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目的分析广州市城区人群甲型H1N1流感病毒感染状况,了解甲型H1N1流感的流行病学特征。方法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在广州市5大城区采集不同年龄的、没有接种甲型H1N1流感疫苗的人群血清样本。采用血凝抑制试验检测血清中甲型H1N1流感病毒抗体。结果本次共调查1 326人,检出甲型H1N1流感病毒抗体阳性300例,阳性率为22.6%。不同年龄组人群的甲型H1N1流感病毒血清抗体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以5~14和15~24岁年龄组的阳性率最高,分别为32.9%(138/420)和31.6%(81/256)。300例甲型H1N1流感病毒血清抗体阳性者中,有96例(占32.0%)没有出现过流感样症状。结论学龄人群和年轻人群是广州市甲型H1N1流感病毒最大的感染群体。在感染人群里,有一定比例的人是没有出现流感样症状的。  相似文献   

2.
目的:通过系统监测调查,掌握清新县人群甲型H1N1流感病毒感染状况,为完善清新县甲型H1N1流感的防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选择清新县6个镇作为监测点,分6个年龄组,抽取人群静脉血,用酶联免疫试验检测甲型H1N1流感IgG抗体。结果:清新县甲型H1N1流感抗体阳性率为14.34%;不同性别人群抗体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县城抗体阳性率显著高于农村地区;7~15岁年龄组抗体阳性率最高(25.00%)。结论:清新县人群甲型H1N1流感IgG抗体阳性率较低,人群普遍易感,应加强幼托机构、学校等聚集性场所甲流的防控,加强甲流疫苗接种,提高人群的免疫水平。  相似文献   

3.
[目的]调查西安市区不同人群中甲型H1N1流感抗体水平,及时了解甲型H1N1流感病毒的感染状况.[方法]选取市内两个区,选定5个年龄组的1500人为调查对象,采用国家统一的调查表进行调查并采血.国家疾控中心统一用血凝抑制方法对血清标本进行甲型H1N1流感病毒抗体检测,抗体效价1:40判为阳性.[结果]实际共调查1508人,其中甲型H1N1流感抗体阳性率为29.38%,抗体几何平均滴度(GMT)为25.29,6~15与16~24岁组抗体阳性率最高.男性人群抗体阳性率高于女性(χ2=6.90,P<0.05).接种甲流疫苗后人群抗体阳性率为62.90%,明显高于未接种疫苗人群的22.78%(χ2=168.01,P<0.001).[结论]我市人群甲型H1N1流感病毒抗体水平不到30%,接种甲型H1N1流感疫苗可显著提高人群的保护率.接种疫苗对于防控可能造成新的暴发流行的甲型H1N1流感仍然有效.  相似文献   

4.
目的 了解湘西自治州人群甲型H1N1流感病毒感染状况和免疫水平,分析流感流行趋势,为制定针对性的防治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多阶段分层随机抽样方法,于2010年1月4月8月共选取675人进行问卷调查,并采集血液标本进行甲型H1N1流感病毒血凝抗体检测.结果 在不同季节,不同职业人群中H1抗体阳性率不同(P<0.05),同时在出现过急性呼吸道症以及接种过甲型H1N1流感疫苗的人群中H1抗体阳性率相对较高(P<0.05).H1抗体GMT呈现季节性变化(P<0.05),在不同年龄,不同职业人群中抗体水平大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P< 0.01).调查还发现发现出现过急性呼吸道症人群中抗体GMT和中位数高于未出现呼吸道症状者(P< 0.001);接种过甲型H1N1流感疫苗者抗体GMT和中位数也同样高于未接种者(P< 0.001).在不同性别和民族人群中,抗体的阳性率和水平大小无统计学差异.结论 目前湘西地区甲型H1N1流感已经得到有效控制,但鉴于人群中保护性抗体水平季节性变化,下一阶段重点是定期开展快速的血清学监测,并且继续对高危人群实施甲型H1N1流感疫苗接种.  相似文献   

