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醒脑静注射液致药物不良反应15例文献分析   总被引:8,自引:2,他引:8  
谢俊大 《中国药师》2007,10(9):902-904
醒脑静注射液主要成分为麝香、栀子、郁金、冰片,是在经典镇惊开窍药物安宫牛黄丸的基础上研制成的中药急救制剂,具有清热解毒,凉血活血,开窍醒脑的功效。用于气血逆乱,脑脉瘀阻所致中风昏迷,偏瘫口渴;外伤头痛,神志昏迷;酒毒攻心,头痛呕恶,昏迷抽搐。脑梗死、脑出血急性期、  相似文献   

2.
醒脑静注射液致不良反应2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正> 醒脑静注射液是以安宫牛黄丸为基础,选用牛黄、麝香、冰片、郁金、桅子等中药研制而成的中药注射液,具有开窍醒脑、行气活血、清热泻火、凉血解毒等功效,临床主要用于气血逆乱,脑脉淤阻所致中风昏迷,外伤头痛,神志昏迷等。我院收到2例关于醒脑静注射液致不良反应病例,现报道如下。1 病例介绍例1;患者,男,73岁,因脑梗塞入院,遵医嘱给予醒脑静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鼻饲治痰醒脑汤对重型颅脑外伤患者血清中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和S-100b蛋白的影响。方法:选取重型颅脑外伤患者格拉斯哥昏迷指数[(GCS)评分38分]5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治痰醒脑汤组)和对照组,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重型颅脑外伤患者血清中NSE和S-100b的水平;评估两组治疗后GCS评分。结果:治疗后治疗组血清中NSE和S-100b的水平低于对照组,GCS评分总体水平高于对照组。结论:治痰醒脑汤可以通过对重型颅脑外伤患者血清中NSE和S-100b的影响,起到脑保护作用,改善该类患者的预后,提高患者恢复效果。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纳洛酮联合醒脑静注射液对重型颅脑外伤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37例重型颅脑外伤的患者随机分为三组,联合组(纳洛酮联合醒脑静)49例,单用纳洛酮组46例,单用醒脑静组42例,用药10d为1个疗程。对三组患者治疗后的意识状态好转的起效时间及10d、20d后神经功能评定、临床疗效的总有效率进行比较。结果:联合组意识状态好转的起效时间、神经功能评定,临床疗效的总有效率均优于纳洛酮组及醒脑静组(P<0.05或P<0.01)。结论:纳洛酮联合醒脑静注射液治疗重型颅脑外伤比单用纳洛酮或醒脑静注射液效果好,无明显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颅脑外伤术后持续昏迷患者的护理经验。方法对本院2004年1月至2007年1月收治的颅脑外伤术后持续昏迷患者38例进行护理治疗。结果38例颅脑外伤术后持续昏迷患者护理治疗后,自动出院4例,治疗好转及痊愈30例,植物生存2例,死亡2例。结论合理护理对颅脑外伤术后持续昏迷患者的治疗和康复起到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分析依达拉奉联合醒脑静对颅脑外伤后脑血管痉挛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 以2014年11月-2016年11月本院收治的颅脑外伤后脑血管痉挛6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依达拉奉30 mg,用氯化钠注射液稀释后静脉滴注,2次/d,10 d为1个疗程.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醒脑静注射液10 ml加入250 ml葡萄糖注射液中静脉滴注,1次/d,10 d为1个疗程.结果:两组患者在入院后第1日的大脑前动脉、中动脉和后动脉、以及椎动脉和基底动脉的血流速度比较无显著性差异;入院两周后,观察组患者各个部位的血流速度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入院第1日,两组患者的格拉斯哥昏迷评分比较差异无显著性;入院后的第7日和第14日比较差异有显著性;对照组脑梗死发生率为16.7%,观察组脑梗死发生率为3.3%,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 结论:依达拉奉联合醒脑静能够明显改善颅脑外伤后脑血管痉挛患者的症状,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中国医药科学》2016,(16):144-146
目的观察醒脑静对轻-中度颅脑外伤临床治疗效果,评价其安全性、有效性。方法将50例闭合性颅脑损伤患者(GCS评分9~15分),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25例,治疗组于20%甘露醇基础上加醒脑静治疗,对照组单用20%甘露醇治疗,两组于治疗1周后评定头皮下血肿吸收情况、头痛、头晕、恶心、呕吐、记忆障碍等临床症状改善及治疗不良反应情况。结果治疗组有效23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为92%;对照组显效12例,无效13例,总有效率为48%,治疗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χ2=11.520,P0.05);对照组血肿消退时间明显长于治疗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990,P0.05);治疗组无皮疹、畏寒、发热等过敏反应。结论醒脑静联合甘露醇治疗轻-中度颅脑损伤临床疗效确切,安全性好,能显著改善脑外伤后所致头晕、恶心等症状,缩短头皮下血肿消散时间,具有极高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8.
颅脑外伤是外伤中最常见的一种损伤,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CT 机的应用对颅脑外伤的诊断和治疗有重大意义。我们对182例颅脑外伤患者进行了 CT 扫描,现将结果分析如下。1 临床资料与方法:本组182例患者中,男性139例,女性43例,年龄3岁至77岁.外伤方式有饨器击伤,锐器击伤,摔伤和拳击伤等;临床症状有头痛、呕吐、意识障碍,CT 检查采用日本日立公司生产的 CT—HSF 头颅扫描机。  相似文献   

