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罗哌卡因在分娩镇痛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低浓度罗哌卡因复合芬太尼对镇痛分娩的效果及对产程、母婴的影响.方法选择280例足月单胎、产前检查无阴道分娩禁忌、无椎管内硬膜穿刺禁忌的初产妇.ASAⅠ-Ⅱ级,随机分为腰麻-硬膜外联合阻滞作为镇痛组,自然分娩组作为对照组,每组140例.镇痛组于宫口开至2~3cm时,取L2.3常规硬膜外穿刺,穿刺成功后,用腰麻针经硬膜外腔刺入蛛网膜下腔,见脑脊液回流通畅,缓慢注入0.2%罗哌卡因1.5ml(3mg),拔出腰麻针,硬膜外腔向头侧置入硬膜外导管3.5cm,阻滞平面在T10以下,根据镇痛程度硬膜外腔每小时给予0.1%罗哌卡因6~8ml 芬太尼2μg/ml,必要时追加3~5ml/15min.观察产妇的生命体征、镇痛效果(VAS评分)、下肢运动神经阻滞MBS(modified bromage score)、产程时间、产后出血量、分娩方式、新生儿Apgar评分.结果镇痛组产妇镇痛有效率100%,下肢运动神经阻滞轻,第一、二产程时间及产后出血量与对照组相比无显著差异(P》0.05),剖宫产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的剖宫产率(P《0.05);两组新生儿Apgar评分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采用罗哌卡因复合芬太尼的镇痛技术具有明显的镇痛作用,是目前分娩的理想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 观察低浓度罗哌卡因复合芬太尼对可行走硬膜外镇痛分娩的效果及对产程、母婴的影响.方法 选择ASA Ⅰ~Ⅱ级无高危妊娠因素、无椎管内穿刺禁忌的初产妇280例.随机分为镇痛组和对照组,每组140例.镇痛组于产妇宫口开2~3cm时经L2-3间隙常规行腰麻-硬膜外联合阻滞,见脑脊液同流通畅后缓慢注入0.2%罗哌卡因1.5mL(3mg);拔出腰麻针.硬膜外腔向头侧置入硬膜外导管4cm,,30min后接PCA泵持续注入0.1%罗哌卡因加芬太尼(2μg/mL),背景剂量6 mL/h,锁定时间15min,产妇在VAS评分≥2分时,自控追加药物.宫口开全时停止泵药,分娩结束拔除导管.对照组按产科常规处理,不给予任何镇痛药物.观察产妇的生命体征、镇痛效果(VAS评分)、下肢运动神经阻滞MBS(modified bromage score)、产程时问、产后出血量、分娩方式、新生儿Apgar评分.结果 镇痛组产妇镇痛有效率100%,下肢运动神经阻滞轻,第一、二产程时间及产后出血量与对照组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剖宫产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的剖宫产率(P<0.05);两组新生儿Apgar评分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低浓度罗哌卡因复合芬太尼自控镇痛技术具有明显的镇痛作用,且下肢运动神经阻滞轻,是目前分娩的理想镇痛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比较罗哌卡因腰麻硬膜外联合阻滞(CSEA)与布比卡因腰麻硬膜外联合阻滞行分娩镇痛的效果及对产程的影响。方法40例单胎足月初产妇随机分为两组,每组20例。两组均先在蛛网膜下腔分别注入罗哌卡因(Rop)2.5mg,加芬太尼20μg或布比卡因(Bup)2.5mg加芬太尼20μg后均留置硬膜外导管行硬膜外自控镇痛(PCEA),采用0.1%罗哌卡因或0.1%布比卡因,均与1.6μg·ml-1芬太尼混合液持续硬膜外输注5ml·h-1,自控镇痛3ml,锁定时间10min。结果两组镇痛效果良好,镇痛起效时间差异不显著(P>0.05),两组对产程、胎儿Apgar评分、阴道助产率、剖宫产率及催产素的使用率影响差异不显著(P>0.05)。但布比卡因组对运动神经的阻滞程度显著增高。结论低浓度罗哌卡因CSE+PCEA用于分娩镇痛,效果完善,比较低浓度布比卡因CSE+PCEA运动阻滞更轻微。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罗哌卡因用于腰麻-硬膜外联合阻滞(CSEA)分娩镇痛对产程和母婴的影响。方法:随机选择20例ASAI-Ⅱ级足月单胎初产妇行分娩镇痛作为观察组,另选择20例条件相近但不给分娩镇痛的产妇为对照组。观察组在宫口开大至3~4 cm时进行CSE操作,蛛网膜下腔注入0.2%罗哌卡因1.5 ml(3 mg)。在腰麻后40 min行PCEA镇痛,注入0.1%罗哌卡因与芬太尼2μg/ml混合液,基础输注速率6ml/h,单次PCA3 ml,锁定时间10 min。宫口开全时停泵。用视觉模拟评分(VAS)和下肢运动神经阻滞评分(MBS)评估镇痛情况和下肢运动神经阻滞情况,观察并记录产妇生命体征、产程时间、生产方式及新生儿Apgar评分。结果:观察组产妇生命体征平稳,均达到良好的镇痛效果。两组产妇活跃期时间存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第二产程、第三产程时间、生产方式及新生儿出生后1、5、10 min的Apgar评分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罗哌卡因用于CSEA分娩镇痛时可取得良好的镇痛效果,对运动神经阻滞轻且不影响产程和母婴。  相似文献   

5.