5.
龙江  冯燕  李勤  凌华  王豫林  肖帮忠  肖达勇 《现代预防医学》2011,38(17):3397-3399,3404
[目的]了解对医疗机构就诊者甲型H1N1流感抗体水平现状,为制定针对性的防治措施提供依据.[方法]对1 367名门诊病例、277名健康体检人群和370名献血者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并采集血清进行甲型H1N1流感血凝抑制(HI)试验.[结果]HI试验总体阳性率为11.8% (95%CI:10.5%~13.3%),高滴度者(≥1:320)占阳性数的11.3%(95%CI:7.0%~15.6%),2周前出现过流感样症状之间、5~年龄组与其余3个年龄组间和是否接种甲型H1N1流感疫苗之间阳性几何平均倒数滴度(GMRT)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均显示抗体阳性率与年龄、接种甲型H1N1流感疫苗和2周前出现过流感样症状者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重庆市甲型H1N1流感免疫水 平较低,易发生流行,及时接种甲型H1N1流感疫苗可提高人群免疫水平.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哈尔滨市一般人群中甲型H1N1流感的感染情况及分布。方法采用常规血凝抑制实验微量半加敏法对哈尔滨市一般人群进行甲型H1N1流感抗体水平检测。结果在252份血清标本中,甲型H1N1流感病毒HI抗体滴度≥1:40的91份,抗体阳性率为36.11%(91/252)。其中,15~24岁年龄组抗体阳性率最高,为62.00%;60岁以上的年龄组抗体阳性率最低,为8.00%。在感染者中,15~59岁的青壮年居多,占58.24%;感染率无性别显著差异(P>0.05);但在职业分布上有统计学显著差异,医务人员感染率最高,为72.22%,其次为学生,抗体阳性率为50.51%,HI滴度≥1:160新近感染者中学生居多,占81.25%;甲型H1N1多伴有发热症状,有无发热史对感染率有显著影响(P<0.05),近一个月内有发热史的,甲型H1N1流感抗体阳性率为60.61%,而无发热史的抗体阳性率仅为32.42%。结论甲型H1N1流感已经在黑龙江省流行,一般人群的感染率为36.11%,有可能还会出现暴发流行疫情;0~4岁的幼儿和60岁以上的老年人感染率均低于30%,易发生流行,应重点防护。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北京市顺义区健康人群甲型H1N1流感抗体水平,为卫生部门制定预防控制措施和策略提供依据。方法:随机选取顺义区12个乡街的5岁以上健康人群采集免疫前静脉血检测抗体,评估健康人群抗体水平。结果:202份血清标本中甲流抗体水平阳性率46.53%(94/202),与北京市人群甲型H1N1流感抗体水平检测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抗体几何平均滴度倒数(GMRT)为32.78。不同性别人群之间甲型H1Nl流感抗体阳性率无差别(P>0.05),不同年龄组之间抗体水平阳性率有差别(P<0.05),25岁~29岁、10岁~14岁组抗体水平阳性率高。结论:顺义区甲型H1N1流感实际感染数高于北京市甲型H1N1流感平均感染水平。甲型H1N1流感感染与性别无关,与年龄有关,感染主要集中在25岁~29岁、10岁~14岁组人群。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北京市顺义区健康人群甲型H1N1流感抗体水平,评价甲型H1N1流感疫苗免疫效果,为卫生部门制定预防控制措施和策略提供依据。方法随机选取顺义区12个乡街的5岁以上健康人群(202名)采集免疫前静脉血检测抗体,评估健康人群抗体水平;接种甲型H1N1流感疫苗后,各年龄组随机选取部分人群做免疫后抗体水平检测,评估疫苗免疫效果。结果 202份血清标本中甲型H1N1流感抗体水平阳性率46.53%(94/202),与北京市人群甲型H1N1流感抗体水平检测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抗体几何平均滴度倒数(GMRT)为32.78。不同性别人群之间甲型H1N1流感抗体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不同年龄组之间抗体水平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5~29岁、10~14岁组抗体水平阳性率高。50名评估对象免疫前抗体阳性率50%(25/50),免疫后抗体阳性率94%(47/50),甲型H1N1流感抗体阳转率80%(30/50)。免疫前阴性和阳性评估对象之间抗体阳转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评估对象总体抗体滴度呈6倍增高,各年龄组免疫前、后抗体GMRT的变化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5~29岁、60岁以上组滴度升高倍数最低。结论顺义区甲型H1N1流感实际感染数高于北京市甲型H1N1流感平均感染水平。疫苗接种使目标人群达到了形成该样本人群免疫屏障的要求,提示在甲型H1N1流感大流行之际接种疫苗是控制疫情的必要手段。免疫前抗体水平、年龄是甲型H1N1流感抗体阳转率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9.
