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观察压力抗栓泵预防脑卒中偏瘫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DVT)的护理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32例急性脑卒中偏瘫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116例。对照组患者采取传统的护理方法;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应用压力抗栓泵。观察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下肢肿胀情况、小腿围周径差值、腘静脉和股静脉血流速度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传统护理基础上,采用压力抗栓泵预防脑卒中偏瘫患者下肢DVT的护理效果优于单纯传统护理。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SCD压力抗栓泵在预防骨科下肢手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疗效.方法 120例下肢骨科手术后患者随机均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实验组在对照组护理基础上应用SCD压力抗栓泵.对2组患者下肢肢体疼痛、乏力发生率及深静脉血栓发生率进行比较.结果 对照组术后下肢疼痛、乏力发生率为20.0%,实验组发生率为6.7%;对照组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为6.7%,实验组无深静脉血栓发生,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SCD压力抗栓泵可有效减少骨科下肢手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使用SCD压力抗栓泵预防髋部骨折下肢深静脉血栓(DVT)疗效和护理对策。方法根据入选标准选择158例髋部骨折患者,按入院时间、奇偶顺序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按传统方法指导患者早期功能活动并按摩患者双下肢;观察组除传统护理外加用气压治疗仪。观察SCD压力抗栓泵对两组患者DVT的预防效果。结果经超声检查,实验组79例中有3例发现DVT,有效率为96.20%,无明显肢体肿胀,肺栓塞症状。对照组79例中有11例发现DVT,有效率86.07%,其中有7例出现下肢肿胀,无肺栓塞症状,经χ2检验,两组DVT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02,P〈0.05)。结论髋部骨折患者预防性使用SCD压力抗栓泵,可有效预防和减少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形成,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4.
5.
目的 观察使用SCD压力抗栓泵预防髋部骨折下肢深静脉血栓(DVT)疗效和护理对策.方法 根据入选标准选择158例髋部骨折患者,按入院时间、奇偶顺序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按传统方法指导患者早期功能活动并按摩患者双下肢;观察组除传统护理外加用气压治疗仪.观察SCD压力抗栓泵对两组患者DVT的预防效果.结果 经超声检查,实验组79例中有3例发现DVT,有效率为96.20%,无明显肢体肿胀,肺栓塞症状.对照组79例中有11例发现DVT,有效率86.07%,其中有7例出现下肢肿胀,无肺栓塞症状,经x2检验,两组DVT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5.02,P<0.05).结论 髋部骨折患者预防性使用SCD压力抗栓泵,可有效预防和减少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形成,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压力抗栓泵、循证护理预防颅脑损伤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DVT)的效果.方法 以78例颅脑损伤患者为对象,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比两组下肢DVT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下肢DVT发生率为2.56%(1/39),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干预后视觉模拟疼痛(VAS)评分降低,日常活动能力(ADL)评分升高,观察组...  相似文献   

7.
范天伦  符川  李娇红  周菲 《海南医学》2016,(10):1719-1720
目的:观察康复护理对脑卒中偏瘫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预防效果。方法选择2012年3月至2013年2月住院的脑卒中偏瘫患者30例为对照组,2013年2月至2014年10月住院的脑卒中偏瘫患者30例为观察组,对照组接受内科常规护理,观察组接受康复护理。比较两组患者患侧下肢肿胀、疼痛、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情况以及两组患者住院天数、治疗前后腘静脉血流峰速度的变化。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肢肿胀(3例vs 12例)、疼痛(2例vs 11例)、皮肤颜色改变(2例vs 9例)及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1例vs 8例)发生情况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腘静脉血流均较治疗前增快,观察组患者腘静脉血流增加幅度(12.59~16.92 cm/s,平均14.60 cm/s)高于对照组(1.45~2.09 cm/s,平均1.65 cm/s),平均住院天数(19 d)短于对照组(25 d),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康复护理可改善患侧下肢静脉血液循环,有效减少和预防患侧下肢肿胀、疼痛及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缩短住院时间,达到预期治疗目的。  相似文献   

