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目的 研究定向扩张器在皮肤软组织扩张治疗中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 观察两种扩张方法的皮肤组织、纤维包膜的病理学改变;通过观察真皮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的表达情况,计算两种扩张术皮肤成纤维细胞转变为肌成纤维细胞的阳性率.结果 两种扩张方式使扩张器表面皮肤表皮细胞及纤维包膜组织增殖.部分成纤维细胞转化为具有收缩功能的肌成纤维细胞散在分布于真皮层,成纤维细胞转变为肌成纤维细胞的阳性率,二者差异无显著的临床意义.结论 两种扩张术对皮肤软组织的病理组织结构改变相似,二者扩张后皮瓣回缩趋势相似,未发现定向扩张术因单向扩张对皮肤软组织造成更严重的损伤及扩张越快挛缩越严重的病理组织学表现.  相似文献   

2.
目的 通过对皮肤肌成纤维细胞 (MFB)特征性标志α平滑肌肌动蛋白 (αSMA)的检测 ,研究扩张皮肤回缩的机理。方法 通过犬皮肤扩张实验 ,采用电镜观察和免疫组化等方法检测。结果 免疫组化研究发现 ,扩张后皮肤真皮组织内αSMA阳性成纤维细胞仅个别散在 ,但超微结构显示成纤维细胞内微丝粗大明显 ,出现密纤、密斑。结论 扩张刺激未使纤维细胞转变为肌成纤维细胞 ,但成纤维细胞功能活跃。具备了收缩功能的细胞结构 ,在细胞水平产生收缩动力 ,导致扩张皮肤回缩。  相似文献   

3.
扩张皮肤回缩机理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7,自引:1,他引:16  
目的 了解扩张后皮肤慢性损害的动态修复过程和近、远期皮肤回缩机理。方法 在犬皮肤扩张后不同时段取材,分别用电镜观察皮肤结构的变化,用免疫组化方法观察真皮层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的表达情况,用Fura-2钙探针检测真皮成纤维细胞中钙离子浓度的变化,同时采集扩张皮肤中的成纤维细胞通过体外三维培养观察细胞密度和胶原浓度对成纤维细胞收缩率的影响。结果 扩张后真皮α-SMA染色阳性的成纤维细胞量少  相似文献   

4.
皮肤扩张术后的组织退行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扩张术对皮肤的损伤及退行性变作用。方法 选择常规间断扩张和持续恒压扩张术各9例,在扩张皮瓣术中切取标本组织病理学分子生物学及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结果 扩张可引起毛细血管出血,损伤修复纤维(网状纤维和弹力纤维)增生,微小动脉血栓形成,成纤维细胞凋亡增加,胶原纤维溶解。常规间断扩张后皮肤以退行性变为明显,持续恒压扩张后皮肤急性损伤明显。结论 扩张刺激可引起组织急性损伤和退行性变,提示常规扩张时间不能过长,持续扩张不宜过快。  相似文献   

5.
皮肤扩张术后的组织退行性变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目的探讨扩张术对皮肤的损伤及退行性变作用.方法选择常规间断扩张和持续恒压扩张术各9例,在扩张皮瓣术中切取标本作组织病理学、分子生物学及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结果扩张可引起毛细血管出血,损伤修复纤维(网状纤维和弹力纤维)增生,微小动脉血栓形成,成纤维细胞凋亡增加,胶原纤维溶解.常规间断扩张后皮肤以退行性变为明显,持续恒压扩张后皮肤急性损伤明显.结论扩张刺激可引起组织急性损伤和退行性变,提示常规扩张时间不能过长,持续扩张不能过快.  相似文献   

6.
感觉神经对鼠皮肤伤口愈合中肌成纤维细胞分化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伤口愈合过程中,肌成纤维细胞通过其胞浆内的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的收缩,使伤口皮缘相互靠拢,从而闭合伤口。通常认为肌成纤维细胞主要由成纤维细胞、平滑肌细胞以及血管周围细胞分化而来。细胞间质以及巨噬细胞释放的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和α-SMA表达诱导因子参与肌成纤维细胞分化的调控,肥大细胞脱颗粒释放的类  相似文献   