王玲  张艳  崔峰  徐凌忠  王显军  郭平  杨淑霞  张玲 《现代预防医学》2012,39(7):1730-1732,1735
目的了解淄博市不同人群甲型H1N1流感实际感染水平和动态变化趋势,为应对流感大流行,完善防控措施提供可靠依据。方法 2010年1月~9月期间,采取多阶段随机抽样方法抽取4500名调查对象,进行问卷调查,并采集血清利用血凝抑制方法检测甲型H1N1流感抗体水平。结果该市甲型H1N1流感病毒抗体阳性率为25.60%,自然感染率为21.09%,显性感染和隐性感染比例为1.97︰1;抗体阳性率以16~24和6~15岁年龄组最高,60岁以上年龄组最低;教师和学生阳性率最高,医务人员阳性率相对较低;第1次调查抗体阳性率最高,第3次调查最低,接种甲型H1N1流感疫苗半年后抗体阳性率为11.36%。结论甲型H1N1流感大流行期间,该市实际感染人数远远超过确诊病例数,学龄人群和年轻人是最大的感染群体,人群中存在无症状感染者,自然感染或接种疫苗后抗体水平随时间推移逐步下降。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初中生接种甲型H1N1流感疫苗的流行病学效果及抗体水平。方法采用非随机对照临床试验方法,选择9 123名初中生,分甲型H1N1流感疫苗接种组(3 726人)和对照组(5 397人),随访观察一个流行周期(6个月),比较两组流感样病例、甲型H1N1流感病例、季节性流感病例的发生率及接种前后阳性率和阳转率。结果接种组与对照组除甲型H1N1流感发病密度(接种组:0/1 000人年,对照组:2.22/1 000人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外(P=0.0121),其他流感相关疾病(流感样病例、乙型流感、流感病毒核酸阳性)发病密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管是接种组还是对照组,不同住宿情况(住校和走读)流感样病例发生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接种组中,季节性流感接种对乙型流感和流感病毒核酸阳性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对照组中,流感症状史对甲型H1N1、乙型流感和流感病毒核酸阳性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疫苗接种前与接种后1个月比较,流感抗体几何平均滴度(GMT)与阳性率都增高(P<0.05)。结论初中生大规模接种甲型H1N1流感疫苗能有效预防甲型H1N1流感,其免疫及保护效果良好,住校生较走读生更易发生流感样病例,疫苗接种可能不存在交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1.
符文华  王冰  白杉 《职业与健康》2012,28(10):1176-1179
目的分析甲型H1N1流行性感冒(流感)大流行前后沈阳流感病原学流行特征。方法采集2005年10月—2011年3月连续5.5 a哨点医院的流感样病例咽拭子,进行流感病毒的分离和分型鉴定,并按甲型H1N1流感流行前后划分为3个时期。结果 3个时期共采集流感样病例咽拭子样本6 808份,分离到流感病毒861株,总分离率为12.6%;流行前、流行中和流行后3个时期流感病毒检出率分别为13.8%、18.2%和5.2%。男性和女性流感病毒感染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不同时期流感样病例的年龄构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新的甲型H1N1流感侵袭的人群主要是低年龄组人群,新的甲型H1N1流行期间和流行后,流感季节高峰发生前移。不同年度流感流行毒株型别不同,前1年监测周期的优势株在下1个周期中可被其他型别抑制甚至取代。结论甲型H1N1流感流行后沈阳的流感流行特征已发生了部分改变,这种改变是否持续存在还有待持续监测来得以验证,在2011—2012年监测周期中应密切关注A3(H3N2)亚型和新的甲型H1N1亚型流感毒株的活动情况。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人禽流感A(H5N1)和甲型H1N1流感职业暴露人群中的感染状况。方法:对职业暴露人群进行个案调查,采用血凝抑制法(HI)检测职业暴露人群血清中人禽流感A(H5N1)和甲型H1N1流感抗体。结果:2009年-2010年采集的624份职业暴露人群血清中未检测出人禽流感A(H5N1)抗体,而在2009年采集的血清中有5份检测出甲型H1N1流感抗体,抗体阳性率为1.55%,2010年采集的血清中抗体阳性率为11.96%,其中<29岁阳性率为17.19%,30岁~59岁阳性率为10.87%。结论:职业暴露人群中未检测出A(H5N1)流感抗体,但仍需加强职业暴露人群监测。同时甲型H1N1流感抗体水平较低,缺乏相应的抗体水平保护。  相似文献   

