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目的总结概括肺结核合并肺癌患者的临床特征,并分析CT影像学特点,从而提高临床诊断率。方法收集我院2009年4月~2010年4月诊断的46例肺结核合并肺癌患者,回顾性分析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患者的主要临床特征为消瘦、气喘、痰血、胸痛、盗汗、低热等。46例患者中,12例患者的肺癌部位为出现肺结核的肺段、肺叶,19例患者的CT影像具有明显的中央型肺癌特点,15例患者的CT影像具有明显的周围型肺癌特点,2例患者的CT影像不能诊断为肺癌。大部分患者的CT影像学特点明显。结论临床诊断中常有肺结核合并肺癌的患者,肺癌影像无典型特点的患者不易被诊断出来,针对进展期和陈旧性肺结核CT影像异常的患者应检查是否合并肺癌并及早确诊。  相似文献   

2.
《陕西医学杂志》2019,(6):718-721
目的:探讨肺癌患者凝血指标与临床特征的关系。方法:选择66例初治肺癌患者作为肺癌组,另选34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对比两组凝血指标水平,分析肺癌患者凝血指标(包括血小板(PLT)、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IB)、D-二聚体(D-D))水平与临床特征的关系。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肺癌组患者PLT、Fib、D-D水平高(P<0.05)。肺癌组患者PLT、PT、APTT、Fib、D-D水平与年龄、性别及有无基础疾病无明显关系。Ⅳ期肺癌患者的PT及D-D水平高于Ⅱ、Ⅲ期肺癌患者(P<0.05),而PLT、APTT、Fib水平与分期无明显关系。肺腺癌组患者D-二聚体水平高于其它类型组肺癌患者。结论:肺癌患者存在高凝状态,Ⅳ期患者及腺癌患者更易出现高凝状态。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影响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生存质量的因素。方法应用FACT量表调查96例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生存质量得分.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吸烟患者的肺癌相关症状得分与总分均低于不吸烟患者;大专学历以上的患者的生理状况得分、情感状况得分、肺癌相关症状得分、总分均高于大专以下学历的患者;接受化疗的患者的生理状况得分、肺癌相关症状得分、总分均高于未化疗患者;医疗保险患者的肺癌相关症状得分高于自费患者。结论对于吸烟、文化程度较低、收入较低、未接受化疗的晚期肺癌患者,全社会应给予更多的关注,才有可能真正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双氧化酶成熟因子2(DUOXA2)基因在肺癌患者肿瘤组织中的表达,以及其与肺癌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和预后的相关性。方法:选取90例接受手术治疗的肺癌患者,通过定量PCR检测肺癌肿瘤组织和癌旁正常组织中DUOXA2 mRNA表达,通过免疫印迹法和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DUOXA2蛋白表达,通过多因素回归分析法分析肺癌患者预后相关因素。结果:DUOXA2 mRNA和蛋白在90例肺癌患者肿瘤组织中的表达水平显著高于癌旁正常组织(P<0.05)。DUOXA2蛋白在肺癌肿瘤组织中的表达水平与肺癌患者年龄、性别、病理类型、肿瘤大小和TNM分期无关(均P>0.05),而与淋巴结是否转移有关(P<0.05);DUOXA2 mRNA和蛋白在30例淋巴结转移肺癌患者肿瘤组织中的表达水平显著高于其在60例淋巴结未转移肺癌患者肿瘤组织中的表达水平。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显示:DUOXA2在肺癌患者肿瘤组织中的表达水平是影响肺癌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P=0.039)。结论:DUOXA2基因在肺癌患者肿瘤组织中表达升高,其表达水平与肺癌患者是否出现淋巴结转移有关,是影响肺癌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肺癌患者并发静脉血栓栓塞(VTE)的危险因素,观察肺癌合并VTE患者的预后。方法 以2010~2015年笔者医院就诊肺癌合并VTE的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进行分析。采用单因素分析筛选肺癌患者合并VTE的可能危险因素,再经过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寻找肺癌患者合并VTE的危险因素。采用Log-rank方法比较两组患者的生存率差异。结果 研究共纳入肺癌合并VTE的患者39例(观察组)及不伴有VTE的肺癌患者82例(对照组)。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接受化疗、病理类型为腺癌、肺癌Ⅲ~Ⅳ期及D-二聚体水平升高的肺癌患者合并VTE的OR值分别为2.68、2.10、2.24及2.09,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合并VTE患者的生存率明显低于未合并VTE的肺癌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肺癌的病理类型、肿瘤分期、合并化疗及D-二聚体水平是肺癌患者合并VTE的危险因素,肺癌合并VTE患者的生存时间显著低于未合并VTE的肺癌患者。  相似文献   

6.