目的 观察硬膜外罗哌卡因用于可行走分娩镇痛的效果。方法 48例初产妇给予0.1%罗哌卡因 芬太尼(1.5μg/ml)实行PCEA分娩镇痛,观察硬膜外首剂量、VAS评分、下肢运动神经阻滞评分、第一、二产程时间及分娩方式等指标,全程监测孕妇血压、心率及胎心。结果 0.1%罗哌卡因 芬太尼(1.5μ/ml)硬膜外自控镇痛效果确切,下肢运动神经阻滞程度轻,能明显缩短第一产程时间,降低剖宫产率。结论 0.1%罗哌卡因 芬太尼(1.5μg/ml)不仅具有良好的镇痛效果,而且对运动神经影响轻微,是可行走式分娩镇痛中较为理想的用药方案。  相似文献   

6.
目的 比较不同剂量低浓度罗哌卡因腰麻 -硬膜外联合阻滞 (CSEA)行分娩镇痛的效果及对产程的影响。方法  40例单胎足月初产妇随机分为两组 ,每组 2 0例。两组均先在蛛网膜下腔分别注入 0 1%罗哌卡因 ,Ⅰ组注入 2 5mg ,Ⅱ组注入 3 5mg ,均留置硬膜外导管 ,用 0 15 %罗哌卡因与 1 6 μg/ml芬太尼混合液 ,以CP模式行硬膜外自控分娩镇痛 (PCEA) ,即C(持续硬膜外输注 ) 4ml/h ,P(自控 ) 3ml/次 ,锁定时间 15min。结果 两组镇痛效果良好 ,镇痛起效时间相近 (P >0 0 5 ) ,两组对产程、新生儿Apgar评分、器械助产率、剖宫产率及缩宫素的使用率影响相似 (P >0 0 5 ) ,但Ⅱ组对运动神经的阻滞程度比Ⅰ组显著增高。结论 低浓度罗哌卡因CSEA +PCEA用于分娩镇痛 ,效果完善 ,对产妇下肢活动影响小 ,以 2 5mg罗哌卡因作为起始剂量行腰麻较为适宜  相似文献   

7.
罗哌卡因复合芬太尼用于硬膜外分娩镇痛120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研究罗哌卡因复合小剂量芬太尼用于硬膜外分娩镇痛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120例自愿要求分娩镇痛的足月初产妇为镇痛组,L3-4椎间隙穿刺注入0.1%罗哌卡因与2μg/mL芬太尼.记录两组产妇疼痛情况、运动神经阻滞情况、产程、分娩方式、产后出血及新生儿Apgar评分.结果 两组镇痛效果有显著性差异,镇痛组活跃期较对照组明显缩短,剖宫产率下降,第二产程时间、产后出血量、分娩方式、新生儿Apgar评分比较无显著性差异.结论 0.1%罗哌卡因复合小剂量芬太尼用于硬膜外分娩镇痛,安全有效,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罗哌卡因硬膜外腔在分娩镇痛的效果和安全性以及对产程和胎儿影响。方法随机选择ASAIⅡ单胎足月、初产妇90例,随机分为A,B两组,宫口开至3~4cm时,A组经硬膜外腔注入0.125%罗哌卡因4ml,加用芬太尼2μg/ml,B组经硬膜外腔注入0.125%布比卡因4ml,加用芬太尼2μg/ml,C组为未实施分娩镇痛者作对照。观察VAS评分,产妇宫缩、产程、新生儿评分、改良Bromange评分及副反应等。结果硬膜外腔给予罗哌卡因或布比卡因加芬太尼者,均能获得满意镇痛效果。但B组运动神经阻滞明显高于A组,差异有显著性。结论硬膜外腔予0.125%罗哌卡因加用芬太尼2μg/ml,能使产妇获得满意镇痛效果,是一种对母婴安全性高且副作用小的镇痛方法。  相似文献   

9.