7.
肌成纤维细胞是一种假定的成纤维细胞的亚型 ,它被认为具有成纤维细胞和平滑肌细胞的某些特征。Gabbiani等[1 ] 报道肌成纤维细胞表现出一些平滑肌细胞的超微结构特征 ,包括核褶叠的出现 ,丰富的带有密体的胞质微丝束、复杂的细胞连接 ;同时它还具有丰富的粗面内质网和高尔基体等成纤维细胞的特征 ;肌成纤维细胞出现在皮肤伤口愈合过程中的肉芽组织中 ,对伤口收缩以及细胞外基质成份的堆积起作用[2 ] 。肌成纤维细胞与成纤维细胞不同 ,它的特征是含有α -肌动蛋白同分异构体的张力丝的出现[3] ,而α -肌动蛋白通常在平滑肌细胞中出…  相似文献   

8.
肌成纤维细胞 (mfb)是一组含有平滑肌肌动蛋白的成纤维细胞 ,它同时具有平滑肌细胞和成纤维细胞的双重特性。mfb通过分泌炎症介质、抗炎因子、趋化因子、生长因子、细胞外基质和蛋白酶 ,使其在器官的发生、肿瘤的发生、组织器官的炎症、组织损伤的修复、修复后的纤维化中占有重要的地位[1] 。在皮肤创伤愈合中期部分成纤维细胞会转化为mfb ,肌成纤维细胞对创伤愈合的意义及其表达调控目前还不十分清楚。1 形态学特点 mfb在许多正常组织和病理组织中存在 ,不同组织来源的mfb具有相似的形态 ,都有表达平滑肌肌动蛋白的细胞骨…  相似文献   

9.
bFGF和硫糖铝在组织扩张术中的应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探索碱性居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和硫糖铝在扩张术中的临床应用方法与效果。方法:皮肤瘢痕及鼻尖缺损患者共12例,经病变外边缘垂直切口埋置扩张器23个,持续恒免疫组化检测。结果:术后1-3d即可开始持续扩张,平均扩张时间为8.9d;第一、二期手术间隔平均13.5d,平均住院时间为28.4d。扩张后皮肤软组织即时回缩率平均25.7%,皮瓣全部皮活。组织学、PCNA检测显示表皮层明显增厚、细胞层数增加,胶原纤维排列较密,弹力纤维、成纤维细胞、毛细血管密度增高;增生期基底细胞增多,分布广泛。结论:采用此法扩张速度快,能明显缩知疗程,提高皮瓣质量,改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0.
陈骏  钱云良 《中国美容医学》2007,16(7):1000-1003
临床上常见皮肤增生性瘢痕的挛缩影响皮肤的正常外观和功能,是皮肤整形外科后期治疗的一大难题。这种挛缩是由肌动蛋白为主要成分的微丝和细胞内游离钙离子等构成的非肌性细胞收缩系统作用的结果。在挛缩过程中,瘢痕成纤维细胞向肌成纤维细胞(myofibroblast,MFB)分化,  相似文献   

11.
扩张囊外纤维包膜的组织学结构及其意义   总被引:12,自引:2,他引:10  
目的研究扩张囊外纤维包膜的组织结构和转归.方法用12只白色小家猪制作常规间断扩张(CITE)和持续恒压扩张(CPTE)动物模型,取纤维包膜做测量和组织学检查.结果CPTE纤维包膜的组织厚度和收缩率明显小于CITE组(P<0.05).纤维包膜有4层结构,其中含大量的胶原纤维和弹力纤维,另含有发育良好的小动脉、小静脉和毛细血管.皮瓣移植后,皮瓣侧纤维包膜大部退化,弹力纤维层和纤维板层仍存.创基侧的纤维包膜则基本完全退化.结论纤维包膜具有收缩和供血能力.去纤维包膜可减轻皮瓣回缩,但制作较大的扩张皮瓣最好保留纤维包膜.扩张器底部的纤维包膜可不处理.  相似文献   

