6h、8h、12h及24h时血清TG、FFA,PL、FC、CE浓度以及血浆各脂蛋白成份.结果脂肪乳剂输注过程中,MCT/LCT组血清甘油三酯(TG)浓度明显低于LCT组,而血浆FFA浓度约为LCT组的3倍(p<0.001), MCT/LCT 的半衰期明显短于[LCT (68(12)分钟vs.(116(18)分钟,p<0.05].LCT组血浆游离胆固醇浓度明显高于MCT/LCT 组(p<0.05),而血浆胆固醇酯(CE)浓度在研究过程中两组均无明显变化.结论MCT/LCT的水解、代谢清除率要明显高于LCT,MCT/LCT输注时TG与LDL之间转换率较高,脂肪颗粒较少获取CE,其残余颗粒的清除也高于LCT.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中链甘油三酯(MCT)对血清和下丘脑瘦素、神经肽Y(NPY)浓度,下丘脑长型瘦素受体(Ob-Rb)、mRNA表达的影响。方法20只Wistar雄性大鼠,用含30%MCT或长链甘油三酯(LCT)的饲料喂养8周,用ELISA法测定血清和下丘脑瘦素的水平,用放射免疫法检测外周血和下丘脑NPY的浓度,用real-time RT-PCR技术测定下丘脑NPY、瘦素受体(Ob-Rb)基因表达水平的差异。结果MCT组大鼠体重增长量和体脂含量均小于LCT组(P<0.01),MCT组瘦素脑/血比明显高于LCT组,MCT组大鼠下丘脑ob-Rb mRNA表达水平明显高于LCT组(P<0.01),下丘脑及血清NPY浓度明显低于LCT组(P<0.01)。结论MCT通过促进Ob-Rb基因表达,抑制NPY合成和分泌。  相似文献   

12.
利用大鼠胃肠外营养(PN)模型观察长链脂肪乳剂(LCT),中链/长链脂肪乳剂(MCT/TCT),以及不含脂肪乳剂对红细胞变形性的影响。PN总热量为300kcal·kg-1·d-1,非蛋白热卡:氮为182:1,LCT组、MCT/LCT组分别由10%Intralipid和10%Lipofundin提供30%的非蛋白热卡。7天后,分析红细胞膜磷脂脂肪酸组成和用激光衍射法测定红细胞变形性。结果发现,尽管红细胞膜磷腊脂肪酸组成发生改变,由于脂肪酸饱和度变化不大,红细胞变形性无改变。  相似文献   

13.
脂肪乳剂是全胃肠外营养(TPN)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TPN在临床营养治疗中的广泛应用,脂肪乳剂也逐渐由长链脂肪乳(LCT)发展至中/长链脂肪乳(MCT/LCT).MCT具有水解、氧化快而完全,不依赖肉毒碱转运,对免疫系统影响少,且不易在肝内和外周组织中浸润等优点.但其中仍含有一定量的多不饱和脂肪酸,易受体内自由基的攻击而产生脂质过氧化,进而损害脂质、DNA和蛋白质,造成组织和器官的损伤.因此,许多学者主张在MCT/LCT剂中添加一定量的维生素E,以防止脂肪乳剂脂质过氧化的发生,从而保证临床安全、合理地使用脂肪乳剂进行营养治疗的同时,有效地避免发生不良反应.以下主要对含维生素E的MCT/LCT注射液在临床的应用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4.
目的:比较结构脂肪乳剂(STG)与物理混合的中/长链脂肪乳剂(MCT/LCT)在人体内的脂肪酸代谢情况.方法:40例健康志愿者随机分为STG组和MCT/LCT组,每组20例.分别于早晨6h内匀速输注20%力文脂肪乳剂和20%力保肪宁脂肪乳剂1.0 g/(kg·次).并于给药前和给药后2、4、6和24 h留取血标本测定血...  相似文献   

15.
结构脂肪乳剂对腹部中等手术后病人脂肪代谢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观察结构脂肪乳剂(STG)和物理混合的中/长链脂肪乳剂(MCT/LCT)对腹部中等手术后病人脂肪代谢的影响.方法:选择40例腹部中等手术后、需要肠外营养支持至少5 d以上的病人40例,按前瞻、随机、盲法、对照原则分为STG组20例和MCT/LCT组20例.术后第1 d至第5 d两组病人按等氮、等热量进行肠外营养支持.于手术前、术后第1 d营养支持前及术后第6 d的清晨6:00留取血标本检测三酰甘油和胆固醇.术后第2 d输注前与输注结束时抽取静脉血检测三酰甘油、胆固醇和游离脂肪酸.结果:与术前值相比,两组病人三酰甘油与胆固醇在术后第1 d均明显下降,术后第6 d 两组三酰甘油水平又逐渐上升.但与STG组相比,输注物理混合MCT/LCT后,病人的三酰甘油及中链脂肪酸升高幅度更大一些,而STG LCFA的升高要更明显.结论:在对术后病人三酰甘油以及中链脂肪酸的代谢影响等方面,STG影响要小于MCT/LCT;对长链脂肪酸的影响STG要大于物理混合MCT/LCT,这与STG结构特点有关.  相似文献   