李慧  印春铭 《华夏医学》2006,19(3):407-409
目的:观察低浓度罗哌卡因复合芬太尼对镇痛分娩的效果及对产程、母婴的影响。方法:选择280例足月单胎、产前检查无阴道分娩禁忌、无椎管内硬膜穿刺禁忌的初产妇。A SAⅠ~Ⅱ级,随机分为腰麻-硬膜外联合阻滞作为镇痛组,自然分娩组作为对照组,每组140例。镇痛组于产妇宫口开2~3cm时,取L2,3常规硬膜外穿刺,穿刺成功后,用腰麻针经硬膜外腔刺入蛛网膜下腔,见脑脊液回流通畅,缓慢注入0.2%罗哌卡因1.5m l(3m g),拔除腰麻针,硬膜外腔向头侧置入硬膜外导管3.5cm,阻滞平面在T10以下,根据镇痛程度硬膜外腔每小时给予0.1%罗哌卡因6~8m l 芬太尼2μg/m l,必要时追加3~5m l/15m in。观察产妇的生命体征、镇痛效果(VA S评分)、下肢运动神经阻滞M BS(m od ifiedbrom age score)、产程时间、产后出量、分娩方式、新生儿A pgar评分。结果:镇痛组产妇镇痛有效率100%,下肢运动神经阻滞轻,第一、二产程时间及产后出血量与对照组相比无显著差异(P>0.05),剖宫产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的剖宫产率(P<0.05);两组新生儿A pgar评分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采用罗哌卡因复合和芬太尼的镇痛技术具有明显的镇痛作用,是目前分娩的理想方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罗哌卡因用于腰麻-硬膜外联合阻滞(CSEA)分娩镇痛的镇痛效果及对产程和母婴的影响。方法:随机选择20例ASAⅠ~Ⅱ级足月单胎初产妇行分娩镇痛作为观察组,另选择20例条件相近但不给分娩镇痛的产妇为对照组。观察组在宫口开大至3~4cm时行CSE操作,蛛网膜下腔注入0.2%罗哌卡因1.5ml(3mg)。在腰麻后40min行PCEA镇痛,注入0.1%罗哌卡因与芬太尼2μg/ml混合液,基础输注速率6ml/h,单次PCA3ml,锁定时间10min。宫口开全时停泵。用视觉模拟评分(VAS)和下肢运动神经阻滞评分(MBS)评估镇痛情况和下肢运动神经阻滞情况,观察并记录产妇生命体征、产程时间、生产方式及新生儿Apgar评分。结果:观察组产妇生命体征平稳,均达到良好的镇痛效果。两组产妇活跃期时间存在显著差异(P〈0.01)。第2产程、第3产程时间、生产方式及新生儿出生后1、5、10min的Apgar评分两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罗哌卡因用于CSEA分娩镇痛时可取得良好的镇痛效果,对运动神经阻滞轻且不影响产程和母婴。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低浓度布比卡因复合芬太尼对镇痛分娩的效果及产程、母婴的影响。方法选择40例足月单胎、产前检查无阴道分娩禁忌,无椎管内硬膜外穿刺禁忌的初产妇,ASAⅠ-Ⅱ级,随机分为硬膜外阻滞作为镇痛组;自然分娩组作为对照组,每组20例。观察产妇的产程时间、分娩方式、镇痛效果(VAS)评分、下肢运动情况及新生儿Apgar评分。结果;硬膜外组对产妇的生命体征、产程、新生儿Apger评分与对照组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用产钳的机率比对照组增高且有统计学差异(P<0.05)。