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锁(牙合)(lock—bite)是指在正中(牙合)位时,下颌后牙颊尖的颊斜面(或舌尖的舌斜面)咬合在上颌后牙舌尖的舌斜面(或颊尖的颊斜面)上,(牙合)面并无咬合接触的一种后牙错(牙合)畸形,属于上、下牙弓侧向关系异常。由于锁(牙合)牙的锁结作用,不仅影响于咀嚼功能,也影响了颌骨的正常发育,而且在咀嚼中产生创伤(牙合),还会引起颞下颌关节病变。应引起口腔医生的足够重视。本文目的是通过对50例锁(牙合)病例模型的初步分析,探讨;(1)锁(牙合)牙的好发部位;(2)锁(牙合)的分类(3)产  相似文献   

2.
本文对五例下颌侧(牙合)前突畸形采用手术矫治,取得良好效果,报告如下。 例1 男,35岁,因下颌严重侧(牙合)前突于1983年5月入院。检查:下颌中线左偏0.6cm,颏部左偏1.5cm,反覆(牙合)1cm,超(牙合)1cm,后牙近中错(牙合),66缺失。X线测量:SNA角为89°,面角123°,颌凸角-41°;轴角50°,SNB角108°,ANB角-16°,下颌长度14.8cm,上下中切牙角163°,MPA角14°,下中切牙—下颌平面角68°,下中切牙-眼耳平面角95°。手术:选择双侧下颌体部梯形截骨术,截骨量右大于左。右侧上底颊侧宽为1.4cm,舌侧宽为1.1cm;下底颊侧宽为2.9cm,舌侧宽2.6  相似文献   

3.
正锁(牙合)是上颌后牙被锁结在下颌后牙的颊侧,(牙合)面无咬合接触[1].个别后牙正锁(牙合)及单侧多数后牙的正锁(牙合)在临床上较为多见.锁(牙合)对咀嚼功能、颌面发育及颞下颌关节的健康影响都很大,因此,临床上应充分重视,及早矫治锁(牙合)关系.  相似文献   

4.
患者芦××,男性,17岁,主诉左下颌部膨隆2年,近来增大伴疼痛,不能咬(牙合)。全身检查无殊。专科检查;外观面部左右不对称,左下颌角及体部膨隆,面颌畸形,左下颌可触及7×5×3cm包块,边界清,无触痛,局部皮肤无变色及溃疡。口内粘膜正常,4567颊沟区隆起,可触及明显乒乓感,567牙冠明显舌向移位倾斜,Ⅱ度松动。 X线摄片示:左下颌角及体部有明显囊性阴影,边界清楚,下颌角部囊腔内含有一磨牙阴影。567根端位于囊腔。X线片诊断:左下颌含牙囊肿。囊腔穿刺为淡黄色脓性液体,镜检有脓球、白细胞、少量红细胞、胆固醇结晶。治疗经过:局麻下拔除7,作为引流减压口,即有大量脓性液溢出,用3%双氧水及生理盐水反复冲洗,吸干,4%碘酊轻涂囊腔,碘纺纱条松填,每周换药一次,经换药3次,囊腔内有膜性片状坏死组织脱落冲出,脓性臭味基本消失。2个月摄片见囊内牙由下颌角部向(牙合)方生长,面部膨隆逐渐消退。9个月囊内牙齿向牙槽嵴生长,左颏孔重现清晰,囊腔骨质增生,透亮区范围明显缩小,面形对称。15个月囊内磨牙出现正常牙根,已萌出至牙龈,左右下颌骨密度对称。  相似文献   

5.
阿扎提  王黎 《新疆医学》1996,26(3):152-153
吻合血管的游离髂骨瓣移植修复下颌骨缺损,最先为Taylor等报道,之后国内亦有报道;在我区还未见有类似报道。我科于1992年用本法重建下颌骨缺损2例,均获成功,报告如下。病例报告例1 女性,35岁,汉族。因左下颌后牙区肿胀并溢脓3年余收住院。专科检查:左下颌骨体部明显膨大,肤色正常。开口型、开口度及(牙合)关系均无明显异常。牙列呈,双颌诊可扪及区域向颊舌侧膨胀,松动,叩痛( ),周围牙龈下溢脓,X  相似文献   

