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副溶血弧菌(VP)在银川市的流行特点和变异变迁规律,了解该菌是否伴随着沿海地区的变化而呈动态变化,为副溶血弧菌引起疾病和食物中毒的预防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食品卫生学检验方法GB/T4789.7进行分离、鉴定;应用PCR方法对分离菌株进行耐热直接溶血素(TDH)、耐热直接溶血素相关溶血素(TRH)基因检测。应用脉冲场凝胶电泳(PFGE)分型方法对分离、鉴定的副溶血弧菌进行遗传学分析。结果 166份水产品检出副溶血性弧菌24株,检出率14.46%,其中海产品116份,检出23株,阳性检出率为19.83%,淡水产品50份,检出副溶血性弧菌1株,阳性检出率为2%;所有菌株几乎不携带毒力基因;通过PFGE分子分型,24株菌共分为14个带型,呈现型别多样性。结论银川市海产品副溶血弧菌污染状况较为严重。  相似文献   

2.
惠州市2007~2009年副溶血性弧菌污染状况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惠州市酒店、超市、农贸市场近三年水产品中副溶血性弧菌污染状况,为防范副溶血性弧菌食物中毒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GB/T4789.7和中国营养与食品安全所食源性致病菌监测网络的统一方法进行检测。结果 2007~2009三年共检测水产品303份,检出副溶血性弧菌128株,检出阳性率为42.24%。其中副溶血性弧菌检出率虾类和贝类样品显著高于鱼类样品(χ^2=5.35,P〈0.05;χ^2=4.40,P〈0.05)。结论惠州地区水产食品中副溶血性菌的污染呈逐年上升趋势,存在较大食用安全隐患,应采取有效防范措施,严格控制生食水产品和熟食产品的交叉污染。  相似文献   

3.
目的 了解福州市副溶血性弧菌耐药情况及PFGE分型,为副溶血性弧菌污染引起的食物中毒防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收集福州市2018-2020年分离自福州市超市的海产品、养殖场所的水产品、养殖水、闽江水及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病例的副溶血性弧菌150株,采用Not I限制性内切酶对进行副溶血性弧菌酶切,以脉冲场凝胶电泳进行PFG...  相似文献   

4.
目的 为了解我市动物性水产品受副溶血性弧菌的污染情况,确保人民的身体健康.方法 通过采用副溶血性弧菌的国标检验方法对抽样监测的288份动物性水产品进行检测.结果 288份样品中共检出副溶血性弧菌122份,检出率为42.36%.结论 通过抽样检测发现我市动物性水产品中副溶血性弧菌检出率比较高,应加强对此类产品检验监管力度,提示市民不要生食动物性水产品,要吃煮透动物性水产品.  相似文献   

5.
目的 了解我市动物性水产品受副溶血性弧菌的污染情况,为市民防范不卫生食品提供科学数据.方法 采用副溶血性弧菌的国标检验方法对抽样监测的288份动物性水产品进行检测.结果 288份样品中共检出副溶血性弧菌122份,检出率为42.36%.结论 我市动物性水产品中副溶血性弧菌感染不容忽视,应加强对此类产品检验监管力度,提示市民不要生食动物性水产品,要吃煮透动物性水产品.  相似文献   

6.
目的对1起副溶血性弧菌引起的食物中毒进行流行病学调查。方法按照GB/T4789.7-2008《食品卫生微生物学检验副溶血性弧菌检验》进行。结果在墩、刀拭子中检出副溶血性弧菌。结论本次食物中毒是1起副溶血性弧菌引起的食物中毒。  相似文献   

7.
目的掌握长江下游太湖流域地区副溶血性弧菌食物中毒的流行病学特点,对该类食物中毒的预防控制提供依据。方法对我市2004-2010年该地区发生的47起副溶血性弧菌食物中毒进行流行病学分析。结果 7年间共发生47起副溶血性弧菌食物中毒,占细菌性食物中毒总数的58.1%;高峰季节是7~9月份;发生地点以熟食卤菜店为主,中毒人数以集体食堂为多;中毒食物以凉拌菜、海水产品、未彻底加热的熟肉食品为主;中毒人群年龄、性别和职业无特异性;潜伏期平均12h;临床症状以腹痛、腹泻为主。结论副溶血性弧菌是长江下游太湖流域引起食物中毒的主要食源性致病菌,应在高温季节对熟食卤菜店和集体食堂做好预防该类食物中毒的关键控制点的健康教育工作。  相似文献   

8.
目的 评估上海市宝山区居民通过非生食水产品暴露副溶血性弧菌的健康风险,为防控副溶血性弧菌引起的食源性疾病提供参考,为职能部门制订风险管理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按照微生物风险评估的程序,应用半定量风险评估软件Risk Ranger结合居民膳食消费量数据和水产品监测结果进行评估.结果 预计每人每天因进食污染了副溶血性弧菌的海...  相似文献   

