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研究穿透性角膜移植术后15年角膜中央内皮细胞的变化、角膜植片的厚度及青光眼、移植排斥反应和移植失败发生的可能性。设计:纵向队列研究500例由同一名医生行穿透性角膜移植术的患者。方法:再移植眼、双侧眼病例的一侧眼及不同意调查的患眼除外,共有388只眼参与研究分析。术后定期应用光学显微镜予以内皮细胞照相及角膜厚度测量,记录青光眼、移植排斥和移植失败的发生情况。结果:67例患者中的30%在术后15年角膜仍保持有效透明。内皮细胞相对于术前供体水平丢失率为71%±12%(n=67),内皮细胞密度为872±348个/m m,角膜厚度为20.59±0.06…  相似文献   

2.
目的:评价在角膜内皮功能障碍患者用小切口深板层角膜内皮移植(DLEK)替换后基质和内皮的疗效。设计:非对照病例研究。方法:此研究包括15例(6男,9女)有内皮功能障碍患者的15只眼。通过一个5m m的巩膜切口,穿过角膜做一深的板层囊袋,然后切除一8m m的圆形后层状角膜组织。准备同样大小的不需缝合的板层供体圆盘放于移植处。分析最佳镜片矫正视力(BSCVA)、屈光、内皮细胞密度、角膜地形图和角膜厚度。结果:术前平均BSCVA为20/200[20/40~手动(H M)],平均随访7.2个月后提高至20/50(20/20~20/120)。最后随访时的平均屈光性散光为1.46±1.…  相似文献   

3.
本研究旨在评估深部板层角膜移植术(DLEK)后1年观察的视力、角膜地形图和角膜内皮细胞计数结果在术后2年是否仍能保持稳定状态,前瞻性、非对照性、干预性病例序列研究。20例患者的20只眼因Fuchs内皮营养不良导致角膜水肿,接受深部板层角膜移植内皮置换术。作9.0-m m或9.5-m m的巩膜切口,行特殊的基质内环切术。D LEK前及术后1年、2年行Snellen视力表、角膜地形图及角膜内皮细胞计数检查。检查项目包括:裸眼视力及最佳镜片矫正视力(BSCV A)、屈光及角膜地形图散光检测、平均角膜曲率、角膜地形图规则性及对称性检查、内皮细胞密度。术…  相似文献   

4.
背景和目的:采用人工前房系统和微型角膜刀为深部板层内皮角膜移植术准备供体板层组织后测量内皮细胞损失和板层厚度的可预测性。材料和方法:用设计深度为350μm,直径为9m m的微型角膜刀从置于一个人工前房的角巩膜缘获得10个板层角膜。接着采用一冲头环钻切下直径7m m的供体组  相似文献   

5.
目的:完善后部板层角膜移植术中飞秒激光辅助行盘状角膜切割技术。试验研究。飞秒激光被用来在20只眼库保存的眼球及9片由眼库保存的角巩膜片上进行后部角膜板层内界面及侧面环形切割。激光参数:能量7.4±0.1μJ(板层切割时)和8.4±0.1μJ(环形切割时)、光斑直径2.4μm、加热率为15kH z,环切直径为6.0~8.0m m。切割后的盘状角膜片的厚度经数字式测微仪测量,其结果与激光切割时设置的参数经计算后得出的数据及切割前经超声测厚仪测量的数据进行比较。切割面经光学显微镜及扫描电子显微镜检查。在眼球上,激光治疗后用刀片在周边角膜切开取…  相似文献   