镇痛效果比对照组显著良好(P<0.01);运动不受影响,无感觉缺失,与对照组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0.125%布比卡因复合芬太尼用于硬膜外分娩既能取得良好的镇痛效果,又能施行可行走的分娩镇痛,是一种较理想的用药方案。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腰硬联合麻醉用于无痛分娩的效果和安全性。方法:采用腰硬联合麻醉(CSEA)用于无痛分娩的产妇300例为研究组,将无镇痛的产妇300例作对照组。观察两组产妇疼痛情况、产程进展情况、分娩方式、失血量、新生儿Apgar评分。结果:研究组镇痛有效率100%,研究组与对照组比较,活跃期明显缩短(P〈0.01)。两组产妇分娩方式、产后出血量、新生儿Apgar评分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CSEA安全有效,对母婴无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比较3种不同分娩方式对产妇及新生儿围产期并发症的影响,探讨理想的分娩方式.方法 选择ASA Ⅰ~Ⅱ级、足月妊娠、单胎头位产妇60例,随机分为3组,每组各20例.Ⅰ组(剖宫产组)经L_(2-3)间隙穿刺行硬膜外麻醉,硬膜外腔注入0.5%罗哌卡因,调整麻醉平面为T_6~S_4,术中不用辅助药,术后行硬膜外镇痛.Ⅱ组(分娩镇痛组)于产妇宫口开至3 cm左右进入活跃期时,行L_(2-3)硬膜外常规穿刺并向头端置管,注入0.125%罗哌卡因+芬太尼2 μg/mL,首剂8~10 mL,控制平面在T_(10)以下,待获得满意镇痛效果后接PCA泵,维持量6~8 mL/h,bolus剂量5 mL,锁定时间20 min,至宫口开全时停药.Ⅲ组(自然分娩组)按正常分娩常规程序处理.3组病人术中均予吸氧.记录新生儿出生后1 min、5 min的Apgar评分, 以及15 min、24 h的神经行为与适应能力评分(neurological and adaptive capacity score,NACS).胎儿娩出时抽取脐静脉血2 mL行血气分析及乳酸测定,监测产妇分娩过程中的HR、RR、BP,记录产妇术后并发症和恢复情况.结果 新生儿出生后1、5 min的Apgar评分,15 min、24 h的NACS评分3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组脐静脉乳酸含量比较,Ⅱ组与Ⅲ组高于Ⅰ组,Ⅲ组高于Ⅱ组.BE Ⅲ组高于Ⅰ组.3组间脐静脉血pH值、PCO_2、PO_2和SO_2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组产妇出血量、肠蠕动恢复时间、开始下床活动时间及平均住院天数相比较,Ⅰ组明显高于Ⅱ、Ⅲ组,Ⅱ、Ⅲ 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4h宫高下降幅度、泌乳时间3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Ⅰ组比较,Ⅱ、Ⅲ组产妇尿潴留发生率低,病人睡眠情况好.Ⅱ组产妇满意度高于Ⅰ、Ⅲ组.结论 以0.125%罗哌卡因复合芬太尼2 μg/mL行硬膜外分娩镇痛可提供较为有效的镇痛,未见对新生儿及产妇有不良影响,是一种安全有效的分娩方式.  相似文献   

14.
