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4 毫秒
1.
目的:探讨加强消化系统管理对重症监护病房(ICU)患者发生呼吸机相关肺炎(VAP)预防作用。方法将我院ICU 2011年1月-2013年12月收治的289例呼吸机使用患者随机分为消化系统强化管理组即B组(在一般管理组的基础上加用胃肠动力药:枸橼酸莫沙必利片和调节肠道菌群药双歧杆菌乳杆菌三联活菌片)和一般管理组即A组,并比较2组患者3d内及其后4d(4d-7d)VAP的发生率。结果消化系统强化管理组患者3 d内VAP发生率与对照组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其后4 d(4 d-7 d)VAP发生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加强消化系统管理,阻断发生途径,对降低ICU患者VAP发生率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应用目标性监测方法对控制降低重症病房(ICU)呼吸机相关肺炎(VAP)医院感染的作用.方法 根据前瞻性调查结果,在2008年7月~2009年6月具有针对性地采用目标性监测方法调查ICU病房应用呼吸机患者VAP的发病率,并研究患者使用呼吸机危险因素与VAP之间的关系.结果2008年7月~2009年6月ICU病例感染率35.84%,呼吸机相关肺炎感染率25.77‰,呼吸机使用时间长短、外源性致病菌进入和内源性病原菌易位与VAP发生有直接关系.结论 采用可能存在问题的目标性监测,发现VAP的发生是多种危险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3.
ICU呼吸机相关肺炎的病原菌分析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目的分析呼吸机相关肺炎病原学构成情况,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对本院2003年3月至2006年9月期间收住的53例VAP病人病原菌进行培养,并对致病菌进行药敏试验。结果共检出128株细菌,其中革兰阴性菌98株(76.56%),革兰阳性菌14株(10.94%),真菌16株(12.50%);前5位致病菌分别为:铜绿假单胞菌(34株)、克雷伯菌属(20株)、金黄色葡菌球菌(13株)、白假丝酵母菌(13株)、大肠埃希菌(10株)。结论革兰阴性菌为主,对多种抗生素耐药是VAP的临床病原菌学特点,革兰阴性菌中以铜绿假胞菌居首位。临床上合理使用抗生素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4.
目的:调查本院综合ICU中呼吸机相关事件(ventilator-associated events,VAE)发生情况,并探讨合适的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entilator-associated pneumonia,VAP)监测诊断方法。方法:采用前瞻性调查方法调查2013年4月至2013年12月本院综合ICU的机械通气的患者,并采用VAE的判断标准进行判断,同时采用现行的VAP目标性监测方法进行比较。结果:共监测病例96例,96例患者使用呼吸机日数为1 544 d。其中呼吸机相关并发症(ventilator-associated complications,VAC)23例,发生率为14.89‰;23例VAC患者中与感染有关的呼吸机相关并发症(infection-related ventilator-associated complications,IVAC)7例,发生率为4.53‰;7例IVAC患者中疑诊VAP 4例,疑诊VAP发生率为2.59‰,拟诊VAP 0例,拟诊VAP发生率为0‰。同期96例患者中采用原方案进行VAP目标性监测,共发现VAP12例,使用呼吸机日数为1 544 d,发生率为7.76‰。结论:美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VAE监测方案受我国大部分微生物室条件影响,导致诊断敏感性降低,目前尚不适合在我国推广应用。我国现行的VAP诊断方法简便易行,但主观因素较多,易导致诊断误差,故应进一步探寻一种更加适合我国国情的VAP监测方式。  相似文献   

5.
目的 通过对呼吸机相关肺炎发生的相关因素进行分析,探讨呼吸机肺炎的发病原凶及护理对策,以减少呼吸机相关肺炎的发生.方法 对60例行机械通气治疗病人可能发生的呼吸机相关高危因素进行分析,并制定护理对策,预防可能出现的呼吸机并发症.结果 通过危险因素分析,尽早给予护理干预,使呼吸机并发症的发生率由60%降至33%.结论 掌握机械通气危险因素,采取积极有效的护理干预是降低呼吸机并发症发生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6.
目的:对引发ICU呼吸机相关肺炎(Ventilator associated pneumonia ,VAP)的病因、机制以及对其防治方法进行研究。方法:利用收集120例使用呼吸机患者的临床详细资料,通过对其呼吸道积液,口咽部、声门下的分泌物和胃液进行检测和分析,得出呼吸机相关肺炎的病因和影响成分,从而研究其防治方法。结果:影响IC U呼吸机相关肺炎的因素不仅有外界的也有患者自身的,外界的因素有G -菌、制酸剂和抗菌药物的使用等等,自身因素包括患者的年龄和身体的抵抗力、呼吸机持续的时间、清洗口腔的效果、鼻胃管是否滞留等等。这些都易使其感染。结论:呼吸机相关肺炎发病的主要机制是菌群的以位或比例失调,逆行感染为呼吸机相关肺炎的主要的感染途径,而患者的年龄和身体素质以及使用的药物也是引发呼吸机相关肺炎的重要因素,对于IC U呼吸机相关肺炎的预防方法利用调控其易感因素来有效控制。  相似文献   