16.
中链脂肪酸与脂代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构成片油三酯(脂肪)的脂肪酸依其碳链结构的长短,分为短链脂肪酸、中链脂肪酸(MCFA)和长链脂肪酸(LCFA).脂肪酸又按其碳链结构中是否含有碳原子双键以及含有双键的数目,又分为饱和脂肪酸、单不饱和脂肪酸和多不饱和脂肪酸.  相似文献   

17.
长链脂肪乳剂及中/长链脂肪乳剂水解速率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目的:比较长链脂肪乳剂、物理混合的中/长链脂肪乳剂及结构脂肪乳剂的水解速率。方法:应用1、^14C甘油棕榈酸标记的长链三酰甘油(LCT)和2,3-^3H甘油辛酸标记的中链三酰甘油(MCT),分别标记Intralipid,Lipofundin及Structolipid,在体外添加缓冲液、脂蛋白酯酶和肝酯酶后,置37℃温箱中水浴、卵育。采用气相色谱仪测定核素核记的各种脂肪酸及三酰甘油浓度,游离脂肪酸浓度用放射性核素扫描计数测定,通过计算培养液中^14C标记的长链脂肪酸及^3H标记的中链脂肪酸分别在^14C标记LCT及^3H标记MCT中的比例。来计算三种脂肪乳剂的水解率。结果:物理混合的中/长链脂肪乳剂及结构脂肪乳剂的水解程度明显高于长链脂肪乳剂,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物理混合的中/长链脂肪乳剂水解程度高于结构脂肪乳剂,但在水解程度及水解速度上却无统计学差异。结论:物理混合的中/长链脂肪乳剂及结构脂肪乳剂的水解率明显高于长链脂肪乳剂。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含中链甘油三酯(medium chain triglycerides,MCT)的高脂饮食对血清和脂肪组织中脂联素、过氧化物酶增殖体激活受体γ(PPARγ)水平的影响。方法雄性Wistar大鼠,分别饲喂含MCT和长链甘油三酯(LCT)的高脂饲料,8w后病理检测右侧肾周脂肪细胞的大小。ELISA法检测血清中脂联素、TNF-α、胰岛素的水平。逆转录PCR测定脂肪组织中脂联素、PPARγ mRNA表达水平。结果MCT组大鼠体脂(BFA)、外周脂肪组织的细胞直径小于LCT组。MCT组的血清脂联素含量高于LCT组,两组间血清TNF-α无显著差异。MCT组外周脂肪组织中脂联素、PPARγ mRNA表达水平显著高于LCT组。结论MCT饮食可通过促进PPARγ表达,上调脂联素基因的表达,改善大鼠胰岛素抵抗。  相似文献   

19.
肠外营养时不同脂肪乳剂对粒细胞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比较静脉输注长链及中长链脂肪乳剂对粒细胞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18位健康志愿进行前瞻性随机交叉对照研究,连续输注MCT/LCT或LCT(TG:0.15g.kg^-1.h^-1),在研究前及输注中2h,4h,24h分别抽血提取多核白细胞作趋向性,自发游动,吞噬能力,杀菌率及吞噬过程中氧化代谢测定。结果:静脉输注脂肪乳剂时多核白细胞的趋向性和自发游功能力无明显改变(P>0.05),但多核白细胞的吞噬及杀菌能力下降(P<0.05),两种脂肪乳剂之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静脉输注脂肪乳剂可明显抑制NBT值(P<05),且LCT的抑制程度要大于MCT/LCT(P<0.05)。结论:静脉输液脂肪乳剂可影响粒细胞吞噬,杀菌及氧化代谢能力,但对粒细胞的趋向性及自发游动能力无明显影响,长链及中/长链脂肪乳剂在对粒细胞功能的影响上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20.
目的:比较不同脂肪酸来源的全胃肠外营养(TPN)对胆总管结扎大鼠肝脏功能和形态学的影响。观察不同脂肪酸对阻塞性黄疸大鼠受损肝脏的作用,为临床阻塞性黄疸患应用TPN提供实验依据。方法:采用SD大鼠36只,随机分4组,每组9只,其中A组为假手术+经口饮食对照组;余3组均行胆总管结扎术:B组为经口饮食对照组,C,D组分别给予以长链(LCT)或中长链脂肪酸(MCT/LCT)为脂肪来源的TPN。结果:应用长链脂肪酸大鼠的血清AKP,g-GT,血清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和胆汁酸水平均高于应用中长链脂肪酸大鼠。对实验大鼠肝脏形态学观察发现,应用LCT的大鼠肝细胞损害较经口饮食对照大鼠有所加重,而应用MCT/LCT的大鼠肝细胞损害未见加重。结论:短期应用合理糖脂比,热氮比和合适脂肪来源的TPN并不加重阻塞性黄疸大鼠的肝脏损害和胆红素代谢紊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