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癌症探查、诊断和治疗方面的发展需要新类型影像和强化影像。目前放射影像主要显示解剖部位,建议“新”影像(相对于解剖学)为“生物学”影像。生物学影像是广泛的,包括代谢、生化、生理和功能影像,也包括目前正研究的分子的基因型、表型的影像。对放射治疗来说,放射生物学影像显示的是影响放射敏感性和治疗结果等因素的信号,分别介绍了磁共振显像/光谱学用于判断肿瘤的分级、类型、治疗的疗效和远期的预后判断,反映了功能状态。生物学影像与PET对癌症的发现、分期、治疗设计和评价有很大意义,能发现乏氧细胞、分子影像和放射生物的表型的进展并介绍了生物靶区(BTV)的概念。  相似文献   

2.
胸椎旁线     
胸椎旁线(也称脊柱旁线),从Lachman于1942年叙述以来,许多学者对此进行了详细研究,国内学者也对正常胸椎旁线的解剖学基础,正常数值,临床意义以及与年龄,降主动脉的关系等做了大量研究工作,胸椎旁线在临床X线诊断工作中的实用价值,越来越多为人们所重视,为使对胸椎旁线有较全面了解,特综述之。  相似文献   

3.
随着医学影像技术的发展、医学影像检查设备的进步、人群对自身健康的重视,越来越多的肺小结节以及磨玻璃结节被发现。而影像诊断医生对于该类小结节的不断深入研究,典型的影像表现(如:毛刺、分叶、胸膜牵拉征、空泡征、血管集束征等)有助于对于恶性结节的判断,而一些影像特征不明确的结节性病变,即使临床经验非常丰富的影像诊断医生也无法对该结节进行明确诊断。实际临床工作中,不少良性肺结节被误诊为早期肺癌,也有不少早期肺癌随着随访时间增加以及患者依从性较差而耽误早期治疗。为了避免上述情况以及减轻患者心理负担,临床医生以及影像诊断医生不断总结经验和探索新的技术。  相似文献   

4.
胃部疾病是一种常见病、多发病。迄今对胃部疾病的诊断方法行之有效的是:胃液检查、x线钡剂造影、纤维内窥镜、选择性血管造影和超声显像等。 自从Alvarez等从人的腹壁体表记录到胃电以后,许多学者正从事利用胃电活动研究胃的生理和病理规律,并希望将其应用于临床实践作为胃疾患的诊断和疗效观察的指标。随着胃肠道平滑肌电生理特性研究的不断深入和无线电电子技术的发展,对胃电研究引起了国内  相似文献   

5.
长期运动训练对血液流变学的影响   总被引:35,自引:2,他引:33  
Berry等(1949)首先报道了经过良好训练的耐力运动员血红蛋白浓度及红细胞压积低于一般人。之后很多学者也报道了与此相似的结果,但这种结果却被解释为是由于运动引起的“贫血”。随着对运动员血液研究的逐步深入,越来越多的资料证实,运动员血液具有与一般人不同的特征,包括红细胞压积较低,血红蛋白浓度较低等,而且这种特征在有良好训练的耐力项目运动员中较为明显。1979年Yoshimara等(日)首先使用了“运动员血液”的概念,  相似文献   

6.
FLAIR技术原理及在中枢神经系统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赵英  戴敏方 《放射学实践》2003,18(3):218-220
近年来MR技术发展突飞猛进 ,液体衰减反转恢复 (fluid attenuatedinversionrecovery ,FLAIR )技术就是其中之一。由Hajnal等[1] 在 1992年首次报道并应用于临床 ,早期主要用于颅脑MR成像 ,随着影像技术的发展 ,FLAIR技术不断发展完善 ,成像时间越来越短 ,影像质量不断提高 ,使其更广泛地应用于临床各器官系统的检查。中枢神经系统组织成分较单纯 ,没有运动伪影 ,MRI检查最有优势 ,FLAIR进一步增加了病灶与正常组织的对比 ,提高了定量、定性诊断能力。FLAIR成像基本原理F…  相似文献   