9.
徐非凡  周良东  曹昊  胡小明 《安徽医药》2009,13(10):1227-1228
目的分析重型颅脑外伤发生急性肾功能衰竭的危险因子,以指导临床更好地预防及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00年7月。2008年9月重型颅脑外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在所有426例患者中,45例发生急性肾损伤。年龄〉50岁组、入院时格拉斯哥昏迷评分低于5分、存在呼吸衰竭、消化道出血、肝功能损害等各种并发症组急性肾损伤的发生率高于对照组。结论重型颅脑外伤发生急性肾功能损伤的高危因素包括年龄〉50岁、入院时格拉斯哥昏迷评分、出现呼吸衰竭、消化道出血、肝功能损害等各种并发症。  相似文献   

10.
高压氧治疗颅脑外伤16例疗效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颅脑外伤,多发生于交通事故,工矿安全事故;死亡率在临床上占首位。受伤后易发生施水肿、脑缺氧、脑血肿、昏迷,甚至长期形成“植物好。1998年以来我院对16例颅脑外伤术后昏迷的病人采用了高压氧(**0)治疗,取得了满意的效果。l临床资料本组病例均有明确的外伤病史,其中交通造事11例;工伤3例,意外欧打伤2例。男14例,女2例,年龄最小者匕岁;最大者56岁.经开颅术后,16例都有人同程度的昏迷,短者”d,长者82d,16例均有既体瘫痪,外伤性癫病4例。2治疗方法HBO治疗;氧舱内压力为025NIPa(25A入)吸医用纯氧30min,吸舱内空气…  相似文献   

11.
谈晓华 《黑龙江医药》2011,24(3):501-503
目的:观察唤醒疗法对颅脑外伤后昏迷患者促醒的疗效。方法:将昏迷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15例和对照组15例,两组均给予常规治疗(手术、药物等)。观察组在此基础上采用声光刺激,针灸推拿、中医穴位按摩及运动训练,人文关怀等为主的促醒治疗。结果:观察组意识恢复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系统的唤醒治疗可明显提高颅脑外伤后昏迷患者的促醒率。  相似文献   

12.
<正>随着我国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饮酒人数的增加,急性酒精中毒伴颅脑外伤在颅脑外科中日益增多。我科由2010年~2011年9月间对于收治的急性酒精中毒伴颅脑外伤昏迷的38例患者给予纳美芬治疗及观察,使用纳美芬治疗后,除重型颅脑外伤昏迷外,其余患者的昏迷时间明显缩短,并对重型颅脑外伤预后起了非常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对颅脑外伤的手术时机进行探讨,以提高颅脑外伤的治疗效果。方法将66例颅脑外伤病例,主要以颅脑外伤意识进行性改变的不同程度及瞳孔的变化分为两组,结合头颅CT表现,对比分析两组病例在不同的手术时机行手术的治疗效果。Ⅰ组35例,在昏迷前、患侧瞳孔无改变或稍有改变,但瞳孔对光反射仍灵敏时行手术治疗。Ⅱ组31例,在昏迷后、除2例瞳孔无异常,余均伴一侧或双侧瞳孔散大时行手术治疗。结果Ⅰ组:良好34例(97.1%),中残1例(2.9%)。Ⅱ组:良好8例(25.8%),中残7例(22.6%),重残5例(16.1%),死亡11例(35.5%)。两组良好率、病死率比较,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颅脑外伤合并颅内血肿病例,宜在清醒时或在昏迷前,瞳孔散大前手术,其效果极好;病情进展至昏迷伴瞳孔散大者预后明显变差。  相似文献   