6.
目的:比较飞秒激光与微型角膜板层刀制瓣的SBK矫正中高度近视的效果。方法:回顾分析行SBK的近视患者258眼的术后疗效,其中飞秒激光SBK 128眼,微型角膜板层刀SBK 130眼,分别对两组患者术后1个月、3个月和6个月的裸眼视力,术后残留屈光度进行比较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术后1个月患者裸眼视力飞秒激光组为1.10±0.11,微型角膜板层刀组为1.06±0.13;术后3个月患者裸眼视力飞秒激光组为1.12±0.15,微型角膜板层刀组为1.07±0.17;术后6个月患者裸眼视力飞秒激光组为1.12±0.13,微型角膜板层刀组为1.07±0.16(各时间段P值均>0.05)。术后1个月飞秒激光组残留屈光度为0.20±0.19,微型角膜板层刀组为0.27±0.23;术后3个月飞秒激光组残留屈光度为0.17±0.16,微型角膜板层刀组为0.23±0.16;术后6个月飞秒激光组残留屈光度为0.18±0.16,微型角膜板层刀组为0.23±0.18(各时间段P均>0.05)。结论:飞秒激光与微型角膜板层刀制瓣的SBK在矫治中高度近视患者的疗效相似。  相似文献   

7.
本文应用IMDM营养液对保存2周的兔角膜14只和正常兔角膜10只进行了24例穿透性角膜移植.移植术后角膜植片透明,术后3、7、14、21天的角膜厚度保存组分别是417±28μm、357±15μm、34917±μ(?)、343±11μm;正常对照组分别是409±34μm、356±10μm、343±17μm、341±20μm,两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移值术后1个月内皮细胞损失率,保存组为32.9%,正常对照组为29.1%,两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扫描电镜观察显示植片内皮细胞镶嵌结构完整。提示IMDM营养液可保存兔角膜2周.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心脏死亡供体器官捐献 (donation after cardiac death, DCD) 来源角膜植片行穿透性角膜移植后角膜内皮细胞变异情况.方法 用角膜内皮显微镜对心脏死亡供体来源角膜植片行穿透性角膜移植191例眼术后角膜植片分别于术后14周;512周;46月;712月行角膜内皮镜检查.结果 (1) 191例患者中有48例患者角膜内皮镜检出, 143例患者角膜内皮镜无法检出, 检出率占25%; (2) 48例患者术后14周、23月、46月及712月的内皮细胞细胞密度 (2271.15±321.47) 个/mm2、 (1971.33±358.18) 个/mm2、 (1826.59±303.92) 个/mm2、及 (1753.14±306.31) 个/mm2.平均细胞面积由术前的 (388.45±95.26) μm增加到术后712月的 (638.63±124.73) , 细胞大小变异系数 (cv值) 由30.15%增加到65.04%, 六角形细胞比例由 (52.59±7.26) %下降到 (40.01±11.35) %.结论 (1) 角膜内皮镜检查对于早期角膜移植术后患者内皮细胞识别率较低, 敏感度差, 角膜移植术后早期内皮镜无法测出结果时可选择共焦显微镜评价观察角膜内皮细胞的变化; (2) 穿透性角膜移植术后供眼角膜内皮细胞密度逐渐减少, 六角形细胞比例渐变小平均细胞面积和cv值均渐增大. (3) DCD角膜移植术后1 a, 尤其是术后3月应加强术后随访, 当发现有早期排斥反应的征象时, 及时进行抗排斥治疗对于减少早期排斥反应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9.
穿透性角膜移植术后角膜内皮细胞的动态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鸿  赵敏  徐智勇  彭俊超 《重庆医学》2003,32(9):1214-1216
目的 研究穿透性角膜移植术 (penetratingkeratoplasty ,PKP)后内皮细胞的动态变化 ,探讨内皮细胞的变化规律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穿透性角膜移植病例 6 4例 6 6眼 ,于术前对供体角膜行内皮细胞检查 ,术后密切观察并定期在术后 1、3、6、12、18、2 4、36个月角膜病专科门诊随访。除常规检查外 ,重点记录内皮细胞的变化情况 ,对内皮细胞数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本组穿透性角膜移植手术后植片内皮细胞数量变化为 :术前平均内皮细胞数为 (2 982± 4 4 9)cell/mm2 ,术后 3、6、12、18、2 4、36个月平均内皮细胞数分别为 (2 5 6 3± 373)cells/mm2 、(2 2 4 0± 371)cells/mm2 、(2 0 16± 4 2 7)cells/mm2 、(184 2± 4 86 )cells/mm2 、(1711±5 5 8)cells/mm2 、16 86cells/mm2 。术后 3个月比术前减少了 14 0 5 % ,术后 1年比术前减少了 32 39% ,术后 2年比术后 1年减少了10 2 1% ;2年较术前共减少了 4 2 6 %。术后 3~ 6个月每月平均下降 4 19% ,术后 6~ 12个月每月平均下降 1 6 7% ,术后 12~ 18个月每月平均下降 1 4 3% ,术后 18~ 2 4个月每月平均下降 1 18% ,2 4个月后仍有下降 ,但下降速度更缓。结论 穿透性角膜移植术后 3年内皮细胞数量一直呈下降趋势 ,以术后半年内下降幅度最大 ,随时  相似文献   