目的总结96例肺癌患者围手术期呼吸道护理的经验,以指导新护士及护生操作、提高肺癌患者护理质量的目的。方法指导96例肺癌患者进行深呼吸和咳嗽练习、有效止痛、排痰等。结论总结经验(本文),可指导实践,有利于提高护理质量,明确护理目的、步骤和方向,保障肺癌患者开胸术后护理安全、恢复良好。结果96例肺癌患者顺利经过手术后恢复期。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肺癌患者HP感染状况与胃泌素水平变化,探讨肺癌患者HP感染与胃泌素水平变化与肺癌发生的关系。方法采用14C呼气试验和放射免疫法对34例肺癌患者和42例支气管炎患者、29例支气管扩张患者进行HP感染检测和胃泌素水平测定。结果肺癌组幽门螺旋杆菌感染率与支气管炎患者、支气管扩张患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肺癌组胃泌素水平明显高于支气管炎和支气管扩张组。结论部分肺癌患者存在HP感染和高胃泌素血症,但HP感染可能不是引起高胃泌素血症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8.
无吸烟史肺癌临床特点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有无吸烟史肺癌患者的临床特点与近期疗效的差异。方法比较非吸烟肺癌(137例)及吸烟肺癌(321例)患者年龄、性别、病理类型、分期、治疗情况和近期疗效等方面的差异。结果无吸烟史肺癌患者女性占57.7%,≤45岁患者占19.7%,进展期肺癌占78.0%,病理类型以腺癌为主(60.6%)。吸烟肺癌患者女性占3.7%,≤45岁患者占10.6%,进展期肺癌占73.2%,病理类型以鳞癌为主(53.6%),既往有慢性支气管炎、肺结核比例高,两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但两组患者近期疗效相似。结论吸烟和非吸烟者肺癌的临床特点存在差异,近期疗效相似。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肺癌的临床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383例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肺癌中位发病年龄为59岁。50.1%的患者有吸烟史,其中93.8%的吸烟者为男性。肺癌常见症状为咳嗽、咳痰、体重下降、咯血、胸痛和气促。男性患者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euron-specific enolase,NSE)和细胞角蛋白19片段(cytokeratin 19 fragment,CYFRA21-1)高于女性;老年患者的血清CYFRA21-1高于非老年患者;吸烟者、中央型肺癌患者的血清NSE和CY-FRA21-1分别高于不吸烟者和周围型肺癌患者;血清癌胚抗原(carcinoembryonic antigen,CEA)、NSE和CYFRA21-1分别在腺癌、小细胞肺癌及鳞癌患者中最高,且肺癌分期越晚,血清CEA、NSE和CYFRA21-1水平越高。肺癌最常发生于两肺上叶,68.6%为周围型肺癌。腺癌和鳞癌是最常见的病理类型。在诊断时,66.0%的患者已属晚期,55.5%的患者有纵隔淋巴结转移,骨骼是肺癌最常见的转移部位。结论肺癌的临床表现具有多样性,大部分患者在诊断时已属晚期,应提高对肺癌的认识,提高早期诊断率。血清肺肿瘤生物学标志物CEA、NSE和CYFRA21-1的联合检测有助于判别肺癌的组织学类型和分期。  相似文献   

10.