7.
高晨 《大家健康》2016,(4):226-226
目的:研究个性化护理干预在ICU呼吸机相关肺炎预防中的效果。方法:选取103例ICU机械通气患者,按照数字随机法分成对照组和干预组,每组53例,对照组采用常规的机械通气护理,干预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以及呼吸机相关肺炎的特点,进行个性化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干预组患者的平均通气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仅有7例发生呼吸机相关肺炎,占13.21%,明显比对照组的30.19%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个性化护理干预能够有效的减少机械通气时间,降低呼吸机相关肺炎的发生,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呼吸机相关肺炎的预防与控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露娜 《中国医药导报》2009,6(6):122-122,125
我院2005~2007年对96例接受机械通气在48h以上的患者,通过采取减少误吸,清洗口鼻腔,强化呼吸机装置的消毒管理,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积极治疗原发病等措施,减少了呼吸机相关肺炎(VAP)的发生。  相似文献   

9.
<正>呼吸机相关肺炎(ventilator associated pneumonia,VAP)是医院获得性肺炎(hospital-acquired pneumonia,HAP)中最严重的类型,发病率为15%60%,死亡率是25%76%,是造成重症监护病室(ICU)病人高死亡率的重要因素之一[1]。VAP是指原无肺部感染的呼吸衰竭病人在机械通气治疗48h后或脱机48h内发生的肺部感染[2]。临床分为早发性VAP(<4d)和晚发性VAP(≥5d)[3]。发生VAP,不但延长病人的机械通气时间,还容易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并分析临床上ICU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预防措施及护理方法。方法:对2009年3月-2010年1月在笔者所在医院就诊的80例机械通气患者的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不同患者的情况,采取相应的有效措施进行预防和护理。结果:本组80例患者经ICU的有效预防和护理,呼吸机肺炎的发病率和死亡率明显下降。结论:对于呼吸机肺炎患者而言,通过ICU进行积极有效的预防和护理是对其有效防治的关键。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重症监护病房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危险因素分析及护理。方法选择2011年1月~2013年1月在我院重症监护病房行机械通气的患者216例,其中发生VAP共50例,对VAP的发生进行相关单因素分析及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VAP发生的危险因素。结果年龄、意识状态、机械通气时间、实施气管切开与否、抗生素的联合应用种类及基础疾病与VAP的发生密切相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60岁、合并基础疾病、气管切开、机械通气时间≥3 d及意识障碍、抗生素联合应用≥2种为重症监护病房行机械通气患者发生VAP的危险因素。结论重症监护病房进行机械通气的患者发生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影响因素较多,采取有效的护理干预措施是预防VAP发生的重要途径,可有效降低VAP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实施集束化护理干预对ICU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患者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选取2012年1月~2014年1月我院ICU收治的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患者100例,根据护理方法不同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两组,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研究组实施集束化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的祛痰效果、两组机械通气时间及入住ICU时间。结果研究组的祛痰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研究组的祛痰总有效率达94%,与对照组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机械通气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患者平均入住ICU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实施集束化护理干预有利于提高ICU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患者的祛痰效果,缩短住院时间,值得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13.
《中国现代医生》2017,55(34):151-153
目的探讨集束化护理干预对ICU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影响。方法将ICU2016年103例使用呼吸机的患者实行集束化护理干预作为干预组,将ICU 2015年全年96例使用呼吸机的患者作为对照组,观察两组患者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率。结果通过集束化护理干预使VAP发生率由2015年的37.5%降至2016年的20.4%;干预组机械通气时间和住院时间较对照组有较大缩短,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集束化护理干预对预防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效果显著,应该推广。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掌握ICU患者发生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高危因素。方法选取2009年7月至2011年12月于本院ICU住院并采用呼吸机进行辅助呼吸的564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将所有患者中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率及其与患者自身基本因素、治疗性因素的相关性进行研究及比较。结果老年患者、留置胃管、重复插管、住院和应用呼吸机时间较长者、合并其他部位感染、应用激素、抗生素应用种类较多及并发多种基础疾病者的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率均高于其他患者,同类别内发生率比较,P<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ICU患者发生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危险因素较多,临床中应根据这些因素给予相应的预防措施。  相似文献   

