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不同方法气管插管内推注肺表面活性物质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索气管内推注肺表面活性物质(PS)的最佳方法。方法:122例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RDS)患儿随机分为两组,比较不同的气管内给药方法对血氧饱和度(SaO2)、药物反流等的影响。结果:试验组在SaO2、药物反流方面好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情况两组患儿无明显差异。结论:试验组给药方法操作简便,减轻NRDS患儿缺氧程度,减少药物反流,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自制密闭式气管内给药器在新生儿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NRDS)患儿气管内给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16年3月—2018年12月入住徐州市儿童医院新生儿重症监护室的80例NRDS早产儿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4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方式气管内给药,试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自制的密闭式气管内给药器给药。比较两组患儿给药期间的心率最低值、血氧饱和度最低值、面色改变以及药物反流发生情况。[结果]试验组心率最低值为(125. 57±10. 21)/min、血氧饱和度最低值为(88. 23±3. 56)%,对照组心率最低值为(108. 31±18. 43)/min、血氧饱和度最低值为(85. 46±2. 9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试验组面色发绀发生率为7. 5%、药物反流发生率为5. 0%,对照组面色发绀发生率为35. 0%、药物反流发生率为30. 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结论]采用自制密闭式气管内给药器给药,可以降低NRDS患儿应用固尔苏过程中心率、血氧饱和度的下降程度以及面色发绀和药物反流发生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肺泡表面活性物质最安全有效的给药方式。方法将97例出生后确诊为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RDS)的早产儿按给药方式不同分为两组:观察组50例,采用5.5号头皮针从气管导管外侧壁直接刺入给药;对照组47例,按传统方法完全打开气管导管接头,从此处将肺泡表面活性物质注入气管导管内。比较两组早产儿用药后经皮氧饱和度(SpO2)、心率、口周发绀及药物反流情况。结果观察组SpO2、心率较对照组稳定,口周发绀及推药过程药物反流的发生例数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改进后的肺泡表面活性物质给药方式不会造成药物的浪费,有利于患儿生理指标的稳定。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肺泡表面活性物质安全、有效的给药方式。方法将80例确诊为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早产儿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40例,采用5.5号头皮针直接从气管导管外壁刺入注药。对照组40例,按传统方法,分开气管导管与呼吸囊,分3个体位将药物直接从气管导管内注入。比较两组早产儿用药过程中的血氧饱和度(SpO2)、心率、口周发绀、药物反流、机械通气时间等情况。结果试验组的SpO2、心率、口周发绀、药物反流等情况好于对照组(P<0.01)。结论改进后的注药方式更有利于药物的有效利用,减少药物浪费,利于患儿生命体征的稳定,缩短机械通气时间。  相似文献   

5.
樊慧苏  吕建飞  郑桂爱 《新医学》2008,39(12):783-784
目的:比较经2种导管气管内注入牛肺表面活性物质(pulmonary surfactant,PS)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eonatal respiralory distress syndmme,NRDS)的疗效.方法:58例NRDS早产儿分为2组,其中对照组28例采用细硅胶吸痰管(内径0.25 mm)注入牛肺Ps,实验组30例则采用硬膜外导管(内径0.1 mm)注入,牛肺Ps用量均为每次40~100 mg/kg.比较2组患儿的用药情况和转归,以及注药过程中SaO2、心率最低值,注药30 min后血气分析结果.结果:与对照组比较,实验组注药后药物反流、面色发绀的发生率较低;注药过程SaO2、心率的最低值较高,注药30 min后患儿血气分析结果较佳(均为P<0.05).结论:与经细硅胶吸痰管气管内注入牛肺PS比较,使用经硬膜外导管气管内注入牛肺PS治疗新生儿NRDS更为简便易行,可有效减轻患儿在给药过程中的缺氧程度,疗效更好.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新生儿肺透明膜病(hyaline membrane disease,HMD)使用肺表面活性物质(pulmonarysurfactant,PS)的最佳给药方法。方法选择2012年1月至2014年5月我院新生儿科使用PS的HMD新生儿40例,分为对照组15例和观察组25例,对照组采用传统气管导管给药法,观察组于消毒气管导管后使用头皮针头将药物注入气管导管内,立即行复苏气囊正压通气,使药物充分弥散到各侧肺内。比较两组患儿各项指标的变化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儿Sp O2明显高于对照组,无唇周及肢端发绀,无药物返流,给药时间及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症状缓解率高于对照组,肺漏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5)。结论采用消毒气管导管后用头皮针头注入气管导管内,立即行呼吸气囊正压通气的方式,对患儿SPO2没有明显变化,无药物返流,给药时间短,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7.
陈倪  陈晓佳 《妇幼护理》2022,2(21):4966-4968
目的 分析气管导管经微量泵注入固尔苏对新生儿肺透明膜病的效果。方法 我院 2019 年 1 月至 2020 年 8 月经气管内注 入固尔苏治疗肺透明膜病的 82 例新生儿,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 41 例。患儿采用固尔苏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给 药方式,观察组采用微量泵给药方式。对比两组的药物漏出率、胃管反流率、颜面发绀率,用药后血氧饱和度、呼吸频率、心 率的变化情况,平均给药总时长。结果 观察组用药漏出率、胃管反流发生率、颜面发绀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 组血氧饱和度、呼吸频率、心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平均给药时长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 肺透明膜 病新生儿使用微量泵控制给药法,能够稳定血气指标,有效改善病情。  相似文献   

