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在深低渐体外循环中比较降温期pH稳态血气管理和深低温阶段低流量灌注对脑保护的作用能力。方法:24头乳猪根据不同的体外循环脑保护处理方法分成4组,A组:深低温停循环、降温期alpha稳态血气管理;B组:深低温停循环、降温期pH稳态血气管理;C组:深低温低流量、降温期alpha稳态血气管理;D组:深低温低流量、降温期pH稳态血气管理。比较不同脑保护方法和体外循环阶段对脑血流(CBF)、脑氧代谢率(CMRO2)、脑乳酸含量、脑水含量和脑电图(EEG)的影响。结果:B组、D组降温末CBF均高于A组、C组;而CMRO2则低于A组、C组;B组、D组降温期EEC平坦波出现早。C组、D组复温期CBF、CMRO2和EEG恢复好于A组、B组。复温末A组、B组颈内静脉乳酸含量显著高于C组、D组,脑水含量组间差异无显著性。结论:深低温体外循环流量灌注对脑保护的作用能力强于降温期pH稳态血气管理,两种方法配合应用具有脑保护的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2.
异丙酚对低温体外循环期间脑氧合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目的:观察异丙酚对低温CPB期间脑氧合的影响。方法:心内直视手术病人2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为异丙酚组,通过测定颈内静脉血氧饱和度(SjO2)、动-颈内静脉血氧含量差、脑氧摄取率(CEO2)和动-颈内静脉血乳酸含量差,分析CPB期间脑氧合状况。结果:异丙酚组SjO2在CPB降温期较前升高、Da-vO2减少,复温时与降温期比较无显著变化。与对照组相比,降温和低温期差异显著。两组病人Da-vL在CPB期  相似文献   

3.
深低温低流量灌注降温期pH稳态对乳猪脑保护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在深低温低流量灌注模式下,观察快速降温期应用不同血所气管理对乳猪脑功能的影响。方法:12只乳猪随机均分成2组。alpha组:降 温期应用alpha稳态;pH组:降温期应用pH稳态。脑功能的监测包括:脑血流量、脑部温度、生化指标,并计算脑氧代谢参数和复温末脑水含量。结果:pH组降温末脑血流量和脑皮质ATP含量均高于alpha组(P<0.05),而脑氧代谢率、乳酸含量和降温期脑部温差均低于alpha组(P<0.05),两组脑水含量的差异无显著意义。结论:深低温低流量灌注快速降温期应用pH稳态管理血气,可提供更好的脑保护。  相似文献   

4.
异丙酚对体外循环中脑氧代谢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探讨异丙酚对体外循环(CPB)各阶段脑氧及乳酸代谢的影响。方法:选择心内直视手术病人31例,随机分为异现酚组(A组)16例,对照组(B组)15例。分别于CPB前、降温及33℃和30℃,低温期,复温至30℃和33℃以及CPB后15分钟七个时点动脉,颈内静脉血气及乳酸值(LA)并计算脑摄氧率(O2Ext)及动脉-颈内静脉乳酸差值。  相似文献   

5.
异丙酚防止体外循环复温期脑氧供需失衡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目的:观察CPB复温期使用异丙酚对颈静脉血氧饱和度(SjO2)的影响。方法:22例瓣膜置换术病人随机分为两组。异丙酚组12例(1组),复温开始时至CPB结束15分钟以异丙酚4~6mg.kg^-1.h^-1持续静脉泵入:对照组10例(Ⅱ组),不同异丙酚。观察两组病人CPB前、CPB后5分钟、低温稳定期、复温国对鼻咽温(NPT)34℃及CPB后5分钟及15分钟时SjO2变化。结果:异丙酚组复温至NPT  相似文献   

6.
深低温停循环下的脑保护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将10只犬随机分为对照组(A组)与脑保护液组(B组),经体外循环降温至18℃并停止全身循环2小时。B组于停循环即刻通过颈总动脉向头部灌注4℃充氧不含钾晶体液(50ml/kg),随后每30分钟再灌注一次(10ml/kg),至停循环末,复温至37℃,继续观察6小时。A组处理同B组但不灌注脑保护液。分别于五个时相取脑皮层测三磷酸腺苷(ATP)与丙二醛(MDA),并进行超微结构观察,动态记录脑电图。结果表  相似文献   