6.
在1984年和1985年对厂子弟学校的学生及全厂职工进行健康普查时,笔者对牙列不齐的发病情况进行了调查,现将调查情况汇报如下:一、检查标准上下颌牙齿均生长在牙槽骨内,连续排列成近似抛物线的弓形。当牙齿排列整齐(以下简称牙列整齐)时,各切牙的切缘、单尖牙的牙尖、双尖牙的颊侧尖及各磨牙(牙合)面的颊侧边缘是在这条抛物线上  相似文献   

7.
上、下颌前突伴开牙合的病例临床较少见 ,现将我科诊治 1例及护理体会报告如下。1 病例报告患者男 ,18岁 ,下颌畸型 10余年。 8岁发现下前牙反包上前牙渐重 ,13岁上下前牙咬合不上。 15岁下颌向前突出明显。因影响美观于 2 0 0 1年 9月以“下颌前突”收治于本科。专科检查 :左右面部软组织对称 ,面中 1/ 3明显凹陷 ,面下 1/ 3过长 ,上唇露齿 3mm ,下唇较厚 ,双侧颞颌关节动度一致 ,呈近中牙合关系即 6 颊尖咬在 7中尖窝内 ,6 近中颊尖与 7近中颊尖相咬牙合 ,右侧后牙反牙合 ,前牙呈开牙合状 ,下颌中线右偏 3mm。下颌牙弓宽大 ,牙列平整。在…  相似文献   

8.
目的 应用计算机技术并通β函数模拟牙弓形态来全面分析与比较安氏Ⅱ1错(牙合)治疗前后牙弓形态的变化.方法 选择安氏Ⅱ类1分类上颌拔除2个第一双尖牙,下颌拔除2个第二双尖牙病例.共计17例(男6人,女11人)平均年龄13.8岁.取矫治前后石膏模型,将模型平行于基准平面扫描到计算机.上颌为双侧第一磨牙近中颊尖及中切牙近中接触点构成的平面,下颌为双侧第一磨牙远中颊尖及中切牙近中接触点构成的平面.由中切牙接触点、双侧尖牙牙尖点、和双侧第一磨牙远中颊尖点5个点确定个体弓形.结果 ①上下牙弓宽度矫治前后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②上下牙弓长度治疗前后尖牙长度变化不明显,第一磨牙长度具有极显著性差异(P<0.001);③治疗前后上下牙弓形状无明显变化.结论 安氏Ⅱ1错(牙合)正畸治疗时,有时因治疗需要而改变牙弓大小,但应保持患者治疗前牙弓形状,以期获得稳定的长期疗效.  相似文献   

9.
本文调查了宁波地区青少年错牙合畸形的患病率及错牙合的类型 ,以期为今后针对性地开展口腔正畸提供依据。1 对象和方法1.1 调查对象 采用整群抽样方法抽取宁波市区 7所高中 (职高、中专 )2 0 0 0年 4~ 12月在校的宁波藉学生5 2 74名 ,其中男 2 787名 ,女 2 487名 ,年龄 15~ 18岁 ,平均 16 .4岁。1.2 调查标准1.2 .1 正常牙合的标准 恒牙列完整(可除外第 3磨牙 ) ,牙排列整齐 ,无明显扭转、倾斜、斜位 ;上颌第 1磨牙近中颊尖咬于下颌第 1磨牙的近中颊沟 ,上颌尖牙咬于下颌尖牙及第 1双尖牙之间 ,上、下牙弓中线一致 ,覆牙合覆盖正常…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微种植钉支抗在矫正双侧后牙正锁(牙合)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采用微种植钉作为支抗牵引压低颊向倾斜的上颌后牙,或(和)牵引压低舌侧倾斜的下颌后牙,矫正双侧后牙正锁(牙合),并对矫正前后X线投影测量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微种植钉支抗对锁(牙合)牙有一定的压低作用,U7-PP,L7-MP均减小,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微种植钉支抗有效控制了下颌平面角FH-MP的增大,矫治前后FH-MP无明显改变(P> 0.05);SNA、SNB、ANB均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 微种植钉支抗矫正双侧后牙正锁(舱),可有效压低患牙,控制患者的垂直高度,方法简单、高效.  相似文献   