12.
目的 研究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 (bFGF)和硫糖铝加速组织扩张的可行性和机理。方法 用猪作为实验动物 ,制作持续恒压扩张模型 ,实验Ⅰ组在扩张器与组织之间注入bFGF和硫糖铝 ,实验Ⅱ组注入bFGF和生理盐水 ,对照组注入生理盐水 ,2次 /日 ,持续用药 7天 ;扩张完成后 3天行组织学检查 ,皮肤即时回缩率的测量 ,制作皮瓣。结果 实验Ⅰ组扩张器内注液量为 (1 4 3± 1 5 .2 2 )ml,实验Ⅱ组为 (1 2 2± 1 8.7)ml,对照组 (1 2 1± 2 0 .0 9)ml,统计分析发现实验Ⅰ组与实验Ⅱ组、对照组间有显著差别 (P <0 .0 5)。实验Ⅰ组扩张器表面组织表皮层增厚 ,成纤维细胞和毛细血管密度显著增高 ,实验Ⅱ组、对照组变化较弱。扩张后皮肤组织即时回缩率实验Ⅰ组明显小于对照组(P <0 .0 5) ,实验Ⅱ组稍小于对照组 ,无统计学意义 (P >0 .0 5)。皮瓣形成术后 4周实验Ⅰ组皮瓣伸展程度较对照组高 ,基本恢复正常 (P <0 .0 5) ,8周实验Ⅰ组皮瓣有增宽趋势 ;实验Ⅱ组与对照组差别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bFGF和硫糖铝局部应用与持续恒压扩张术结合可以促进扩张组织增生 ,加速扩张 ,该动物实验方法简单 ,效果可靠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恒压持续快速扩张的可行性。方法用白色小家猪12只(17.5±2.71kg)、长方形硅胶扩张器(180ml)24只作持续快速扩张术(CTE)和常规间断扩张术(ITE)对比研究。结果CTE组6天完成扩张,ITE组27天完成扩张,两组扩张囊内平均实际液体量、扩张囊外皮肤总面积和皮肤回缩率相同(P>0.05)。CTE组的皮肤净增面积和皮肤组织扩张率小于ITE组(P<0.01);CTE组皮肤移行面积明显大于ITE组(P<0.01)。结论恒压持续扩张术具有速度快的优势和某些与ITE相似的性质,可用于局部皮肤病变或缺损的修复,但广泛性皮肤病的治疗仍应选择常规间断扩张术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住院周期最短的理想快速扩张法。方法:选择117例皮肤瘢痕患者,分成间断快速扩张组(IFTE)和短疗程持续扩张组(SPTE)。IFTE组采用平行切口埋植扩张器,术后10天开始作间断快速扩张。SPTE组经垂直小切口埋植扩张器,术中大量注水扩张,术后持续扩张。结果: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快速扩张并获得满意治疗效果。IFTE组平均扩张时间16.8天,平均住院时间为45.3天。SPTE组平均扩张时间为  相似文献   

15.
持续恒压扩张和常规间断扩张后皮肤超微结构的改变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目的:对比观察持续恒压扩张(CPTE)和常规间断扩张(CITE)后皮肤组织的超微结构改变。方法:用白色小家猪制作CPTE和CITE动物模型,切取组织样本做电镜观察。结果:CPTE组与正常皮肤和CITE组皮肤比较,皮肤基底细胞和棘细胞间距明显增大,细胞连接明显减少。两实验组扩张后的真皮中,胶原纤维结构基本正常,CPTE组成纤维细胞和血管内皮细胞的活化程度高于CITE组。两实验组中均可见到胶原溶解和成纤维细胞凋亡现象,CPTE组中表现明显。两种扩张方法均可引起毛细血管破裂出血。结论:扩张后皮肤中具有组织生长和退化的双重超微结构改变。  相似文献   