7.
一、RAS病因学的研究进展(续) (二)微循环障碍及血液流变学说自1977年苏联学者Kulikova等对101名RA8患者凝血,纤溶系统进行检查结果显示有不涉及凝血因子异常的高凝倾象后,越来越多的有关研究报导,逐渐形成了RAS的微循环障碍和血液流变学的假说。作者林梅报导,RAS患者与正常对照组血粘度比较,患者血浆比粘度增高(P<  相似文献   

8.
膀胱癌发病率较高,早期无明显临床症状,如何正确诊断越来越被人们重视.螺旋CT仿真内窥镜(CTVE)技术自1993年ving等[1]首次报道以来,国内外有不少学者对此技术进行实验和临床应用研究[2-4],但使用膀胱充气螺旋CT仿真内窥镜对膀胱癌的临床应用相关研究报道较少.  相似文献   

9.
儿童上纵膈异常影像包括单侧的纵膈增宽、双侧纵膈宽及纵膈狭窄等三种表现,除病理因素外,正常的生理及各种人为因素也可造成,对近年来收集到的儿童上纵膈异常的100例影像资料进行分析,目的是提高对它的认识。  相似文献   

10.
X线诊断是一项重要的临床诊断方法。X线诊断基本原则,概括起来是“全面观察,具体分析,结合临床,作出诊断”。诊断以X线影像为基础,因此需要对X线影像进行认真、细致的观察,分辨正常与异常,了解X线影像所反映的正常与病理的解剖特点。综合X线各种病理表现,联系临床资料,包括病史、症状、体征及其他临床检查资料进行分析推理,才可能提出比较正确的X线诊断。因此,X线诊断的准确性,在相当程度上,取决于对X线影像的特点及其解剖、病理基础的认识和诊断思维方法的正确与否。为了作出正确的X线诊断,在分析和诊断中应遵循一定的原则和步骤。观察分析X线片时,首先应注意投照技术条件。例如,摄影位置是否准确,摄影条件是否恰当,即照片质量是否满足X线诊断需要。  相似文献   

11.
SARS的临床与影像分析   总被引:8,自引:4,他引:8  
目的 总结SARS患者的临床及胸部影像学资料,以期提高对这一烈性传染病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175例临床诊断SARS患者的临床和影像学资料。175例患者共摄胸片1060张,行CT扫描20例次。结果SARS的典型影像学表现为双侧或单侧多叶、多片的肺实质浸润,共97例(59.5%),61例(37.4%)为局限性单侧肺浸润。以快速进展变化为特征;病死率为8.0%。结论胸部影像异常是SARS诊断的必要指标,系列X线平片可以观察SARS的病情变化,指导治疗并提示预后,CT能够早期检出SARS肺部的异常征象。  相似文献   

12.
分子影像学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分子影像学 (molecularimaging)是随着影像医学与分子生物学等学科的发展和相互融合形成的新的研究领域。分子成像可以广义地定义为在细胞和分子水平上生物进程的体内描述和测量。与一般的临床影像比较 ,它探测疾病基础上的分子异常 ,而不是这些分子改变的最终结果的成像。即从生理、生化水平认识疾病 ,阐明病变组织生物过程的变化、病变细胞基因表达、代谢活性高低、病变细胞是否存活以及细胞内生物活动的状态等 ,为临床早早期诊断、治疗和疾病的研究提供分子水平信息。分子影像就是以图像的形式从分子水平描绘正常及病变…  相似文献   

13.
电话传送心电监护(TTM)国内报道较少。为了探讨TTM在临床上的应用价值,采用以色列产的Card Guard 8000 TTM系统对心脏病或疑似心脏病患者实施TTM。结果显示:对有症状(偶发、短暂心悸、胸闷等)的TTM中,异常心电图占74%,有症状TTM正常者占26%,后者经证实为非心源性所致。27例患者同时进行动态心电图DCG检查,TTM与DCG诊断符合率为82%,DCG正常而TTM异常者占18%,对DCG未能检出的心律失常和一过性心肌缺血TTM有较好的补充诊断作用。结论:TTM对心律失常、心肌缺血和心肌梗塞等能及时作出诊断和指导现场救治,对有症状的偶发短暂的心律失常和一过性心肌缺血有独到的诊断价值。效果优于DCG。适于心律失常、心肌缺血的即时心电判定、药物治疗观察病情变化及副作用,指导药物调整。  相似文献   