10.
唐卓 《右江医学》2005,33(2):112-113
目的 探讨准分子激光角膜原位磨镶术(LASIK)对角膜内皮的影响。方法 将行LASIK术患者60例116眼,分为A组38例73眼(未配戴角膜接触镜组),B组22例43眼(戴角膜接触镜组)。两组激光切削深15~150μm,平均激光切削深度 86.23±22.31μm, 术前及术后3个月进行角膜内皮显微镜检查,观察角膜内皮细胞密度、形态。分析切削深度与角膜内皮密度的相关性。结果 ①A组术前角膜内皮密度与术后3个月角膜内皮密度无显著性差异(t=0.329,P>0.05)。②B组术后 3个月平均角膜内皮密度明显高于术前,有显著性差异(t=3.859,P<0.01)。术后角膜内皮形态无明显改变。③A组角膜切削深度与角膜内皮细胞密度无显著相关性(r=0.0321,P>0.05)。结论 LASIK术后早期不引起中央部角膜内皮细胞密度和形态改变。  相似文献   

11.
深板层角膜移植术的护理配合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深板层角膜移植术是一种完全去除病变的角膜基质组织直至暴露后弹力层,再移植供体角膜组织的手术方法,适用于所有未累及后弹力层和内皮的角膜疾病[1]。深板层角膜移植既是一种治疗又是一种复明手术,该手术具有穿通性角膜移植术和板层角膜移植术的优点,同时避免了两者的缺点,由于该手术方式为一项新技术,为角膜盲患者带来了希望,同时也对临床护理工作者提出了新的要求,手术的成功与术后护理配合至关重要。现将我院2004年1月至2006年8月行深板层角膜移植15例的护理体会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本组患者共16例17眼,其中圆锥角膜2例3眼,角膜斑翳3例3…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究白内障超声乳化术的角膜切口位置与术后手术源性角膜高阶像差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2014年6月至2016年1月在上海市邮电医院接受白内障超声乳化术的白内障患者94例(94眼)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原则分为A组和B组,每组47例.A组患者在颞侧10点钟位行白内障超声乳化术,B组在角膜上方12点钟位行手术切口.分别于术后第1、3个月行角膜波前像差检查.结果 两组患者术前、术后第1、3个月视力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1、3个月视力较术前均有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个月,A、B两组患者Z(3,3)分别为(0.37±0.32)μm、(0.98±0.35)μm,Z(4,2)分别为(0.03±0.02)μm、(0.08±0.08)μm,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患者总高阶像差(0.77±0.26)μm,B组(1.14±0.35)μ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A、B两组患者Z(3,3)分别为(0.19±0.03)μm、(0.97±0.39)μm,Z(4,2)分别为(0.03±0.03)μm、(0.08±0.03)μ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患者总高阶像差(0.56±0.17)μm,B组(1.37±0.63)μ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相比透明角膜白内障超声乳化术角膜上方12点钟位切口,颞侧10点钟位切口的术后手术源性角膜波前像差较小.  相似文献   