8.
晏玲 《检验医学与临床》2012,9(24):3048-3049
目的探讨气管内注入肺表面活性物质固尔苏的临床护理方法。方法将86例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43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气管插管注入固尔苏后加压给氧,连接呼吸机机械通气;实验组采取常规气管插管后,接呼吸机机械通气,用注射器经密闭式吸痰管注药口注入固尔苏,呼吸机继续机械通气。两组均观察患儿面色改变及监护情况。结果实验组药物反流及面色发绀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推药过程中,实验组血氧饱和度、心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密闭式吸痰管注入固尔苏,同时注意给药前后的护理可减少给药过程中的不良反应,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固尔苏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eonatal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NRDS)的给药方法。方法 61例NRDS患儿随机分成观察组31例与对照组30例,2组均给予固尔苏治疗,观察组采用改良仰卧位正压密闭气管内注入法,对照组采用传统多体位气管内给药,比较2组注药时经皮血氧饱和度(blood oxygen saturation,SpO2)下降、药物反流、气管插管脱管发生率,观察用药后需机械通气及机械通气时间、氧疗时间、住院时间及治愈率。结果观察组注药时SpO2下降、药物反流、气管插管脱管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用药后机械通气时间、氧疗时间、住院时间较对照组短(P〈0.05),2组治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固尔苏改良仰卧位正压密闭气管内注入法治疗NRDS操作简便、对患儿干扰少,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一次性硬膜外导管在新生儿气管内注人肺表面活性物质(pulmonary surfactant,PS)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2006年4月-2007年4月应用PS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eonatal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NRDS)患儿26例作为对照组,采用细硅胶吸痰管经气管内推注PS;选择2007年5月-2008年5月应用PS治疗NRDS患儿34例作为观察组,采用有刻度的一次性硬膜外导管经气管内推注PS.观察比较两组插管时间、用药总过程时间、用药后不良反应及用药前后血气分析值.结果 (1)观察组插管时间、用药总过程时间短于对照组,药物残留少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2)观察组用药后面色发绀、口吐泡沫、经皮血氧饱和度下降至85%以下例数少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3)在应用PS后0.5 h和6 h血气分析结果 比较,观察组血pH值改善明显,血PaO2提升快,PaCO2下降快,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利用一次性硬膜外导管推注PS可明显缩短插管时间及用药时间,减少药液残留与反流;可有效减少推药过程中人为造成的缺氧状态.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肺表面活性物质新法气管内给药预防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疗效及护理配合要点。方法选择应用肺表面活性物质防治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28~34周早产儿25例。所有患儿在出生后1h内应用肺表面活性物质预防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将患儿按不同气管内给药方式分为传统给药组(Ⅰ组)14例和新法给药组(Ⅱ组)11例,观察2组用药中的呼吸、心率、经皮血氧饱和度的改变,及术前、术后1,12h动脉血气的变化,并比较2组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发生率、药物咳出情况、机械通气时间。结果在应用肺表面活性物质预防后,2组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发病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药物咳出发生率及术后机械通气时间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中Ⅰ组患儿出现血氧饱和度下降,呼吸及心率增快,与Ⅱ组及自身用药前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应用1h后2组血气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应用肺表面活性物质12h后,PaO2Ⅰ组低于Ⅱ组(P〈0.01),PaCO2Ⅰ组高于Ⅱ组(P〈0.05)。结论新的气管内给药方法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不但可减少药物咳出,避免重复用药,还可减少术中不良反应,缩短机械通气时间,且操作简单。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提高留置经鼻气管导管的患者插胃管成功率的方法,缩短插管时间,减轻患者不适。方法选择70例已经经鼻留置气管导管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38例和对照组32例,观察组操作者插胃管至18~20cm时,由另一位护士把气管导管气囊内的气体全部抽出,继续将胃管送入胃内并确认后,再将气管导管气囊充气;对照组采用插胃管过程中不放出气囊内的气体,气囊保持充盈状态的插胃管术。比较2组第1次插管成功率及所需插管时间。结果观察组第1次插胃管的成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插管时间显著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观察组采用的插胃管方法不仅提高插管成功率,又大大减少插管时间,从而减轻患者的痛苦,值得临床借鉴。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气管插管病人拔管前序贯使用无创呼吸机的疗效观察与护理.方法:将88例气管插管病人随机分为观察组46例,对照组42例,观察组在拔除气管插管前给予自主呼吸与时间控制(ST)模式的双水平无创呼吸机(BiPAP)治疗,然后拔除气管导管,拔管后继续给予无创呼吸机治疗,对照组应用常规序贯脱机治疗程序,即先拔除气管导管,再给予无创呼吸机治疗.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脱机成功率分别为93.47%和80.95%,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病人拔管后无创呼吸机使用时间与对照组相比显著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气管插管病人拔管前序贯使用BiPAP无创呼吸机治疗并加强护理,可有效提高有创呼吸机的脱机成功率.  相似文献   

