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总结了亚砷酸在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治疗中的应用和护理要点,包括心理护理、用药护理、药物副反应的观察与护理。认为加强对患者的心理护理和药物护理,减轻药物的副反应,可促使患者能够乐观、积极地配合治疗,提高患者的完全缓解率和长期生存率。  相似文献   

2.
3.
目的 探讨临床护理路径在初治急性白血病患者化疗期间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初诊并确诊为急性白血病患者20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100例.住院期间对照组采用传统模式护理,观察组采用临床路径模式护理.比较两组患者化疗期间毒副反应及相关并发症发生率,住院期间焦虑、抑郁状况以及治疗的依从性.结果 观察组静脉炎、口腔黏膜炎、感染、出血等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化疗期间HAD-A、HAD-D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住院及出院随访3个月治疗依从性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临床护理路径可降低化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率,有效消除负性心理情绪,提高初治急性白血病患者的治疗依从性.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临床护理路径措施对急性早幼粒白血病患者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1年4月至2013年6月收治的60例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观察组30例患者采用临床护理路径措施,而对照组30例患者采用常规护理措施,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护理后,观察组患者对医护态度、医护水平、健康宣教及心理干预等满意度分别为96.7%、100%、96.7%以及100%,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且差异具有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而且观察组患者的生活质量各维度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组间差异具有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护理路径对急性早幼粒白血病患者具有十分显著的疗效,可明显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缓解患者的不良情绪,提高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有利于患者的病情改善,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5.
6.
白血病俗称“血癌”,尤其是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cute promyelocytic leukemia,APL),临床特点为发病急、进展快,常并发感染、发热、严重出血,死亡率较高。自1996年来,由于我院黄世林教授与国内血液病工作辛勤的研究,采用化疗、中药、生物等综合方法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治疗完全  相似文献   

7.
8.
<正>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cute promyelocytic leukemia,APL)是一种特殊类型的急性髓细胞白血病(acute myeloid leukemia,AML),发病率为AML的10%~15%;临床表现为严重而广泛的出血,常导致早期死亡[1]。当一次咯血量大于100 mL或500 mL/24 h时,称为大咯血。大咯血严重危及生命,死亡主要是为窒息及休克。2012年7月本科室收治1例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并发肺部大咯血患者,经过治疗与护理,肺部CT显示病灶基本消失,外周血象正常,骨髓完全缓解,现  相似文献   

9.
介绍10例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复发病人,采用心理综合分析的方法,找出相关的心理因素,根据不同职业,不同心理反应,制定针对性的心理护理计划,实施各种有效的护理措施,激发病人潜在的生存意识,提高抗病能力,保证再化疗顺利完成。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临床护理路径在急性胰腺炎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我院就诊的急性胰腺炎患者100例,采用随机方法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50例。实验组应用临床护理路径进行系统护理,对照组按传统的医疗方法进行常规护理。记录两组在住院时间、禁食天数、医疗费用、健康教育达标情况、护理质量满意度、病情加重发生例数、并发症发生例数及死亡例数情况。结果两组在住院时间、禁食天数、医疗费用、健康教育达标情况、护理质量满意度、病情加重发生例数、并发症发生例数、死亡例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实验组优于对照组( P<0.05)。结论临床护理路径应用于急性胰腺炎患者,可以缩短住院时间,缩短禁食天数,控制医疗费用,提高健康教育效果及患者对护理质量的满意度,减少病情加重发生例数、并发症的发生及死亡例数,提高工作效率及质量,促进患者康复。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健康宣教标准路径在急性白血病化疗期间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88例急性白血病化疗患者分成2组,对照组44例予常规护理,观察组44例加用健康宣教标准路径护理,观察2组治疗后生活质量、并发症等指标。结果观察组呕吐、脱发再生、骨髓抑制、疲乏不适、出血、口腔黏膜炎的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护理后,2组白细胞、血小板较护理前显著下降,谷丙转氨酶则显著升高(P0.05),且观察组的白细胞、血小板、谷丙转氨酶改善水平较对照组更加显著(P0.05);护理后,2组SAS、SDS评分均较护理前显著下降(P0.05),且观察组较对照组下降更显著(P0.05);观察组护理后生活质量的生理、心理、社会、环境积分均显著高于护理前和对照组护理后(P0.05)。结论健康宣教标准路径能降低急性白血病患者化疗期间并发症发生率,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临床护理路径在小儿肺炎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146例肺炎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73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临床护理路径,比较两组患儿的各项症状改善时间、治疗依从性及患儿家长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儿临床症状改善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患儿治疗依从性及家长护理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将临床护理路径应用于小儿肺炎中,能提高患儿及其家长的身心舒适度,缩短治疗时间.  相似文献   