蒋善芳  谷柯  唐群芬 《医学文选》2005,24(2):161-162
目的比较PCA(患者自控)注药镇痛泵连续硬膜外注入盐酸罗哌卡因和度冷丁肌注在中孕引产镇痛中的效果。方法将131例要求终止中期妊娠的孕妇随机分为盐酸罗哌卡因组(A组)、度冷丁组(B组)和对照组(C组),观察比较3组的产痛程度,产后2h内出血量、羊膜腔注入利凡诺至排胎所需时间以及不良反应。结果A组和B组的产痛强度明显低于C组(P<0.01),A组产痛强度低于B组。镇痛效果A组100%,B组57.5%,C组为0,差异有级显著意义(P<0.01)。3组之间产后出血量、排胎时间无差异(P>0.05)。结论使用PCA注药镇痛泵注入盐酸罗哌卡因镇痛和使用度冷丁肌注引产镇痛不影响排胎过程,对患者无不良影响,但镇痛效果PCA镇痛泵注入盐酸罗哌卡因优于肌注度冷丁,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刘锦  刘晖  屈军 《中国医药导刊》2011,13(4):594-595
目的:探讨硬膜外阻滞麻醉用于无痛分娩的疗效和对产程进展及母婴状况的影响。方法:选择自愿要求分娩镇痛的单胎头位、无麻醉禁忌证的初产妇250例,宫口开大(3~4)cm时,行PECA泵持续硬膜外腔给药分娩镇痛(观察组),并与同期条件相似、未给予任何镇痛方法的250例初产妇进行对照(对照组)了解观察组镇痛效果、不良反应,及对产程、分娩方式、产后出血、胎儿及新生儿的影响。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产程比较、两组分娩方式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胎儿宫内窘迫,新生儿窒息及产后出血发生率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PECA泵用于持续硬膜外腔给药镇痛,疼痛阻滞完善,可达到分娩镇痛效果,加速产程,降低了剖宫产率、阴道难产率,对母婴均无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比较3种不同分娩方式对产妇及新生儿围产期并发症的影响,探讨理想的分娩方式。方法 选择ASAⅠ~Ⅱ级、足月妊娠、单胎头位产妇60例,随机分为3组,每组各20例。Ⅰ组(剖宫产组)经L2-3间隙穿刺行硬膜外麻醉,硬膜外腔注入0.5%罗哌卡因,调整麻醉平面为T6~S4,术中不用辅助药,术后行硬膜外镇痛。Ⅱ组(分娩镇痛组)于产妇宫口开至3 cm左右进入活跃期时,行L2-3硬膜外常规穿刺并向头端置管,注入0.125%罗哌卡因+芬太尼2 μg/mL,首剂8~10 mL,控制平面在T10以下,待获得满意镇痛效果后接PCA泵,维持量6~8 mL/h,bolus剂量5 mL,锁定时间20 min,至宫口开全时停药。Ⅲ组(自然分娩组)按正常分娩常规程序处理。3组病人术中均予吸氧。记录新生儿出生后1 min、5 min的Apgar评分,以及15 min、24 h的神经行为与适应能力评分(neurological and adaptive capacity score,NACS)。胎儿娩出时抽取脐静脉血2 mL行血气分析及乳酸测定,监测产妇分娩过程中的HR、RR、BP,记录产妇术后并发症和恢复情况。结果 新生儿出生后1、5 min的Apgar评分,15 min、24 h的NACS评分3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组脐静脉乳酸含量比较,Ⅱ组与Ⅲ组高于Ⅰ组,Ⅲ组高于Ⅱ组。BE Ⅲ组高于Ⅰ组。3组间脐静脉血pH值、PCO2、PO2和SO2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组产妇出血量、肠蠕动恢复时间、开始下床活动时间及平均住院天数相比较,Ⅰ组明显高于Ⅱ、Ⅲ组,Ⅱ、Ⅲ 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4 h宫高下降幅度、泌乳时间3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Ⅰ组比较,Ⅱ、Ⅲ组产妇尿潴留发生率低,病人睡眠情况好。Ⅱ组产妇满意度高于Ⅰ、Ⅲ组。结论 以0.125%罗哌卡因复合芬太尼2 μg/mL行硬膜外分娩镇痛可提供较为有效的镇痛,未见对新生儿及产妇有不良影响,是一种安全有效的分娩方式。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比较罗哌卡因和布比卡因复合芬太尼用于剖宫产术后硬膜外镇痛的效果和副作用。方法: 采用随机双盲法,将50例择期行剖宫产术的足月、单胎孕妇分为罗哌卡因组(R组)和布比卡因组(B组),每组25例。术后分别采用0.15%罗哌卡因及0.125%布比卡因,复合小剂量芬太尼(2 μg/ml)行患者自控硬膜外镇痛。观察各组术后48 h内镇痛效果、运动阻滞程度变化及恶心、呕吐、尿潴留等副作用的发生率。结果: 两组产妇术后视觉模拟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R组下肢运动阻滞程度低于B组(P<0.01),肌力恢复R组优于B组(P<0.01),R组副作用少。