14.
外伤后脑梗塞是指头部受伤1—2天出现偏瘫及语言障碍等症状体征,CT基底节区有低密度灶,临床少见,现将收治的2例报告如下。 病例报告 例1,王××,女,64岁。1994年4月5日乘车外出,行驶中与对面驶来的汽车相撞,头部外伤,右额部大血肿,进行紧张处置,外伤缝合,病人没有意识障碍,自觉头痛、头晕,无明显面舌瘫,四肢肌力正常,CT扫描正常,诊断闭合性颅脑损伤,头部外伤。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析通窍活血汤治疗头部外伤早期头痛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3年1月~2015年1月期间我院收治的头部外伤后早期头痛患者6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其中给予对照组常规治疗,而观察组则运用通窍活血汤治疗,对比分析两组疗效。结果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对比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临床上运用通窍活血汤治疗头部外伤后早期头痛,不仅不良反应小、安全性高,还能提高治疗效果,促进患者预后恢复。  相似文献   

16.
目的对于外伤昏迷患者,寻求院前急救及正确的护理方法。方法收集2011年7月至2013年11月我科收治的外伤昏迷患者12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研究组采取积极有效的院前急救和护理措施,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法,观察并对比两组疗效。结果研究组患者通过准确及时耐心的护理,生理状态良好,不良反应消失,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与传统护理相比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根据患者病情选用适当的院前急救并加强优质护理,有利于预防外伤昏迷患者合并症的发生,促进患者恢复。  相似文献   

17.
中药急救药醒脑静的药理作用及临床应用   总被引:25,自引:0,他引:25  
徐继永  卜一珊 《天津药学》2003,15(4):36-37,42
醒脑静注射液 (Xingnaojing Injection,XNJI)是临床常用的中成药急救药品 ,是依照我国著名中成药安宫牛黄丸的组方精制的静脉注射液 ,其主要成分有麝香、冰片、栀子、郁金等 ,具有良好的醒脑开窍、清热凉血、解毒止痛等功效。临床上常用作治疗高热昏迷、颅脑外伤、脑炎、中毒性脑病及各种眩晕等症 ,具有疗效肯定、作用显著、不良反应少的优点。现将其近年来的药理作用研究及临床应用综述如下。1 醒脑静的药理作用1.1 对一氧化氮、内皮素等及脑超微结构的影响 动态观察家兔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血浆及脑组织中一氧化氮 (NO)水平、内皮…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交通事故致颅脑外伤院前急救护理。方法采用目的抽样法纳入2016年6月至2018年10月90例交通事故致颅脑外伤患者,以未拨打120自行入院者做为对照组,拨打120院前急救者作为干预组。比较两组交通事故致颅脑外伤患者对神志恢复时间、平均住院时间;患者格拉斯哥昏迷评分、神经功能评分;家属投诉发生率。结果干预组交通事故致颅脑外伤患者对院前护理降低伤残满意度高于常规组,P <0.05;院前急救护理组神志恢复时间、平均住院时间优于对照组,P <0.05;干预前两组格拉斯哥昏迷评分、神经功能评分相近,P> 0.05;干预后院前急救护理组格拉斯哥昏迷评分、神经功能评分优于对照组,P <0.05。结论院前急救护理在交通事故致颅脑外伤护理中的应用效果确切,可改善患者预后和神经功能,缩短神志恢复时间和住院时间,患者对护理满意度高。  相似文献   

19.
通过对52例醉酒后发生颅脑外伤病例进行临床分析,认为头痛呕吐症状严重,瞳孔变化,出现抽搐、病理征、血压变化及意识障碍时间延长是醉酒后颅脑外伤与一般酒精中毒的鉴别要点,希望以此减少医疗过程中对酒后颅脑外伤的误诊和漏诊.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中西药联合治疗颅脑外伤后头痛的临床效果。方法将90例颅脑外伤后头痛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5例。对照组采用传统西药进行治疗。治疗组在传统西药治疗基础上加中成药川芎清脑颗粒口服,治疗疗程均为30d。观察2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大脑前动脉、大脑中动脉平均血流速度的变化和头痛缓解起效时间、复发率。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起效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复发率低于对照组(P均<0.05);治疗组在治疗后大脑前动脉、大脑中动脉平均血流速度明显下降,且治疗组低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中西药联合治疗颅脑外伤后头痛疗效好,复发率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