13.
①目的 为减轻新生儿供体穿透性角膜移植术后的高度近视,对植片直径的计算和植床制做方法进行了改良。②方法对25只家兔施行了幼兔供体角膜改良穿透性角膜移植术。改良方法包括根据几何运算推导出植片直径计算的矫正公式及大桥状穿透性角膜移植术式。③结果 实验组术后180d时平均角膜屈光度为49.11±4.72D,而对照组(n=25)为60D.④结论 该方法可以减轻以新生儿供体角膜行穿透性角膜移植术后的高度近视,有临床研究价值。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局部切除联合异体板层角膜移植术治疗角膜皮样瘤的临床疗效及术后屈光状态,为角膜皮样瘤的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对39例角膜皮样瘤患者采取病灶处角巩膜组织板层切除,于供体眼球相应部位钻取形状和厚度相似的板层角膜植片,角膜侧行连续缝合,巩膜侧行间断缝合。观察术后眼表结构,测定患眼术前、拆线后、术后1年及2年的裸眼视力和散光度数。结果:术后1周视力恢复不明显,甚至下降,散光严重;术后1个月散光程度减轻,与术前相似;术后1年屈光状态逐渐稳定,散光明显改善。术后随访1~2年,所有植片植床愈合良好,3眼出现植片下新生血管及植片轻度水肿,抗排斥治疗后血管萎缩、消退术后正常眼表结构恢复快,视力及角膜散光较术前明显改善(P< 0.05);肿瘤无发,无层间植入等并发症。结论:局部彻底切除联合相应部位的异体板层角膜移植是治疗角膜皮样瘤较理想的方法,术后1年角膜屈光状态稳定,可进行配镜矫正。  相似文献   