13.
[目的]对广州市2009年报告的甲型H1N1流感暴发疫情进行分析,探讨流行特征及采取的防制措施,为控制暴发提供科学依据。[方法]设计统一调查表,对甲型H1N1流感暴发疫情进行现场调查,采集现症病例咽拭子标本进行核酸检测,采用Excell录入数据,EPIinfo6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009年广州市共报告甲型H1N1流感暴发疫情205起,累计报告流感样病例6730人,涉及316029人,罹患率介于0.02%~80.00%。学校及托幼机构起报告196起,占95.61%。疫情9月和11月出现两个发病高峰。[结论]2009年广州市甲型H1N1流感活跃程度较高,6月份后不断有甲流暴发疫情,学校及托幼机构是高发人群。及时隔离治疗现症病人、加强居室通风换气、提高个人防护意识能有效控制疫情的扩散和蔓延;应加强学校等重点人群监测。  相似文献   

14.
张璐  吴睿姝 《职业与健康》2011,27(13):1511-1512
目的了解甲型H1N1流行性感冒(甲流)大流行后北京市金融街地区健康人群甲流血清抗体水平,为今后的流感防控提供有益的参考.方法随机选择北京市金融街地区健康人群250人作为调查对象,采用血凝抑制试验测定甲流抗体,并进行相关问卷调查和流行病学分析.结果250名健康人群甲流抗体阳性率为25.6% (64/250),男女性别间抗体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接种甲流疫苗组与未接种疫苗组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有流感样症状者与未出现流感样症状者抗体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5岁和6 ~15岁年龄组人群阳性率最高,分别为50%和54%.结论北京市金融街地区健康人群中25.6%的人已具有甲流抗体,已形成有效的免疫屏障.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西安市新城区健康人群甲型H1N1流行性感冒(简称流感)病毒感染状况,以及甲型H1N1流感病毒抗体水平,分析和预测甲型H1N1流感的流行趋势,为预防和控制疫情提供依据。方法应用血凝抑制试验对西安市新城区不同年龄组健康人群的血清进行甲型H1N1流感病毒抗体检测。结果注射甲型H1N1流感疫苗后的抗体阳性率高,可以达到62.2%,总人群的甲型H1N1流感病毒的抗体阳性率是30.5%。结论注射甲型H1N1流感疫苗有效,但是人群对该病毒免疫力不高。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调查山东省2017 - 2018流感监测年度甲型H1N1流感病毒对神经氨酸酶抑制剂(NAI)的耐药情况,分析其神经氨酸酶(NA)基因特征。方法 选取山东省2017 - 2018流感监测年度分离的20株甲型H1N1流感病毒进行生物学耐药实验,检测病毒对奥司他韦和扎那米韦的药物敏感性。提取病毒核酸后对NA基因进行测序,利用生物信息学软件分析NA基因上与耐药有关的氨基酸位点及其基因变异情况。结果 选取的20株甲型H1N1流感病毒全部对奥司他韦和扎那米韦敏感,对奥司他韦的IC50平均数为0.37 nM(0.15~0.89 nM),对扎那米韦的IC50平均数为0.28 nM(0.14~0.78 nM)。NA基因测序结果也没有发现导致耐药的突变位点。结论 山东省的甲型H1N1流感病毒对NAI敏感,临床上可继续使用此类药物对流感患者进行治疗。  相似文献   