《中国现代医生》2017,55(19):139-145
目的探讨对放化疗肺癌患者施以优质护理干预后,观察对其生活质量产生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2014年5月~2016年2月收治的70例放化疗肺癌患者作为实验对象;所有放化疗肺癌患者采用数字奇偶法分组;对照组与观察组肺癌患者分别配合采用传统护理以及优质护理方式完成疾病的放化疗工作;对最终的功能量表、症状量表以及单一症状量表等生活质量评价指标回顾性分析。结果观察组放化疗肺癌患者功能量表评分同对照组放化疗肺癌患者比较,显著升高(P0.05);观察组放化疗肺癌患者症状量表评分同对照组放化疗肺癌患者比较,显著降低(P0.05)。观察组放化疗肺癌患者单一症状量表评分同对照组放化疗肺癌患者比较,显著降低(P0.05)。结论对于放化疗肺癌患者施以优质护理干预,对于患者功能量表评分的提高及症状量表与单一症状量表评分的降低可以做出有效保证,从而显著优化肺癌患者的整体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1.
我们曾分析了肺癌患者的血、发和肺组织中的硒水平,发现硒在肺癌患者体内呈规律性分布。但肺癌发生时,人体内硒水平变化的生物学意义尚不清楚。本文试图探讨肺癌患者血、发和肺中硒水平与肺癌某些临床特征的关系,进一步阐明硒在肺癌患者体内的分布机制。  相似文献   

12.
探讨肺癌患者循环肿瘤细胞(CTC)检测在复发转移及预后预测中的应用效果。选择71例肺癌患者设为观察组,所有患者经过化疗、手术治疗,术后3年随访。选择同期在本院体检健康者55例为对照组。采用免疫磁珠富集联合免疫荧光染色法测定两组CTC阳性表达情况,分析CTC阳性率与肺癌患者复发、转移及预后的相关性。结果显示,观察组CTC阳性率显著高于对照组;肺癌患者复发、转移与CTC阳性率呈显著正相关性;肺癌患者预后与CTC阳性率呈显著负相关性。结果提示,CTC在肺癌患者中阳性率较高,能预测患者复发、转移,有助于评估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晚期肺癌患者血浆D-二聚体、纤维蛋白原水平及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收集246例晚期肺癌患者及60例同期住院的肺良性疾病患者的血浆D-二聚体、纤维蛋白原水平。结果晚期肺癌患者纤维蛋白原、D二聚体水平高于肺良性疾病患者;Ⅳ期肺癌患者D-二聚体水平高于ⅢB期肺癌患者,死亡的肺癌患者血D-二聚体、纤维蛋白原水平高于未死亡的肺癌患者,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晚期腺癌、鳞癌、小细胞癌患者间比较D-二聚体、纤维蛋白原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晚期肺癌患者血浆D-二聚体、纤维蛋白原水平与肿瘤分期、预后密切相关,具有重要的临床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4.
高晓婷  郭阳  胡捷 《当代医学》2016,(11):88-89
目的 探讨肺癌患者血清及支气管肺泡灌洗液中CEA、CYFRA21-1检测对临床诊断肺癌的价值.方法 将36例非肺癌患者和44例肺癌患者,分为非肺癌组与肺癌组,对2组患者的血清及支气管灌洗液分别测定CEA、CYFRA21-1,分析比对检测结果 .结果 肺癌组患者血清中测定CEA、CYFRA21-1的敏感性分别为36.2%和30.3%;肺癌组患者支气管肺泡灌洗液中测定CEA、CYFRA21-1的敏感性分别为62.1%和63.1%;肺癌组患者的血清及支气管肺泡灌洗液中CEA、CYFRA21-1的水平显著高于非肺癌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检测血清及BALF的CEA、CYFRA21-1的敏感性为89.3%及98.2%.结论 BALF中CEA、CYFRA21-1的水平显著高于血清测定,是诊断肺癌的重要指标,联合检测血清CEA、CYFRA21-1可提高肺癌诊断的敏感性与准确性.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肺癌患者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水平及与肺癌临床患者病理特征关系及与预后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对60例肺癌患者及20例健康人的血清VEGF进行测定.结果 肺癌患者血清VEGF水平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P<0.01),肺癌患者血清VEGF水平与患者的年龄、性别、病理类型、肿瘤大小、TNM分期、有无远处转移等临床病理特征之间无明显关系.肺癌患者血清VEGF水平与其生存期之间呈显著的负相关(r=-0.38,P<0.01).结论 肺癌患者存在血清VEGF水平增高,血清VEGF水平与患者的顸后密切相关,血清VEGF是评估肺癌患者预后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调查肺癌患者心理健康状况。方法 采用90项症状清单、焦虑自评量表及抑郁自评量表,对52例肺癌患者及25例健康志愿者进行了心理健康状况测评。结果 与健康志愿者组相比,肺癌患者精神症状多、焦虑及抑郁程度重。结论 大部分肺癌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精神症状。在对肺癌患者进行躯体治疗的同时,有必要同时提供心理治疗干预。  相似文献   

17.
