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锐利器具刺伤护士的原因危害及预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锐利器具是指各种医用的针、刀、剪、钉、安瓿玻璃片等,导致护士损伤的主要致伤因子是针头、安瓿玻璃碎片,尤其是针刺伤是护理人员常见的职业事故。如不慎被污染的锐器刺伤或割伤可引起20余种血源性疾病的传播。因此,护士在操作过程中,要有职业安全防范意识,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减少职业损伤,保护自己的身心健康,有利于更好的工作。  相似文献   

2.
职业暴露是指医务人员,实验室工作人员、血库、血透、病理等科室工作人员以及有关监管、保洁等人员,在从事血源性传染疾病的防治及相关工作时,意外地被患者或病毒感染者的血液、体液污染了破损的皮肤或眼睛、口腔内粘膜;或被血液、体液污染的针头、手术刀片等锐器刺破皮肤,而具有被这些病毒感染的可能性。有医院就有职业暴露,医务人员在医院处于高风险。长期以来,医院感染控制主要的是针对病人,对医务人员因职业暴露而感染的血源性疾病关注甚少。由职业暴露而引起的血源性感染危险已日趋严重。SARS的爆发流行,导致医务人员高感染率;且爱滋病已成为人类有史以来面临的最具有破坏性的疾病。  相似文献   

3.
针刺伤危害浅析及预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 0 0年 11月 6日 ,美国总统克林顿签署了有关针头安全操作及防止刺伤的法令。并要求 :使用更加安全的装置保护医护人员免受锐器刺伤 ;医疗机构需向直接或间接负责病人医疗护理工作并可能受到锐器伤害的医护人员提供安全有效且可控制的装置及方法。由此可见 ,加强临床医护人员  相似文献   

4.
张宁 《护理研究》2007,21(8):2005-2005
针刺伤是护理工作中最常见的一种职业性伤害,是一种皮肤深部的意外伤害,因此被病原体污染的血液或体液会接种到受伤者体内。护士在工作中被针刺伤的现象普遍,绝大部分护士在工作中被针刺伤过,其中部分原因就是由于套针头护帽引起的。  相似文献   

5.
针刺伤所致医务人员血源性传播疾病的预防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针刺伤是多种血源性传播疾病的传染途径之一, 介绍针刺伤导致医务人员患乙肝、丙肝、HIV等血源性传播疾病发生的原因, 并论述了解决方法  相似文献   

6.
职业性针刺伤患者感染血源性传播疾病及其防护研究进展   总被引:15,自引:3,他引:12  
介绍国外有关针刺伤的职业安全法规、国内外职业性针刺伤的发生概况、针刺伤后感染血源性传播疾病的影响因素,判定职业性感染的条件和因素、针刺后感染血源性传播疾病的危害和防护措施。强调加强有效的防护措施,以减少职业性针刺伤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临床护士针刺伤的调查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临床护士在工作中发生针刺伤的情况,探讨预防措施与对策。方法采用问卷调查法,对210名不同科室、护龄的临床一线护士1年内发生利器损伤的次数、环节进行回顾性调查。结果175名(83.3%)护士发生过针刺伤,共发生315例次,人均发生1.5次;最容易发生针刺伤的前5项操作环节分别是回套针帽、收集废针头,吸取药液及配药,注射与拔针;低年资的护士针刺伤发生率明显高于高年资护士(P<0.01);不同科室护士针刺伤的发生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临床护士是针刺伤发生的高危人群,医院应加强护理人员职业安全教育。提高自我防护意识,明确针刺伤易发生的环节,规范操作行为,可减少针刺伤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8.
针刺伤是护理人员最常见的职业性伤害,具有潜在感染的危险。医务人员的皮肤被针头刺伤是职业暴露感染乙肝、丙肝、艾滋病等血源性疾病的主要传播途径。云南省有三个地区是艾滋病的高发区,红河州就是其中之一。2002~2003年我院被针刺伤者达100余名,其中被艾滋病患者使用过的针头刺伤的医护人员有10名,而护士就占了8名。被刺伤后需要立即服用药物,直接经济损失5万余元。由于药物的毒副作用,使护理人员身体和心理受到严重伤害。为了使护理人员尽量避免被针刺伤,减少被传染病感染的几率,我院将插花泥作为使用锐器操作时必备的物品(当地尚未建立…  相似文献   

9.
临床护士发生针刺伤的应对措施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临床工作中,广大医务人员处于高危的职业暴露中,医务人员职业感染的危险程度取决于人群中血液性传染疾病的流行率[1].而我国又是乙型肝炎高发区之一,目前有1.3亿多乙型肝炎病毒(HBV)携带者,艾滋病(AIDS)的流行在我国也已进入快速增长期[2];与此同时,丙型肝炎病毒(HCV)的感染率也呈逐年增高趋势.临床护士长期处于高致病的环境中,各种注射、输液、采血等侵入性操作潜藏着令人不安的危险,存在由针刺伤所造成的职业暴露而引发的血源感染,并且这种潜在危险正日趋严重.如何应对针刺伤的发生已成为国内外护理界、传染病防治委员会讨论的热点.  相似文献   