8.
间歇式冲气压力抗栓泵治疗深静脉血栓的临床护理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间歇式冲气压力抗栓泵治疗深静脉血栓的临床效果。方法:将60例深静脉血栓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18例和实验组42例。对照组行常规抗凝、康复治疗和护理,实验组在此基础上,进行间歇性四肢血液循环泵治疗。结果:我科自2007年6月以来共运用间歇式冲气压力抗栓泵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60例,在第7、10天实验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间歇式冲气压力抗栓泵治疗深静脉血栓疗效明确,且副作用较小,临床应用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9.
孙利  徐艳侠 《血栓与止血学》2021,(3):512-513,515
目的 探讨SCD压力抗栓泵联合早期康复护理对骨盆骨折术后患者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8年3月~2020年1月在我院进行骨盆骨折术的78例患者,随机数字法分为两组,对照组39例,研究组39例.术后对照组应用早期康复护理干预,研究组应用SCD压力抗栓泵联合早期康复护理干预.结果 术后3 d、8 d、14 d研...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SCD压力抗栓泵预防尿道前列腺电切术(TURP)后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效果。方法从2013年4月到2014年1月,选取我院的60例泌尿外科行TURP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将其分为两组,其中观察组30例患者,在常规护理基础上使用SCD压力抗栓泵,对照组30例患者,实施早期功能锻炼,在术前及术后第1、3、5、7天监测两组患者下肢DVT的主要症状和体征,并比较两组住院时间。结果观察组有效占比83.33%(25/30),均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0.00%(18/3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术前及术后第1、3、5、7天监测两组患者下肢DVT的主要疼痛情况和体温情况。观察组和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DVT发生率均较对照组显著降低(P0.05),观察组住院时间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SCD压力抗栓泵预防TURP后DVT有一定的效果,并可减轻患者疼痛和缩短住院时间。  相似文献   

11.
目的:收集相关病例资料,分析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相关因素,并阐明各时期护理要点。方法对124例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相关因素进行分析,研究其对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影响。结果外伤骨折、脑血管病卧床、心功能衰竭和大手术(心、胸、腹)后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密切相关,具有统计学差异(P ﹤0.05)。结论明确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高危因素,并对其进行有针对性的护理干预,以降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发生率及并发症发生。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老年脑卒中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病因,比较常规护理加气压治疗与单一传统方法在预防老年脑卒中卧床病人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效果。方法将我院2011年1月-2013年6月收治的196例老年脑卒中卧床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98例)和对照组(98例),两组基础治疗和护理相同。干预组加用气压治疗仪预防,比较两组疗效及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结果干预组4例出现下肢深静脉血栓(占4.08%),对照组出现19例(占19.39%),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采用气压治疗,可有效预防老年脑卒中卧床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相似文献   

13.
 深静脉血栓(deep venous thrombosis,DVT)是院内非预期死亡的重要因素之一,长期卧床者是DVT的高危人群。本研究基于JBI循证保健中心现有的最佳证据,制定了14条审查指标。对长期卧床老年患者应用基于循证的DVT预防管理实践,可提高证据应用的依从性,降低DVT发生率,改善生活质量。与基线审查结果比较,证据应用后患者的DVT发生率显著减少,高敏C反应蛋白(high sensitivity C reactive protein,hsCRP)含量显著下降,预防DVT气泵使用显著增多(P<0.05),临床护士的规范护理实践显著改善。  相似文献   