15.
Effect of a cyclosporine A delivery system in corneal transplantation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前房内植入含环孢素A的缓释系统 (CsADDS)抑制高危角膜移植术后免疫排斥反应的有效性和可行性。方法 角膜新生血管化的近交系Wistar大鼠作为受体 ,供体取自SD大鼠 ,行穿透性角膜移植的大鼠随机分为 4组 :(1)对照组 ;(2 )CsADDS前房植入组 ;(3)CsADDS结膜下植入组 ;(4) 1%CsA橄榄油滴眼组。植片每 3天行裂隙灯显微镜检查并加以评估。分别于术后 1、2、4周行房水中CsA浓度的检测。移植后的 1、2、4周取眼球行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 角膜植片平均存活时间分别为 :对照组 8 2± 1 4 8天 ;CsADDS结膜下植入组 11 4± 2 5 0天 ;前房植入CsADDS组 17 0± 2 0 0天。前房植入组与其它各组相比 ,有显著统计学差异 (P <0 0 5 )。相对于其它治疗组前房植入组的眼内CsA浓度明显增高 ,并且发现CsA聚合物的植入体在前房中只引起轻微而短暂的炎症反应。结论 前房植入CsA聚合物可明显延长高危角膜移植术后的植片存活时间 ,这一眼内缓释系统对于抑制高危角膜移植术后的免疫排斥反应不失为一种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6.
目的:比较超声乳化术与小切口白内障囊外摘除术对高度近视合并白内障的疗效。方法:高度近视合并白内障患者88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4例。对照组行超声乳化术,观察组采用小切口白内障囊外摘除术,比较两组患者术后角膜水肿、视力及瞳孔区角膜内皮细胞密度和六角形细胞比例。结果:观察组术后角膜水肿发生率为13.64%,明显低于对照组的31.8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治疗前视力为0.16±0.05,治疗后为0.44±0.14;观察组治疗前视力为0.15±0.03,治疗后为0.42±0.13;治疗后两组患者视力均较治疗前明显提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间治疗前、治疗后视力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瞳孔区角膜内皮细胞密度(1712.08±52.032个/mm2)和六角形细胞比例(37.95±5.29)%,治疗后两组患者瞳孔区角膜内皮细胞密度和六角形细胞比例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乳化术与小切口白内障囊外摘除术均可提高高度近视合并白内障患者视力,降低瞳孔区角膜内皮细胞密度和六角形细胞比例,但小切口白内障囊外摘除术术后角膜水肿发生率更低。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观察EX-PRESS引流钉植入术及小梁切除术后早期对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患者角膜内皮细胞(corneal endothelial cell density,CECD)的影响.方法 收集南通市第一人民医院眼科2015年2月至2016年9月收治的36例(72眼)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患者.根据患者采用的不同手术方法 分为EX-PRESS青光眼引流钉植入术组(16例20眼)和小梁切除术组(20例25眼).所有患者于术前1天和术后1个月、3个月行角膜内皮镜检查,记录角膜内皮细胞的数量、密度、形态.结果 小梁切除术后1个月、3个月角膜内皮细胞数分别为(2115±249) 个/mm2和(2092±251)个/mm2,与术前的(2221±262)个/mm2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EX-PRESS引流钉植入术后1个月、3个月角膜内皮细胞数分别为(2329±250) 个/mm2和(2316±231)个/mm2,与术前的(2339±248)个/mm2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个月、3个月角膜内皮细胞数在小梁切除术组与EX-PRESS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EX-PRESS引流钉植入术后早期对角膜内皮细胞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18.
背景:在两个角膜移植中心对穿透性角膜移植术的疗效就下列指标做了研究:使用环钻系统、供体角膜来源、术后散光和其他方面的影响。患者和方法:回顾性分析H alle大学眼科中心186例和H elios眼科医院204例行穿透性角膜移植术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使用3个环钻系统:H essburg-Barron环钻、导向环钻系统(GTS)和Asm otom设备。3组间术后12个月视力无显著差异。使用较大直径的环钻(7.5m m和8.0m m)显示视力提高较好(P=0.003H alle;P=0.001Aue),供体角膜来源(新鲜的角膜来自死者尸体或器官,保存的角膜来自角膜眼库)对术后12个月后的视力预后无…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无并发症白内障囊外摘除加后房人工晶体植入术(ECCE+IOL)与角膜内皮损伤的关系。方法:应用接触式角膜内皮显微镜观察了30例(30眼)老年性白内障患者,行ECCE+IOL术前及术后1月、2月、3月、1年时中央及上方角膜内皮细胞密度、细胞形状的变化。结果:术前中央角膜内皮细胞密度平均为(2828±400)mm-2,六边形细胞百分率(Hexa%)为(62±6)%。术后角膜内皮细胞密度低于术前,中上角膜间差异有显著性。术后3个月时内皮细胞损失,中央为12.6%,上方为35.5%;术后12个月中央及上方角膜内皮损失分别上升为16.2%和43.0%。术后一年内有持续的内皮细胞损失。术后上方、中央角膜Hexa%先明显下降,后逐渐回升,在术后12个月接近术前水平。结论:白内障术后角膜内皮细胞可能存在持续损失,故术前检查密度较低的内皮,不仅要估计是否经得住手术创伤,还要考虑是否能承受术后长期慢性内皮细胞损失。  相似文献   

20.
目的:介绍自动角膜板层刀应用于板层角膜移植手术的治疗效果。方法:对3例3只眼用自动角膜板层刀在受体眼上根据病变厚度及直径大小做植床,然后在供体眼上做与受体相应厚度和直径的植片,再将植片放置于植床使其自然粘附,结果:经3个月随访,3例3只眼均达到了手术的目的,其中1例视力为指数/40cm,1例为0.2,另1例无明显改善;2只眼植片完全透明,1只眼半透明;1例1只眼术后第3天出现层间出血,经激光处理后植片透明,余均未出现术中及术后并发症,结论:用自动角膜板层刀行板层角膜移植术与既往板层角膜移植术相比,有明显优越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