15.
目的 通过对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的发生原因调查分析,探讨护理方法,降低VAP的发生率.方法 对2009年1月-2011年12月ICU病房机械通气48 h以上的90例患者,进行年龄、基础疾病、机械通气的时间及人工气道建立的途径与VAP发生关系调查分析,并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结果 90例机械通气患者中,21例患者发生了VAP,发生率为23.33%;年龄、基础疾病及机械通气时间与VAP发生相关(P<0.01),3种人工气道建立的途径相比较与VAP发生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针对VAP发生原因,加强护理,处理好发生VAP的相关因素,尽可能缩短机械通气时间,可以降低VAP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6.
外科ICU呼吸机相关肺炎的调查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了解外科重症监护室 (SICU)内呼吸机相关肺炎 (VAP)的流行病学和细菌耐药情况 ,为临床防治提供依据。方法 对近 3年内有完整细菌学资料的VAP患者 6 8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6 8例中发现早发VAP病例 2 3例和迟发VAP病例 4 5例 ,共分离出G- 杆菌 5 5株、G+ 球菌 32株和真菌 2 2株。早发VAP患者G+ 球菌感染率较迟发VAP患者高 (P <0 .0 5 ) ,以金黄色葡萄球菌为主 ;迟发VAP患者G- 杆菌感染率及真菌感染率较早发VAP患者高 ,(分别为 P <0 .0 0 1和 P <0 .0 5 ) ,且菌种的多样性明显 ,不动杆菌成为主要致病菌。复合细菌感染 19例 ,迟发VAP患者感染率亦较早发VAP患者高 (P <0 .0 5 )。细菌的耐药性较强。结论 SICU内提倡按VAP发生的时间来选择经验性抗生素治疗 ,迟发VAP氟康唑预防性抗真菌治疗应更积极些。  相似文献   

17.
王玲  张永利 《西部医学》2015,27(2):299-300,303
目的探讨集束化护理干预预防ICU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的效果。方法将213例使用呼吸机的患者按照住院治疗的先后顺序随机分为观察组109例、对照组104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采用集束化护理干预,在患者转出ICU时进行效果评价。结果观察组患者VAP发生率、病死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呼吸机使用时间、住ICU的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ICU内对使用呼吸机患者采用集束化护理干预,可以有效预防VAP的发生,降低患者病死率,提高患者生存质量,缩短患者呼吸机使用时间和住ICU的时间,减轻患者经济负担。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的发生率、病原菌特点及发病危险因素,制订有效的预防控制措施。方法对2009~2011年1317例机械通气住院患者进行目标性监测,对确诊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患者的病原菌进行监测和药敏学分析,并单因素分析VAP发生的危险因素。结果发生VAP 113例,发生率为8.5%,检出病原菌119株,其中革兰阴性杆菌69株,占57.98%;革兰阳性球菌37株,占26.05%;真菌19株,占15.97%;主要病原菌分别为肺炎克雷伯菌、洋葱伯克霍尔德菌、铜绿假单胞菌、阴沟肠杆菌、鲍曼不动杆菌,分别占12.88%、9.85%、9.09%、6.06%、5.30%;呼吸机使用时间≥7天、昏迷、留置胃管、应用制酸药物、联用抗菌药、气管导管气囊无定时测压是VAP发生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 VAP发生的高危因素甚多,通过目标性监测能够对病原菌与危险因素及时进行分析评价,争取有效干预措施,进一步降低VAP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9.
综合ICU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危险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发生的危险因素,为VAP的有效防治提供指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综合ICU152例机械通气(MV)〉48h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单因素分析显示:高龄(〉60岁)、昏迷、慢性肺部疾病、MV时间≥5d、留置胃管、抑酸荆及皮质激素应用等是VAP发生的危险因素(P〈0.05或P〈0.01);肠内营养和镇静剂应用对VAP的发生无明显影响(P〉0.05)。结论VAP的发生与多种危险因素相关;针对VAP的各种危险因素实施综合干预措施,才能有效的预防和减少VAP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