14.
肿瘤患者术后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护理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肿瘤病人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DVT)形成的原因、预防措施及护理方法。方法32例肿瘤术后下肢DVT患者,患肢静脉输入抗凝、溶栓、降低血液粘稠度和预防血小板聚集的药物,口服肠溶阿司匹林,并加强护理。结果32例中29例痊愈,3例死于肺动脉栓塞。结论肿瘤手术患者应加强术后观察,针对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因素加强预防和护理。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脑溢血患者术后出现深静脉血栓的影响因素及相应的护理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12年3月至2014年3月收治的脑溢血患者临床资料,分析导致脑溢血患者术后出现深静脉血栓的影响因素。结果脑溢血术后继发深静脉血栓与患者的年龄、性别以及患者的偏瘫程度密切相关。结论对于脑溢血患者采用有针对性的护理干预,可以减少深静脉血栓的发病率,改善和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恶性肿瘤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LDVT)的防治措施及护理。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00-01~2008-06间我科收治的21例恶性肿瘤术后LDVT病人的相关资料。结果本组LDVT占同期深静脉血栓形成的5.4%(21/392),左侧13例,右侧8例。21例均经治疗和加强护理得到好转。结论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病因是多方面的,但只要及时治疗和正确的护理,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在预防老年腹部手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07年4月~2010年6月在我院住院治疗的老年腹部手术患者204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102例;对照组采用一般护理方法,观察组采用综合护理干预方法进行护理,比较两组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术后深静脉血栓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综合护理干预可明显降低老年术后深静脉血栓的发生。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蛋白质Z(Prote in Z,PZ)在急性脑血管病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中的变化,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PZ用ELISA法检测。设立30例健康者为对照组(A组),测定123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入院时(B组)、发病第3~4周时PZ的数值(其中未并发下肢DVT的为C组,并发下肢DVT的为D组)。对四组间数值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B、C、D组的PZ水平分别为(936.34±230.06)μg/L、(1062.26±175.45)μg/L和(564.61±178.92)μg/L,与A组(2198.36±389.19)μg/L相比明显下降(P值均<0.001)。C组与D组(P<0.01),B组与D组(P<0.05)比较有明显的差异,并发下肢DVT的病人PZ明显降低。结论PZ水平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中明显降低,在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中其浓度进一步降低,提示PZ缺乏可能是脑血管血栓性疾病存在的一个危险因素,并可作为判断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并发下肢DVT的一项指标。  相似文献   

19.
目的 研究妇科腹腔镜术后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方法 在澳大利亚悉尼Liverpool医院 1997年 5月~ 1997年 9月 72例妇科腹腔镜手术采用Doppler超声检查静脉血流的通畅性和血管腔内的回声团用以诊断深静脉血栓。 61例患者充气时间 <60分钟为小手术组 ,11例 >60分钟为大手术组。每例患者在术后 2 4小时内及术后 7天行两次超声Doppler检查 ,所有 72人均行术后 2 4小时内的超声Doppler检查 ,小手术组 61例中 4 0例、大手术组 11例中 9例行二次超声检查。 2 3例未行二次超声检查者均行电话随访。结果 在我们的研究中两组患者均未发现DVT。本文同时报道北京复兴医院一例腹腔镜下右卵巢巧克力囊肿剥除术、左卵巢及部分输卵管切除术患者术后并发DVT ,其诊断及治疗经过。结论 这项研究证实妇科腹腔镜手术DVT虽发生率极低 ,一旦发生需及时诊治 ,以免发生肺栓塞等致命并发症。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肺血栓栓塞症(PTE)和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临床流行病学资料,探讨PTE和DVT的危险因素,为PTE和DVT的防治工作提供依据.方法:分析PTE和DVT住院患者近10年内发病趋势、人口学特点、伴随疾病、获得性危险因素和血型.结果:PTE和DVT住院人数呈上升趋势;患者的男女比例为1.45∶1,45岁以后男女构成比基本相等;PTE和DVT主要的危险因素为3个月内手术、创伤、骨折,但这些因素在复发者与未复发者之间无显著性差异;PTE和DVT住院患者非O血型的构成比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PTE和DVT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手术、创伤和骨折是PTE和DVT主要的危险因素.女性雌激素水平和红细胞膜上的凝集素可能与PTE和DVT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