17.
一起寄宿制学校甲型H1N1流感暴发危险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一起甲型H1N1流感在寄宿制学校暴发的危险因素,为制定甲型H1N1流感疫情的防控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RT-PCR方法以及血凝抑制试验,进行甲型H1N1流感病毒核酸及血清抗体检测;同时进行面对问卷调查并查阅校医门诊记录,运用病例对照研究,分析甲型H1N1流感病毒感染的危险因素。结果一次疫情暴发后,学生甲型H1N1流感感染率为32.69%。2χ检验表明,同班同学发热(OR=2.257,95% CI=1.664~3.060)、同宿舍室友发热(OR=2.270,95%CI=1.782~2.891)、宿舍每天开排气扇(OR=0.776,95% CI=0.617~0.976)、宿舍朝向与当时季节风向不一致(OR=1.417,95%CI=1.114~1.801)均与甲型H1N1流感感染有关。结论加强晨检、及时发现传染源并采取单间隔离或居家隔离是控制甲型H1N1流感暴发疫情的重要手段,加强居室通风是切实可行的预防措施。  相似文献   

18.
王清华  钟萍  贾海梅 《职业与健康》2010,26(20):2365-2366
目的了解福州市马尾区小学甲型H1N1流感暴发的流行特征,分析暴发原因及所采取的防制措施,为制定学校甲型H1N1流感暴发疫情控制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现场流行病学调查方法,分析福州市马尾区4所学校的爆发疫情的流行病学特征。采集病例的咽拭子标本,应用real-time RT-PCR方法检测甲型H1N1流感病毒核酸。结果 4所学校共发生流感样病例146例,罹患率为33.56‰,每起疫情持续时间在3-6 d之间;男女比例为1∶1;临床症状以发热、咳嗽为主。结论 4起甲型H1N1流感暴发疫情没有明显的传染源与传播链,提示存在社区水平的传播。经采取隔离治疗病人,严格晨午检和因病缺课追踪登记、加强教室通风以及健康教育等综合措施,疫情得到及时控制。  相似文献   

19.

Objective

To examine the frequency and distribution of antibodies against pandemic influenza A (H1N1 2009) [H1N1] in populations in Beijing and elucidate influencing factors.

Methods

In January 2010, a randomized serologic survey of pandemic influenza A (H1N1 2009) was carried out. Six districts that were randomly selected with a total of 4601 participants involved in the survey have their antibody level tested by hemagglutination inhibition assay.

Results

Among the 4601 participants, the overall seropositive rate for pandemic influenza A (H1N1 2009) antibodies was 31.7%. The seropositivity prevalence in participants who received the pandemic H1N1 vaccination was 60.9%. Only 53.1% of the pandemic influenza A (H1N1 2009) seropositive individuals who had not received the vaccination experienced respiratory tract infection symptoms. Multivariate logistic regression revealed that factors such as age, occupation, dwelling type, whether the participant's family included students in school, and the vaccination history with pandemic influenza A (H1N1 2009) were associated with antibody titers (p < 0.05).

Conclusions

Our data indicated that almost 30.0% of the residents had appropriate antibody titers against pandemic influenza A (H1N1 2009) in Beijing, and these titers may provide an immune barrier.  相似文献   

20.
To assess herd immunity to swine influenza viruses, we determined antibodies in 28 paired serum samples from participants in a prospective serologic cohort study in Hong Kong who had seroconverted to pandemic (H1N1) 2009 virus. Results indicated that infection with pandemic (H1N1) 2009 broadens cross-reactive immunity to other recent subtype H1 swine viruse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