10.
在临床采血工作中,由于受当地工作环境、自然条件及经济发展等诸多因素的制约,在采血过程中多数情况并非严格按照采血程序先检测后采血,加之本血站工作的特殊性,采血对象大多是地处边远的南疆各驻军部队的官兵,因此多数情况下都是作初筛ALT测定后就采血。因此,科里的工作人员被针头刺伤的事情偶有发生,对于从事血站采血者来说,这是感染HBV、HCV、HIV等血源性疾病的主要传播途径。这样以来,对天天与血液打交道的采血护士造成了威胁,为了采血工作人员的职业安全,更深刻地了解采血人员的职业危害因素,笔者就工作中的几点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1.
部分临床护士发生针刺伤情况的调查   总被引:405,自引:7,他引:405  
目的了解临床护士针刺伤的发生率、刺伤原因、环节,有关防护的概念及安全操作行为等问题.方法采用便利抽样对参加全国护理学术会议及北京7家医院部分临床护士共1075名进行回顾性问卷调查.结果被调查护士中866人发生过针刺作,发生率80.6%;被调查者年人均刺伤3.5次,其中74.5%被污染针头所刺伤;操作后整理用物特别在处理使用过的针头时刺伤率高达36.0%;护士在取静脉血及输液时戴手套率很低,仅7.7%,回套针帽率高达57.0%;在刺伤发生后向上级何等了汇报的仅占10.2%.结论临床护士的防护意识淡漠,针刺伤发生率高.因此,加强"全面性防护"概念的教育、建立并执行全面性防护措施是当前职业防护面临的紧迫课题.  相似文献   

12.
护士针刺伤的危害及其危险因素分析   总被引:78,自引:0,他引:78  
  相似文献   

13.
护士发生针刺伤的原因及安全防护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医务人员在医院工作期间面临着多种职业危害,被各种污染的针头刺伤可导致经血液传播疾病,并可能产生致命后果,其中艾滋病、乙肝、丙肝感染是生物性职业危害的主要种类。因而,医务人员应该意识到针刺伤的危害性,并加强医务人员的自身防护与感染管理。  相似文献   

14.
针刺伤对护士的危害及其预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刺伤及锐器伤是一种皮肤深部的,足以使受害者出血的意外伤害,易感染血源性传染病。采取有效措施,提高防护意识可切实减少针刺伤及锐器伤的发生,从而达到有效预防护理人员因针刺伤而发生血源性传染病的目的。  相似文献   

15.
王勤  徐晓敏 《全科护理》2012,(5):455-456
针刺伤是一种累及皮肤深部,使受害者出血的意外伤害,是导致医护人员发生血源性传染疾病最危险传播途径之一[1]。我国约80%的护士受到过针刺伤害[2]。急诊科是静脉输注、抢救急危重症病人以及处理各种突发事件的主要科室,也是许多细菌的集散地,属于高风险科室。对于急诊科护士而言,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临床护士针刺伤及针刺伤预防情况。[方法]采用问卷调查法,对我院120名临床护士进行调查。[结果]被调查护士对针刺伤预防知识及安全操作行为认知程度不高,在过去的6个月内有112人(441次)发生过针刺伤,人均刺伤3.7次。[结论]临床护士防护意识淡薄,针刺伤发生率高,应规范护理操作,加强职业防护知识教育,建立健全针刺伤的报告制度。  相似文献   

17.
临床实习护士针刺伤后心理分析及防护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刺伤是临床工作中一种与注射、手术等临床操作密切相关的职业伤害。研究表明,针刺伤是导致医务人员发生血源性传播疾病的最主要的职业危险因素。在我国乙肝总感染率高达10%左右,艾滋病的流行在我国也已经进入快速增长期。因此,我国医务人员也面临着严峻的职业暴露的危险,其中护士是发生针刺伤及感染经血液传播疾病的高危职业群体。为了护理人员的职业安全,了解临床护士发生针刺伤后的心里状态,笔者就我院临床实习护士发生针刺伤后的心理状态进行调查及分析,并提出相应防护对策。  相似文献   

18.
医务人员职业暴露的危害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周永红  白朝晖  白萍 《实用医学杂志》2003,19(11):1285-1286
据卫生部新闻办公室通报 ,截至 5月19日 ,我国内地累计报告非典型肺炎临床诊断病例 5 2 3 6例 ,其中医务人员 960例 ,占发病人数的 18 3 %。使人们深深感受到医务人员的职业危险性。然而 ,医务人员在日常工作中因职业暴露受到的危害 ,则鲜为人知。1 生物性危害生物性危害主要是指由病毒、细菌和寄生虫等引起的感染性疾病。医护人员因针刺伤、锐器损伤、黏膜或破损皮肤接触病人具有传染性的血液、分泌物、排泄物而可能受到感染 ,目前已确定的通过血液传播引起感染的血源性疾病中 ,乙型肝炎、丙型肝炎、人类免疫缺陷综合征是最具威胁的[1] 。…  相似文献   

19.
Keega.  L  辛立 《国际护理学杂志》2007,26(11):1223-1223
根据美国劳动部发布的“预防卫生工作中针刺伤”报告,医务工作者中每年约发生60万~80万针刺伤及其它经皮肤的损伤。除上者外,尚有血液接触事件,包括体液及血液直接接触粘膜或破损皮肤。接触血液传播性致病菌后的处置是预防接触后感染的一个必不可少的部分。目前,已批准一个新的快速检测HIV抗体的方法(发表于疾病预防和控制中心(CDC)疾病和死亡报告周报2002,51(46):1051-1052)。并且食品和药物管理局(FDA)已宣布批准QRAQUICK快速HIV-1抗体检测法的应用。接触HIV的处置和接触后疾病防治建议的最新指南,发表于CDC每周疾病和死亡报告…  相似文献   

20.
针刺伤所致医务人员血源性传播疾病的预防   总被引:73,自引:0,他引:73  
针刺伤是多种血源性传播疾病的传染途径之一。介绍针刺伤导致医务人员患乙肝,丙肝,HIV等血清性传播疾病发生的原因,并论述了解决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