杨晓娟  陈虹 《重庆医学》2012,41(36):3812-1813
目的研究肺癌患者血清中血管内皮钙黏着蛋白(VE-cadherin)的含量与临床特征之间的关系,探讨肺癌患者血清VE-cadherin含量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分析法(ELISA)对32例未经治疗的初诊肺癌患者(肺癌组)和40例健康者(对照组)血清VE-cadherin水平进行检测。结果肺癌组患者血清VE-cadherin水平明显低于健康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肺癌组患者血清VE-cadherin水平与原发肿瘤范围(肺癌TNM分期中的T)有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性别、年龄、病理类型、淋巴结转移、远处转移不相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肺癌患者血清VE-cadherin含量明显降低,VE-cadherin可作为肺癌的一个新的血清学诊断指标。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动态心电图在肺癌患者中的临床监测意义。方法选取2008年7月~2012年10月该院收治的肺癌患者568例,其中有200例为化疗后的肺癌患者,368例为非化疗肺癌患者,回顾性分析患者动态心电图资料,并进行记录分析。结果动态心电图显示,568例肺癌患者中有452例(79.58%)表现出不同类型的心电图异常,化疗患者组的24h平均心率、最大心率、最小心率均高于非化疗患者组,而中央型肺癌患者的动态心电图异常率高达94.17%,远高于周围型肺癌的50.96%,两者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肺癌患者异常动态心电图的发生率较高,对心脏电生理活动产生影响,临床应给予重视。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脉冲振荡法(IOS)对肺癌患者呼吸阻抗的测定。方法:对46例健康者和53例肺癌患者进行IOS各项指标的测量,对所有指标进行t检验。结果:肺癌患者共振频率(Fres)、外周阻力(Rpc)、脉冲频率在5Hz、20Hz时的气道粘性阻力(R5、R2O)明显增加,与健康对照组有显著差异。结论:肺癌患者Rpc、R5、R20均有增加,肺癌患者呼吸阻抗的测定在鉴别肺癌的类型上无意义。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肺癌患者凝血功能的变化,探讨肺癌患者血浆蛋白Z及凝血因子Ⅶ水平的变化及其与凝血功能、临床病理分型、分期的关系。方法选60例肺癌患者及30例健康人,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浆蛋白Z及凝血因子Ⅶ,采用全自动血凝分析仪测定PT、APTT、Fbg;同步检测D2聚体。结果(1)晚期肺癌组PT、APTT明显缩短(P〈0.01).D2聚体和Fbg显著升高(P〈0.01),其中晚期小细胞肺癌患者升高更明显。(2)肺癌患者血浆中彪的浓度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并与肺癌的恶性程度、分期、病理分型相关。(3)肺癌患者血浆中凝血因子Ⅶ的浓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并与肺癌的恶性程度、分期相关。(4)肺癌患者血浆PZ值与凝血因子Ⅶ存在负相关关系。结论(1)晚期肺癌患者多存在高凝状态,小细胞型肺癌尤为明显。(2)肺癌患者血浆中PZ的浓度明显降低,血浆中凝血因子Ⅶ的浓度明显升高。(3)肺癌患者血浆中PZ的浓度与肺癌侵袭性、恶性程度、不良预后等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