结论: 0.15%罗哌卡因混合芬太尼用于产科术后硬膜外镇痛,可获得满意的镇痛效果,且无明显毒副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比较产妇分娩时舒芬太尼或芬太尼混合罗哌卡因患者自控硬膜外镇痛(PCEA)对新生儿的影响.方法 无产科及硬膜外阻滞禁忌证的阴道分娩单胎初产妇180例,随机均分为3组:舒芬太尼混合罗哌卡因PCEA组(S组),芬太尼混合罗哌卡因PCEA组(F组),未行任何镇痛处理的60例为对照组(D组).当产妇宫口开至3 cm时,在L2~L3间隙行硬膜外穿刺置管,S组在硬膜外注射0.1%罗哌卡因和0.5 mg/L舒芬太尼混合液试验剂量5 mL,随后追加上述混合液10 mL,30 min后以0.1%罗哌卡因和0.5 mg/L舒芬太尼混合液行PCEA.F组混合液中以2 mg/L芬太尼替代0.5 mg/L舒芬太尼,其他用药情况与S组相同.两组患者自控镇痛(PCA)剂量为5 mL,背景剂量为5 mL/h,锁定时间为15 min.3组胎儿娩出后立即抽取新生儿脐动脉血进行血气分析,采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评估硬膜外给药后10、30、60、120和180 min时的疼痛情况.记录新生儿1、5 min Apgar评分及出生后1~5 d的新生儿神经行为评分(NBNA).结果 3组间血气分析的各项指标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给予PCEA后,S、F组的VAS评分逐渐降低(P<0.01),在宫口开全时S组显著低于F组(P<0.01),S、F组间其余各时间点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S、F组镇痛后各时间点的VAS评分均显著低于D组(P值均<0.01).S组与F组间PCA用量、按压次数、总按压次数/有效按压次数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S、F组产妇使用催产索的构成比显著高于D组(P值均<0.01).3组间器械助产、剖宫产率和新生儿1、5 min Apgar评分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3组新生儿的NBNA总分均>35分.结论 产妇分娩时予PCEA对新生儿安全且无明显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罗哌卡因配伍芬太尼自控硬膜外镇痛分娩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 5 3例单胎、头位初产妇宫口开大 3cm时采用 0 .2 %罗哌卡因 10 0ml与芬太尼 2 0 0 μg进行自控硬膜外镇痛为镇痛组 ,随机选择同期不愿分娩镇痛的相同条件的 62例初产妇为对照组 ,观察比较两组产妇的产痛程度、产程中使用催产素的情况、活跃期时间、第二产程时间、分娩方式、产后 2h阴道流血量及新生儿Apgar评分。 结果 镇痛组和对照组镇痛总有效率分别为 10 0 .0 0 %和 9.68% ,疼痛记分分别为 0 .74± 0 .5 2分和 2 .2 9± 0 .73分 ,两组比较差异有高度显著性 (P均 <0 .0 0 1)。镇痛组剖宫产率降低 ,但差异无显著性 ;阴道助产率及总的手术产率显著低于对照组 (P <0 .0 5 )。镇痛组和对照组产后 2h阴道流血量分别为 2 2 9.43± 79.48ml和 2 3 5 .65± 69.98ml,新生儿窒息率分别为 3 .77%和 3 .2 3 % ,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结论 罗哌卡因配伍芬太尼进行自控硬膜外镇痛分娩能缩短产程 ,提高自然分娩率 ,不增加产后出血及新生儿窒息率 ,是一种安全、可靠的镇痛方法。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硬膜外分娩镇痛在高海拔地区初产妇应用中的介入时机及对产程曲线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12月—2021年1月青海大学附属医院收治的120例行硬膜外分娩镇痛的初产妇作为研究对象。将所有患者依照随机信封法分为A、B、C、D组。A组:全程镇痛,临产后硬膜外分娩镇痛,宫口开全后继续镇痛;B组:硬膜外分娩镇痛,宫口开全后停止镇痛;C组:宫口开至3~5 cm时行硬膜外分娩镇痛,宫口开全后继续镇痛;D组:宫口开至3~5 cm时行硬膜外分娩镇痛,宫口开全后停止镇痛。记录各组初产妇第一产程时间、第二产程时间、产后2 h出血量、新生儿1 min和5 min Apgar评分,采用视觉模拟评分(VAS)评估产妇分娩痛感,绘制产程曲线。结果 A、B组初产妇第一产程时间短于C、D组(P <0.05),A组时间最短(P <0.05)。4组初产妇第二产程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组产后2 h出血量、1 min Apgar评分、5 min Apgar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组产妇中A组VAS评分最低(P <0.05),A组产程曲线最优。结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