7.
目的 观察搏动性灌注(PP)在降温及深低温停循环后复温过程中对脑组织血流量(CBF)的影响以及PP条件下深低温停循环的安全时限。方法 39只健康犬分成PP组(18只)及非搏动性灌注组(NPP组,21只),测定降温及深低温停循环后复温过程中的CBF及观察复温后脑组织超微结构改变。结果 停循环40min、60min及80min各组在降温过程中,CBF渐减少,两组无差别(P>0.05)。停循环40min后复温过程中PP组的CBF与NPP组比较,在复温过程早期增加明显(P<0.05),复温结束两组均可恢复到降温开始水平。停循环60min后复温过程中,复温30℃以上,PP组CBF较NPP组增加明显(P<0.01)且复温结束可恢复到降温开始水平,NPP组未能恢复。停循环80min后到复温结束两组CBF均未能恢复到降温开始水平。停循环40min的两组与正常对照组比较,神经细胞超微结构均无差异。停循环60min的PP组超微结构基本正常而NPP组神经细胞肿胀,线粒体水肿。停循环80min的PP组和NPP组均表现为神经细胞 明显肿胀,线粒体严重水肿,胞浆出现明显退行性改变。结论 PP对深低温停循环后的脑保护作用明显优于NPP。深低温(20℃)停循环安全时限应不超过60min。  相似文献   

8.
目的:一氧化氮参与机体的病理生理过程,本实验研究L-Arg:NO通路在犬心脏停跳复苏后浅低温脑复苏中的作用。方法:15只健康犬随机分为3组:手术对照组(A组,n=4只),常规治疗组(B组,n=5只)和浅低温治疗组(C组,n=6只)。A组动物只完成麻醉和手术,心脏不停跳,观察8小时;B、C两组动物完成麻醉和手术,心脏停跳18分钟,心脏复苏成功后治疗8小时。B、C两组均给予激素和脱水治疗,C组动物在心肺复苏成功后10分钟加用头部体表物理降温,20分钟内将鼓膜温降至34℃±0.5℃,维持8小时。各组动物在实验结束时行神经机能评分,开颅取右顶叶脑皮质,NADPH-d组织化学显示NADPH阳性细胞、Gries法测定其亚硝酸盐含量。结果:(1)B组犬脑皮质NADPH阳性细胞数和亚硝酸盐含量显著高于A组(P<0.01),C组犬脑皮质NADPH阳性细胞数和亚硝酸盐含量较B组显著降低(P<0.01),但NADPH阳性细胞数仍高于A组(P<0.01)。(2)C组犬神经机能评分优于B组(P<0.05)。结论:浅低温具有脑复苏效应,其抑制犬心脏停跳复苏后脑组织L-Arg:NO通路的激活,可能是其具有脑复苏效应的机理之一。  相似文献   

9.
光量子冷血停搏液的心肌保护作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探讨光量子冷血停搏液的心肌保护效果。方法 建立离体兔心工作模型,将实验动物分为冷晶体停搏液组、冷血停搏液组、光量子冷血停搏液组和温血停搏液组,每组8只。心脏停搏30分钟,复灌30分钟。结果 复温复灌10分钟及30分钟时,光量子冷血组的冠脉流出量、心肌含水量、心肌内ATP和磷酸肌酸(CP)含量的变化均明显优于冷晶体组和冷血组(P〈0.05)。结论 光量子冷血停搏液能够改善心肌本身循环,增加氧的  相似文献   

10.
体外循环复温期间的应激反应及预防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 探讨体外循环(CPB)中降温期、稳定低温期及复温期机体应激反应的变化及加入异丙酚的作用。方法 31例心内直视手术病人随机分成异丙酚组(A组)16例和对照组(B组)15例。芬太尼-安另于CPB前(T1),降温33℃(T2)、30℃(T3),低温期(T4),复温30℃(T5)、33℃(T6)及CPB后15min(T7)7个时点测定平均动脉压(MAP),血浆肾上素(E)、去甲肾上腺素(NE)及血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