9.
深圳市599株副溶血性弧菌血清学鉴定结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袁月明  黄锐敏 《中国热带医学》2010,10(12):1472-1473
目的了解南山区副溶血性弧菌血清群分布及流行趋势。方法依据GB/T4789.7-2003方法,对食物中毒病人肛拭样本及日常临测的食品和水产品样品进行副溶血性弧菌分离、培养及血清学鉴定,数据进行统计及分析。结果共分离到分离副溶血性弧菌599株,分属11个血清群,主要为O3、O1、O4、O5血清群,共占78.62%。其中食物中毒病人分离454株,主要血清群为O3占61.67%(280/454),O1占12.33%(56/454),O4占9.69%(44/454);食品和水产品样品分离145株,主要血清群为O3占24.83%(36/145),O1占12.41%(18/145),O4占10.34%(15/145),O5占8.97%(13/145)。结论食物中毒病人肛拭样本分离的副溶血性弧菌与食品和水产品样品分离的副溶血性弧菌血清群都以O3,O1,O4为主,食物中毒病人分离株血清分群缺少O7,O9,O10三个血清群,但食品和水产品样品分离株血清群O1~O11都有,更具血清分群多样化特点。  相似文献   

10.
副溶血性弧菌污染现状及其研究进展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副溶血性弧菌(Vibrio Parahaemolyticus)是沿海国家或地区的重要食物中毒病原菌,从世界各国食物中毒的流行情况来看,日本是本菌中毒发病最多的国家,由本菌引起的食物中毒在日本占细菌性食物中毒的40%-60%,居首位。据我国在我国的部分沿海地区,在细菌性食物中毒中副溶血性弧菌食物中毒占首位。1990—1996年,由副溶血性弧菌引起的食物中毒在我国微生物性食物中毒中位居第三。近几年来,由于空运的发展,食用新鲜海产品的人群和地域在不断扩增,由此菌引发的卫生问题也越来越显得重要。现就副溶血性弧菌污染及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1.
目的 通过一起婚宴中发生食物中毒事件检测调查,分析中毒原因及提高流调人员和实验室工作员的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处置能力.方法 采集食物中毒人员肛拭样品及剩余食品进行中毒检测分析.结果 从三份肛拭样品中及不同类的三份食品中检出六株副溶血性弧菌.结论 本次食物中毒是由于婚宴中的工作人员造成副溶血性弧菌在食品中交叉污染引起的一次食物中毒.  相似文献   

12.
目的检测一起食物中毒事件的致病菌。方法运用科玛嘉显色平板分离培养,API20E肠道菌鉴定生化条及生化鉴定系统鉴定。结果在26份样品中有16份检出副溶血性弧菌,检出率为61.54%。结论副溶血性弧菌在科玛嘉弧菌显色平板上呈粉紫色,该起食物中毒事件是由副溶血性弧菌引起。  相似文献   

13.
检测水产品食物中副溶血弧菌基因分型方法的建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建立副溶血弧菌的基因分型技术,应用于广州市水产品食物中毒居前列的致病菌——副溶血弧菌的检测,寻找一种简便快速准确的检验方法。方法分析副溶血性弧菌分离株的16S-23S rDNA IGS的相关信息(电泳图谱、序列分析等),找出合适的16S-23S rDNA IGS作为基因分型依据,建立副溶血性弧菌的基因分型技术。结果通过克隆和测序,分析了副溶血性弧菌的16S-23S rDNA IGS片段,初步确定了以16S-23S rDNA IGS为分子标记的副溶血性弧菌基因分型技术。结论本检测方法不但快速、灵敏,还对深入了解副溶血性弧菌的发病机制,研究其分子流行病学特征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银川市市售食品致病菌的污染情况,提高食源性疾病预警和控制能力。方法按照各年度国家食源性疾病监测网工作手册要求的检测方法,对9类食品中的7种目标菌进行检测。结果2006-2008年共监测9类食品1098份,检出沙门氏菌、单核细胞增生性李斯特菌、出血性大肠埃希氏菌O157:H7、金黄色葡萄球菌、副溶血性弧菌和阪崎肠杆菌共6种110株,空肠弯曲菌未检出,检出率10.02%。结论银川市市售的9类食品除豆制品和生奶与奶酪外,均存在不同程度的致病菌污染,单增李斯特菌分布最广,在7种监测目标菌中检出率最高,速冻生制米面制品金葡菌、动物性水产品副溶血性弧菌污染严重。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并掌握2018年10月广州市一起由副溶血性弧菌引起的食物中毒的血清分型及耐药性,为食品安全控制及临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根据GB 4789.7-2013《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微生物学检验副溶血性弧菌检验》和WS/T 81-1996《副溶血性弧菌食物中毒诊断标准及处理原则》,对5株副溶血性弧菌分离株进行生化鉴定、血清分型及药敏试验。结果 5株副溶血性弧菌生化表现一致,血清型均为O8∶K21,药敏分析对14种抗生素反应大致相同,其中对氨苄西林100%耐药。结论经过流行病学调查和实验室检测,最终确认该起食物中毒为一起同血清型副溶血性弧菌引起的食物中毒事件。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掌握珠海市市售水产品副溶血性弧菌病原学特征,为珠海市市售水产品副溶血性弧菌食品安全风险评估及监督管理制度的制定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集即食生食海水产品、双壳类、海洋甲壳类、预制水产品4类产品共计116份样品,按照GB 4789.7—2013《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微生物学检验副溶血性弧菌检验》分离鉴定副溶血性弧菌和血清学分型,采用K-B法测定阳性分离株的药物敏感性,荧光PCR法测定副溶血性弧菌毒力基因tlh、tdh、trh、toxR携带情况,脉冲场凝胶电泳对分离菌株作分子同源性分析。结果 116份样品检出41株副溶血性弧菌,检出率35.3%(41/116)。O3、O4群为优势血清群,其中O3∶K7、O4∶K12为主要型别。海洋甲壳类水产品菌株检出率最高(60.0%,18/30),不同种类水产品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51,P0.05)。所有菌株tlh、toxR基因阳性,未检出tdh、trh基因。分离菌株对氨苄西林、甲氧苄啶、复方新诺明耐受,耐药率依次为97.6%(40/41)、4.9%(2/41)、2.4%(1/41)。分离菌株PFGE聚类后呈现多样性,相似度42.8%~100.0%。结论珠海市市售水产品存在较为严重的副溶血性弧菌污染,海洋甲壳类污染率最高,菌株存在一定程度的耐药性,其基因型在自然界中高度分散,遗传不相关。  相似文献   