11.
前牙反(牙合)是一种常见的错(牙合)畸形,在进行矫治时,常用后牙(牙合)垫打开反牙合诱导下颌后缩以协助治疗。我们对三例上前牙排列整齐的前牙反(牙合)患者采用“连续套冠解剖式后牙(牙合)垫”,效果满意。介绍如下制作方法一、取模、上(牙合)架。取上、下颌工作模,根据咬(牙合)关系将模型固定于(牙合)架上,修整模型。二、设计固位体。在上颌第一双尖牙与第二双尖牙,第二双尖牙于第一磨牙,第一磨牙与第二磨牙间,设计颊侧邻间钩,用0.7~0.8mm 不  相似文献   

12.
运用锥形束CT(CBCT)分析下颌颊棚区微种植体植入区域的解剖结构.收集86例患者CBCT资料三维重建.在下颌第一、二磨牙颊根的颊侧牙槽嵴顶下方选取3、6、9 mm的断层,测量牙根表面到骨皮质表面的距离.应用SPSS 21.0软件进行分析.左右两侧及男女各测量值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测量点中骨厚度最大值为(9.17±1.93)mm,最小值为(0.96±0.48)mm.下颌颊棚区骨厚度有自牙合方向根方,自近中向远中增加的趋势,且个体差异较大.  相似文献   

13.
目的:测量下颌角间宽与颧弓深度、颧弓长度及下颌角厚度并进行相关分析,以期在活体上通过测量下颌角间宽来推算颧弓深度、颧弓长度、下颌角厚度,为临床行颜面美容矫治术及复合体的制作提供相关资料。方法:经福尔马林固定、颜面骨正常的成人男性尸体50具,按《人体测量方法》,用游标卡尺直接测量下颌角间宽、左右两侧颧弓深度与长度、下颌角厚度。结果:颧弓深度、颧弓长度、下颌角厚度与下颌角间宽其相关系数分别是,颧弓深度为0.649(P=0.001),颧弓长度为0.584(P=0.001),下颌角厚为1.0(P=0.001),颧弓深度、长度左、右无明显差别。结论:临床采用测量下颌角间宽来推算颧弓深度、颧弓长度及下颌角厚度具有显著性意义。  相似文献   

14.
正畸正颌联合治疗成人骨性反(牙合)后口周力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正畸正颌联合治疗成人骨性反(牙合)后的口周力变化,了解口周肌压力与牙颌形态的相关性. 方法: 以20例经正畸正颌联合治疗成人骨性反(牙合)患者为研究对象,检测了治疗前后姿势位的上下切牙区、尖牙区、磨牙区的唇(颊)舌侧口周肌压力. 结果: 治疗后,在所测的各牙位唇(颊)舌侧口周肌压力中,治疗前最大的下颌唇侧的口周肌压力下降最为显著,口周力分布以下颌磨牙区颊侧压力最大. 治疗后上下颌各区域唇颊侧压力均小于治疗前(P<0.05);除上下颌磨牙区域舌侧压力大于治疗前(P<0.01)外,治疗后其他各区域舌侧压力均小于治疗前(P<0.05). 结论: 口周力会因牙颌形态的变化而发生适应性的变化,上下颌骨的相对位置是决定口周力大小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5.
目的 采用锥形束CT(CBCT)分析青少年骨性Ⅱ类不同垂直骨面型颧牙槽嵴区域的骨厚度,为微种植支抗在颧牙槽嵴的使用提供参考.方法 选取60位青少年骨性Ⅱ类患者(高角、均角、低角各20例),收集口腔颌面部CBCT扫描数据,分别测量颧牙槽嵴区域颊侧不同冠状层面在上颌(牙合)平面上方13、15、17 mm的处骨厚度,并对测量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颧牙槽嵴骨厚度由下向上逐渐变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由前向后逐渐变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高、均、低角组各测量位点骨厚度(除距上颌(牙合)平面13 mm的3个位点)均呈低角>均角>高角的变化趋势,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青少年骨性Ⅱ类颧牙槽嵴骨厚度向颅方、向后方逐渐变薄,高角者最薄,低角者最厚.  相似文献   