14.
目的评价肺表面活性物质(pulmonary surfactant,PS)预防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eonatal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NRDS)的疗效。方法95例胎龄为28~34周早产儿,均给予保暖、通畅呼吸道、吸氧、呼吸机辅助呼吸、控制感染、防治出血等常规治疗的基础上,按照家长对PS的使用意见分为两组。观察治疗组45例,出现典型临床表现确诊为NRDS后使用PS,若未出现典型临床表现,则不使用PS;预防使用组50例,全部在出生后30分钟内,无论有无NRDS的临床表现均使用PS。比较两组患儿NRDS发生率、胸部X射线、辅助呼吸时间、并发症率和病死率。结果预防使用组的NRDS发生率(38.00%)明显低于观察治疗组(75.56%),确诊病例较观察治疗组的胸片分级低,辅助呼吸时间短,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并发症发生率及病死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观察确诊后才使用PS相比,早期预防使用PS能够减少NRDS的发生率,降低胸片分级,缩短辅助呼吸时间。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提高留置经鼻气管导管的患者插胃管成功率的方法,缩短插管时间,减轻患者不适.方法 选择70例已经经鼻留置气管导管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38例和对照组32例,观察组操作者插胃管至18~20 cm时,由另一位护士把气管导管气囊内的气体全部抽出,继续将胃管送入胃内并确认后,再将气管导管气囊充气;对照组采用插胃管过程中不放出气囊内的气体,气囊保持充盈状态的插胃管术.比较2组第1次插管成功率及所需插管时间.结果 观察组第1次插胃管的成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插管时间显著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观察组采用的插胃管方法不仅提高插管成功率,又大大减少插管时间,从而减轻患者的痛苦,值得临床借鉴.  相似文献   

16.
赵飞跃 《当代护士》2009,(10):69-70
目的探讨改进保留灌肠方法对溃疡性结肠炎的治疗效果。方法将75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随机分为2组,观察组40例,对照组35例。对照组采取传统保留灌肠方法,观察组采取双腔球囊乳胶导尿管代替一次性肛管,用一次性输液器控制注药速度,球囊内注水防止药液外溢,并根据病变部位的不同,选择不同的插管深度及灌肠后体住。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药液在肠道内保留时间明显延长,灌肠药液外溢明显减少,治疗总有效率明显提高(p均〈0.01)。结论改进保留灌肠方法可减少灌肠药液外溢,延长药液在肠道内保留时间。利于药液与溃疡面的广泛接触,从而提高溃疡性结肠炎灌肠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7.
目的:评价光学喉镜在急诊气管插管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将我院2011年1月至2011年7月急诊气管插管的58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应用Truview/TMEVO2光学喉镜进行气管插管)和对照组(普通喉镜进行气管插管)各29例,比较两组插管效果.结果:两组喉镜使用力量比较、建立有效气道的时间均差异不明显(P>0.05);观察组气道声门的暴露C/L分级、IDS评分、气管插管过程中SpO2的最低下降值及气管插管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光学喉镜应用于急诊气管插管中可增加气管插管的成功率,减少并发症.  相似文献   

18.
颅脑损伤昏迷病人院前救护程序改进的效果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晓荣 《护理学报》2008,15(1):53-55
目的探讨改良颅脑损伤昏迷病人院前急救护理程序的效果。方法按颅脑损伤昏迷病人救护车出诊先后顺序编号,单号为观察组60例,双号为对照组59例。观察组实施改良的救护程序:第1步先进行快速护理诊断,根据GCS昏迷评分标准确定昏迷等级;第2步保持呼吸道和静脉通道有效开放;第3步测定瞳孔、脉搏、血压、呼吸、血氧饱和度,为进一步采取急救措施提供依据;第4步,应对措施处于预启动状态,包括心肺复苏、抗休克、伤口处理、头部CT检查和术前准备,形成院前救护-CT室一手术室的绿色通道。对照组实施常规急救护理流程。比较两组接到“120”呼救电话至气管插管、头部CT检查、入手术室时间,两组术后3d内意识进展情况、并发症发生率和死亡率。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接到呼救电话至入手术室时间、至头部CT检查时间、至气管插管/气管切开时间均较对照组提前(P〈0.05);术后3d内意识好转、意识恢复率提高(P〈0.05或P〈0.01),2周内并发症的发生率和死亡率明显降低(P〈0.05或P〈0.01)。结论改良院前救护程序能有效缩短颅脑损伤昏迷病人的院前急救时间,是减少并发症及死亡率的有效急救护理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