16.
Periosteal flaps have been used to cover bone defects. There are no sufficient data on whether expanded periosteum can be used to repair bone defects after subperiosteal tissue expansion. In this experimental study, 14 male dogs, which were 2 years-old and weighed 14.5–16.0 kg, were used to investigate the repair of bony defects with expanded periosteum. Rectangular tissue expanders, measuring 50 mm in width, 70 mm in length, and 20 mm in height (volume: 20 ml) were used. The dogs were divided into two groups each of seven dogs: one control group and one experimental group. In each dog, a pocket, 50×70 mm in size, was prepared in parietal area, and a periosteal area, 30×40 mm in size, was marked out. A rectangular tissue expander was inserted into the pocket. In the control group, the tissue expanders were not inflated. On the seventh postoperative day, the tissue expander inflation with normal saline (5 ml per 2 days) was started in the experimental group. After 15 days, the previously marked out periosteal area was measured. A specimen was taken from this periosteal tissue for histopathological evaluation. A bone defect, 20×20 mm in size, was created beneath expanded periosteal tissue, and this defect was covered with the expanded periosteal tissue. After 15 days, a histopathological evaluation was carried out. Statistical analysis was carried out using the Mann–Whitney U-test. The area of periosteum expanded was more in the experimental group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 (p>0.05). After removal of the tissue expander, both in the control and subperiosteal tissue expansion group, osteoblastic lining of the expanded periosteum, increased vascularity, and granulation tissue was noted. Following 15 days, woven and lamellated bone tissue was formed both in the control and subperiosteal expansion group. In the subperiosteal expansion group, there was greater bone formation, the expanded periosteum was thickened, and thickened lamellated bone was covered by active osteoblasts. It is concluded that subperiosteal tissue expansion may be worthwhile to provide large periosteal flaps for the repair of large bone defects, by increasing osteogenic capacity.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生物反应器内构建组织工程血管的可行性.方法 于6个月龄犬颈总动脉血管获取平滑肌细胞,经体外培养扩增后接种于聚羟基乙酸(PGA)上,形成细胞-材料复合物,并将其置于生物反应器内培养.实验组模拟成年哺乳动物循环系统的参数予以动态力学刺激培养(搏动频率:75次/分;扩张量<5%);对照组为静态培养,其余与实验组相同,分别于3与6周后取材检测.结果 生物反应器内培养的血管大体观察具有良好的弹性,管腔圆,色泽光亮;HE染色显示平滑肌纤维成分排列较规则,有层次感;弹力纤维染色显示弹力纤维成分较多而密;免疫组织化学检测显示为棕黄色层状排列的平滑肌纤维.对照组弹性欠佳,管腔塌陷,色泽暗淡;平滑肌纤维与弹力纤维成分较少且排列紊乱,层次感差.结论 应用生物反应器可构建具有良好结构的血管样结构的平滑肌层组织.  相似文献   

18.
外用罂粟碱霜加速组织扩张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3  
目的 探讨外用罂粟碱霜对组织扩张效率及对扩张组织质量的影响。方法 以小型猪为实验动物 ,将罂粟碱霜用于组织扩张过程 ,分别与罂粟碱全身给药和囊内导入两种方式以及常规扩张进行对照 ,观察在扩张效率、组织微循环、组织结构和超微结构变化等方面的差异。结果 外用组完成扩张历时 (2 8 9± 4 5 )d ,导入组 (34 0± 2 6 )d ,肌注组 (37 6± 4 8)d ,常规扩张组 (38 5± 3 5 )d ,各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 (P <0 0 5 ) ;外用组扩张皮瓣成活长度平均为 (13 6 7± 1 2 8)cm ,导入组为 (11 0 7± 0 88)cm ,肌注组为 (10 79± 0 4 9)cm ,常规扩张组为 (9 4 9± 0 77)cm ,各组之间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 (P <0 0 1) ;各组在扩张率、回缩率、皮肤各层厚度等方面差异无显著性意义 (P >0 0 5 ) ;电镜显示外用组包膜中的肌成纤维细胞功能不活跃 ,常规扩张组肌成纤维细胞功能活跃 ,其它组介于两者之间 ;外用组扩张包膜内罂粟碱的浓度为 (3 5± 1 2 ) μg g ,其它各组包膜内及各组血液中均未检测到罂粟碱。结论 外用罂粟碱霜剂能够在组织内达到有效的药物浓度 ,抑制扩张包膜中肌成纤维细胞的功能 ,从而增加平均注水量 ,缩短扩张时间 ,提高扩张效率 ,增加扩张皮瓣的成活长度。其作用连续而持久 ,不增加创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