17.
目的 了解南昌市市售水产品中副溶血性弧菌的污染状况和耐药性、毒力基因携带情况及分子分型特征。方法 2021年3—9月采集南昌市各农贸市场市售小龙虾、淡水鱼蛙及相关涂抹样本170份,分离副溶血性弧菌菌株,进行抗生素耐药检测、毒力基因检测以及采用脉冲场凝胶电泳(Pulsed-Field GelElectrophoresis,PFGE)进行分子分型分析。结果 在采集的样品中,仅在小龙虾和小龙虾涂抹样本中分离到副溶血性弧菌,总共分离副溶血性弧菌35株,其他淡水鱼、蛙及其涂抹样品均未分离到副溶血性弧菌。针对受试的17种常见抗生素,35株副溶血性弧菌中仅有2株显示对氨苄西林耐药、1株对链霉素耐药,而对其他抗生素均敏感;35株副溶血性弧菌都携带tlh基因,但只有1株携带耐热相关溶血毒素基因trh,未发现直接耐热溶血毒素基因tdh阳性菌株;PFGE图谱聚类显示没有PFGE图谱完全一致的菌株,且这些菌株中没有明显的优势簇,亲缘关系较为疏远。结论 南昌市售水产品中小龙虾中副溶血性弧菌污染比较严重。这些污染小龙虾的副溶血性弧菌菌株一般不携带tdh等关键毒力基因,对常见抗生素较为敏感,仅对氨苄西林和链霉素存在...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查明食物中毒的原因,找出食物中毒发生的规律.方法 对2011年食物中毒案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细菌性食物中毒多由副溶血性弧菌引起.结论 沿海地区应重点防控副溶血性弧菌食物中毒.  相似文献   

19.
目的运用脉冲场凝胶电泳(PFGE)技术研究深圳市罗湖区2005-2007年食物中毒事件中分离获得的49株副溶血性弧菌的分子流行情况。方法样品采用荧光PCR与传统分离培养同时检测,对分离获得的副溶血性弧菌阳性菌株进行脉冲场凝胶电泳(PFGE),BioNumerics软件对图谱进行聚类分析。结果 49株副溶血性弧菌中,有12株不能分型,其余36株副溶血性弧菌分离株大致可分为Ⅰ、Ⅱ、Ⅲ3个群,相同血清型的菌株其PFGE型大致相同,同一起食物中毒的菌株间有较高的相关性。结论罗湖区副溶血性弧菌食物中毒存在流行克隆株,PFGE分子分型技术在食物中毒追踪溯源方面有重要提示性作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了解一起由副溶血性弧菌引起食物中毒的发生原因.方法:采用流行病学调查、现场卫生学调查及实验室检测的方法,对该起突发的食物中毒事件进行调查.结果:该起食物中毒系食用由副溶血性弧菌污染食物导致的事故.结论:餐饮单位要提高自身卫生管理水平,增强法律观念和卫生意识,同时,医疗机构要加强食物中毒应对处置,以降低该类事故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