13.
联合三氧化二砷序贯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临床观察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观察三氧化二砷(As2O3)序贯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cute promyelocytic leuk-emia,APL)的疗效.方法:8例初发APL患者经维A酸诱导缓解后,再予DA方案(柔红霉素、阿糖胞苷)、维A酸和As2O3序贯巩固强化治疗3年,观察持续缓解时间及As2O3的不良反应.结果:8例中,7例随访4~42个月,1例失访.随访的7例均处于完全缓解中,中数缓解时间为17个月.随访超过24个月者3例,仍持续缓解,持续缓解时间最长者已达42个月.此疗法不良反应轻.结论:联合As2O3序贯治疗APL,疗效良好,有望延长APL患者的持续缓解时间及无病生存时间.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治疗期间合并DIC护理方法。方法:对2010年1月~2012年11月我科收治的16例APL患者进行密切观察,采取及时有效的护理措施。结果:实施相关护理后,16例患者中眼底出血致双眼失明1例,单眼失明1例,无死亡病例发生。结论:密切观察及早发现APL治疗期间DIC的发生,及时提供临床资料非常重要;采取正确护理,能够提高患者生活质量,降低死亡率。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影响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预后的危险因素,并以多参数指标建立APL患者的预后生存模型。方法选取2013年7月—2017年7月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218例APL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患者分为早期死亡组(18例)和非早期死亡组(200例),分析影响APL预后的危险因素,并建立预后生存模型。结果年龄>60岁、白细胞(WBC)计数>10×10~9/L、纤维蛋白原(Fib)≤1.4 g/L、血清肌酐(SCr)>105μmol/L、血清乳酸脱氢酶(LDH)>250 U/L、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维甲酸受体α(PML-RARa)融合基因SG阳性与APL患者早期死亡密切相关(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年龄[比值比(OR)=1.049,95%可信区间(CI)为1.003~1.098,P=0.038]和WBC计数(OR=1.030,95%CI为1.007~1.054,P=0.012)为APL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预后生存模型根据初诊时APL患者年龄、WBC计数、Fib、LDH、SCr、PML-RARa融合基因亚型6项指标建立,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797,敏感性为71.4%,特异性为92.6%。结论年龄、WBC计数为APL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所建立的预后生存模型对预测患者生存状态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71例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患者白血病细胞免疫表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研究通过回顾性分析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患者骨髓异常早幼粒细胞的免疫表型及患者初诊资料,探讨其免疫表型特点及其意义。利用常规6色免疫分型方法对71例APL患者的白血病细胞进行免疫表型分析。结果发现:MPO、CD33和CD13在所有患者的APL细胞中都有较强表达,其平均阳性细胞比例达到88%以上。CD117的阳性表达率为50.7%,其平均阳性细胞比例为52.5%。约10%患者的白血病细胞表达CD15,但大部分病例的阳性细胞率都集中在20%-40%的弱表达范围内,其平均阳性细胞比例为42.5%。少数患者的异常细胞表达CD34和HLA-DR,且表达强度较弱。约25%患者的APL细胞跨系表达了CD2、CD56,大部分也都集中于20%-60%的低表达范围内,其平均阳性细胞比例分别为39.3%和42.3%。由此认为,APL的典型免疫表型为MPO+CD13+CD33+CD117±CD15±CD34-HLA-DR-。CD2和CD56在CD34+或HLA-DR+组(包括CD34+HLA-DR+、CD34+HLA-DR-和CD34-HLA-DR+)的阳性比例明显高于CD34-和HLA-DR-组。初诊患者外周血白细胞计数、血小板计数、外周血中异常早幼粒细胞比例及CD13的阳性比例在CD15<10%、10%20%3组均出现显著的统计学差异。结论:APL患者的异常早幼粒细胞的免疫表型具有独特的特征,多色流式细胞术检测可辅助APL的快速诊断,对分析白血病细胞的来源和判断患者预后亦可能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临床路径化护理措施在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救治中的应用及临床效果。方法:将120例AMI患者按实施的护理模式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方式实施急救和护理,观察组采用临床路径化护理措施,比较两组护理效果及满意情况。结果:观察组护理效果及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AMI患者救治中采用临床路径化护理措施,可明显提高护理效果和满意度,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评价临床护理路径在青光眼小梁切除术围术期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采用对照临床试验研究,将75例单眼青光眼患者分为应用临床护理路径的观察组39例和应用常规护理的对照组36例。评价指标包括术前平均等待时间、平均住院日、平均住院费用、医疗护理质量和患者满意度。结果:平均术前等待时间、平均住院时间、平均住院费用,观察组均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医疗护理质量包括疾病知识掌握率、健康知识掌握率和满意率,观察组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护理路径在青光眼小梁切除术围术期护理中的应用,可有效缩短治疗时间,降低治疗费用,提高医疗护理质量及患者满意度。  相似文献   

19.
抑郁症病人应用护理路径管理模式临床效果评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护理路径管理模式在抑郁症病人中应用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符合CCMD-3抑郁症诊断标准的抑郁症病人102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按护理常规进行护理和健康教育指导,实验组按制定好的护理路径实施治疗护理,应用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健康知识知晓测评表、依从性调查问卷、护理工作满意度调查问卷,在护理干预前后进行测评。结果实验组在抑郁症状的治疗效果、健康知识的掌握、依从性、满意度等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对抑郁症病人实施护理路径的管理模式,使病人能主动参与治疗,出院后坚持维持治疗;对病人的心身康复,降低抑郁症复发,降低医疗成本,巩固疗效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