14.
X线检查证实非人为的腹腔游离气体,即可诊断为胃肠道穿孔(肠壁囊样积气症除外)。为区别剖腹术后X线所见腹腔气体属于术中进入的空气抑或术后吻合口瘘所致,就需了解腹腔气体生理吸收时间。许多学者对婴幼儿术后腹腔气体正常吸收时间进行研究,结果很不一致。也有学者对家兔、鼠等动物进行实验研究腹腔气体的吸收时间,但选用的实验动物不适于人类。本文选用小家  相似文献   

15.
人体正常运转是多种不同因素协同作用的结果,如今的医学影像学拥有更多样的成像方式与更多维的影像信息解析方法,其反映的人体病理生理信息更加全面。作为当代影像医师,应建立系统性影像诊断思维模式,针对不同病症,匹配多模式探测成像技术,建立多维度生理病理信息解析方法,形成多要素关联诊断理念,串联不同要素在病症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明确病症发生机制,丰富学科内涵,推动医学影像学诊疗能力跨越式提升。  相似文献   

16.
对"慢性咳嗽"的再认识   总被引:23,自引:0,他引:23  
慢性咳嗽占呼吸科门诊 1 /3以上 ,很长时间以来对胸透正常 ,咳嗽症状迁延不愈者多诊断为“支气管炎”。近年来人们逐渐认识到这部分人中有半数并非支气管炎。“慢性咳嗽”是指连续咳嗽三周以上者。之所以定为三周 ,因为大部分呼吸道感染 (多为病毒引起 ) ,多在三周内已治愈 ,其咳嗽症状一般随之消失。当然临床上应经过胸透等检查初步排除肺炎、支气管扩张、肺癌等疾病。今就近年来国内外对“慢性咳嗽”的研究作一简单文献复习。该症实际上是多种疾病的特殊类型 ,表现为以咳嗽症状为主。1 咳嗽变异性哮喘 ( cough variantasthma,CVA)这类…  相似文献   

17.
癫(癎)是一种神经电发放异常引起暂时性大脑功能紊乱.血氧水平依赖的功能磁共振成像技术可以无创、高分辨率地对正常的大脑生理活动和异常的癫(癎)活动进行检测,从而达到对癫(癎)重要生理功能区的评价和癫(癎)活动的定位,并且可以对癫(癎)的神经网络进行研究,整体提高对癫(癎)的术前诊断和发病机制的认识水平.  相似文献   

18.
癌症探查、诊断和治疗方面的发展需要新类型影像和强化影像。目前放射影像主要显示解剖部位,建议“新”影像(相对于解剖学)为“生物学”影像。生物学影像是广泛的,包括代谢、生化、生理和功能影像,也包括目前正研究的分子的基因型、表型的影像。对放射治疗来说,放射生物学影像显示的是影响放射敏感性和治疗结果等因素的信号,分别介绍了磁共振显像/光谱学用于判断肿瘤的分级、类型、治疗的疗效和远期的预后判断,反映了功能状态。生物学影像与PET对癌症的发现、分期、治疗设计和评价有很大意义,能发现乏氧细胞、分子影像和放射生物的表型的进展并介绍了生物靶区(BTV)的概念。  相似文献   

19.
磁共振脑血流灌注成像在胶质瘤中的应用进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磁共振血流灌注成像(perfusion-weighted imaging,PWI)需要有高的时间分辨率和空间分辨率,可用来反映生理和病理情况下脑组织的血液动力学改变.随着MR影像设备的不断发展及快速成像序列的应用,利用MR血流灌注对神经系统病变进行辅助性诊断和研究已逐渐深入和普及.  相似文献   

20.
核医学影像诊断多发性骨髓瘤的临床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核医学影像检查,包括^18F-FDG(^18F-氟代脱氧葡萄糖)、99^Tc^m-MIBI(99^Tc^m-甲氧基异丁基异腈)、^201Tl、标记抗体和其他多种显像剂,对诊断多发性骨髓瘤有一定价值,是X线摄片、CT和MRI等其他影像学检查有益的补充。核医学影像检查可以了解全身骨骼的状况,用于疾病的分期和判断疗效,但仍需结合其他检查提高诊断的准确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