16.
正锁牙合是上颌后牙被锁结在下颌后牙的颊侧 ,牙合面无咬合接触[1] 。个别后牙正锁牙合及单侧多数后牙的正锁牙合在临床上较为多见。锁牙合对咀嚼功能、颌面发育及颞下颌关节的健康影响都很大 ,因此 ,临床上应充分重视 ,及早矫治锁牙合关系。资料与方法1 一般资料 门诊收集 3 8例 62对正锁牙合患牙 ,男 1 7例 ,女 2 1例 ,年龄 (1 2~ 2 5 )岁 ,平均 1 5 .5岁。疗程最短8个月 ,最长 3 2个月。锁牙合牙位分布见表 1。表 1 正锁牙合牙位分布牙  位牙数 (对 )比例 (% )第一双尖牙 12 19.35第二双尖牙 1930 .6 5第一磨牙 812 .90第二磨牙 2 …  相似文献   

17.
豚鼠错症     
豚鼠属啮齿目,豪猪型亚目,豚鼠科。齿无极,终身生长。如错(牙合)就不能正常磨损,牙特别长,可伸到舌边。前颊齿错(牙合),尤其是下颌的前颊齿错(牙合)在豚鼠中很常见。由于豚鼠颊部疏松,皱褶很多,肉眼不易观察,错(牙合)在死前很难诊断。临床可见流涎、体重进行性下降。把病齿削到正常长度,体征会暂时缓和。后因没有吻合的咬合面,体征又会重现。处理方法一般是淘汰患鼠。 1991年7月,我所动物室繁育的豚鼠,饮食普遍下降,日有死亡。增加营养、改善环境及抗生素治疗均无明显效果。到9月份死亡达300余只。尸检发现100%患鼠有错(牙合)现象,现报告如下: 1.临床表现起初表现为啃咬水盆,饮水量增加。随之颈下部脱毛,颌下间隙、颈下、前胸部被毛污秽,皮肤表面有少量结痴和红斑。动物被毛松乱,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改良型ACTIVATOR矫治早期反(牙合)对颅颌面三维结构的影响.方法采用改良型ACTIVATOR矫治乳牙期及替牙期前牙反(牙合)80人,对治疗前后的(牙合)模型、薛氏位关节片及头颅侧位片投影测量进行分析.结果①上下颌牙弓宽度治疗前后无明显改变;②上颌长度及突度增大,上切牙唇倾;③下颌髁突后退至正常位,上下颌基骨关系明显改善,乳牙反(牙合)改变最明显,矫治后呈Ⅰ类骨面型,替牙期反(牙合)矫治后仍遗留骨骼异常,骨面型仍属Ⅲ类;④下切牙舌倾及颏角变小更趋严重.结论改良型ACTIVATOR矫治反(牙合),能有效促进上颌生长,抑制下颌生长,使颅颌面的生长方向趋向正常.  相似文献   

19.
下颌从正中(牙合)位后退,不脱离上下牙的接触,至下颌的最后位,即为下颌后退接触位。 它是下颌终末铰链运动的起始点,是正中关系的最上位。它在口腔生理和临床上有很重要的意义,是(牙合)分析、咬合检查及修复治疗的重要参考位。随着(牙合)学的发展,国外学者对它进行了大量研究,一致认为多数人均能从其正中(牙合)位后退至后退接触位(以下简称二位),少数  相似文献   

20.
目的 观察(牙合)重建治疗对于老年人重度殆磨耗及重度殆磨耗所致的颞下颌关节紊乱病的临床治疗.方法 本文重点介绍了1例老年人重度(牙合)磨耗所导致的老年颞下颌关节紊乱病,采用固定义齿和可摘局部义齿对其进行永久性(牙合)重建治疗,随访时间为牙台重建后3个月~2年.结果 黯重建修复治疗后,有效地恢复了患者的正中(牙合)关系及正常的咀嚼功能,改善美观,使用效果良好,颞下颌关节症状消失.结论 (牙合)重建治疗对于老年人重度(牙合)磨耗及重度(牙合)磨耗所致的颞下颌关节紊乱是一种有效的保守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